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行为确定的不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行为确定的不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1-02 21:45:53

①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1、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
2、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回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答的规定。
3、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
4、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

生效是指发生法律效力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经追认后有效。 1、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
2、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规定。
3、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
4、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

生效是指发生法律效力。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经追认后有效。

② 产生法律效果。是什么意思原句是:法律行为是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我不懂啊。。。能

我可以简单跟复你举例让你理解一下制,但是这样会有点不专业,主要是方便你理解,如果你是需要考什么专业考试你再来问

我打了你一拳,这产生了什么?侵权,这个产生出来的侵权就是法律效果。
我和你签了个合同,产生了什么?合同的效力,这个合同对我们都有约束力,谁不履行谁就要负违约责任。

最后一个例子:
你要和你老婆结婚了,你们双方见了家长,办了婚礼酒席,还入了洞房,这产生了什么?在法律方面来说啥都不产生!但是如果你们两去民政局花9块钱领了个证,这产生了什么?婚姻效力。理解了么?我上面那个例子哪些是法律行为哪些不是法律行为搞清楚了么?

③ 如何理解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的丧失

主法律行为是指在两个有联系的法律行为中,不依赖于他行为而可独立存在的专法律行为;而属须依赖于他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就为从法律行为。
区分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法律行为的命运决定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不存在,从法律行为也不能存在。

根据我的理解,主法律行为的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的丧失应当是这样的:

对于主法律行为履行存在瑕疵的,或者因某种原因实际上不能履行,则从法律行为效力不丧失。例如:为企业的借款提出担保,但借款企业之后破产,则担保人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④ 论述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要件,附条件与附期限行为的无效,可撤销与可变更效力待定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要件是指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构成要件。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要件主要从3个方面来看:主体,客体,内容。1.主体的适格。主体必须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2.合适的客体。这里的客体也是法律所规定的,主要有:行为,物,人身权利,智力成果。3.内容的合法。行为的内容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附条件与附期限行为的无效是指附条件与附期限行为缺乏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因此从行为开始之时,其确定的内容就不产生法律效力,但是并不是不发生法律后果。根据法条精神来看,无效的行为通常是指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果附条件与附期限的行为明显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话,应属当然无效;而根据民法相关规定,部分行为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还是有效的。
可撤销与可变更的法律行为是指因缺乏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而导致法律行为可能不发生效力。这里的可撤销与可变更的法律行为是只有在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作出撤销决定才可能发生的结果。民法里规定了三种可撤销与可变更的法律行为: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2.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3.显失公平的。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行为有至关重要影响的内容产生了误解,使得继续履行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效力待定主要是无权代理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处分权人所为的行为:一个是代理人所为的超越代理权的行为,一个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超出自身智力,年龄,精神健康状况的行为,还有一个是无处分权人处分物品的行为

⑤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到底包不包括 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为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来前提必须是有源自主的意思表示和合法的概念特征的,换言之,民事法律行为是属于民事行为中的一种,合法且受到法律保护的,必然是自始有效、当然有效的民事行为。除此以外的其他法律行为,以是否存在法律效力和效力的大小则分为之前你所说的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同理,如果你要写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就无需论证它是否有效了。记住,民事法律行为必然是有效力的,无需怀疑。

⑥ 什么叫附消极延缓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和附积极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
(1)积极条件又称肯定条件,积极条件是以所设事实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易言之,在积极条件,以设定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均可设定积极条件。肯定条件是以一定客观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而以所附事实不发生为条件不成就。例如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考虑到其女儿如不调到外地工作还需居住此房的情况,在合同中附上“如其女儿调到外地工作,该租赁合同方生效”的条件;再如,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但考虑甲外地工作的儿子可能调回到本市工作需要住房,于是附上“如其儿子调回到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终止”的条件。上述两租赁合同都是附条积极条件的民事行为。
(2)消极条件又称否定条件,是指以不发生某种事实为条件的内容。否定条件于肯定条件相反,它以一定事实的不发生为条件成就,而以一定事实的发生为条件不成就。它又可以分为否定的延缓条件和否定的解除条件。例如、甲、乙签订煤炭供应合同,在合同中附有“如甲本月不发生意外事故即供给乙煤炭若干”,该买卖行为即属于付否定条件的延缓条件。再如,甲、乙签订种子供应合同,乙考虑到种子尚未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故在合同中附上“如未通过鉴定合同终止”的条款,该行为即属于附否定的解除条件。
二、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这是根据条件的效力为标准而区分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分类。
(1)延缓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使法律行为只有当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发生效力的条件。延缓条件的作用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暂时不生效,因此,也称停止条件。附延缓条件的民事行为,在条件成就之前已经成立,但效力处于停止状态。也就是说,在延缓条件成就以前,行为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确定,但是权利人尚不能主张权利,义务人还无须履行义务,即双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效力尚处于停止状态。例如,甲、乙协商约定,待甲迁移北京时以2500元价格将其冰箱出售给乙。这里的“甲迁移北京”便是该买卖行为所附的延缓条件,当延缓条件成就(甲迁移北京),民事行为就发生法律效力,甲应将冰箱交给乙;如果延缓条件不成就(甲未迁移北京),则该买卖行为就不发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见,延缓条件的作用,是推迟民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
(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以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已经开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当条件成就时,权利和义务则失去法律效力。例如,甲有闲置房间两间,甲、乙双方在房屋租赁合同中附加了条件:如果甲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家工作,乙立即将该房退还给甲。这里“甲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家工作”便是该房屋租赁行为所附的解除条件,在解除条件成就以前,租赁房屋的当事人之间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见,解除条件的作用,是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失去法律效力。

⑦ 如何确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确定,内有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容确定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主要特征:1、效力待定行为是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2、效力待定行为成立时有效还是无效处于不确定状态;3、可因其后的一定事实而发生效力。

⑧ 无效民事行为的含义是

我认为应该选A
无效民事行为只是指不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但并专不意味着这个行为就属不产生其他法律效力。民事行为最核心的是“意思自治”,也就是说行为的结果是当事人所追求的,并且在其预期之内。法律虽然保护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但前提是必须符合生效要件,否则,主体的预期使得不到保护的。

⑨ 可撤销法律行为与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区别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又称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该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归于无效。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在撤销前,其效力已发生,而且未撤销,其效力不消灭。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为之,非撤销权人不得主张其效力消灭;4、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的自由,撤销权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以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归于消灭。5、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的开始,即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无效。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主要有3种: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另外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一方以胁迫、欺诈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之下订立的合同,受害方也可以撤销。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于其行为成立时是否有效还处于不能确定状态。
(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既可能成为有效民事行为,也可能成为无效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主要以下4种: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即合同行为)。
2、无权代理行为。
3、无权处分行为
4、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

热点内容
教牧法规 发布:2025-05-05 05:45:40 浏览:6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的 发布:2025-05-05 05:45:39 浏览:145
交善人者道德成 发布:2025-05-05 05:37:13 浏览:542
合作社会法 发布:2025-05-05 05:25:32 浏览:702
新编经济法第四版法务研议 发布:2025-05-05 05:17:27 浏览:814
公司发起人法律 发布:2025-05-05 05:16:57 浏览:204
民法典对建筑公司的影响 发布:2025-05-05 05:16:03 浏览:253
神木法院直播 发布:2025-05-05 05:10:23 浏览:59
拍卖法院违约 发布:2025-05-05 05:09:44 浏览:557
法治教育第一课 发布:2025-05-05 05:04:22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