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仲裁法院
A. 申请仲裁什么意思
申请仲裁的意思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他们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根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协议中选定的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行为。
1、经济仲裁:
当事人申请经济仲裁应当符合: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2、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1)商务仲裁法院扩展阅读
仲裁的特点:
1、自愿性
当事人的自愿性是仲裁最突出的特点。仲裁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以及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因此,仲裁是最能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争议解决方式。
2、专业性
民商事纠纷往往涉及特殊的知识领域,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法律、经济贸易和有关的技术性问题,故专家裁判更能体现专业权威性。
因此,由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专家担任仲裁员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是仲裁公正性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机构都备有分专业的,由专家组成的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进行选择,专家仲裁由此成为民商事仲裁的重要特点之一。
3、保密性
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有关的仲裁法律和仲裁规则也同时规定了仲裁员及仲裁秘书人员的保密义务。因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贸易活动不会因仲裁活动而泄露。仲裁表现出极强的保密性。
4、独立性
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仲裁机构之间也无隶属关系。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独立进行仲裁,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亦不受仲裁机构的干涉,显示出最大的独立性。
B. 商务仲裁不服可以上诉法院吗 注意,不是劳动仲裁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是不能上诉的,按照你说的情况,属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你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判
C. 浅谈商务谈判中仲裁与诉讼的关系2000
看不明白你的问题?你是从商务的角度问还是从司法的角度问?
D. 商务仲裁应该去哪个机构
经济仲裁到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委员会。
E. 商务合同纠纷该怎么处理
解决商务合同纠纷的办法有,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调解或判决;或者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机构来裁决;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当事人信任的第三方来调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九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F. 法院与仲裁有何联系和区别
法院与仲裁的关系。对法院管辖权排斥的条件就是仲裁,仲裁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问题,不好展开。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有明确确认。一是裁审自择。对于私法范围内,法律允许当事人自己选择,法律不排斥当时达成一致来排斥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在发达的国家,当事人选择仲裁案件比较多。我国在90年代前,对仲裁审查采取比较严的态度。二是裁审择一,对于法院管辖权或仲裁,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对于仲裁的审查权:一是人民法院或专门法院对排斥法院管辖权的仲裁协议有审查权,并可以作出裁定。这是基于司法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表现,对于民商事管辖权是来源国家的授权和当事人的授权。一项无效的仲裁合意要排斥法院的管辖权是不能。默视法院管辖,排斥仲裁协议的权利。我想对国内案件,还是涉外案件,如何理解默视的问题,最高院民诉讼法解释第149条,即使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但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没有提出,对方当事人应诉答辩,就推定法院有管辖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外案件。对于我们国内案件、对于仲裁条款,我们也有这样问题。
第三部分,对无能仲裁裁决的排斥。排斥无能的仲裁主要是看仲裁的程序,看仲裁的程序是否符合仲裁规则、是否正确、合理。我认为对于仲裁审查的重点在程序而不是实体。我们法院对仲裁的撤销和不予执行,是基于仲裁的无能。我们审查仲裁裁定,主要是审查仲裁裁决与仲裁规则是否有效。举一个例子,有关电子邮件的送达开庭信息,这在我们民事诉讼是不允许。但是有一个案例,深圳一家公司和英国某公司发生争议,两公司在有关合同中有约定发生争议由英国商事仲裁院仲裁,英国商事仲裁院作出总裁裁决要求深圳公司履行,但是深圳公司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因为深圳公司没有收到有关进行仲裁的通知,但是伦敦仲裁商务院允许电子邮件送达,深圳公司和英国公司在签定合同时,是约定到伦敦商事仲裁院仲裁。达成仲裁协议,接受仲裁排斥法院管辖,那么伦敦商事仲裁院的仲裁规则对你就有约束力。在涉外案件中,程序法适用法院法,实体法可以约定使用外国法院的法律。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司法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与否,应该审查仲裁程序。我们对仲裁程序如何的理解,有一些请示的案件,仲裁裁决书署名是三个人,但只有二个人签名,这仲裁协议是否有效,这不能得出该仲裁无效。我认为是这仲裁有效的,我看了很多仲裁规则,只有阳江市的仲裁规则,有二个仲裁员签名,即多数仲裁员同意,仲裁裁决是有效的。我认为我们法院应和仲裁机构联系一下,让他们把仲裁规则给一份我们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方便。
G. 学商务英语的同学们, 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仲裁 仲裁与诉讼的区别是什么(最好附上英文,因为要考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are two types of legal dispute resolution. Litigation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court-based method of solving civil cases, while arbitration involves a more informal process that allows greater control by the involved parties.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are both legally binding forms of resolution, but each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en a civil dispute cannot be solved through conflict resolution matters outside of the legal system, deciding between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choice. Litigation typically must be us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y criminal charges, but arbitration is usually a viable option for civil trials. Litigation may be brought by either party at any time, but choosing arbitration must be a joint decision by both involved parties. Arbitration may also be the result of a valid contract that requires the process as the only permissible means of solving legal disputes.
In litigation, attorneys and the judge nearly always run the show. Primary parties may be take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ase, and may be called on to provide evidence and give testimony, but generally need to allow attorneys to handle the legal technicalities of the issue. Judges are chosen by the court, and neither clients nor attorneys have much say in which judge handles a case.
Arbit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lows for greater involvement by the primary parties. Though attorneys can be used, many arbitrated disputes are done with limited lawyer involvement. The arbiter or arbitrating panel is jointly chosen by the parties, and may impose more limitations on permissible evidence and trial length.
On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is the amount of public exposure. Court trials are nearly always open to the public, unless the judge has a specific reason to order the trial to be sealed. Arbitration, in contrast, is more private and usually held behind closed doors, which may be int the interest of the public reputation of one or both parties.
Cost and expediency may also distinguish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Arbitration is normally handled in a few short sessions or even a single day, leading to lower court costs. The more limited involvement of attorneys can also cut down on legal fees for both sides. Since arbitration has a much more limited docket than a court, disputes are also typically handled much faster, resulting in speedy closure to stressful disputes.
Despite the advantages in cost and expediency, many civil disputes end up in litigation instead of arbitration becaus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an appellate system. Most decisions reached through arbitration are considered final, and are not open to appeal by either side, unless clear, demonstrable bias can be shown by the appealing party. In cases where results are far from black and white, parties in a dispute may be justifiably concerned about the outcome and find it prohibitive to give up the opportunity for appeal if a judgment does not run their way.
为撒你要附自己照片啊
H. 什么是商务仲裁,商务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劳动仲裁是强制性的,是带有司法性质的社会机关行使职权的,而且无需当事人双方签订仲裁协议、无需达成一致、可以强制性缺席判决。商务仲裁要求有有效的书面仲裁协议,没有冲突的仲裁协议条款,才能进行仲裁。
I. 国际商事仲裁与ADR和司法诉讼的异同
国际商事仲裁是ADR的一种机制。
ADR
,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的缩写,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原来是指本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机制的总称。这一概念既可以根据字面意义译为“替代性(或代替性、选择性)
纠纷解决方式”,亦可根据其实质意义译为“审判外(诉讼外或判决外)
纠纷解决方式”或“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法院外纠纷解决方式”等。
ADR机制的主要模式
(1)
协商。协商是双方争议解决的最简易方式,因为没有第三方的参加,争议双方在一起协商,可以有律师做代理也可以没有律师参与。
(2)
调解。调解是指第三者应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通过尽量协调双方的分歧,而不是作出有约束力的决定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方法。调解可以说是ADR中最为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所有其他形式的ADR的基础。与法庭审判相比,调解花费低廉、耗时少,当事人心理压力较小。
(3)
仲裁。与其他方式相比,仲裁更具有司法性。仲裁是由一个中立方听取各方意见后作出一个对各方有约束力的终局裁判。这个裁判可以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商务纠纷都可以提交仲裁,只要双方订立有仲裁协议或在合同中定有仲裁条款。
(4)小型审理。该模式是ADR机制的新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模拟诉讼的调解方式。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解决那些涉及面较大,混合着法律和事实的复杂纠纷,象产品责任纠纷、反垄断纠纷等。通常由当事人双方各指派一名高级行政长官组成专门小组,并共同推选一名首席调解员。各方当事人所指定的行政长官一般只代表各方当事人的利益。轮流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如同法院公开审理一样,只不过形式更简单[5]。
(5)
律师或中立专家的联合磋商(
早期审理评议)。这种模式是由一个独立的第三人,可以是一名律师或技术专家,听取争议双方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双方解决争端,经常被用于当纠纷一方或者双方想向一个有经验的个人咨询自己在有关案件中所处的优势或劣势的建议。
(6)
简易陪审团审判。它通过民事陪审团的介入促进在司法审判中解决争议。目前,简易陪审团审判在美国是相当普通的实践。在这种解决争议的模式中,陪审团在任何官方听证会举行之前,听取各方当事人的简要陈述,并作出一个建议性的裁决。该裁决可能会构成当事人进行谈判磋商的基础,从而使当事人免于陷入冗繁费时的法院诉讼。
由此可见,国际商事仲裁是ADR的一种机制。
J. 仲裁委和法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法院与仲裁的关系。对法院管辖权排斥的条件就是仲裁,仲裁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问题,不好展开。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有明确确认。一是裁审自择。对于私法范围内,法律允许当事人自己选择,法律不排斥当时达成一致来排斥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在发达的国家,当事人选择仲裁案件比较多。我国在90年代前,对仲裁审查采取比较严的态度。二是裁审择一,对于法院管辖权或仲裁,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对于仲裁的审查权:一是人民法院或专门法院对排斥法院管辖权的仲裁协议有审查权,并可以作出裁定。这是基于司法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表现,对于民商事管辖权是来源国家的授权和当事人的授权。一项无效的仲裁合意要排斥法院的管辖权是不能。默视法院管辖,排斥仲裁协议的权利。我想对国内案件,还是涉外案件,如何理解默视的问题,最高院民诉讼法解释第149条,即使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但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没有提出,对方当事人应诉答辩,就推定法院有管辖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外案件。对于我们国内案件、对于仲裁条款,我们也有这样问题。
第三部分,对无能仲裁裁决的排斥。排斥无能的仲裁主要是看仲裁的程序,看仲裁的程序是否符合仲裁规则、是否正确、合理。我认为对于仲裁审查的重点在程序而不是实体。我们法院对仲裁的撤销和不予执行,是基于仲裁的无能。我们审查仲裁裁定,主要是审查仲裁裁决与仲裁规则是否有效。举一个例子,有关电子邮件的送达开庭信息,这在我们民事诉讼是不允许。但是有一个案例,深圳一家公司和英国某公司发生争议,两公司在有关合同中有约定发生争议由英国商事仲裁院仲裁,英国商事仲裁院作出总裁裁决要求深圳公司履行,但是深圳公司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因为深圳公司没有收到有关进行仲裁的通知,但是伦敦仲裁商务院允许电子邮件送达,深圳公司和英国公司在签定合同时,是约定到伦敦商事仲裁院仲裁。达成仲裁协议,接受仲裁排斥法院管辖,那么伦敦商事仲裁院的仲裁规则对你就有约束力。在涉外案件中,程序法适用法院法,实体法可以约定使用外国法院的法律。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司法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与否,应该审查仲裁程序。我们对仲裁程序如何的理解,有一些请示的案件,仲裁裁决书署名是三个人,但只有二个人签名,这仲裁协议是否有效,这不能得出该仲裁无效。我认为是这仲裁有效的,我看了很多仲裁规则,只有阳江市的仲裁规则,有二个仲裁员签名,即多数仲裁员同意,仲裁裁决是有效的。我认为我们法院应和仲裁机构联系一下,让他们把仲裁规则给一份我们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