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伪造欠条起诉会承担法律责任

伪造欠条起诉会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06 09:16:12

㈠ 伪造借条去法院起诉,会负法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她人有下列行为之一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答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㈡ 别人伪造假借条起诉我,我胜诉了,我还可以告他吗告他什么罪他能定什么罪

别人伪造借条起诉你,你胜诉了可以去告他诈骗罪。

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2)伪造欠条起诉会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㈢ 伪造欠条去法院起诉别人,有什么后果

如果查明欠条是伪造的,第一,法院会判决其败诉,诉讼费由其负担版,第二,法院会权对其进行罚款或者拘留。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㈣ 伪造欠条打官司需承担什么责任

伪造欠条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回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答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涂改借条,增加借款金额,是属于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涉嫌诈骗,应负刑事责任。

㈤ 对方用假借条起诉我,该承担怎样后果

用假借条提起民事诉讼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民事诉讼请求得不到支持。

2、人民法院可以罚款、拘留。

3、情节严重,涉嫌虚假诉讼罪的,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伪造欠条起诉会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

伪造欠条虚假诉讼苏州首例诉讼诈骗案定罪

近日,苏州首例诈骗诉讼案进行了终审判决,嫌疑人张某伪造证据,进行了虚假诉讼,企图通过诉讼诈骗被害人16.3万元。

通过制造伪证进行虚假诉讼,企图从中牟利的行为属于犯罪。近日,苏州首例诈骗诉讼案进行了终审判决,嫌疑人张某伪造证据,进行了虚假诉讼,企图通过诉讼诈骗被害人16.3万元。他的计划非但没能实现,还为他带来了牢狱之灾。

陆先生和周女士向张某所在的借贷公司借了15万元,当时与贷款公司签订了财产抵押合同,同时签下了借条。但是,不久之后张某所在的贷款公司不能继续经营,几个合伙人经过商议决定将公司解散。

他们将已经借出的债务进行了划分,陆先生和周女士的债务被划归给其中一个合伙人。在不断的追讨下,陆先生和周女士在一年后将所有的欠款都还清了。催债人当时出具了收条,证明所借的16万元(包括本息)已经归还。同时,当初被抵押的房产证、土地证等也都交还给了两人。

还清了债务的陆先生和周女士以为可以过上清净的日子了,谁知道一年后他们居然收到了法院的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上法庭的是当时与他们签借款合同的张某,而张某指控的竟是陆、周二人逾期未能还清借款。

张某在提请民事诉讼的过程中,提供了当初三人签署的合同,同时出具了一张15万元的欠条。这张欠条上有陆、周二人的亲笔签名。陆先生与周女士看过欠条后觉得奇怪,签名确实是二人的笔迹,但是欠条内容却与当初借款时的不同。

两人表示,当初贷款公司解体时他们的债务关系属于另一位合伙人而不是张某,而两人早在一年前就还清了债务。他们向法院出具了收条作为证据。陆、周二人对张某出示的借据表示怀疑,要求鉴定笔迹的真伪,此时却遭到了张某的拒绝。

当地人民法院受理了该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公诉机关要求对张某出示的借据进行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人员通过对借据上的痕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张借据是拼接而成。

在事实面前,张某终于无话可说,只能低头认罪。他承认,为了骗取钱财他伪造了这张假的借据。他无意中发现了有陆、周二人亲笔签名的文件,便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

他将签名的部分剪下,黏贴到一张空白稿纸上进行复印,随后在空白处写上了欠款内容。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处张某犯有诈骗罪,处以有期徒刑1年,罚金1万元。

㈥ 原告伪造借条起诉不成撤诉,被告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属实,这个涉嫌诈骗,可以报警由公安立案侦查。

㈦ 有人恶意伪造借条起诉我,我该怎么办

积极应诉,向法院说明情况,有证据的话提供相应的证据。必要时可以申请笔迹鉴定,笔迹鉴定费用根据最终结果,如果确系伪造,费用由对方承担。

借贷关系成立需要合议,根据你的描述,对方打款的时间和“借条”时间一般难以契合。而且根据交易习惯,借条一般都是手写,不会打印。这些你都可以抗辩。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确实存在凭空出具借条的情况。审判实践当中遇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受威逼、胁迫,委心写下借条;

二是赌债,无钱还不得已写下借条;

三是伪造借条,如伪造签名、印章等;

四是借条被出借人拿到后,出借人未实际向借款人付款;

五是在饮酒、吸毒等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出具的借条;六是对借条的数额、还款日期、利息约定等内容进行重大修改。


在这样的案件当中,被告往往会以上述理由,对借条的真实性提出抗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会给案件的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于此类,一般采取以下途径予以处理:

一是验证实际的资金流动。在经济交往中,任何资金的流动,必然要流下财务痕迹。特别是大额的现金流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都要涉及银行等财务机构。

当事人如果在银行存取款,那么银行都会有收付款凭证。因此,法官可以依据根据申请到相关金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结算凭证。

在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提出是现金交易,法官可以详细调查或询问,交易的时间、地点、在场证人等情况,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现金来源、交付凭证等证据。

二是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对于双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对等”或不确定,仅凭一些重要证据难以判断借款是否真实存在的情况下。

法官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还原事实的真相,并根据当事人的支付能力、交易习惯、以往的合作关系、借款金额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

三是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是判断一个借条真实与否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案件审理中,有的被告辩称欠条是伪造的,手印不是自己捺印,印章是假的等理由。

此种情况,法官应告知被告限期申请司法鉴定的权利和义务,逾期视为其主张不成立。申请鉴定的,视鉴定结论再做案件事实的认定。

技术鉴定虽然可以有效判断借条的真实性,但是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借条因缺少比对样本等原因,无法进行鉴定。

(7)伪造欠条起诉会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用假借条提起民事诉讼的后果:

1、民事诉讼请求得不到支持。

2、人民法院可以罚款、拘留。

3、情节严重,涉嫌虚假诉讼罪的,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㈧ 民事案件伪造借条金额6万,负什么法律责任,100分悬赏,望法律人士认真帮忙

伪造借条,伪造证据进行虚假诉讼,骗取他人钱财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中华人专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属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涂改借条,增加借款金额,是属于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涉嫌诈骗,应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8)伪造欠条起诉会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诈骗钱财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热点内容
司法核验 发布:2025-05-11 02:39:24 浏览:519
吉安司法 发布:2025-05-11 02:39:23 浏览:509
法律咨询银行贷款 发布:2025-05-11 02:24:54 浏览:416
法律援助是下列哪 发布:2025-05-11 02:24:15 浏览:436
民事诉讼法243条规定6 发布:2025-05-11 02:20:41 浏览:45
法院人说法院 发布:2025-05-11 02:19:16 浏览:201
教育法规看法 发布:2025-05-11 02:19:15 浏览:615
道德重要词 发布:2025-05-11 01:50:15 浏览:144
若言律师 发布:2025-05-11 01:45:44 浏览:440
知识和道德 发布:2025-05-11 01:40:11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