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法律效力
❶ 什么是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在特定时期内,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关于财政收支的预计和计划安排。以下是关于政府预算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性质 政府预算,也被称为国家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政府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基本手段。 它具有法定性、政策性和公开性,必须遵循法律程序进行编制和批准,反映政府的政策意图和公共资金的分配方向。
二、功能与作用 宏观调控工具:政府预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通过预算的收支规模和结构,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反映政府活动: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共资金的流向,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的开展。 社会公平与资源配置:通过预算的分配,政府预算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力手段。
三、编制与执行 严谨的编制过程:政府预算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法律效力与执行:预算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监督与评估:在执行过程中,政府预算还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和财政收支的平衡。
❷ 政府预算、国家预算、公共预算的区别
国滑则肆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具体区别如下:
一、性质不同
1、国家预算性质: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公共预算性质:对未来一段时间信轿内公共部门收支进行测算和计划的活动·。
二、特征不同
1、国家预算特征:
(1)预测性
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计,预测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支出。
(2)法定性
国家预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算,一般意义上的预算由盯备当事人自行决定即可,国家预算的编制和确定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
(3)完整性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一般地说,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进来。
(4)时段性
政府预算必须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计划,不能三天两头向权力机关报批。
2、公共预算特征:
(1)分项排列预算模式
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
(2)规划—计划—预算模式
确定预算项目的目标,编排实现预算目标的方案,后按照预算方案进行预算安排的模式,而不是按照支出项目进行预算。
(3)目标管理预算模式
注重预算项目执行的效率而不是主项目与各备选项目之间的选择。
(2)国家预算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以完成政治经济任务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我国有预算收入,虽然主要采取税收形式,但所有税收主要由社会主义经济支付,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积累。
虽然所有的公共预算制度都具有五项公共预算职能,但这五项职能在不同的公共预算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同的预算制度总是强调预算的具体功能。
❸ 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政府预算,本质上是以年度财政收支形式展现的经济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对政府未来一年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与结构的预先规划和预估,通过详细的计划表格进行分类,清晰地展示了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方向。
政府预算具有法律约束力,体现在预算的制定、管理以及实施过程中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预算法。预算的编制需要经过立法机构的严格审议和批准,确保其公开透明并得到有效实施。在执行过程中,预算的每一项收支指标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任何擅自改变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确保了政府财政行为的法制化和公众监督。
政府预算作为财政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国家财政息息相关。虽然政府预算起源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初期,但它的发展与国家财政的产生并非同步。国家财政的产生与国家的诞生同步,而政府预算的形成则标志着国家财政管理的深化,是财政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国家财政需要统一的年度收支规划,并通过立法程序进行审查时,政府预算应运而生。因此,可以概括地说,政府预算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用于规划和管理国家年度财政收支的法定计划。
(3)国家预算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政府预算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它还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