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笑气

法院笑气

发布时间: 2021-02-20 20:27:30

㈠ 吸食氮气是伟法的吗

吸氮气其实并不是氮气N2,吸食的氮气其实是一氧化二氮N2O,俗称笑气。是违法的。

一氧版化二氮会阻权隔脑神经,让大脑短时间缺氧来产生快感,和吸食毒品不一样,当一氧化二氮达到大脑的时候,会有全身发热,胸闷,四肢麻痹,听觉变得敏锐,视觉模糊。对大脑有很大损害,很容易让脑部血液中的维B流失,影响智力,也损害其他脑补神经,损伤听觉,嗅觉和视觉。

(1)法院笑气扩展阅读:

“笑气”我国并未将其列入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管制目录,只是作为普通的化学品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然而,由于笑气具有一些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其风靡于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并被一些吸毒人员当做了毒品的替代品。

2017年11月27日,浙江云和警方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终于在全国首开先河,将非法经营一万多瓶笑气的9名嫌疑人抓捕归案,并对其中3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2018年4月4日,全国首例非法经营“笑气”案在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当庭宣判,被告人殷某某因非法经营“笑气”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扣押在案的涉案物品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继续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㈡ 笑气为何被入刑第一案

日前,据浙江抄云和县警方通报,袭在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云和警方破获的一起“笑气”案件被移送起诉。目前,云和县人民检察院已将警方移送的涉嫌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人林某、殷某,向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商家将“笑气弹”改名为“气囊”“奶油枪耗材”,仍在网上进行出售。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是医用麻醉剂,有轻微麻醉作用。

㈢ 吸食笑气违法吗法律上有关于笑气使用的相关规定吗什么规定

违法。但是暂时没有法律专门针对笑气,只能根据治安管理法来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十条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警方表示,目前“笑气”未列入毒品目录。但医生提醒,如摄入过量或使用不当,可能出现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此外,长期吸食还可能产生心理依赖性。

从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案例以及浙江省禁毒部门调研情况看,长期大量吸食“笑气”会导致一些滥用人员心、肝、肾等脏器受损及神经损伤,严重的甚至出现软瘫、半瘫等病症。浙江省禁毒委员会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笑气”滥用的监控,防止泛滥,危害社会。

(3)法院笑气扩展阅读

吸收笑气违法贩卖笑气也违法。

2018年4月4日上午,浙江省云和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全国首例非法经营笑气案(本网2017年12月8日曾做报道)由云和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殷某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人民币3万元予以继续追缴。

经查,2017年5月至10月底,被告人殷某某在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微信和淘宝平台批量购入笑气(品名:一氧化二氮,在《危险化学品目录》中被列为危险化学品),加价后出售给全国各地买家。

至案发,殷某某共售出笑气1.2万余支,按最低销售价计算价值共计30余万元,非法获利共计3万余元。另公安机关在其住处当场查获笑气8000多支,按进货价计算价值共计1.5万余元。

2017年11月27日,云和县检察院对殷某某非法经营笑气一案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悉,本案系国内首例以非法经营罪对非法经营笑气行为作出判决的案件,对利用网络非法买卖笑气的乱象发出整治信号,从源头打击了非法销售笑气行为。

㈣ 女孩开房寻求刺激当场身亡,家属该向谁索赔

根据网络报道的资料来看,在这起事件中明显是卖笑气给受害者的嫌疑犯存在责任,那么向他们索赔才算是合理的。

事件反思

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为了自己的父母家人,一定不能沾染上毒品,不然不仅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

最后对于这起事件,大家怎么看?

㈤ 非法经营笑气案嫌犯判了多少年

浙江云和一男子通过微信购买“笑气”,再自行包装出售,截至案发,共售出“笑气”版1.2万余盒,权获利3万余元。4月4日上午,浙江云和法院公开对这起全国首例非法经营“笑气”刑事案件进行宣判。

“笑气”是一氧化二氮的俗称,是一种无色有甜味气体,最早作为麻醉剂使用,后来又成为食品工业添加剂,多用于蛋糕制作,位列危险化学品名录。因为吸入笑气能让人产生幻觉和欣快感,近年来吸食“笑气”在娱乐场所颇为流行,过量吸食会引发人体精神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危害性极大。

㈥ 氮气能代替毒品吗,卖氮气违法吗

  • 氮气只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空气中79%的成分都是氮气,所以氮气不会是毒品。有种笑气的成分和氮气相似,近来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毒品。

  • 笑气是一种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曾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手术中,“笑气”本身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一些戒毒所中,吸毒人员戒毒过程中会用一氧化二氮作为替代药物。

  • “笑气”进入血液后会导致人体缺氧,长期吸食可能引起高血压、晕厥,甚至心脏病发作。长期接触此类气体还可引起贫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如果超量摄入,很可能因为缺氧导致窒息死亡。

  • “吸入过多的笑气,对神经的麻痹和对身体(血液缺氧)肯定是有影响的。如果长期性地吸入,内心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也不排除会造成心理的依赖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笑气”,其危害性已经与毒品没有什么区别。“笑气”伤人、毁人如今尚处在冒头的阶段。这一阶段,及时出手,加强管控非常关键。

  • 同国际上很多国家一样,我国并没有把“笑气”列入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管制目录,只是将其作为普通的化学品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安监等部门负责对“笑气”的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实施安全监管。对于买卖“笑气”的行为,由于无法可依,各地只能使用行政手段或者地方性条例责令商家下架。

【(6)法院笑气扩展阅读】

真实案例

2017年11月27日,在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云和警方破获的一起“笑气”案件被移送起诉。目前,云和县人民检察院已将警方移送的涉嫌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人林某、殷某,向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

2018年4月4日,该案在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当庭宣判,被告人殷某某因非法经营“笑气”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扣押在案的涉案物品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继续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参考资料网络_非法经营笑气案

㈦ 笑气入刑第一案是怎么回事笑气入刑第一案

笑气入刑第一案是怎么回事?笑气入刑第一案如何处罚?

笑气入刑第一案是怎么回事?笑气入刑第一案如何处罚?日前,据浙江云和县警方通报,在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云和警方破获的一起笑气案件被移送起诉。目前,云和县人民检察院已将警方移送的涉嫌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人林某、殷某,向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商家将笑气弹改名为气囊奶油枪耗材,仍在网上进行出售。

案件

浙江省警方破获

首例笑气刑案

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是医用醉剂,有轻微醉作用,笑气还常见于蛋糕店的奶油气弹里,笑气并不会让人发笑,而是令人脸部肌肉失控,形成一个诡异的痴呆笑容,因此才被称为笑气。近年来,笑气在全国各地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风靡,甚至被吸毒人员当作毒品的替代品,有人一天吸食几百瓶甚至上千瓶。

但过量吸食笑气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今年以来,杭州、宁波等地的医院就接诊过因吸食笑气发疯的病例和因长期吸食笑气成瘾,导致双脚瘫痪,坐着轮椅到医院治疗的病例。

云和警方称,在云和县,娱乐场所的笑气滥用与全国各地一样,不仅有吸毒人员流行利用吸食笑气替代毒品逃避处罚的情况,青少年吸食笑气的现象也开始显现,形势十分严峻。笑气的毒性堪比毒品。

为了打击笑气,云和警方成立了专案组,在当地某网吧、青田县某出租房、杭州下沙某网吧分别抓获涉嫌非法经营笑气的林某、殷某、江某等9名嫌疑人,当场查获笑气、作案手机等若干,并查清他们非法经营笑气的经营额、非法获利情况从几千元到几十万不等。

经警方审讯,林某等9名嫌疑人员对各自在没有取得笑气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购物网站、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非法销售笑气的行为供认不讳。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该案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

进展

非法经营笑气

两人被提起公诉

目前,我国并没有将笑气列入醉药品或者药品的管制目录,也不在《醉药片及药品品种目录》中,只是作为普通的化学品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由安监等部门监管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将笑气作为毒品打击并不现实,而且在笑气民用方面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买卖笑气的行为,由于无法可依,各地一般只能使用行政手段或者地方性条例责令商家下架。对个人的买卖笑气的行为却束手无策。

但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的规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由安监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单位和个人要经营笑气,必须先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否则就是非法经营。

云和警方发现,将没有获得经营许可证经营笑气的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在全国并没有先例,经向上级机关请示并多次与安监、检察、法院等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探讨,云和警方将未取得经营许可的单位和个人经营一氧化二氮定性为非法经营。

经鉴定,林某等人经营的笑气全部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氧化二氮。云和警方迅速对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林某等三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对其余6名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人员处以行政拘留。

11月27日,云和县人民检察院将云和警方移送的涉嫌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人林某、殷某,向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相关

在国外已有国家立法

禁止吸食贩卖笑气

有数据显示,英国在2006年至2012年间,至少有17人因为吸笑气死亡。对此,英国《医药法案》对此已经有明确禁令,任何个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销售含有一氧化二氮的药品用于吸食,或者未按处方进行供应,最多可以判处两年监禁以及无上限的罚款。日本在发现笑气罐在日本流通泛滥后,厚生劳动省立即决定于2016年2月18日以后,在日本全面禁止除医疗等目的之外所有笑气的生产流通、贩卖。

调查

将笑气改名气囊 有商家仍在网售

一只奶油枪一进一出两个口,笑气弹从奶油枪的一个口接入枪内,灌进去后,再通过另一个口灌入气球内,一个笑气球随即制作完成。制作简单,材料易得,笑气球一度风靡酒吧、夜店、KTV等场所,也诱惑了不少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但专家指出,吸食过量笑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本报此前曾报道,有留学生曾因吸食笑气过量,身体垮掉,只能坐轮椅回国。

笑气球的危害性逐步被曝光,相关部门对出售笑气弹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目前,笑气吧已经被封闭,直接在网上商城上检索笑气、气弹等关键词,也不显示任何信息。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笑气弹并未彻底消失,部分商家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仍在出售相关产品。

在贴吧中,检索奶油气弹,可以看到有不少商家发送的帖子,帖子中晒出成箱的气弹,以及用笑气弹制作气球的图片,并留下微信。随机添加一名浙江的商家微信,对方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仍有多款气弹出售,大多出售给买家制作笑气球。其中,一款台湾生产的奶油气弹一盒(10支)售价35元,一箱36盒,售价1008元。商家称,这批产品的售价虽然比去年的报价要贵,但买的人挺多的,可能(气弹)从网上正常渠道越来越不好买了。

问及吸食笑气球是否有危害,商家回复说没什么危害,但表示要看个人体质,正常一次吸食3盒左右,吸多了受不了。

除了在贴吧里留下图片和微信号,更多的网店商家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隐秘地销售笑气弹。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网上购物平台检索奶油枪,随后询问客服询问是否有制作笑气球的气弹出售,有客服人员谨慎地留下微信号,称添加后即可看到产品种类和报价。有些商家则将店铺内的气弹改名为奶油气囊、奶油枪耗材,或替换为汽弹等相近词后,继续出售。

此外,在探访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对吸食笑气球的危害,多数商家避而不提,甚至为了吸引顾客购买,还搭售奶油枪、气球等制作笑气球的产品。

㈧ 贩卖笑气违法吗

贩卖笑气违法。2018年4月4日,全国首例非法经营“笑气”案在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当庭宣判,被告人殷某某因非法经营“笑气”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扣押在案的涉案物品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继续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一氧化二氮是医用麻醉剂,有轻微麻醉作用,“笑气”还常见于蛋糕店的奶油气弹里。“笑气”并不会让人发笑,而是令人脸部肌肉失控,形成一个诡异的痴呆笑容,因此才被称为“笑气”。过量吸食笑气会引发人体精神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危害极大。

2017年以来,杭州、宁波等地的医院就接诊过因吸食“笑气”精神失常的病例和因长期吸食“笑气”成瘾,导致双腿“瘫痪”,坐着轮椅到医院治疗的病例。

(8)法院笑气扩展阅读:

“笑气”我国并未将其列入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管制目录,只是作为普通的化学品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但仍然构成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一氧化二氮作为吸入麻醉剂在医药上应用已久,已经很少用它了。吸入一氧化二氮和空气的混合物,当其中氧浓度很低时可致窒息;吸入80%一氧化二氮和氧气的混合物引致深麻醉,苏醒后一般无后遗作用。

但“笑气”进入血液后会导致人体缺氧,长期吸食可能引起高血压、晕厥,甚至心脏病发作。此外,长期接触此类气体还可引起贫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㈨ 购买笑气被骗能报警会被追究责任么

是否会追究责任的原因?


首先先要看你的这个产品的价值,有多大,如果你超回过3000元以下的答话,基本上是不立案的,所以这个你要好好的衡量一下。


如果你被骗了,尽可能的就直接找平台进行处理,跟维权就好了,知道了吗?

㈩ 笑气入刑第一案/案件真相经过判决结果怎么样

笑气是什么为什么要到入刑的地步了。这种东西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现在有多少人因此受到影响。

日前,据浙江云和县警方通报,在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云和警方破获的一起“笑气”案件被移送起诉。目前,云和县人民检察院已将警方移送的涉嫌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人林某、殷某,向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商家将“笑气弹”改名为“气囊”“奶油枪耗材”,仍在网上进行出售。

案件

浙江省警方破获

首例“笑气”刑案

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是医用麻醉剂,有轻微麻醉作用,笑气还常见于蛋糕店的奶油气弹里,“笑气”并不会让人发笑,而是令人脸部肌肉失控,形成一个诡异的痴呆笑容,因此才被称为笑气。近年来,“笑气”在全国各地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风靡,甚至被吸毒人员当作毒品的替代品,有人一天吸食几百瓶甚至上千瓶。

但过量吸食“笑气”会引发精神疾病,甚至死亡。今年以来,杭州、宁波等地的医院就接诊过因吸食“笑气”发疯的病例和因长期吸食“笑气”成瘾,导致双脚“瘫痪”,坐着轮椅到医院治疗的病例。

云和警方称,在云和县,娱乐场所的“笑气”滥用与全国各地一样,不仅有吸毒人员流行利用吸食“笑气”替代毒品逃避处罚的情况,青少年吸食“笑气”的现象也开始显现,形势十分严峻。“笑气”的“毒性”堪比毒品。

为了打击“笑气”,云和警方成立了专案组,在当地某网吧、青田县某出租房、杭州下沙某网吧分别抓获涉嫌非法经营“笑气”的林某、殷某、江某等9名嫌疑人,当场查获“笑气”、作案手机等若干,并查清他们非法经营“笑气”的经营额、非法获利情况从几千元到几十万不等。

经警方审讯,林某等9名嫌疑人员对各自在没有取得“笑气”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购物网站、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非法销售“笑气”的行为供认不讳。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该案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

进展

非法经营“笑气”

两人被提起公诉

目前,我国并没有将“笑气”列入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管制目录,也不在《麻醉药片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只是作为普通的化学品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由安监等部门监管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将“笑气”作为毒品打击并不现实,而且在“笑气”民用方面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买卖“笑气”的行为,由于无法可依,各地一般只能使用行政手段或者地方性条例责令商家下架。对个人的买卖“笑气”的行为却束手无策。

但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的规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由安监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单位和个人要经营“笑气”,必须先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否则就是非法经营。

云和警方发现,将没有获得经营许可证经营“笑气”的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在全国并没有先例,经向上级机关请示并多次与安监、检察、法院等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探讨,云和警方将未取得经营许可的单位和个人经营一氧化二氮定性为非法经营。

经鉴定,林某等人经营的“笑气”全部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氧化二氮。云和警方迅速对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林某等三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对其余6名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人员处以行政拘留。

11月27日,云和县人民检察院将云和警方移送的涉嫌非法经营罪犯罪嫌疑人林某、殷某,向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相关

在国外已有国家立法

禁止吸食贩卖“笑气”

有数据显示,英国在2006年至2012年间,至少有17人因为吸“笑气”死亡。对此,英国《医药法案》对此已经有明确禁令,任何个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销售含有一氧化二氮的药品用于吸食,或者未按处方进行供应,最多可以判处两年监禁以及无上限的罚款。日本在发现笑气罐在日本流通泛滥后,厚生劳动省立即决定于2016年2月18日以后,在日本全面禁止除医疗等目的之外所有“笑气”的生产流通、贩卖。

调查

将“笑气”改名“气囊” 有商家仍在网售

一只奶油枪一进一出两个口,笑气弹从奶油枪的一个口接入枪内,灌进去后,再通过另一个口灌入气球内,一个“笑气球”随即制作完成。制作简单,材料易得,“笑气球”一度风靡酒吧、夜店、KTV等场所,也诱惑了不少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但专家指出,吸食过量“笑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本报此前曾报道,有留学生曾因吸食笑气过量,身体垮掉,只能坐轮椅回国。

“笑气球”的危害性逐步被曝光,相关部门对出售笑气弹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目前,网络“笑气吧”已经被封闭,直接在网上商城上检索“笑气”、“气弹”等关键词,也不显示任何信息。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笑气弹并未彻底消失,部分商家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仍在出售相关产品。

在贴吧中,检索“奶油气弹”,可以看到有不少商家发送的帖子,帖子中晒出成箱的气弹,以及用笑气弹制作“气球”的图片,并留下微信。随机添加一名浙江的商家微信,对方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仍有多款气弹出售,大多出售给买家制作“笑气球”。其中,一款台湾生产的奶油气弹“一盒(10支)售价35元,一箱36盒,售价1008元”。商家称,这批产品的售价虽然比去年的报价要贵,“但买的人挺多的,可能(气弹)从网上正常渠道越来越不好买了。”

问及吸食“笑气球”是否有危害,商家回复说没什么危害,但表示“要看个人体质,正常一次吸食3盒左右,吸多了受不了。”

除了在贴吧里留下图片和微信号,更多的网店商家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隐秘地销售笑气弹。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网上购物平台检索“奶油枪”,随后询问客服询问是否有制作“笑气球”的气弹出售,有客服人员谨慎地留下微信号,称添加后即可看到产品种类和报价。有些商家则将店铺内的气弹改名为“奶油气囊”、“奶油枪耗材”,或替换为“汽弹”等相近词后,继续出售。

此外,在探访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对吸食“笑气球”的危害,多数商家避而不提,甚至为了吸引顾客购买,还搭售奶油枪、气球等制作“笑气球”的产品

热点内容
快递预计到达时间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7 22:06:10 浏览:804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发布:2025-08-17 22:06:05 浏览:802
2017西安劳动法 发布:2025-08-17 21:58:42 浏览:123
刑事法律服务内容 发布:2025-08-17 21:46:56 浏览:788
法治禁毒手抄报 发布:2025-08-17 21:45:16 浏览:889
刑法选择罪名 发布:2025-08-17 21:29:17 浏览:934
经济法概论提纲 发布:2025-08-17 21:29:14 浏览:505
法律法规地方性规章 发布:2025-08-17 21:24:52 浏览:829
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把讲政治和讲法治统一起来 发布:2025-08-17 21:24:49 浏览:741
营商环境与政府法治建设 发布:2025-08-17 21:14:33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