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结案量
⑴ 普通法院民事案件平均每天要审理多少起
如果问的是法官的话,一般每天只安排一到两起,最多半天一起,但是你问法院的话,这个就受法院规模,法官数量,法庭数量等很多因素限制了。
⑵ 法院内部对改判案件的数量有指标,为什么
我告诉你,法院的指标不是说要重新审判多少个,而是要控制重审、改判的数字。
否则,就会认为一审的法官水平低、导致其损失奖金。
⑶ 法院执行已结案是什么意思
法院执行已结案的意思是指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已经实际执行完毕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作结案处回理的情况。
根据答《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执行已完结,包括以下情形:
1、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的;
2、法院通过强制措施执行完毕的;
3、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
4、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
5、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法院中止执行的;
6、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暂时不执行的;
7、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未来也没有履行能力,法院终结执行的。
上述第1-2项,为实际执行完毕,不用再恢复执行;上述第3-6项,为作结案处理,如被执行人没有实际履行或者发现可供执行财产,可以恢复执行;上述第7项为确定无法履行,以后不再恢复执行。
⑷ 法院人均结案数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一段时间年内法官受理的案件总数除以法官总人数,用来衡量法院的办事效率等等
⑸ 法院结案率怎样计算的
计算公式:
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如全国、各省、市、区、县)和一定时期内结案数占发案数的比重。其算式是:结案率=报告期内的结案总数/同期发案总数×100%。
结案不同于破案,破案由侦察部门执行,并只要求采取强制措施,而结案由预审部门执行,并要制作侦查终结报告、制作起诉、免诉意见书等。
结案部分依赖于破案,是破案的继续,而另一部分独立于破案可自行完成。结案率主要反映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效果。
(5)法院结案量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曾要求取消不合理的年终结案率考评,当时基层法官干警拍手称快,然而好景不长,近年又死灰复燃,一些地方甚至变本加厉,要求结案率达到92%以上。下面笔者就“结案率”这一顽疾之弊略作分析:
其一、结案率要求90%以上违背司法规律。法院收案每个月基本上是均衡的,要求年底很高的结案率,必然导致来年开始几个月结案率非常低,人为破坏收结案平衡,是典型的用行政思维方式管理司法工作。
其二、人民群众不满意。由于高结案率的压力,基层法院一般从每年的11月开始控制收案,岁末“立案难”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快结案速度,法官要求当事人撤诉,找理由驳回起诉;要求快速结案,必然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严重影响案件质量。
其三、法官干警不满意。为了追求高结案率,法官干警不得不加班加点,在案多人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法院,法官干警已经疲惫不堪,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其四、错误的政绩观。要求高结案率,无非是领导觉得向上级汇报工作、给人大作报告时能显示成绩。其实,法律明确规定了审限,与其汇报年结案率90%以上,还不如汇报审限内结案率99%以上更能让人满意。
⑹ 跪求法院均衡结案度计算公式及方法
均衡结案度=【1-|结案平均数—实际结案数|/结案平均数】*100%
比如:
甲法院三个月中单版月结案平均数为200,每个权月的均衡度分别为:75%、75%、50%,那么这一季度该法院均衡结案度应该为:66.7%=【(75%+75%+50%)/3】;
乙法院三个月中单月结案平均数为200,每个月的均衡度分别为:95%、90%、95%,那么这一季度该法院均衡结案度应该为:93.3%=【(95%+90%+95%)/3】;
结案均衡度反映的是一年中各个月结案数之间接近的程度。各个月的结案数越接近,则结案均衡度越高;反之,各个月的结案数之间相差越大,结案均衡度越低。
(6)法院结案量扩展阅读:
结案不同于破案,破案由侦察部门执行,并只要求采取强制措施,而结案由预审部门执行,并要制作侦查终结报告、制作起诉、免诉意见书等。结案部分依赖于破案,是破案的继续,而另一部分独立于破案可自行完成。结案率主要反映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效果。
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如全国、各省、市、区、县)和一定时期内结案数占发案数的比重。其算式是:结案率=报告期内的结案总数/同期发案总数×100%。
⑺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查询已结案什么意思
案件状态显示“已结”是指案件已经了结或被执行人已经全部履行了法定义务,或经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了。
执行案件,结案情况主要有:
1、被执行人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可先暂停本案的执行,结案方式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或其他可以恢复执行的情形发生,可到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2、法院执行系统并无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可选,暂用“结案”代替。
3、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7)法院结案量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节 判决和裁定
第一百五十二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第一百五十四条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三)驳回起诉;
(四)保全和先予执行;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
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可以上诉。
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五十六条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⑻ 法院判决书下来多长时间能结案
《行政诉讼法》第81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诉讼法》第8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一、民事案件
1、一审简易程序从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结案,一审普通程序从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
2、理民事二审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审理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二、刑事案件
1、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和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及刑事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审、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2、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在受理后20日内审结。
三、行政案件
1、程序: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审简易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3、审程序: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8)法院结案量扩展阅读:
法院判决诉讼时效:
一、一般诉讼时效
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该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从2017年10月1日起为3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2、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3、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⑼ 法院结案是什么意思
法院结案是抄指法院在执行程序中袭,已经实际执行完毕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作结案处理的情况。
法院结案包括以下情形:
1、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的;
2、法院通过强制措施执行完毕的;
3、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
4、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暂时不执行的;
5、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法院中止执行的;
6、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
7、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未来也没有履行能力,法院终结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