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执行局制度

法院执行局制度

发布时间: 2021-11-30 01:28:05

法院执行监督制度是什么

民事执行检察制度复作为民制事检察监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同时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制度运行规律。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对于执行过程中法院的违法行为和错误裁判的监督,具有司法行政监督的特点。

同时,因其属于对法院民事执行过程的监督,具有居中监督的特殊地位,其监督的理念应当为在维护司法公正秩序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监督。

对这些特点的研究,以及根据这些特点廓清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对象,有利于保障民事案件执行工作的合法有序运行,发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积极作用。

② 请问一下法院执行局的这种做法符合规定吗

可能单位交的支票,钱还没到账。应该没问题。法院的基本公信力还是有的,操作虽不太规范,应该没什么问题。

③ 法律规定法院执行局有处罚个人的权利吗

法院的执行局是来没有自权利对你采取处罚的措施,但是法院院长可以。执行局工作人员持法院院长签署的处罚决定,可以对个人采取处罚措施。这种情形下一般来说你必须是在妨碍法院的查封、执行等工作或者说就是有条件执行,拒不执行。

④ 法院执行局执行得多长时间

你好,一般情况下6个月。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五条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理完委托执行手续,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未执行完毕,应当在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⑤ 法院执行监督制度

有了完善的法律依据。
一、执行监督的范围
从广义上看,执行监督应当是监督执行,也就是说,法院内外上下各个监督主体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施的监督。在监督主体上,被监督者是执行法院及其从事执行工作的工作人员,而监督者的主体比较广泛,有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党政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当事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但是,在众多的监督主体中,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监督,具有职权性和权威性,最直接,最有效,因此,《执行规定》只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监督。而执行监督的内容,从广义上看,应当说执行法院的所有执行工作都属于监督范围,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工作实行全面监督,包括宏观和个案、合法和违法,但笔者认为,既然执行监督作为一种上级法院针对下级法院的纠错制度,那么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监督的重点应仅是对执行个案中发生的不当或错误的执行措施和具体执行行为,包括执行中作出的不当或错误的裁定、决定和通知等进行监督。
二、执行监督的原则
从执行监督的性质及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来看,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实施执行监督,应当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合法监督原则。《执行规定》第129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依示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执行工作。”执行监督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执行程序中发生的不当或错误的执行问题,而造成执行错误的主要一方面就是违法执行。在通常情况下,合法的执行措施和执行行为不会造成执行错误。因而,执行监督所纠正的错误实质上是纠正违法执行问题。执行监督既然为了纠正违法执行问题,就不能推翻下级法院合法的执行,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必须合法。所以,执行监督必须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必须坚持合法原则,不得依上级的权威或职权违反法律规定强令下级改正合法正确的执行行为。
2、上级监督原则。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规定》第129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执行工作”。虽然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平级法院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执行工作,但这些监督只能通过发问反映或建议等方式向有关法院反映意见,不可能同上级法院一样依职权采取指令下级法院纠正、直接作出决定、限期执行等措施。
3、纠错原则。纠正下级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错误,是上级法院执行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实施执行监督行为,也就是以纠正下级法院的违法执行行为为目的,因而纠正错误也就成为执行监督的原则。
三、执行监督的纠错措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规定》中的具体规定,上级法院在执行监督中发现下级法院有不当或错误时,可视情况采取下列措施予以纠正:
1、指令纠正;2、直接作出裁定、决定;3、责令和直接裁定不予执行;4、限期执行;5、转移强制执行权;6、通知暂缓执行。

⑥ 考进法院被分入了执行局,应该怎么工作

首先,刚刚上岗的时候,在陌生的环境中肯定会有些担忧和紧张,但是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其实个人还是比较能理解题主的心情的,想当年我刚刚毕业踏入社会,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方面是要开始新人生的兴奋,另一方面也十分忐忑,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的未来,领导刻不刻薄,同事好不好相处,都让我心里七上八下,题主是考到了法院,考到体制内就很不容易,未来要接触的同事也都是比较优秀的人,领导也跟私企领导不一样,心里肯定会紧张,但是紧张的情绪不利于你适应新工作环境,所以要想做好工作,第一步还是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太紧张。

最后,除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外,你也可以多看看你们单位的其他规章制度,熟悉了规章制度,工作就好展开了。虽然说是分工明确,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工作的,少不了相互配合,所以你除了要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最好也学习一下你们单位其他的规章制度,把和你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都了解一遍,把可能和你有合作的同时都认识认识,后面你的工作就会好展开很多。

⑦ 法院的执行局程序终结是什么意思

法院的执行程序终结是由于发生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没有必要或者不能继续执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以后不再恢复。

执行终结,是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目前司法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是所有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都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执行完毕,这并非法律或司法的缺陷,而是正常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完成民事执行工作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那些不能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执行的案件,裁定终结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7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申请人撤销申请的;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

(7)法院执行局制度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条 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⑧ 最高法院执行局一直说改革,到底如何改怎么改是体制改革还是人员改制

就是改改口号,实质不会变,真改了,会触动他们自己的利益,曾喊过的扩乡并镇,精简干部队伍机构,还不是越精简干部越多,财政负担越大,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热点内容
办法和条例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17 03:25:27 浏览:733
疼苦的刑法 发布:2025-07-17 03:12:17 浏览:982
华侨大学经济法 发布:2025-07-17 03:02:06 浏览:209
民法笔记自考201710月 发布:2025-07-17 03:01:59 浏览:534
司法干警演讲稿 发布:2025-07-17 03:00:30 浏览:441
司法公正初中 发布:2025-07-17 02:55:48 浏览:81
关于法律援助的选择题 发布:2025-07-17 02:43:10 浏览:236
人名法院网 发布:2025-07-17 02:31:37 浏览:215
永川法院起诉 发布:2025-07-17 02:24:35 浏览:656
段炼腹肌最正确方法学 发布:2025-07-17 02:21:33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