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皇帝的法官

皇帝的法官

发布时间: 2021-02-08 05:39:33

⑴ 古代法官是怎样选出来得

古代法官等级

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秦朝:中央设廷尉,地方由地方长官负责;
汉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办理;廷尉为专门机关,下设正,监,作监和右监等;
三国两晋:袭东汉;
隋唐:中央设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台负责;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设知府,知县,军事,行政和司法和一;
元朝:中央设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县厅州,府,按察使司,总督,巡抚等
中央:一般所有皇帝都有最高司法权
周时设大司寇,为最高司法官
秦汉时最高司法官是廷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最高司法官仍旧是廷尉,但三国东吴称大理,北朝的北周称大司寇,北齐称大理寺卿,东汉后,尚书台下均有兼管司法的部门
唐时,大理寺卿掌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百官犯罪案件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及疑难案件有重审权;刑部尚书掌司法行政及复核权,类似现代司法部长一职。
宋时刑部尚书仍旧掌司法行政和复核权,但刑部左右曹可以审其他案件,职权有所扩大;宋太祖设审刑院,其职权是对地方上报案件进行备案,并对案件有评议权。宋神宗时审刑院并入刑部。大理寺此时地位下降,成为二线审判机关,即复核机关。
明清仍旧沿袭刑部审刑,大理寺复核的办法。
地方:
一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官员均有司法权,如县、州、府长官等,比较特别的有:
宋时在州县上设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其长官定期巡视州县,监督审判,详录囚徒,可对地方官员的审判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轻者立即处断,重者上报皇帝裁决。
明代的省设提刑按察司,长官为提刑按察使,有权审结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则要报送中央批准执行;府一级无任何审判权,只是承上启下,复审州县上报案件;州县一级有权审结苔杖案件。明代的司法审判制度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审判制度。即“县官审、州官二审、府尹复审、按察使终审、刑部及皇帝终裁”
清代略有不同,州县一级为第一审级,决苔杖;府为第二审级,掌复核;按察使为第三审级,决死刑、军流等,但需上报执行;督抚为第四审级,可对徒刑案件结案,但军流以上仍需上报刑部。
清代末的修法运动,大致吸取了近代的司法制度,但不完全,不赘述。。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秦朝:中央设廷尉,地方由地方长官负责;
汉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办理;廷尉为专门机关,下设正,监,作监和右监等;
三国两晋:袭东汉;
隋唐:中央设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台负责;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设知府,知县,军事,行政和司法统一;
元朝:中央设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县厅州,府,按察使司,总督,巡抚

⑵ 中国历史中司法官的官职名称

夏: 士
商: 司寇及正源、史
西周: 司寇及土师、士
春秋: 司寇或司败
战国: 廷尉或廷理
秦: 廷尉
两汉: 廷尉
三国至南北朝: 廷尉
隋唐,五代,宋,明,清:
大理寺:卿,少卿,主簿
刑部:刑部尚书,
侍郎 御史台: 御史

希望对你有用

⑶ 古代人管法官叫什么

古代的法官一般都是由一方的县令来当 比如明朝地方上就有按察使司专门主审案件 中央由刑部 御史台 大理寺等主审 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⑷ 请问古代的法官和律师叫什么名字

古代的律师称谓:“状师”也就是“讼师”。《清稗类钞·狱讼类》里收录了清代数十则着名“状师”的故事,他们谲诈多谋,坏法乱纪,除了勾结官吏,包揽诉讼外,也经常每能以不可思议的机巧手段,在诉讼里获得胜利。他们的角色类似于现代的律师,但刀笔及巧诈工夫尤胜近代的律师一筹。

古代法官等级

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秦朝:中央设廷尉,地方由地方长官负责;
汉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办理;廷尉为专门机关,下设正,监,作监和右监等;
三国两晋:袭东汉;
隋唐:中央设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台负责;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设知府,知县,军事,行政和司法和一;
元朝:中央设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县厅州,府,按察使司,总督,巡抚等
中央:一般所有皇帝都有最高司法权
周时设大司寇,为最高司法官
秦汉时最高司法官是廷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最高司法官仍旧是廷尉,但三国东吴称大理,北朝的北周称大司寇,北齐称大理寺卿,东汉后,尚书台下均有兼管司法的部门
唐时,大理寺卿掌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百官犯罪案件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及疑难案件有重审权;刑部尚书掌司法行政及复核权,类似现代司法部长一职。
宋时刑部尚书仍旧掌司法行政和复核权,但刑部左右曹可以审其他案件,职权有所扩大;宋太祖设审刑院,其职权是对地方上报案件进行备案,并对案件有评议权。宋神宗时审刑院并入刑部。大理寺此时地位下降,成为二线审判机关,即复核机关。
明清仍旧沿袭刑部审刑,大理寺复核的办法。
地方:
一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官员均有司法权,如县、州、府长官等,比较特别的有:
宋时在州县上设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其长官定期巡视州县,监督审判,详录囚徒,可对地方官员的审判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轻者立即处断,重者上报皇帝裁决。
明代的省设提刑按察司,长官为提刑按察使,有权审结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则要报送中央批准执行;府一级无任何审判权,只是承上启下,复审州县上报案件;州县一级有权审结苔杖案件。明代的司法审判制度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审判制度。即“县官审、州官二审、府尹复审、按察使终审、刑部及皇帝终裁”
清代略有不同,州县一级为第一审级,决苔杖;府为第二审级,掌复核;按察使为第三审级,决死刑、军流等,但需上报执行;督抚为第四审级,可对徒刑案件结案,但军流以上仍需上报刑部。
清代末的修法运动,大致吸取了近代的司法制度,但不完全,不赘述。。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师;
秦朝:中央设廷尉,地方由地方长官负责;
汉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办理;廷尉为专门机关,下设正,监,作监和右监等;
三国两晋:袭东汉;
隋唐:中央设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台负责;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设知府,知县,军事,行政和司法统一;
元朝:中央设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县厅州,府,按察使司,总督,巡抚

⑸ 古代的法院及官员怎么称呼

军机 :清朝军机处,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都是四品官以上。市局一级(所谓四品,是说四品以上的才能进军机处)
封疆 :有文武两种可能,都不是官职。但一定是大官才能任。一般有封壃大吏,封疆大元帅。相当于省级
观察 :清代对道员的尊称,县级以上干部
侍郎 :六部的副职,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副部级,厅级
尚书 :六部的主管,部级,副部级
察 :明朝按察司是封疆大吏,相当于一个省的政法委书记.
方伯 :等同于布政使,副省部级
中堂 :唐、宋时指宰相,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副国家级
郎署:不是官职, 指尚书郎的官衙
署郎 :三国时期的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也就是个县级干部
藩臬 :清朝总督巡抚里的藩臬二司,省部级
臬宪 :后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俗称臬台或廉访);臬使(即按察使);臬府(即臬司。指肃政廉访使);臬宪(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省部级
总兵 :无官职,但一般由高级武将担任。清后期为正二品官。相当于省部级。或者大将、上将、中将级。
副将 :副省部级或者中将、少将级
参将 :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厅局级或者少将、大校级
州牧 :按现在级别是在省部级,甚至权力更大
鼎甲 :科举中一甲三人。不是官职
鼎右 : 指重臣之职位.
极品 :副国家级。元帅级,大将级,上将级
南宫 :西汉皇帝禁卫军分南北两宫,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南宫并不是一个官职,是指一支部队,相当于今天的首都戍卫队。
黄堂 :从四品。厅局级
琴堂 :主管音律的官职,可能是五品官,不太清楚。厅局级,县处级
司马 :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军委主席。
甲傍 :不是官职,指想依附有钱的人过下半生
青绶 :指官印上的带子的颜色,西汉时只有将作大匠使用银印青绶,主管皇家宫室,副国家级,省部级
副尹 :应该是尹的副职
饮鹿鸣,宴琼林 :负责宴会的官
能政 :应该是日本的官名,也泛指有能力的官员,具体不详。
黄甲 :指近卫军,也可指近臣
日舍 :负责饮食起居的小吏
泮宫 :不是官名,是指诸侯所上的最高学府,天子上的最高学府叫辟雍。
别驾 :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副省部级
令尹 :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副国家级
佐贰 :明朝知县的副手,辅助知县管理粮马、巡捕等事,相当于一个县的政法委书记。
廪贡:不是官职,是贡生的一个级别。
县令 :县处级,副县处级,也有可能是副厅局级,乡科级主要视所辖区域不同而具体判定。
县宰 :同上
郡守 :从省部级,至厅局级都有可能,视历史时期及区域判定。
都司 :副省部级,中将,少将级
少牧 :辅佐牧的官职,相当于副部级。
提台 :大将,上将级
中丞 :副国家级,省部级。视历史时期不同而定。
传胪 :不是官职,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
清要: 旧时称地位尊贵,司职重要的官职。赵升《朝野类要》卷2:“职慢位显谓之清,职紧位显谓之要;兼此二者,谓之清要。”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大法官

1、梅汝璈

字亚轩,江西南昌人,律师、法学家。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云谱朱姑桥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间在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项目,入读斯坦福大学,1926年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学习,192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29年归国后曾任教多所大学,曾任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的助手;1946年,并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中国代表法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审判日本对亚太地区引发大规模战争和伤害所应负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2、倪征燠

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1906年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的黎里镇,中学毕业后,他立志学法,报效国家。他先在东吴大学法学院读法律专业( 1915年法学院设立于上海),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

之后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受聘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研究员。1931年起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持志大学讲授国际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法理学等课程。1946年-1948年参加东京审判。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2003年逝世。

3、刘墉

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4、海瑞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5、包拯

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

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海瑞

网络-倪征燠

网络-梅汝璈

⑺ 古代有没有十三法官

有的

先来说一个“一当十三”的法官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代同治十三年(1873),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家璧。
王家璧,湖南人,清同治末年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他为人虽然有些木讷,而且不十分善于言辩,但是在依法办案上,却敢于坚持原则,不畏权贵,严格按照法律办案,即使有时居于极少数,也决不妥协,因此凡是他参与办理的案件,没有一件是冤假错案。
同治十三年(1873),乌鲁木齐提督(驻新疆清军司令员)成禄(满族人),诬陷普通良民为盗匪,大开杀戒,擅自下令屠杀无辜民众近千人,造成轰动全国的大血案。不久,成禄被人参劾,朝廷传旨锁拿押解入京,交军机处会同“三法司”即刑部(司法部)、都察院(最高检察院)、大理寺(最高法院)审讯(即民间所说的“三堂会审“)。因为成禄是满族人,同治皇帝有心要偏袒他,想把他从轻发落。消息传出以后,御史吴可读立即上疏严辞抗争,奏章中有“请斩成禄以谢乌鲁木齐之民,再斩臣之头以谢成禄”一语,以此表示请求斩杀成禄的决心,其措词之激烈,堪称掷地有声,铿锵作响。同治皇帝读了吴可读的奏章以后,顿时怒不可遏,立即下旨把吴可读逮捕交刑部治罪,并且御批“必杀此獠”(“獠”是骂人的话,意指吴可读是青面獠牙的兽类)。刑部尚书(司法部长)桑春荣明哲保身,立即遵旨判吴可读斩刑,但是在司法程序上还需要按照法律办理。清朝法律规定,凡是判死刑的案件,必须由“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大司法机关所有堂官(封建时代称中央机关正、副长官为“堂官”)画押(签字)通过后方可执行。而清代的中央机关的堂官,都是实行满汉平分制,所以“三法司”的堂官就有刑部满汉两位尚书(正部长)、满汉四位侍郎(副部长)、都察院就有满汉两位左都御史(正检察长)、满汉两位副左都御史(副检察长)、大理寺就有满汉两位正卿(正院长)、满汉两位少卿(副院长),总共有十四位堂官。而王家璧是大理寺汉族少卿,在“三法司”十四位堂官中排名最后,是最末一位堂官。御史吴可读因为上奏章竭力主张判屠杀民众的成禄死刑,惹怒了同治皇帝并被刑部判死刑后,“三法司”的前十三位堂官立即画押表示同意,只有最末一位堂官王家璧不肯画押,坚决反对判吴可读死刑。他在“三法司”堂官全体会议上说:“吴可读是言官,上疏言事是他的本职工作,即使说错了话,按照大清法律也不能判重罪,更加不能判死刑,因此刑部判吴可读斩刑是一个违法的判决,所以我坚决不能画押同意。”前十三位堂官级别都比王家璧高,他们一方面用“这是皇帝圣旨”对王家璧施压,说他不同意就是抗旨,属于犯上之罪,另一方面又以王家璧级别最低和属于极少数为由,连续十几天软硬兼施,逼王家璧就范。但是王家璧毫不畏惧,始终不肯屈服。他理直气壮地反驳那十三位堂官说:“法律规定必须三法司全体堂官画押同意后才能执行死刑,我这一票具有否决权。再说法律是朝廷制定的,就是皇上也应当严格遵守。”正是因为王家璧坚守法律不动摇,“三法司”前十三位堂官无可奈何,只得按照法律改判吴可读流放,同时判成禄斩刑。同治皇帝闻讯后,虽然很不高兴,但是因为王家璧是依法办案,也奈何他不得,王家璧照样当他的大理寺少卿。
这件事传出以后,朝野上下一致称赞王家璧是一个“一当十三”的正直法官。

⑻ 古代最优秀的专职法官是谁

这个人的名字叫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弘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唐朝著名政治人物。 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也即是说官员的权力和职责范围比较宽泛。为什么说徐有功是“专职法官”呢?因为其一生都在司法部门工作,专掌司刑。徐有功一生先后做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相当于现最高法院)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 为什么说徐有功是古代最优秀的专职法官呢?

首先,量刑有度。 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恐怖统治时期。当时酷吏得意横行,大肆构陷良人,并毫无节制地动用酷刑、私刑。而徐有功在如此环境之下,却能做到量刑有度,注重对犯人的感化教诲,以令其改过自新。 据史料记载,徐有功为蒲州司法参军之时,“为政仁,不忍杖刑”, 为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动,称徐有功为“徐无杖”,“民服其恩”,以至于到了“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的地步。也即是说,如果有谁受到徐有功的杖刑,那他必是罪有应得,罪大恶极,会受到百姓大众的一致斥责。正是由于徐有功政绩突出,声名远扬,被武则天诏进中央做官,授予司刑丞。
其次,依法办事,公正无私。 徐有功在司法任上,依法办事是他的办事原则。坚持这一原则,他先后平反冤案近千起,救活人命达万人以上,其中较为著名的冤假错案有“韩纪孝案”、“魏州贵乡颜余庆案”、“润州庞氏案”等。 徐有功在司法职上,自始至终公私分明,从不公报私仇。比如《新唐书》记载: 徐有功做司刑少卿之时,与皇甫文备同僚共事。皇甫文备欲陷害徐有功,诬其纵容逆党。后来,皇甫文备因事下狱,案件落在了徐有功手里,大家都认为这次皇甫文备完蛋了。而徐有功秉公办案,皇甫文备因此免死。有人对此不解,对徐有功说:“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徐有功却道:“尔所言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徐有功深知自己的职位的重要性,曾对自己的亲近之人说:“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正是由于他如此的公正无私,严重损害了酷吏佞臣们的利益,故常常遭到陷害,史料记载其“凡三坐大辟”(死刑),然而还是因为他依法办案,公正无私,让审判他的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贪赃枉法的证据,因此徐有功均得赦免。
再次,勇敢无畏。 “勇敢无畏”是任何一个优秀法官必不可少的素质,如果缺少这一点,在办案中就很难做到依法、秉公。 徐有功勇敢无畏,在审理案件时从没有被强权,甚至君权所吓倒。 比如上面提到的“韩纪孝案”。韩孝纪“罪名”已成立,武则天亦已允许,可是徐有功不畏龙颜,依法力争道:“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因此,韩孝纪得到赦免,并挽救了数十百姓的性命。 再如,“魏州贵乡颜余庆案”。武则天下令处死,徐有功觉得不妥,在朝堂之上与武则天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对于这次争辩,据史料记载,“当此时,左右及卫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而徐有功却“神色不挠,争之弥切”。
总评: 徐有功刚正不阿、守法护法,公正无私,勇敢无畏。他在司法任上约15年,平反大案近千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他守的是天下之公法,无私念之法,是一位守正不阿优秀法官。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他死后武则天追赠他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加赠他为越州都督(一品)头衔,并特下制书表彰:“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和“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⑼ 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三位著名的法官

第一位 皋陶(gāo yáo)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桐县皋陶村,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六安地区)[2] ,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
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3] 。

第二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第三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⑽ 古代罗马的法官主要是由什么人担任

古罗马的贵族担任的法官,随意解释法律,损害的是“平民”利益,公元212年,内卡拉卡拉皇帝把授予罗马境内所容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身份,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也随之消失,此后“罗马平民”逐渐演变为与“罗马贵族”相对的概念。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