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官职业化改革
『壹』 法官员额制是什么
1. 员额制度通过选拔方式对法院内部人员进行分类,分为审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个类别。员额制内的法官仅限于审判人员,其他两类人员属于员额制度之外的工作人员。
2. 员额制改革的目的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通过让部分法官入额,使得法官的工作专注于案件审理,其他工作则由行政部门和法官助理人员负责。
3. 员额制有助于提高法官素质和提升司法公信力。尽管法官素质在提升,但司法公信力仍未能满足人民期望。
4. 员额制是法官职业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法官离职现象普遍,原因之一是法官收入相对较低,而办案压力逐年上升。例如,律师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法官。在压力和薪酬不匹配的情况下,优秀人才纷纷离职转行。
5. 员额制改革是我国司法系统制度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尽管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地正努力探索如何具体应用员额制。笔者认为,员额制改革将使我国司法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关键在于找到科学的改革方式。随着员额制改革的优势和深入推进,我国司法水平有望上升至新阶段。
『贰』 司法行政人员几年升一级
<strong>司法行政人员5年升一级</strong>
根据深圳市委常委会2014年1月21日通过的《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法院工作人员将划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并对各类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将直接作为第四类别公务员,单独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以法官等级定待遇。
一、单独序列管理:法官列为第四类公务员;
2010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把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这次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细分出第四个类别——法官。
二、划分等级:法官按等级考核和晋升;
根据《方案》,市中院将设置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区法院设置二级高级法官至五级法官。市中院设一级高级法官1名;担任副院长的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职数按照规定的副院长职数确定;担任副院长的三级高级法官、其他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职数为法官总数的35%;一级以下法官实行任职条件管理,不设职数限制。区法院设二级高级法官1名;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职数总和不超过法官总数的28%;一级法官职数为法官总数的25%;二级以下法官实行任职条件管理,不设职数限制。
三、法官不得兼任司法行政岗位领导;
对法官实行单独薪酬体系。制定法官薪级表,每一个法官等级对应若干薪级,每一薪级确定一个工资标准。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福利制度及退休待遇政策,与薪级直接挂钩。
法官担任院长、庭长等领导职务的,工资等也按照其法官等级确定。《方案》还规定,法官不得在政治部、办公室、监察室等司法行政部门任职。目前在司法行政岗位的法官,要对自己的职业重新作出选择,特别是担任司法行政部门领导职务的法官,要么选择放弃法官身份继续担任现领导职务,要么选择放弃司法行政岗位的领导职位从事审判业务,回归司法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