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疫情防控网上开庭
① 疫情期间舒兰法院起诉离婚网上立案开庭是网上开庭还是亲自到场
应该是网下开庭,一般情况下没有网上开庭。
具体情况,你可以直接联系主办的法官去沟通案件的进展情况。
② 有网上开庭的说法吗
网上开庭的是存在的,因为疫情、当事人不方便出席等原因会出现网上开庭。
为有效防控疫情,减少人员聚集,使“疫情”期间不延误案件开庭审理进程,更好地兼顾群众诉讼和疫情防控之间的矛盾,科学合理处理疫情防控工作与,进行研究部署。经过反复商讨、建言献策、多次模拟调试、反复进行演练,形成了一套较为周密的网上开庭方案。
2018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保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最高法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共23条,明确了身份认证、立案、应诉、举证、庭审、送达、签名、归档等在线诉讼规则。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
③ 孩子疫情的时候可以参加法院的法庭开庭吗
在疫情严控期间,法院不开庭,但是目前法院已经正常上班,可以进行开庭的活动了,各种庭审活动也正常进行中。法院是否开庭以及何日开庭,会通过传票的方式告知双方当事人的。
《关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刑事案件办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办案期限以二次退回补充侦查、三次延长审查期限为限,退查和延长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且客观必要为原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2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第一条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星期日),2月3日(星期一)起正常上班。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④ 上哪能开因为疫情期间需要线上开庭的证明
一般是要求当事人提交一个线上开庭的书面申请。
和主办法官沟通确认需要提交的文件要求。
⑤ 疫情政策与在线诉讼开庭的冲突
⑥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央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记者孙莹)近年来,对于“云庭审”“微法院”,很多老百姓并不陌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诉讼大显身手,智慧法院建设红利充分释放,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们看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科技全方位应用于诉讼服务、诉前调解、案件审理、审判管理等各领域。全国法院普遍推行网上跨域立案、在线举证质证、庭审语音识别、电子卷宗应用、文书电子送达等。
我们还看到,文书智能生成、类案识别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区块链电子存证、智能合约执行等技术日益成熟。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到底如何认定“电子化材料”的证据效力?网上开庭如何执行“庭审纪律”?如何保证“网上存证”的安全?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这是首部全流程全领域规范在线诉讼活动的司法解释。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今年2月1日开庭审理的一起诉30多名被告“高空抛物致死民事索赔案”,法官正在宣布在线庭审纪律,案件分5批次、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云法庭”开庭审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种庭审模式很常见。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说:“经过全国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线诉讼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已初步形成。”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全文共三十九条,内容涵盖了在线诉讼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从立案到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的在线程序规则,首次构建了在线诉讼规则体系,确立了在线诉讼“公正高效”“合法自愿”“权利保障”“便民利民”“安全可靠”五个基本原则。李少平分析:“《规则》的制定出台,在我国互联网司法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细化明确各类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确保在线诉讼‘降成本不降质量、提效率不减权利’。”
打官司打的是证据,有人担心,在线庭审,如何确保证据的真实性?《规则》明确,法院审核通过后的电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也就是具有“视同原件”的效力,同时明确了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原物的情形,比如法院认为电子化材料与原件、原物不一致,或者不完整、不清晰、格式不规范,或者是卷宗、档案管理规定要求提供原件、原物的,还是要提交原件。李少平分析:“一方面丰富和拓展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审查电子化材料与原件的一致性,保证电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实性,有效防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风险,确保在线诉讼安全有序。”
在线庭审探索之初,有当事人骑摩托车参加庭审,还有人随意离开屏幕接打电话,此次《规则》明确在线庭审纪律,除确属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在线庭审,视为“拒不到庭”;在庭审中擅自退出,经提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视为“中途退庭”。针对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同时到庭的情形,《规则》首次确认非同步审理机制的法律效力。
最高法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峥强调,根据当事人请求或案件审理需要,线上线下可以合理有序转换。
刘峥说:“《规则》强调,在线诉讼必须坚持合法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当事人适用在线诉讼。针对诉讼中重要的程序环节,比如在线庭审、证据交换、电子送达,以及案件非同步审理等,《规则》均要求以征得当事人同意为基本前提,充分保障当事人对案件审理方式的选择权和程序利益处分权。”
不可否认的是,“在线诉讼”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司法实践中。2020年1月1日至今年的5月31日,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219.7万件,占全部立案数的28.3%;在线调解总次数651.3万次、诉前成功调解614.29万件;在线开庭128.8万次,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2分钟;电子送达3383.3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37.97%。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国移动微法院”在线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最高法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认为,我国互联网司法在世界范围内已处领先水平。“从推动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广、移动微法院一网通办,再到设立互联网法院、探索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履行,人民法院推动互联网司法在技术应用、程序规则、实体裁判等领域全方位转型升级。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中国互联网司法的发展已经从‘跟跑’走向‘领跑’,实现了‘弯道超车’。真正做到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哪些案件不能在互联网上公开呢?《规则》明确,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庭审过程不得在互联网上公开;对涉及未成年人、商业秘密、离婚等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在线庭审过程可以不在互联网上公开;未经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违法违规录制、截取、传播涉及在线庭审过程的音频视频、图文资料。
⑦ 疫情期间线上开庭与正常开庭有多大区别比正常开庭效果会更好吗
肺炎疫情期内,根据网上云法院开庭审理,有好有坏。从业至今,第一次感受到在法律事务所公司办公室就把庭开过的便捷感,深深觉得高新科技针对社会发展运作方法的改进是有多么的显著。特别是在针对非常简单的案子,根据网上开庭审理确实很便捷,针对案子的案件审理实际效果,基本上与传统式方法没有区别。
期待之后云开庭审理的技术性愈来愈完善,使被告方参与开庭审理更加便捷,进而使大量实际中没有进到开庭审理的案件能够进到法院的案件审理,促使公正司法能够撒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里。
⑧ 律师朋友们觉得互联网线上庭审和传统庭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爆发,让全国人民都警惕起来。自从爆发开始,每个人都出门戴好口罩,不聚众,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同时,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企业单位,也推出了,如果没有必要就不出门的情况,有的公司甚至还实行了在家进行网上办公的政策,所以说,每个人对新冠疫情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了。当然,在法律方面,也为新冠疫情的抵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疫情期间,法律提出,为了减少聚众,也为了减少新冠疫情的传播,如果不是非必要,就选择在网上进行开庭。于是有相关网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网上进行开庭,和现实中开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意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