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上诉案
1. 法院判决后多久可以上诉
民事案件在收到判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刑案案件在收到判决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法律分析】
在一审法院作出裁判后,裁判并没有立即生效。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且上诉期限届满后才生效。因此,您要想上诉,则须在上诉期限以内提起。上诉期限的规定在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尾部都有明确告知。民事和行政判决是在判决书送达后十五日内;民事和行政裁定是在裁定书送达后十日内。刑事判决是在判决书送达后十日内;刑事裁定是在裁定书送达后五日内。期限都从文书送达后的第二日计算。双方当事人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日期可能不一致,其上诉期限从各自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次日起算。如果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恰好是法定节假日,则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要根据该一审判决是否已经生效来处理:1、如果一审判决未生效的,可以在上诉期内(民事案件的上诉期为15天,刑事案件为10天)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和判决。2、如果判决业已生效的,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也可由当事人自行向法院申请再审或进行申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九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2. 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如何审理(写清具体步骤)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第二审程序是按照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特点加以规定的;第二审程序没有规定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有关规定。
一、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体现了第二审法院的职能,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但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菇的除外。被上诉人在答辩中要求变更或者补充第一审判决内容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审查。
可见,在我国,第一审法院的审理范围是当事人的上诉请求。换言之,我国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属于对案件的续审,即第二审审理中所要解决的是—·审已经审理但仍存在争议的问题。
第二审法院审理的内容是与上诉请求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从职能上界定,我国第二审法院进行的审理既是事实审,又是法律审。但审理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是围绕着当事人的上诉请求进行的,即只审理与上诉请求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如果上诉人请求改变或撤销判决的全部,则二审法院就应对一审判决中认定的全部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如果上诉人只请求改变或撤销判决的一部分,则二审法院只围绕上诉请求的部分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即可。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既包括上诉人提出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也包括上诉人未提出的但与上诉请求有关的其他事实和法律问题。
二、上诉审对案件审理的方式
上诉审对案件的审理方式是实现上诉审职能所采取的形式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不能采用独任制,也不能有陪审员参加合议庭。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原则上应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三、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地点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原审法院所在地进行。这是便利当事人进行诉讼、便利法院办案原则在二审程序中的体现。
四、第二审法院在第二审程序审理中的调解
调解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论是第一审程序还是第二审程序,都可以根据自愿与合法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因此,调解也是第二审程序中的结案方式之一。在第二审程序中达成调解协议的都应制作调解书,同时,调解书应由审判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的印章。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后,原审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在第二审法院的调解书中,不写“撤销原判”。
3. 法院一般会怎样处理上诉案件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4. 法院判了一年犯人上诉怎样处理
上诉是被告人的权利。不能剥夺的。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二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第二百二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5. 一法院判决上诉!二审法院改判的一审法院算不算错案
1、司法实践中,二审改判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正确,或者审判程序不合法,而是要依法进行综合考量确认一审判决是否属于错案。
2、理由:
以刑事诉讼为例,由于二审程序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二审法院不得不对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的案件依法作出改判。主要有:
二审程序中当事人和解,法院改变原判决。近年来,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加大刑事和解的范围和力度,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一些法院出台了关于刑事和解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自诉案件以及一些侵犯个人权益的刑事案件,诸如交通肇事案件、故意伤害案件中,只要被告人和被害人达成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就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或免予处罚。这样,一些在一审中未形成刑事和解,却在二审程序中达成刑事和解的,法院将依法改变原判决。如新闻报道过的:2007年5月,在打篮球时,祁某因争执将小君脸部打成轻伤,一审判处祁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四个月。二审程序中,小君和祁某达成和解,祁某表示悔罪、认错,并主动赔偿小君经济损失1万元,原本就是朋友的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7月24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以祁某犯故意伤害罪,免予刑事处罚。司法实践中,这类因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二审改变原判决的案件正呈日益增长趋势。
二审程序中出现立功等新证据、新情况。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了我国二审程序的性质,即我国的二审救济程序不同于外国的法律审或续审制,而是实行全案复审制,既是法律审,又是事实审。即二审同一审一样,不仅具有收集、调取证据的职能,而且有对收集、调取到的证据进行审查进而认定事实的职能。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是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在二审程序得以核实,或者被告人在二审期间有立功表现,二审法院对立功事实予以审查认定,并直接改判。如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被告人林世元(綦江县委原副书记)因玩忽职守罪、受贿罪,被一审法院依法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林世元以原判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在二审期间,林世元揭发了綦江原县委书记张开科的犯罪事实,并查证属实,据此,二审法院改判林世元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情形中,当事人和解以及被告人立功等情况发生在一审判决之后、二审审理期间,这时出现的新事实与新证据,显然难以归入原判决事实不清楚的范围。
6. 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还可以继续上诉吗
二审判决作出就立即生效,不能再上诉了。中国现在的司法制度,普通案件都是采取“二审终审制”,即案件经过一审、二审之后所有的司法程序就宣告结束了。
如果你对案件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则申请再审,再审是针对一、二审生效裁判文书确有错误的一种纠错程序,不是平常的程序,所以不像二审程序,你只要上诉就可以启动二审。再审案件必须先经过法院审查,确认案件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实有误才会启动。而且有时间限制,一般要在判决生效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
司法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