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程序瑕疵

法院程序瑕疵

发布时间: 2021-11-27 03:22:31

㈠ 请问“程序瑕疵”是什么意思(法律)

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或者是侵犯了特定权益的行为,从而可能影响到法律执行的效力

㈡ 本案程序瑕疵导致再审是维持原判还是先撤再判

1、既然只是程序瑕疵问题,当然会维持原判,不会先撤再判。
2、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3、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这里的错误。既包括实体上的问题,也包括程序上的问题。
4、再审改判一般情况下都很难,因为当事人很难有新的足够的证据去否定原来的判决,更别说这个案件只是程序上的瑕疵了。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七条规定: 人民法院经再审审理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予维持;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虽有瑕疵,但裁判结果正确的,应当在再审判决、裁定中纠正瑕疵后予以维持。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导致裁判结果错误的,应当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㈢ 公证处的公证程序有瑕疵 我们该怎么办

1通常老人是要求录音的,如果老人不能录音的话,应该以其他方式保全当时的情况,所以这个是个怀疑点

2公证遗嘱只要两人以上的公证处工作人员在场,不需要其他见证人,因为公证的效力高于见证。两个工作人员中有一个要是公证员,所以第二个没有问题

3记不住当事人的信息很正常,因为每天办理公证的很多,一年甚至上万个,必定大多都记不住

4登门办理遗嘱公证,在现场记录时候通常会记录地点,但一般医院的话只记录医院名称,不具体到床位。所以记不住床位很正常, 毕竟每天办理公证的人很多

5公证的申请手续可以由收益人代为申请,但要有立遗嘱人认可并签署相关文件,这个也没有问题

6如果当事人不能亲自填写, 公证处工作人员可以代为填写,没有问题

7笔录中记录的情况,只要是属实的,就没有问题

上述的情况,除了第一条以外可能存在疑点,其他的地方没有不符合公证法和程序规则的

司法程序有瑕疵,法院质证没盖公章,从这一点来说可不可以翻案

如果只是程序上的瑕疵,一般不会影响到实体的处理结果的。

㈤ 法院以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撤销执行裁定书,但不告知当事人瑕疵内容

程序错误的案件,如果当事人上诉或申诉,是要发回重审的。只是上诉程序一旦启动,一审判决就不生效,判决也不能执行了。而申诉是不影响生效判决的执行的。
法院不告诉你瑕疵内容,有可能造成程序瑕疵的责任在法院(只是有可能),所以才不告诉你。你可以把你的案情都告诉律师,咨询律师,程序错在什么地方了。

㈥ 法院判决有重大瑕疵如何处理

如果认为法院判决不合理,可以提请复审或者是上诉到高等法院。

㈦ 法院执行过程有瑕疵,买受人买卖过程合法,应怎么处理

㈧ 法院公告期满后不执行怎么办如果法院采用公告程序上有瑕疵谁负责,法院要不要对当事人说清楚

按法律规定,如果你认为法院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你对书面异议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另外,如果法院在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㈨ 瑕疵民事行为的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及其处理

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可以分为裁判外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和裁判诉讼行为的瑕疵。对法院的不同诉讼行为瑕疵,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裁判外的法院诉讼行为,包括诉讼文书的送达、证据调查等。这些行为一旦出现瑕疵,就有可能影响到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实施以及权利的实现。例如,判决书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当事人,将可能影响当事人上诉权利的行使,如果再以当事人的上诉已过上诉期间等理由驳回上诉,就等于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显然不仅违反程序法的规定,甚至也违反宪法的基本规定。又如,调查证据时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时(套取或者压迫等),就会对裁判的基础造成威胁,不能保证裁判基于真实做出。而且,即使做出裁判,最终也不可能获得正当性。
对法院裁判外诉讼瑕疵,原则上可以采取与当事人行为瑕疵同样的处理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通过追认的方式来确认有瑕疵诉讼行为的效力,而且,法院诉讼行为瑕疵有可能成为裁判被取消的理由。 裁判的瑕疵,是指违背程序法规的规定而成立的裁判。除了裁判本身违反程序法的规定能够引起裁判瑕疵的发生外,当事人诉讼行为以及法院在裁判外实施的行为如果出现瑕疵,都可能成为引起裁判瑕疵生成的原因。
对于裁判的瑕疵的处理,不能宣布其无效,原则上只能通过上诉、申诉等当事人正当、无瑕疵诉讼行为的实施,取消判决。所以说,有瑕疵的裁判,并不必然被宣布取消,如果当事人没有行使上诉权、申诉权,有瑕疵判决就会发生法律效力,尽管它们会影响司法的公正。在我国,除了当事人的申诉、上诉外,对于裁判的瑕疵,法院内部以及检察院可以提起再审程序,通过再审程序取消已经生效的有瑕疵裁判。法院裁判瑕疵的出现,其产生的影响比当事人诉讼行为瑕疵还要重大。因为,当事人诉讼行为瑕疵产生的责任及后果主要在当事人自身。而法院裁判行为瑕疵的后果,势必涉及法律适用的是否正当,程序是否公正等关系司法生命的根本问题。因此,为了裁判的公正和有效地进行,必须减少、杜绝瑕疵,方能够取信于民,也才能维护法院及其法官的形象。
诉讼行为瑕疵,由于仅仅是瑕疵,因而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诉讼行为瑕疵及其产生的后果,往往在人们忽视之时会危及程序的公正、公平,甚或影响司法的声誉。正因为如此,在民事司法理论及实践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明确程序规则,这里的规则既有《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的规则,还必须包括法院裁判时使用的一些内部规则;第二,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法院应该积极行使释明权,及时、准确地为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帮助,避免行为出现瑕疵;第三,作为诉讼行为主体的法院、当事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诉讼规则,诚实地履行诉讼义务,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裁判权限;第四,从根本上说,应该减少诉讼行为的瑕疵,然而,在出现瑕疵后,应该积极予以补救,减少不利影响的扩散。

㈩ 人民法院如何认定瑕疵案件


【法律分析】
按照法律,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依法作出裁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八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依法作出裁判。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保姆赶走业主 发布:2025-07-19 02:58:44 浏览:89
会计税法经济法注会 发布:2025-07-19 02:53:50 浏览:454
民事诉讼法涉外与仲裁篇pdf 发布:2025-07-19 02:53:49 浏览:369
经济法的地位是指经济法在中的地位 发布:2025-07-19 02:10:46 浏览:97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发布:2025-07-19 01:54:41 浏览:534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速记口诀 发布:2025-07-19 01:53:22 浏览:555
电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务 发布:2025-07-19 01:46:43 浏览:522
招标投标实施条例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9 01:31:58 浏览:748
依法治国读后感600字 发布:2025-07-19 01:15:16 浏览:33
自学考试经济法专业 发布:2025-07-19 00:51:56 浏览: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