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以宗教行骗属于法律责任吗

以宗教行骗属于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01-06 20:36:31

❶ 为什么现在各地的寺庙都采用欺诈手段来骗取信徒的钱财为什么在中国的信仰就是被骗钱财佛教和道教还让

你说的是,现在全国各地的----寺庙-----用种种手段骗钱,你要搞清楚,是“回寺庙,寺庙的管理者、寺答庙里的某些僧人”,以佛教、以道教的名义在行骗;
不是“佛教骗钱”、不是“道教骗钱”;宗教本身无法骗你的钱;
你要信仰,你首先要了解,任何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都是教人做好事,没有教人做坏事的,更没有教人骗钱的。
如果你不了解,就去“信仰”,看别人磕头,你也磕头,那叫“迷----信”。
你自己不去了解“正信的宗教”、“正确的宗教”。自己都是愚痴的,还能责怪别人骗吗。
如果我们都去了解“正信的宗教”、“正确的宗教”,那么还有人能骗的了你吗。

❷ 千万不要相信宗教他们是骗人的

我是道家的。道家在中华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正一派应该没有骗您吧。

❸ 有居士利用宗教信仰骗钱属于诈骗吗

有居士利用宗教信仰骗钱,属于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防止被骗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贪小便宜了,或者不要听他们吓唬,而给他们汇款。

❹ 宗教怎么才算非法传播

法律的效力多大 是被权力控制的,各个国家宗教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不同宗教的地位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各宗教还是受到党的管理,并不独立。

不被管理控制就是非法!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
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

第一条 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登记办法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制定。
第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自主管理,其合法权益和该场所内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活动场所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
第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常住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户籍管理的规定。
第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信教群众自愿捐献的布施、奉献、乜贴。
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营销售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书刊。
第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收入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或者无偿调用。
第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备案,其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或者其所属的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证书。
国家征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范围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等活动,必须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二条 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位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保护文物和保护环境,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本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
第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权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九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❺ 以宗教名字诈骗600万犯法吗应该怎么维权

可以报警,破案后返还赃款。涉嫌诈骗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量刑看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❻ 法律和宗教相冲突吗当发生冲突时是以法律为重,还是以宗教信仰为重。

我国是法制国家,如果二者有冲突,应当以法律为准则

❼ 宗教是骗人的吗

宗教当然不是骗人的。被骗是你的因果业障所化,是你自己种了这样的因。

  •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宗教做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同时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与人类文明同步。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存在,不同的宗教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惯、法律意识和政治制度,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
    关于宗教一词的文字含义,历史上佛教以佛说的为教;以佛弟子所说的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辞源》第二卷第815页)“宗”或者“教”这个名词,自中国古时候就开始使用,特别是南北朝末朝至随唐时,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等学者,解释经典的中心问题时,曾要约地以名、体、宗、用、教等五点来说明。不久,宗与教遂被连成“宗教”之词使用。宗教者即为诠表佛教的特殊要义而使用之各种语言文字。由此看来,宗教一词是来源于佛教,也是指佛教而言的。(日本,山口益著《作为宗教的佛教》),到了后来,宗教一词逐渐演化成泛指对神道(即有神论)的信仰。

    当今我国的宗教,是指流传于我国并被部分群众所信奉,并且受到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东正教)等。

❽ 这样的宗教活动算违法违规吗

这样的宗教活动是违法的。
虽然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所信仰的必须是政府批准的宗教,同时进行结社、集会还必须经过当地民政部门进行社团登记和公安机关集会批准,否则就属于“非法集会”,会被取缔。你们在活动中“烧元宝蜡烛”存在火灾隐患,对公众安全造成威胁、在深夜嘈杂影响其他居民正常生活,按照法律规定属于“迷信活动”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七条 第(一)项规定“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人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附近居民投诉,公安机关查证你们是未经登记从事宗教活动,并对社会有上述的危害,会被拘留和罚款处罚的。

❾ 冒充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要受到什么处罚

冒充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的专,没收违法属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

第七十四条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或者骗取钱财等违法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的,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以宗教行骗属于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山西省宗教事务条例》中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反治安管理法律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宗教教职人员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

(二)宗教教职人员未经本省省级宗教团体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省在宗教活动场所主持宗教活动的;

(三)宗教教职人员在非宗教活动场所从事宗教活动的。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行为的宗教教职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建议有关宗教团体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

❿ 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应当承担怎么样的法律责任

处理方法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一般情况都是打着宗教旗号做诈骗行为。

热点内容
全国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5-12 10:58:44 浏览:713
通州法院曹 发布:2025-05-12 10:36:54 浏览:353
2013刑事诉讼法解释解读 发布:2025-05-12 10:31:17 浏览:246
诚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心得300字 发布:2025-05-12 10:01:24 浏览:49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材马克思 发布:2025-05-12 09:55:03 浏览:4
员工违反规章制度表 发布:2025-05-12 09:35:31 浏览:381
废止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2 09:26:49 浏览:640
老公章新公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2 09:07:07 浏览:916
协调制度所具有法律效力这点怎么理解 发布:2025-05-12 09:07:06 浏览:319
现役军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08:52:05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