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先有犯罪还是先有法律责任

先有犯罪还是先有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03 10:41:05

㈠ 在抓犯罪嫌疑人时遇到其他人命在旦夕时,是先抓人还是先救人法律有何规定

我认为,法律对此种情况没有规定,先抓人和先救人都有道理。
相比之下,先救人。嫌疑人没抓到,以后可以再抓;生命有危险的人,如果不及时救助,可能就要去世了。

㈡ 刑事案件。派出所是先把案件交给公安局,公安局再交给检察院吗还是派出所直接交给检察院

一般刑事案件,是派出所查处后由公安部门移交给检察院,然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由法院来进行审判的,如果情况轻微,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则公安局会按照相应的处罚之后进行结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2)先有犯罪还是先有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㈢ 犯罪是社会现象先出现还是法律问题先出现

从实体上,先有犯罪才有法律来规制。法律产生源初本身并不衍生犯罪。内
但法律产生后,容一些法定犯罪也了列入了法律中,如“侮辱国旗”罪,只是法律规定为犯罪,我们才认为是犯罪;但法律规定前也是有这种行为的,只是不认为是犯罪。另外,法西斯化的法律,德国颁布过的种族灭绝类的法律,由于执行之而造成了大量的犯罪。
当然,如果以自然法学的角度讲,这种恶法不是法律,
从现代法律讲,只有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才是犯罪,从形式上视乎有了法律才有犯罪。
从形式上看、从实质上看;从自然法学看、从规范法学看,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

㈣ 检察院逮捕人:是先有证据还是先抓人

按法来律规定,逮捕是有自条件的,只能符合条件才会逮捕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1款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批准逮捕,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第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第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㈤ 刑事案件。 是先取证还是先拘留。

刑来事案件应是先立案自,只要发现涉嫌犯罪事实或者证据就可以刑事拘留。在侦查过程中,进行调查取证,逐步完善证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㈥ 请问历史上是先有犯罪,还是先有法律呢

这个问题就像来“是先有鸡,还是源先有蛋?”一样。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就不会有人知道正义的名字。是的,所谓的犯罪,也是相对而言的,这中间就有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规则和法律。从这个角度讲,应是先有法律。 然而,现实中只有做出了对社会有危害性的事情,人们才想到制止并预防其再次发生,从而就产生了规则和法律,而且法律是人制定的,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死的规则永远赶不上活的变化,法律和规则总是在不断地查漏补缺,挽救之前规定的不足,进而达到对犯罪有个更全面规定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则是先有犯罪。 马克思说的好,万物皆是矛盾。是的,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回答!

㈦ 先有刑罚还是先有犯罪

这很像一个哲学命题啊。
如果是就个案而言,应该是先有犯罪行为,经法院审理后判决有内罪容,并确定判处的刑罚,最后执行刑罚。
如果是从理论上分析,刑罚和犯罪是在同一部法律当中规定的,因此是同时有的。但是,考虑到刑罚在法律明文规定之前是不存在的,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在被法律明文规定定义为犯罪之前,就已经存在类似的行为了,只是在之前没有被冠以“犯罪”这一名称而已,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先有犯罪。

㈧ 法律是人定的吗是先有法律还是先有罪犯法叫犯罪吗罪名的成立是因为违反法律有罪吗没有法律会有罪

个人见解:
法律是人定的吗?——法律是人定的,但是根据社会环境来制专定。

是先有法律还是属先有罪?——现有罪。因为有人做了某件不好的事,才会有人想制定法律。

犯法叫犯罪吗?——不叫,方法只是因为你违背了某项规格。

罪名的成立是因为违反法律有罪吗?——同上一条。
没有法律会有罪名吗?——会,在他人心中你会有罪,只是没有官面的惩罚、谴责。

法律是不是罪名的基础?——是。

有没有没有法律作为基础的罪名?——没有,现代社会确定一个人的罪名必须走法律程序。但是在你没有违法法律的情况下,很多人会认为他人有“罪”,如:见死不救、车上不让做等。

违反法律的人都有罪都是罪人对吗?——不对,我认为违法法律的人分为犯法和犯罪,这是完全不同的2种概念。如:无照驾驶是犯法,强奸是犯罪。

㈨ 诈骗案报案后公安机关是先立案还是先调查

一般来说,报案后,先由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再决定是否立案。若公安机关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应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若经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9)先有犯罪还是先有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诈骗案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有犯罪事实存在。

二、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能立案;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刑法告诉乃论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被告人已经死亡的。

6、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热点内容
法庭科学方向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05 21:37:41 浏览:327
立法时代 发布:2025-05-05 21:25:49 浏览:8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测答案三 发布:2025-05-05 21:24:29 浏览:595
侨务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05 21:05:13 浏览:555
安徽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历年分数线 发布:2025-05-05 21:03:54 浏览:415
中国法律服务产品研究中心 发布:2025-05-05 21:03:46 浏览:184
法律硕士好还是法学硕士 发布:2025-05-05 21:02:31 浏览:623
最早法学院 发布:2025-05-05 20:59:25 浏览:886
法律硕士刑法硕士 发布:2025-05-05 20:54:21 浏览:846
道德一句话 发布:2025-05-05 20:42:01 浏览: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