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法官
在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不都是法官,还包括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回人员。
根据《中华人答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由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人员组成。
第四十六条法官实行员额制。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和人民法院审级等因素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员额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1)在于法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㈡ 为什么律师的智慧在于发现,法官的智慧在于选择
我的理解是律师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能从案情的蛛丝蚂迹和相关法律条文中找到别人难以发现的、有利于其委托人的陈词。而一个好法官就要善于在诸多辩词、量刑意见和适用的法律条文中作出最佳的选择。
㈢ 南京法官是什么意思谁能介绍下!
南京法官指王浩,2006年南京“彭宇案”法官。由于此案件的审判结果对社会影响巨大,此人备受关注。
案件过程如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老妪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表示无辜,有目击证人为其作证。
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为本次事故的双方徐寿兰和彭宇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彭宇对受害人徐寿兰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主审法官判决彭宇给付徐寿兰损失的 40% ,共人民币45876.6元。判决结束后,彭宇表示不服判决。
(3)在于法官扩展阅读: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此,为时1年多的彭宇案画上了结案句号。
㈣ 如果你是法官
1、只有借条才能证明借款关系。
POS机凭条反映的是交易情况,代替不了借内条,也就是POS机凭条不容能证明是借款关系。
2、被告胜诉的机会是很大的(不算没还那张借条)。
3、如果被告败诉,除了上诉中院没有其它方法。
4、此案完结后,被告不可以反过来起诉原告讹诈 ,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你可以在本案中提起。
㈤ 中国的法官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实行的是法官选任制度。
法官选任制是有关选拔和担任法官的基本制度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容原因,我国长期沿用选拔行政官吏的模式去选任法官,而漠视法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大量的社会矛盾涌向诉讼渠道寻求法律救济。视同行政官吏又不彰显职业化的“法官”被推向了应用法律的最前沿。又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WTO的加入,我国正向更高的目标-法治国家迈进,法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日益被人们认识和关注。为了改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必须淘汰“贬值”的法官,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官遴选制度。为此,199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并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标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少内容就涉及了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和推行。法官选任制也成了各地法院诸多改革举措中的重头戏。但是,以笔者之见,有的地方看似全面推行,如交流、轮岗、任职回避等,但实际上背离了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也有的仅是走过场,充其量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所以,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法律观来建立和推行法官选任制度,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和探索。
㈥ 什么是法官员额制,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
一、法官员额制:
所谓“法官员额制”是指法院、检察院在编制内根据办案数量、辖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的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的人员限额。员额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没有缺额就不能递补。
由于该项制度涉及面较广,在社会各界引发不少争议,其中一个相对突出的争议点就是 “员额制”下法官人员减少,可能导致“案多人少”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院、检察院办案的数量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真正存在着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检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们国家大部分法院和检察院中约有40%的法官、检察官在非业务部门工作,而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并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员数量减少后无法适应”的假象。如果通过员额制改革,把有效的、积极的办案力量吸引到一线去,办案效率相应就会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谢鹏程说:“这就意味着员额制将使司法的生产力得到解放。”
二、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员额制改革实施以来,法官队伍存在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将无法入额是必须面对的现状。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00多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资格的人员62人,现选任主审法官29名,未入额法官33名,占53.23%。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额18人,未入额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数的66.03%。
2、员额有余地,转岗有安排:
①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要严格执行中央确定的法官员额比例和相关政策,不仅不能突破,在第一轮遴选时还要留有余地,为优秀人才留下入额空间。
㈦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必须在孤独中作出确定无疑的决定。法官不能把决定留给别人,他们不得不用心、用脑、用智慧去明辨事实,衡量轻重,分析法律,并最终达到公正的结果。法官助理可以帮助查寻资料,电脑可以帮助组织材料,但是每个庭审法官必须独立作出裁判。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自信但不自负,果决但不草率,热情但不张扬。意味着时刻记住自己从哪里来,明白自己是谁。意味着清楚地知道来到你面前的人们在何种状况与环境中生活与行为。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既要运用法律也要利用常识去解决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意味着必须运用你的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建议者;意味着任何时候都必须主持正义。 法官的黑袍不能掩盖一名法官的智慧、理解与同情,这些品质每个法官都应该体现在每次庭审过程中,并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它们完善。伴随着法袍而来的还有责任:作出艰难选择的责任——既不凭一己的好恶,也不害怕独立作出决断;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位诉讼当事人的责任;寻求公正与实践公正的责任。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在最考验人耐性的情形下保持耐性。意味着尊重不尊重你的人。意味着对无礼的人彬彬有礼。意味着在行使令人敬畏的司法权力时务必克制与保守。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在案件的审理中头脑要清醒、开放。意味着以强硬的态度忽略公众舆论对任何一方的同情。意味着听取批评,公正或不公正的,却不用总是忙于接受或反击。意味着理解总有一些人对你的裁决会感到不愉快。意味着即使你是正确的,你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总会有不同的意见。 既然法官的薪水比在私人事务所或公司要少,作为一名法官就意味着不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它意味着在运用自己的法律技巧、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攻克了疑难案件后所获得的满足感与荣誉感。它意味着庆幸自己有机会服务于这个国家的民众,并为人民的生活进步提供有助益的影响。意味着向社会承担起解释司法程序的任务——对于公众来说,我们的司法程序有时难以理解,甚至会召来抵触的情绪。 作为一名法官还意味着不害怕犯错误。因为人们很难趋于完善,有勇气决定就有勇气面对犯错误的风险。意味着对我们的司法制度充满信心,坚信错误能够被改正,正义能够实现。意味着承担起以自己的形象代表这种司法制度的责任,去展示耐心、容忍和理解。 作为一名法官还意味着认识到司法独立不等于滥用权力,法官的使命在于保护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形下也必须牢记这一点。认识到这个国家伟大的建国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人,不仅是我们中最好的,也不仅是我们中最坏的。 作为一名法官就意味着保守主义:不是墨守陈规、愤世疾俗的保守,而是乐观向上、充满活力的保守。 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但是首先,意味着成为你自己,并确信有了你自己就有了这一切。
㈧ 法官是什么级别
法官等级设下抄列四等十二级:
1、首席大法官;
2、大法官:一级、二级;
3、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4、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中国法官等级法官的等级确认,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大法官和一级、二级高级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及所辖法院的三级、四级高级法官和一级、二级法官,以及高级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中级人民法院及其所辖法院的三级、四级、五级法官的等级,由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8)在于法官扩展阅读
等级晋升:
1、二级法官以下等级的法官晋级在职务编制等级的幅度内:五级法官至三级法官,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三级法官至一级法官,每晋升一级为四年。晋升期限届满,经考核合格,方可晋升。
2、一级法官以上等级的法官晋级实行选升。
3、晋升高级法官,须经专门培训合格,方可晋升。
4、法官由于职务提升,其等级低于新任职务编制等级的,应当晋升至新任职务编制等级的最低等级。
㈨ 哪些既是法官的权利,又是法官的义务的
释明,既是法官的权利,又是法官的义务。
法官的释明权,是指诉讼过内程中,法官在当事人的诉讼请容求、陈述的意见或提供的证据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的情形下,依法对当事人进行发问、提醒、启发或要求当事人对上述事项作出解释说明或补充修正的诉讼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五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