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对错题
Ⅰ 医疗卫生的错题知识
1. 省级人民政府接到突发事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门报告的时限:()
A.1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24小时
2. 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
A.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在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
A.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B.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
5.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是:()
A.评价应急处理措施效果
B.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的处理
C.督导、检查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D.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
6. 某地相继发生多例以急性发病、高热、头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不明的疾病,被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地乡卫生院以床位紧张为由,拒绝收治此类患者。县卫生局经调查核实后,决定给予乡卫生院行政处罚。应予什么处罚:()
A.限期整改
B.责令改正
C.责令检测
D.警告
1.【参考答案】A。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知识点。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A对)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综上所述,本题选A。
2.【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知识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B对)。综上所述,本题选B。
3.【参考答案】D。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知识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D对)。综上所述,本题选D。
4.【参考答案】C。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知识点。“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C对)。综上所述,本题选C。
5.【参考答案】D。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知识点。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D对),即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综上所述,本题选D。
6.【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知识点。某地相继发生多例以急性发病高热头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属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机构未依照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未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门责;黑龙江令整改、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某诊所拒绝接受患者,未明说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B对)。综上所述,本题选B。
更多知识尽在黑龙江中公教育-黑龙江医疗卫生招聘
Ⅱ 如何学好法律的基础知识呢
学好法律基础知识需要系统的方法和持续的积累,以下是一份分步骤的实用指南,帮助你高效入门并建立扎实的法律基础:
一、建立法律思维框架
1. 理解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案例法体系(如英美)与成文法体系(如中国)的区别
建议绘制我国法律体系树状图,标注《民法典》《刑法》等核心法律位置
2. 掌握基础分类逻辑
实体法(如《刑法》)与程序法(如《刑事诉讼法》)
公法(宪法、行政法)与私法(民法、商法)
制作分类对比表格,标注各类法律典型特征
二、高效学习方法论
1. 概念拆解三步法
定义(如"法人"的法定概念)
构成要件(法人成立的四个条件)
典型案例应用(对比有限责任公司与合伙企业)
2. 法条研读技巧
"但书条款"识别(法律条文中"但是"后的例外规定)
立法目的追溯(查阅法规第一条的立法宗旨)
推荐使用《法律释义》系列丛书辅助理解
三、精读核心法律文本
1. 《民法典》重点突破
每日精读10条,重点标注: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节点(8/16/18周岁)
合同成立要件(要约与承诺)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2. 刑法总则深度学习
制作犯罪构成要件思维导图:
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重点掌握14-16周岁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四、案例研习实操训练
1.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
每周精研1个指导案例(官网可查)
按"争议焦点→裁判要旨→法条引用"做笔记
推荐《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系列
2. 模拟法庭实践
组织3人小组分角色演练:
原告/被告→梳理请求权基础
法官→制作审理提纲
五、工具与资源优化
1. 法律数据库使用
北大法宝/威科先行检索技巧:
关键词组合搜索(如"善意取得+动产")
法条沿革对比功能使用
2. 可视化学习工具
使用Xmind制作法律关系图
时间轴工具梳理诉讼时效
推荐"法律家"APP的法规汇编功能
六、持续提升路径
1. 学术能力培养
定期阅读《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摘要
关注立法动态(如国务院行政法规征求意见)
2. 实务技能积累
法律文书写作训练(起诉状/答辩状格式)
参与法律援助值班(高校法律诊所项目)
七、避坑指南
1. 常见认知误区
避免"法律万能论"(如道德调整范畴问题)
区分"法学理论"与"实务操作"差异
2. 学习质量检测
每月自测:能否用生活案例解释10个基础概念
建立错题本:记录易混淆概念(如"抵押"与"质押")
建议学习周期安排:
```mermaid
gantt
title 法律基础学习3个月计划
dateFormat YYYY-MM-DD
section 基础阶段
法律体系构建 :a1, 2023-10-01, 15d
民法总则掌握 :a2, after a1, 20d
section 提升阶段
刑法总则+合同编 :2023-11-01, 25d
诉讼程序学习 :2023-11-26, 15d
section 应用阶段
案例研习 :2023-12-10, 20d
```
坚持每天2小时系统学习,配合周末案例实践,3个月可建立完整的法律知识框架。关键要注重法律逻辑训练而非简单记忆,建议随身携带法律笔记本随时记录实务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