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治片
❶ 金剑奖的名单
。《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等4部电影、《忠诚卫士》等4部长篇电视剧、《好太阳》等3部中短篇电视剧、《烈火丹心》等38部专题片、《今日说法》等22个法制专栏、徐滔等7名法制栏目主持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人·水·法》获得优秀教育片奖,《法治的力量——2003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荣获特别奖。
综合这次评奖,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所有参评作品都紧扣了法制主题,从不同侧面热情歌颂了政法战线上的英模和先进事迹,其内容基本涉及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各个领域,较好地宣传了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全面地展示了2003年度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成就,为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二是题材、风格、样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逐步深入,各电视台纷纷把视角转向法制领域,开辟了不同风格法制栏目,这些栏目以其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独具的特色,倍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如像《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等栏目,坚持品牌的立体化操作,形成了多平台、立体化的报道模式,同时创新出像《律师视点》、《法制播报》等一批新的栏目。特别是涌现出一批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他们集采、编、播于一身,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是作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有的作品不仅有较完整的故事情结、讲究的画面和拍摄的技巧,还充分体现了法制的温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客观真实的反映了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法律故事,同时还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法律服务,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所独有的功能。围绕百姓维权、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宣传报道逐步增多。
15年来,中宣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大力支持,中央政法各部门、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积极参与,司法部、国家广电总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金剑奖”评奖活动已基本走向成熟,各评奖项目逐步完善、评奖程序逐步规范。“金剑奖”评奖活动每年向社会推出了一批群众喜欢的优秀剧目。可以说“金剑奖”评奖在全国影视界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推进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的发展,繁荣法制文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司文)第八届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金剑奖”获奖作品名单
名 称拍摄单位一、电影1等奖
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2等奖
警察有约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影视中心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3等奖
1归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2生死界线深圳电影制片厂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中国法治深圳办事处二、长篇电视剧1等奖
忠诚卫士(48×20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中纪委电教中心
中纪委宣教室2等奖
国家公诉(50×35集)中国检察影视中心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3等奖
1荣誉(47×21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公安部政治部
河南电视台
郑州电视台
银基商贸城有限公司
2蜕变(47×24集)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三、中短篇电视剧1等奖
好太阳(47×2集)中央电视台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
济宁电视台2等奖
大营救(47×4集)江西电视台新世纪影视制作中心3等奖
交警沈克诚(25×2集)安吉县公安局四、专题片1等奖
1烈火丹心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2我要回家公安部宣传局
3周鲲:从英雄到毒贩中央电视台
4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中纪委宣教室
中组部组织局
中宣部宣教局
中纪委电教中心
中央电视台
52003年度“法官十杰”评选活动候选人物展播
中央电视台2等奖
1大墙有爱韶关电视台
广东省北江监狱
2上学的权利中央电视台
3违章之后昆明电视台
4陷阱河北电视台
5大会战引发的火灾内蒙古电视台
6张瑞军抚养权之争内蒙古电视台
7百姓告官局长出庭天津电视台
8剑啸高原中共贵州省委政法委
9我想有个温暖的家北京电视台
10 无罪辩护东方云飞国际影视公司
11 夜捕“飞车贼”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12 孩子,你会上网吗?嘉兴市公安局3等奖
1五种罪犯将在家服刑中央电视台
2曼糯三日武警音像出版社
3谁动了我的工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4寡民之死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
5老年再婚喜忧参半白城电视台
6照片背后的情理法山东电视台
7新“墙头记”内蒙古电视台
8给我一个家河南电视台
9妨害公务为哪桩贵州电视台
10 6.26之火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
11 援助打工妹湖北电视台
12 财务被扣的背后 广东电视台
13 大西北归来的“浪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省司法厅
14 中国股市第一案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上海电视台
15 少女小京的故事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上海电视台
16 在监狱里考大学文凭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17 张飞飞的心声 山西电视台
18 爱的代价东方云飞国际影视公司
19 女司法所长的一天 赤峰电视台
20 寻婴记公安部宣传局
21 大狗伤人之后 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五、优秀教育片
人·水·法水利部办公厅
水利部政策法规司
中国水利报社六、专栏1等奖
1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
2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
3经济与法中央电视台2等奖
1法治在线中央电视台
2律师视点东方云飞国际影视公司
3法制时空辽宁电视台
4法制时代河北电视台
5法制播报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
6中国警务报道公安部政治部
7道德与法四川电视台
8治安播报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
9社会档案陕西电视台政法频道3等奖
1道德与法制山东电视台
2案件聚焦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3法治天地大连电视台
4案与法天津电视台
5与法同行广东电视台
6法治现场南京广播电视总台教科频道
7法庭内外新疆电视台
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
8社会方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9并州之剑太原电视台
10 公民与法 山西电视台七、主持人
姓 名 主持栏目名称推荐单位1等奖
徐滔(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2等奖
1张绍刚(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
2陶毅(有请当事人)南京广播电视台
3韩咏秋(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
4崔志刚(法治在线)中央电视台3等奖
1刘汝君(案与法)天津电视台
2赵婷(原告被告)河北电视台八、特别奖
法治的力量——2003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
中央电视台
❷ 陕西省富民强省政策有哪些
主 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
破解三大难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
构建四大产业体系
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
实施五大任务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五项原则
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三个上台阶
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
三个大幅提升
生产总值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两个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改善
一个大跨越
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社会民生】
全面提高三秦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向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体、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0万套
建设保障性住房15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0万户,改造棚户区45万户。
全省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达到3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
新增就业200万人
通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各类补贴政策,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等措施,努力扩大就业鼓励创业,鼓励群众争创殷实家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年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
巩固提高基础教育
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到2012年全面达到安全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60%达到省颁标准。改善高中学校尤其是县域薄弱高中的办学条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4%。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支持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设,加快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办好西北大学等一批有特色的省属高校。
主要健康指标位居西部前列
公共卫生 构建疾病预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采供血、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等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 全面推进县医院标准化建设,五年后所有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
“新农合” 力争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逐步提高参合农民住院政策性补助。
药品供应 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有效降低老百姓在用药方面的支出。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以申办十三届全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支持力度。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适龄视障、听障、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3%。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陕西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城乡社区、优抚安置、家庭婚姻、收养、殡葬等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产业发展】
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
现代农业: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
重点扶持32个粮食主产县,建设关中优质商品粮基地、陕南优质水稻基地。挖掘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建设全省第二粮仓。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建设大中城市设施蔬菜基地。
能源化工:建成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等“十大基地”,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渭南煤化工园区等“十大园区”,煤油气产能建设、新能源千万千瓦装机等“十大工程”。煤炭产能达到6亿吨,新增电力装机3500万千瓦,石油、天然气产能分别达到4700万吨和3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着力突破激光、创新药物、信息通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化水平。
先进装备制造: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
推动骨干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推动主体产品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基地。
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下大力气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有色冶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筑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
以西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现代物流 重点加快建设“三大平台、五大体系、七大园区”。
旅游业 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系列品牌,彰显“山水人文、大美陕西”形象。
金融业 重点建设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各项金融体制改革。
房地产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比例及土地供应。
商贸流通 加快城市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商贸聚集区建设,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
【开放创新】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建设创新型陕西
深入实施科教兴陕、人才强省战略,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创新型区域;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科技:构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构建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若干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杨凌示范区、西安经开区等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试点。深入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转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左右。
文化: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省
文化事业 以公共财政为依托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市有“三馆”、县县有“两馆”。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文化产业 做强文娱演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旅游、民俗文化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网络广告、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互联网内容产业。重点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
精神文明 培育陕西人文精神,弘扬“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精神品格,树立海纳百川、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和气度。支持西安、宝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他市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覆盖面达到70%以上。
人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18万人
实施“三秦学者”、“百人计划”、“115人才工程”和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壮大优化人才队伍,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和急需紧缺人才,突出为基层培养一批医疗卫生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1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3万人,高技能人才74万人。
改革: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
完善“扩权强县”和“财政直管县”改革,实施扩权强镇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根据自愿有偿原则引导有条件地方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房地产税等地方税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新突破。
开放: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00亿美元
建设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年引进境外资金185亿美元。开拓对外贸易新领域,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开展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合作。
【
基础保障】
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能力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化建设。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交通:市市有快铁、县县通高速、重点区位建机场
铁路 五年投资约2000亿元,新建铁路2500公里,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提高到65%、75%左右。
公路 五年投资240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3万公里。
航空 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第二跑道建设,建成延安、汉中和安康新机场,实施榆林机场改扩建,推进府谷、定边、宝鸡、商洛和壶口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水运 建成汉江安康-白河段国家高等级航运通道。
城际轨道交通 先期建设“V字形”西安北客站-机场、西安-阎良-富平-铜川等重要路段,实施西安-临潼、乾陵-法门寺轨道旅游专线,做好阎良-韩城、西安-商洛等线路前期工作。
管道储运 建设神木-蒲城水煤浆长输管道,完善榆林-西安及关中环线输气管道网络,新建西安-安康、西乡-镇巴输气管道,建设西安储气储油设施;煤、油、气年输送能力突破1100万吨、2500万吨和130亿立方米。
水利:推进“引汉济渭”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水源工程五年投资300多亿元,新增供水能力18亿立方米,重点建成引红济石调水和榆林王圪堵等骨干水源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泾河东庄水库、榆林大泉引黄、月河补水、城固焦岩等重点工程。其中,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成三河口水库,贯通秦岭隧洞。
电网:推进“陕电外送”,建设三大煤电基地
全面建设陕北、彬长和安康三大煤电基地,外送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推动骨干网架升级,全面建设关中环网,连接陕北电网,实现省内南北互供和跨区域调度。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低压改造覆盖面达到100%。继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争实现县县电气化。
信息化: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陕西”
统筹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全省、畅通快捷的高速信息网络。光缆线路总长达到45.84万公里,宽带用户达到7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突破550万户。深化“数字陕西”建设,实现全省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
生态环保:构建“三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
五年营林造林23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3%,森林蓄积量达到4.7亿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县城及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
渭河 按照修堤、治河、滩岸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路进行全线系统治理,确保渭河安澜;建设渭河两岸生态林带,打造横跨关中的八百里绿色屏障;统筹建设渭河城市段,打造河、林、田、城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特色功能区。
秦岭 加大秦岭生态保护执法力度,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强化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修复。争取设立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打造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
低碳示范省 树立低碳理念,引导低碳消费,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全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等多种手段降低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力争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固碳能力年递增2%左右。
【强化支撑】
全面实施富民强省“十大工程”
全面建设综合运输网络、水利和农业现代化、现代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城乡功能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富民强省十大工程,总投资5.2万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完成4万亿元。
突出抓好“58123”项目
5个过2000亿元项目 包括民生工程、油气产能、大型电源、新能源、物流园区。总投资11950亿元。
8个过1000亿元项目 包括神华陶氏循环经济榆林煤炭综合利用、煤制甲醇制烯烃、榆林盐化工、煤炭产能建设、油气化工、秦岭生态旅游、军民结合产业化、城中村改造。总投资10012亿元。
10个过500亿元项目 包括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境)及汉中站改扩建、干线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西安地铁骨干网络建设、电网保障工程等。总投资5739亿元。
20个过200亿元项目 包括西安软件新城建设、关中城际铁路网一期、新材料、钢铁改造、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工程等。总投资5922亿元。
30个过100亿元项目 包括引汉济渭工程、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示范园、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园、西安(沣渭)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等。总投资3310亿元。
【美好家园】
构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新格局
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世界东方人文之都
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为目标,构建“一轴、一河、两带”的大都市基本构架,形成“一核、四组团、七卫星城”的空间格局。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高标准建设西咸新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宜居生态园林城、中国西部新地标。到2020年,主城区建设面积控制在850平方公里以内,都市区人口1000万人以上。
城镇化:构建“一核四极两轴两带”城镇发展新体系
加快宝鸡-蔡家坡百里城镇带建设,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和陕甘宁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榆林、汉中、渭南等城市规模扩张、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百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延安、安康、商洛等城市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五十万人以上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创造条件促进杨凌设市。加快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建设在西部具有领先水平、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在国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关中城市群。
城乡统筹:五年转移转化户籍农民600万人
实施水、电、路、气、房、网“六到农家”工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工程。鼓励和支持村组搬迁合并,按社区标准建设中心村。支持西安搞好城乡统筹,积极推进延安率先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和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在全面完成移民搬迁280万人任务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大扶贫力度,实现278万人脱贫。试行“城市居住证”和“城市居民证”制度,“十二五”末城镇化率提高到57%。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
完善城市道路、给排水、天然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加大城市街区和城中村及旧城改造,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地铁方面建成西安地铁2号线、1号线、3号线,加快推进4、5、6号线,运营里程达到100公里。能源方面2012年底前全省各市县(区)实现气化,2015年前50%以上重点镇实现气化。供热方面实施城市供热设施完善工程,加快县城供热设施建设,扩大集中供热面积。
❸ 怎么评价CCTV2的节目《普法栏目剧》
《普法栏目剧》这部由CCTV以栏目形式播放的小短剧,是一部非常符合大面积传播的节目,以剧情的模式传播法律,普及法律,CCTV走在前列。
节目以剧情讲诉法律,让人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法律,知道什么情况属于犯罪,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