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适用判例
『壹』 法院判例
法院的判例只是法院的法律文书,并不是一种法律形式,不是法律渊源。因为我国不是判例制国家。但是,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在审判业务上具有指导意义。
『贰』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下级法院是否必须参照执行
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判例在审判中只能是参照,不作为判决的依据,没有法版律支权持的。
比如《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民事诉讼方面,不同类型的诉讼也有相类似的规定,都是不包括判列的。
『叁』 法院所有判例都可以作为先例嘛
有。 例如: 19世纪晚期,英国上议院曾就“哈瓦那联合铁路公司”一案作过一项重要判决,其要旨是:英国法院只能作出用英国货币(英镑)进行支付的判决。该判决构成了一项确定的、有拘束力的先例,以后遇到类似的案件,法院便要作出相同的判决,而此判例则被称为哈瓦那先例。 判例制度起源于英国,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 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均实行判例法制度。判例法制度的基础或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实行遵从先例的原则。这个原则意思是说:遵从先例,不应扰乱既定问题。该原则的具体含义是,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考虑上级法院甚至本法院在以前类似案件判决中所包含的原则或规则,也就是说,先例具有约束力。当然,完整的判例法制度还包含有推翻先例、修正先例的内容。 实行判例法制度,在理论上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法官对成文法不抱过多的希望,而笃信判例法所具有的价值。制定法和判例法之所以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官和学者所分别信从,原因就在于对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认识有别。如果唯成文法是求,则不可能形成判例法;反之,如果唯判例法是从,则也难以形成成文法。当然,这一区别乃植根于深刻的法律文化传统之中,这种法律文化传统又是同社会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状况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相联系的。这个条件可以看成是判例法制度的社会文化条件。 第二,存在等级森严的法院体系。判例法制度尽管可以表现为同一个法院的先后判例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但主要的则表现为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行为具有拘束力之上。而这后一点则以有多层次的法院结构为前提,否则就难以体现出判例制度的纵向支配力。 第三,要有比较健全的、常规的判例汇编机制。判例法,就是要有判例来效法,如果没有判例,就当然无所谓判例法。而如果没有判例的汇编,也基本上就可以说没有判例。因为什么样的案例已经被汇编为判例了,必然要有“法”可依。所以说,判例汇编是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必不可缺的条件。 那么,关键的问题是,判例法制度的拘束力是如何体现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澄清一个问题,这就是:不是说实行判例法了,任何判决,不管是什么法院作出的,都是判例法,也不是所有的判例法都具有相同的效力。一个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否构成判例法,取决于各个国家的法院结构和法律体系的特征。判例与判例之间的效力也不尽一致。这个问题需要就英、美两国作出分别的说明。 首先看英国。在英国,所谓遵从先例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上议院的判决对其他一切法院都有拘束力。英国的上议院尽管是立法机构,但享有对某些上诉案件的终审权,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英国的上议院兼有立法和司法双重职能。在行使司法职能时,英国的上议院是全国最高的司法机构,它作出的判决具有终审的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实行判例制度,它所作出的判决自然对全国各级法院都有拘束力。不仅如此,在1966年以前,上议院作出的判决对它自身也有拘束力,上议院对此不得加以推翻或修改,而只有英国国会的立法才能改变上议院的错误立场。这个原则是在1898年“伦敦有轨电车股份有限公司诉伦敦市议会”一案的判决中确立的。但是到了1966年,上议院改变了以前的立场,大法官加德纳宣称:“过于僵硬地服从前例,可能在特定的案件中导致不正义,并且不适当地限制了法律的发展,因而大法官建议改变现在的做法,在使上议院以前判决具有约束力的同时,如果看来合适的话,就离开以前的判决。”当然,即便如此,上议院也很少改变自己的先例,这同英国上议院独有的政治地位有关。 第二,上诉法院的判决对除上议院以外的所有法院,包括上诉法院本身,均有拘束力。 第三,高等法院各个分庭法官作出的判决,下级法院必须遵从。但是,该判决对本高等法院的其他分庭法官或刑事法院的法官,并无绝对的拘束力,而仅有重要的说服力。 现在的问题是,上诉法院以及高等法院的判决的拘束力是否也可以像上议院那样加以改变?在这个方面,英国学者及法官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多数人都持一种保守主义的看法。但是,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则持了一种开明的观点,他对传统的判例主义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他首先在1959年5月的演讲中,继而又在1969年“盖利尔诉李”一案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判例主义的发展观。他提出,上诉法院应当仿照上议院的做法,应当有权改变自己的先例。因为,先例拘束力的原则是自我设置的限制,法官可以设置这一原则也可以取消这一原则。在演讲中,丹宁勋爵在诵读了前引诗人丁尼生的那一首呕歌英国判例主义的诗之后,说了一段著名的话。他说:“有些律师对丁尼生勋爵写的‘凭着一个又一个的判例’这句话感到得意。他们认为,他给依照先例主义加上了崇高思想的色彩,照他们的解释,依照先例的意思是,恪守你和你前人的判决,无论他们多么荒谬,多么不公正。但是请允许我指出一点,尽管作了这样的解释,判例主义没有扩大而是缩小的自由的基础。如果律师们死抱住判例不放,他们就会发现在整个大厦将会倒在他们脚下,他们将会在没有法规的茫茫判例中,在无穷无尽的个别诉讼中迷失方向”
『肆』 当需要运用判例裁决案件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判例法的介绍 共享文档
2012-03-10 2页 3.8分
用App免费查看
判例法的介绍:
1.判例就是法律,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就是法源,学习判例就是学习法律,判例就是个案
化的法律。它和衡平法、制定法相并列,统称为英国法的三大渊源。
2.其基本原则是“遵循先例”,即法院审理案件时,必须将先前法院的判例作为审理和裁决的
法律依据;对于本院和上级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所处理过的问题,如果再遇到与其相同或相似的案件,在没有新情况和提不出更充分的理由时,就不得做出与过去的判决相反或不一致的判决,直到将来某一天最高法院在另外一个同类案件中做出不同的判决为止。某一判决中的法律规则不仅适用于该案,而且往往作为一种先例而适用于以后该法院或下级法院所管辖的案件。只要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同或相似,就必须以判例所定规则处理。这就是所谓“遵循先例”(stare decisis)原则。
但到1966年公开通过一项决议,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坚持判例,将可能导致“不正义”并“限制法律的发展”,因此,允许在认为正确时,可以不遵循本院的某一先例。
3.判决根据是判例的核心部分,而非判决结果,它赋予某判决以拘束的效力。判例的理由和
精神可以成为法律。附署意见是法官在推理过程中表示的意见,并无拘束力。但某些有威望的法官的附署意见一般也受到重视。“判例之成为法,是以其在判决理由部分中所宣示的法律原则为基准的。这也是其优于成文法之处,不是抽象、简单的条文,而是有周密的法律推理和有力的论证,阐释、引申或发现了新的法律原则、理念,使后之遵循者有法理为据,并以之推理适用于类似的个案。”判例之所以能发挥法律效力,是有其严格的规范、体例,有一定的精确性,不是随意为之的。具体表现为只有上级法院的司法判决才能创立为有拘束力的先例。下级法院的司法判决,如治安法院(Magistrates’Court)和郡法院(County Court)的司法判决则不能成为任何形式的、具有拘束力的司法先例,这些法院的判决甚至没有加以编汇。只有在重要事实(material facts)相类似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司法判例。英国判例的法律效力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实现:上议院的裁决对所有下级法院均有拘束力,而且,一般说来,上议院也受自身裁决的拘束。
『伍』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结案的判例能否成为法律文件吗
不能,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判例在审判中只能是参照,不作为判决的回依据,没有法律支持的。
比如答《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民事诉讼方面,不同类型的诉讼也有相类似的规定,都是不包括判列的。
『陆』 如何理解一审法院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但是判决结果正确
只能说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正确虽是二审法官维持原判的条件,但既非充分版条件也非必要条件权。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201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四条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虽有瑕疵,但裁判结果正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裁定中纠正瑕疵后,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予以维持。
『柒』 法院对方广云的一审判决适用的是什么法律
庐江法院审理认为,方广云分别构成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决定对其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十五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它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主刑分为以下五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指刑法规定,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其特点是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七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八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捌』 尚未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能作为判案的依据吗
只有生效裁判文书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尚未生效的裁判文书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三条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五)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玖』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具有约束力吗
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上级法院判例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拾』 法院判决引用法律依据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法院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其它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质量,确保司法统一,维护法律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应当依法引用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裁判依据。引用时应当准确完整写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条款序号,需要引用具体条文的,应当整条引用。
第二条 并列引用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顺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同时引用两部以上法律的,应当先引用基本法律,后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第三条 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文书引用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四条规定。
第四条 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条 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法院判决引用法律依据是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条 对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之外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第七条 人民法院制作裁判文书确需引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存在冲突,根据立法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无法选择适用的,应当依法提请有决定权的机关做出裁决,不得自行在裁判文书中认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八条 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