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资不发法律责任

工资不发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7-14 21:57:06

⑴ 欠员工工资不给会负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欠员工工资不给,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工资的,要按规定加付赔偿金。欠员工工资不给,员工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要支付员工工资。欠员工工资不给,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⑵ 欠员工工资不给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用人单位欠员工工资,依法需承担的责任包括清偿工资及支付赔偿金。工资支付需遵循约定日期,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至最近工作日支付。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了以下法律责任:如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限期支付。如工资低于当地最低标准,需补足差额。若逾期不支付,还需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标准加付赔偿金。此法律责任针对四类情形: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报酬、支付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安排加班未支付加班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⑶ 欠员工工资不给会负什么法律责任

1. 拖欠工资可能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为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
2. 若用人单位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3. 员工在工资不被支付时,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以追讨欠薪。
4. 劳动监察部门一经查实用人单位欠薪,可对其施以行政处罚,包括罚款。
5. 员工亦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欠薪并寻求赔偿。
6. 对于拒不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若情节严重,将触犯刑法,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避免法律责任的发生。

⑷ 欠员工工资不给会负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清偿和支付赔偿金,是不会被判刑。因为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是劳动争议,是属于民事范畴内的,只需要承担在限期支付或者加付赔偿金的法律责任,负责人并不会因此坐牢。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数额较大,经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然一直不支付的,很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样是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

(二)逃跑、藏匿的。

(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热点内容
奉化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07-15 02:49:03 浏览:136
古代刑法有什么 发布:2025-07-15 02:45:45 浏览:982
请律师要多少钱啊 发布:2025-07-15 02:09:50 浏览:744
民法典远性 发布:2025-07-15 02:00:03 浏览:350
投诉法官去哪投诉 发布:2025-07-15 01:52:05 浏览:440
征信业管理条例主要内容 发布:2025-07-15 01:35:50 浏览:644
下沙免费律师 发布:2025-07-15 01:23:44 浏览:579
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责任教案 发布:2025-07-15 01:19:14 浏览:101
律师印章 发布:2025-07-15 01:16:00 浏览:250
夫妻一方重病劳动法怎么规定 发布:2025-07-15 01:12:19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