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收律师
说起从优秀律师中选任法官,当然是好处多多。诸如有助于减少法官腐败,有助于提高司法权威,有助于改造政治生态等。据报道,现在,肖扬院长又提出了这个话题,无疑对这项改革由倡议向制度现实迈进给了有力的推动。不过,我认为有必要对于推动这项改革时可能遭遇到的一些困难作些梳理,以便未雨绸缪,通盘兼顾,避免一项新改革出台始于轰轰烈烈,终于无声无息的结局。
从世界范围看,法官选任的候选人背景无非是两种,一是欧洲大陆模式的起始从业型,即一个人自完成法律教育和司法研修之后便进入法院,从助理法官开始,数年之后就具有了独立法官资格。高等级法院的法官往往都是循着审级的路线逐渐升迁而来。另一种模式则是英美国家的转职任命型,没有人可以从法律职业一开始就担任法官,法官的基本来源是律师以及检察官(在英美的制度理念里,检察官不过是国家聘任负责追溯犯罪、维护法律的律师而已)。
就维系一种公正的司法体系而言,两种模式之间原不存在优劣高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法官选任制度,是跟特定国家的历史演进、法制结构以及法官在法律秩序中的角色等有着密切关联的。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法官选任办法呢?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缺乏英美国家相关制度得以形成的那种历史背景,尤其是判例法对于法官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在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在判例法的环境下,法官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解释者,甚至是法律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者。由于确立了遵循先例原则,所以法官肩负着通过个案的判决对于后来的法律人乃至整个社会加以说服的使命。在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之后,由于不受民意的直接制约,法官的权力更成为对于民主决策予以平衡的独特力量。从最具职业声望的律师以及检察官中选任法官,无疑是确保法官完成解释宪法和法律、推动法治发展乃至平衡民主这类重大使命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法院以及法官的地位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是法官选任标准还需要改进。
如果再深入到司法权运行的具体过程观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司法系统仍有着一定的行政色彩。这种现实在影响司法公正最大化的同时,也减弱了法官职业对于优秀律师的吸引力。作为法官,对于他所审理的案件,享有独立的权力(当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有时还能够在判决书的内容或修辞上留下深刻的个性化印记,这是法官职业最具魅力的一个方面。而上命下从、刻板僵硬的司法模式,又如何让资深律师欣然前往呢?
法院难以吸引优秀律师进入的第三个原因听起来有些俗,但是在设计制度时却无法回避,那就是法官的收入较律师太过低下的事实。法官收入比律师平均要低些,即使是英美国家也是如此。之所以一些优秀律师不惜付出收入减少的代价也要做法官,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法官的崇高地位、独立权力、彰显知识与智慧以及终身任职等所带来的巨大补偿。尽管如此,法官的收入也不可过于寒酸。像我们的现实,律师的合法收入往往是法官合法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心态严重失衡的法官就很容易生出其他想法: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力(即便是不独立,但是责任的模糊反而更方便利用)牟取私利,或者干脆辞职下海,合法而逍遥地去赚大钱。事实上,近年来法官下海当律师的情况可谓不少,而反过来,由优秀律师而当法官的却是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例还是受命担任院长或副院长。
他们与其说是看重法官职务,不如说是冲着行政级别去的。
最后,现在律师的数量也不足以给我们的法官提供充足的选任资源。目前全国律师数量不过13万,而法官却有20万以上,这跟美国的从80多万律师中选3万多法官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是增大律师规模,同时也可以考虑大幅度减少法官的数量。
Ⅱ 法官有权收律师证吗
法官恐怕没有这个权限,这个权限呢,是需要主管部门司法机关来进行了,如果你认为她不称职的话,可以举报他。
Ⅲ 如何正确处理法官和律师的关系
在法律人之中,法官和律师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法官是代表着国家审判机关,行使的是国家的公权力,进行裁判定夺案件,维护法律的尊严,捍卫国家的政权,保持当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律师代表的是当事人的根本利益,他的职责是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两者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是不相同的,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事业的进程中发挥着各自的效用,正确处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关系到司法审判的权威性,以及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司法公信力和案件的公平公正,所以我们应慎之又慎,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使之发挥最大的司法效用。 一、两者的权利、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可知,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官的职责是依据法律和事实,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但法官的义务是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法官的一切行为都应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到法律的追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可知,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律师的职责是在当事人授权范围内,行使代理权、辩护权、以及调查取证的权力,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授权范围内,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辩护意见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除外。律师的义务是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依法行使自己的代理权限和辩护权限,维护自己代理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 由上可知,法官与律师在职责、义务方面是有区别的,法官是直接依据宪法、法律行使自己的审判权,处于居中裁判者的地位,维护的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律师是依据当事人的委托授权,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协助法官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维护自己所代表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 二、 二者的关系。 法官与律师是维系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重要角色,两者的关系不是隔绝、紧张、对立、防范,而是互相协作,理解和包容、相互交流。法官和律师虽在法律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同为法律人,应在各自实践中同守一条底线,共担一份责任,实现良性互动。为此,应在完善制度、倡导诚信、加强沟通、互相监督等方面作出细致努力。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过:法官与律师的关系不可太密,否则就难免有不公正的嫌疑。但两者的关系不是隔阂,而是理解;不是紧张,而是交涉;不是对抗,而是包容;不是防范,而是交流。法官和律师虽在法律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同为法律人,应在各自实践中同守一条底线,共担一份责任,实现良性互动。 完善制度是构建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关系的前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律师的执业保障制度、司法独立制度,这是理顺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关系的前提。首先要从司法体制上确立律师应有之地位和权利,保障律师意见的充分表达与被听取。其次要切实依法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改革法院目前的财政拨款体制,取消法院行政级别,防止司法行政化,等等。 倡导诚信是构建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法官和律师不是天生的亲家,也不是天生的冤家,而是同为法律人的本家。管子曰:诚信,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诚实和信用是联结天下所有人的纽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要紧紧依靠学术界和律师界携手建设司法,因为如果建设司法不靠学术界和律师界的贡献,律师和法院对立,法律根本不可能健全。 加强沟通是构建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关系的渠道。建议借助法官协会与律师协会,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比如相互协助开展法官、律师评议活动,相互通报违法违纪查处情况,开发利用法学教育资源,互派专家开展培训、研讨活动,探讨研究共同关心的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提高法官和律师的业务能力,举办有关联谊活动,以此不断增进法官和律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工作互联、资源共享、载体互融。 互相监督是构建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关系的保证。随着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在未来司法体系中,律师不仅是不可替代的参与者和游戏规则的议定者,还是司法主体的人才和智慧来源,更是司法公信力的职业监督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发的《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律师对于法官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可以自行或者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向有关人民法院反映情况,或者署名举报,提出追究违纪法官党纪、政纪或者法律责任的意见。反之,法官同样可以将发现律师的问题反映到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进一步完善这一规定,使之更具体、便捷、可操作,力求把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制约的力度落到实处。 三、法官和律师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法官与律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被炒作的对象,特别是法官的言行举止,代表了法院的形象,我们的使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新期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百姓对我们的期盼是很高的,正如最高院院长周强同志在全国法官纪律作风电视会议上所讲的:我们要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当中都感受到公平公正。我们在办案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在办案当中给当事人合理怀疑的空间,我们与律师距离太近,或者过度接近的,就会给当事人怀疑的空间,即使我们之间是正常的工作需求,我们与律师之间的合作应是公开、透明的,要经得起群众的眼睛的考验,司法公信力需要我们法官与律师共同维护,要摆正各自在工作中的位置,共同维护法律的实施,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公平与正义。 总之,正确处理好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需求,我们要依法治国,没有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是不行的,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法制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共同推动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和谐,为着我们伟大中国的复兴之梦,各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是社会之福,也是人类之福,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Ⅳ 今天开庭,法官为什么问我代理律师收没收费是什么意思
律师代理案件肯定是要收费的,意思可能是问你律师给你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没有,应该没什么,如实回答就可以了。
Ⅳ 怎样才能确定法官和律师被对方收买了
你可以咨询懂法律的并且是信任的人员,让他们帮你分析一下,如果确实是他们不对,没能证据也可以向当地的检察\监督部门去投诉他们.
Ⅵ 法官为什么会一直打听律师收了多少律师费
前几天,一位同事向我抱怨:她向某地检察机关递交了一份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书,但却遭到了检察官的冷嘲热讽。“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个案子是不可能取保的吗?你们递交这个申请不就是做给家属看,想趁机多收点律师费吗?你们这样赚钱也太轻松了吧?”一连串的钢炮式质疑过后,这位检察官明确告诉我的同事,检察院是不可能对此立案的。
无独有偶,我想起了两年前我自己在某中部省份一家基层法院的遭遇。我带着委托材料去约见法官,承办法官看完我的律师证,突然问我:“这个案子,你收了多少钱?”我说:“没收多少钱。”这位法官追问:“你们大老远从上海赶过来,收费不可能低。再说了,你们这个当事人是大老板,家里有钱着呢。你们肯定不会低于X万元吧?”我不置可否,但这位法官还想继续追问,我赶紧把话题岔开了。
类似这样的遭遇,我相信绝非个例。因此现在我每到一地办案,都会叮嘱我的团队成员,避免向办案人员透露律师费金额。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有些办案人员的心态真的很不好。他们喜欢拿自己的薪资待遇和律师费做比较,进而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少数人甚至由此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心理,律师收费越高的案件,办案人员的处理结论可能会越严苛。
我做过七年检察官,了解一些司法办案人员的真实心态。相当一部分人,鱼和熊掌都想兼得。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收入是如何微薄,羡慕某某律师一个案子能挣多少。但如果你让他辞职做律师,多数马上就会变得犹豫起来。司法人员收入虽然不一定很高,但大多能保证当地的中上游水平,并且是风雨无阻、旱涝保收。更重要的是,司法人员社会地位更高,更受社会尊重。而律师的收入完全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社会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既想有律师的收入,又不想冒律师的风险,这样的想法本身就不够健康。
律师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化职业,每个律师的收费标准都不一样。虽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总体上遵循着供求关系定律。市场对某位律师的需求越大,他的时间成本就越高,收费标准自然也就越高。现实情况是,律师业总体供大于求,案源稀缺,大部分律师都需要通过价格战来争夺案源。因此,只有少数律师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方能脱颖而出,成为卖方市场。市场是理性的,没有哪个律师一入行就能躺着说自己值多少钱。一些司法人员只愿意盯着收费高的那一小部分律师,却选择性忽略律师业的二八定律和大部分律师的生存状况。
姚明在NBA打球的时候,年收入上千万美元。于是就有国内媒体拿姚明的收入和教授、官员做比较,认为后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质疑姚明的高收入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姚明对此仅简单回应:“我们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不能比较。”一个是官僚系统,一个是市场系统,这两个系统的运作机理和定价机制完全不同,硬要把两者绑在一起做比较纯属庸人自扰。
虽然有人对律师收费制度有所抱怨,但律师业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律师重新回到政府财政供养的状态将会怎样?律师和司法人员的收入是拉平了,但律师的职业生命也接近消亡了。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怎么相信政府供养的律师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怎么相信政府供养的律师会站在侦控机关的对立面?即便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如何相信政府供养的律师不会私下偏袒、甚至勾结对方当事人?所以,在制度层面,律师收费市场化的真正含义是:用契约的方式建立信任纽带,用市场化的方法制约公权。
司法人员要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律师的收费,同时国家也应当充分保障司法人员的薪资待遇。这些年,我一直在公开场合呼吁给司法人员加薪。我甚至说过,只要公检法人员编制翻倍,薪资待遇翻倍,即使其他的改革什么都不做,现有的司法问题也至少可以解决一半。法官必须是一个社会的贵族,必须免于物质和经济的匮乏才能心无旁骛的去追寻和伸张正义。当一个法官整天盯着律师的口袋和收入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暗暗张开了权力寻租之口,并且已经开始转身背离正义而去。
司法人员的个体心理问题也许还在可控范围,令人担忧的是,近些年对律师收费的钳制开始走向公开化。比如多个地方的办案机关,公然冻结律师收取的费用或者强行要求律师退费。这样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整个律师制度都将危在旦夕。尊重和保障律师合法权益,不妨从尊重和保障律师的合法收费开始。
Ⅶ 法官与律师的区别。
1、两者的工作目的不同,法官为国家工作,律师为钱也就是为自己而工作
2、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法官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思维的,而律师是站在自己当事人的角度思维的,哪怕是恶人,也要站在恶人的角度思维
3、两者的性格不同,法官是稳重内敛的性格,而律师则是张扬外显的性格
律师不同于古代的讼师、状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7)法官收律师扩展阅读:
法官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国《律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律师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一)担任法律顾问;
(二)担任诉讼代理人;
(三)担任刑事辩护人;
(四)担任非诉讼代理,参与调解和仲裁;
(五)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Ⅷ 法官和律师哪个收入高
这个问题要这样看
一般而言,是律师的高,这是说得平均水平
但律师做得不内好,可能仅够容温饱,而法官作为公务员是有保障的,并且做的好的律师并不是很多
某些地方的法院有诉讼费返还到人的奖励,案源多的法官正常收入也能到十几万
关键看你的个人特点,善于处理关系,较成熟的,建议你去当律师;想稳定点而且要求社会地位高点的话,作法官吧
Ⅸ 法官收取律师几十万元介绍案源回扣,如何认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很多朋友在现实生活之中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很多朋友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对于法官收取律师几十万的介绍案源回扣更是会表示非常的上心,当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去认定这种事情是非常的去值得推敲的,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来去看一下这种情况。
法官是一位公正的人,才能够让我们的国家更好,才能够去保证我们的国家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够去维护公众的利益,所以现在已经很少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现在国家对这一块的力度打击是非常大的。
Ⅹ 律师怎样处理与法官的关系
作者:宋振江律师(河北浩博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优秀律师) 按:律师与法官的关系是个敏感话题。年轻律师常常追问,老律师却又缄口不提。许多青年律师往往在此误入歧途。下面是本人的一点体会。感谢李文召律师的整理。 律师行业属于中介机构,是提供服务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律师的性质决定其要有绅士风度,贵族血统,这就要求律师拿捏好分寸,做到不卑不亢。当事人是你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法官呢,手里握着公权力,也不能太装,这些关系都得处理好,所以律师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是很有讲究的。律师面对不同的当事人也是不一样的,当事人有穷富之人,也有城乡之别,雅俗之别,面对不同的人,得说不同的话。同样,法官跟法官也是不一样的,基层法官和中层以上的法官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基层法官相对来说更入俗一点,而中层以上的法官学院派的就多一点,可能更儒雅一些。有的法官很愿意跟律师接近,是想榨点油水,律师越是面对这样的法官越是得注意,这样的法官最容易出事。律师应该接近有思想有品位的法官,建立起来君子之交,找到一种知音、知己的感觉。往往这样的法官还是潜力股,有升迁的可能,一般人缘也好,能帮一些忙。 在中国,律师完全不跟法官搞关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律师跟法官打交道,交朋友,关键就是怎样打交道,交怎样的朋友的问题。律师跟法官还是要交真诚的朋友,从法官中找到真正的友谊。这样至少在这个法院,会避免很多小麻烦,比如至少进门问题解决了吧,另外还可能知道一些内部消息。多少律师就是因为不知道内部消息被当事人炒掉了。当事人都打听到的消息,律师还不知道呢,当事人还怎么信任你?好多年轻律师说做不下去,一方面是案源问题,再一个就是有了案子,一个法官都不认识,也很难做下去,所以说律师在某个法院里面,一定要跟某个法官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但是也不要把这种关系想得多肮脏,关键是一定要选择好法官,有些法官很愿意为你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有偿的,这是很危险的,面对这样的法官,一定要注意,不能深交,一旦法官出事,律师也会被牵扯进去。这样的法官就好比是易燃易爆品,检察院盯的也比较紧,是很危险的。法官是有优劣之分的,选择一个好的法官,首先是选择了安全,同时也是选择了发展,这样的法官一般都发展得比较好, 再者,律师不可能跟所有的法官都建立好关系,找一个好的法官,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给办案带来方便。很早以前景法官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吃饭不办案,办案不吃饭”。这是一种很通俗的说法,朋友跟朋友之间不可能不吃饭,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没有案子的情况下吃,这就靠人的自律。在这种情况下,律师不要给人施压,不要像拧螺丝一样,越拧越紧。长期的交往,不要太短见。还有一句话就是“徇私不枉法,枉法不徇私”,前半句是说,别的律师跟法官交谈可能得注意方式,法官也可能不太有耐心听,但是作为朋友的律师来了,说话更随便一点,法官也更有耐心听下去。但是法官也不一定就按律师的意思办,要维护公正,这在中国才是现实的;后半句相对就不太好理解,但一说就明白,是指,有些案子判的可能是有问题,但是绝对不是因为徇私,可能是基于各种压力,比如社会稳定啊,上级压力呀等等,但是一句话,和“私”无关。这样的法官交往起来是很让人放心的。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别的顾忌疏远,但是可能会因为他的提拔,事务多了,避讳也多,见面不太方便,但是感情还是很好。 跟法官交往,还要注意要客观的对待,有的法官,或者不跟律师交换意见,或者是交换起来,容易针锋相对。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法官可能受贿,站在对方立场说话;再一个是,法官从策略角度来讲,他听一方律师的意见,对方不在场,避免一面之词,要扮演对方的角色,来进行一场辩论,其目的是了解真相,寻求公正,当然也不排除在调解的时候压你一把。不要因为这个对法官怒发冲冠,对立起来。当然也有一种法官,看卷后,确实会有先入为主的认识,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观点,在面对律师时把自己的观点流露出来了,这样的法官是最可爱的,很淳朴的。这样的法官,律师更不能把他当敌人,这更容易成真正的好朋友。知道他在想什么才知道怎样去应对,怎样去组织证据,不要拘泥于去探究没有说服法官的原因,法官很多时候会受到政策或上级的干扰,不能因此对他本人产生成见,要办一个案子交一个朋友,而不是给自己添一堵墙,有的律师就做的很好,就是因为与人为善,善交朋友。律师就是要把法官当做自己的盟友,本来对方当事人一方已经是对立面了,更没有必要与法官相悖。 要想交到层次较高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是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自身的素质达不到,这样在法官的眼里也会受鄙视。律师作为一个没有公权力支撑的社会角色,要想与法官平等交流,就要凭借自身较高的素质。通过在与法官的沟通交谈中,就能感知案件的走向。律师自身强大,自身修养较高,有人格魅力,才能有希望结交到良师益友,此外,不要指望与所有的法官结交,总有远近之分,法官与律师交往也有选择性,要考虑安全性,不可能结交那些心无城府的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法官与律师的交流不排除出于善意的相互帮忙,特别是在个人生活方面,比如买车买房子女入学等等方面,凭借自己的资源为别人方便,这与行贿受贿是有明显区分的。 再有,要不吝于赞美法官,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社交场合要去肯定法官,可能这些赞美有助于其升迁,关系自然拉近。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例如踢足球、旅游之类的活动,都能增进关系。在中国做律师,水至清则无鱼,单纯,不能与法官只有纯粹的业务关系,肯定是要建立个人关系。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与法官的交往要保持低调,不能到处炫耀,否则法官会提防你,把你拒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