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证词的法律效力
Ⅰ 证人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作为事件的知情者,见证人,证言证词是有法律效力的。
Ⅱ 如何认定证人证言的效力
一、如何认定证人证言的效力
证人证言应当是证人耳闻目睹的与案件有联系的客观情况,即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以及发生争议的事实。对于证人提供的证言只要其能将这些事实陈述清楚即可,并不要求证人对这些事实作主观上的评价。因此,证人陈述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应作为证言的内容;证人的分析认识或者法律评价也不能作为证据。证人证言应是自己亲自所见所闻,如果是别人看到或听到转告的所谓传闻证言,也不能作为证人证言的内容。人民法院在分析证人证言时,还必须查明证人的身份以及他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仔细地从证人的主观及客观因素两方面来分析研究。
对证人的主观因素方面,应考虑他的文化水平,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以及他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在其客观因素方面,则应考虑证人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如光线明暗、距离远近、室内或室外、嘈杂还是安静等等。对证人证言分析判断时,应综合案件的全部情况及其他证据,加以全面地分析、认真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证言的真伪及其效力的大小。
二、如何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要查明证人是怎样得知案件的有关情况的,是本人直接感受的,还是间接得知的。一般来说,直接感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提供的证言,真实性相对大一些;而间接得知(道听途说)所提供的证言,则真实性相对较小。
证人应当陈述其亲历的具体事实,通过间接途径获取的信息所形成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四十六条规定证人根据其经历所作的判断、推测或者评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只要是证据,那么就需要满足证据的三性,包括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关联性,这样的证据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至于证明力大小,则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Ⅲ 证人证言可以由别人写好给证人看后同意就签字吗
如果证人不会写字,你可以代写,证人可以按手印。
但如果会写,最好是亲自写。那样另一方会以各种理由,不予质证。
其实证人证言,只有证人出庭作证才有法律效力。
Ⅳ 目击证人是自己认识的人证词具备法律效应吗
目击证人是自己认识的人,主要看关系的远近,还要看这件事跟这个人有没有利益,所以要分情况。
Ⅳ 证人证言是否有效
证人一般出庭作证,接受交叉质询和法庭询问。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提供书面内证词。证人必须如实陈述自容己所知道的事实,不应将自己认为的,推测的作为事实作证。证人陈述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证人及其近亲属不得因作证打击报复,如有打击报复,法庭予以保护。
Ⅵ 证人的证词签字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其实作证,无论是言辞,还是书面,一般言辞都会以笔录的形式出现,就是由法院检察院的书记员,或者版公安民警根据权证人的陈述出具,证人签字后,表明正式确认了这份证言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刑事案件中如果作伪证,那么就是伪证罪,在民事案件中暂时还不会这样处罚.但是,这个代表了一个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签字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在你陈述的案件中,你可以签字,也可以不签字.这个是你的自由.你有作证的义务,这是法律规定的,但是现实中,你完全可以拒绝作证.如果你非得写,写了就是写了,就算不符合实际,也不用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但是如果因为你的假证词造成了他人的损失,那么你要负责.但是就你的案子,你不用负什么法律责任.
放心吧.
Ⅶ 作为证人,不能出庭作证,书面的证人证言也不愿意出事身份证复印件,这样的证人证言,还是副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书面的证人证言有证人的签名和盖章,在通过庭审时,具有法律效力.
Ⅷ 书面证词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有效性
1.在司法复实践中,到庭作证的证人制证言的效力都比较低,如果证人与当事人是同事、朋友关系,证言的效力更低,而证人不到庭,就写个证言,签个名,基本上法院都不予采纳的;
2.书面证据的效力远远大于人证的效力;
3.因为现在做假证的太多了,花钱能买到任何证人证言,所以法院根本不相信证人。
Ⅸ 证人去世了有他的证词有法律效力吗
在民事诉讼中,即使证人已经去世,但其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证据提交,证专人证言经人民属法院查实,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