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是法律的
『壹』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会沉默的法官”说明了法律适用的哪些特征
法官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但这并不等于处处惟条文是举。立法者心中的法律内和法官嘴里容的法律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都有自己的目的。其本意是为了让广大民众在法律的规则下进行活动。但是社会瞬息万变,法律作为一般规则,很难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做到完全公平。这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由审判者在实践过程中、在一般法律规定之下、在一定范围内,对案件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法律之公正。如果立法者不知立法目的何在,我们则会说他是非理性的。同样,法官作为审判者,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仅仅作为法律的“喉舌”,我们也会说其是非理性的。因为如果只是根据法律条文,“不同情况同样对待”,则势必产生许多的不公平,这便难以达到法律的本质要求——公平与正义。我们提倡“依法治国”,并不是简单而机械地依照法律判决与裁量。而是要求司法者在一定法律规则下,进行独立审判,运用自己的知识与判断力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贰』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啥著作的 求详细 十万火急 不胜感激
全集原文如下:“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之《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第180-18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叁』 中国的法官是服从法律还是服从领导
法院审理案件,一般是合议庭合议制
如果意见分歧,可以申请上审委会讨论
讨论意见必须听取,这是少数服从多数
一审案件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诉处理
上诉不服可以申请再审
法律都有规定
『肆』 法官可以解释法律吗
法律解释抄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 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 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 此处之法官解释应为非正式解释,没有法律效力,只能算是一种学者的对法律的见解,不能作为判案依据。
『伍』 人们为什么对,法官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看法
因为接触过法官,了解诉讼的人无论是律师还是当事人,都会遇到听到法官的种种不好的行为。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大学在律所实习时,律师们都说贪赃不枉法的律师就是好律师。
一个在省高院实习的男同学说,一个法官跟他聊起来说自己拿着这么大的权利工资还不如一个市区的统计法官拿工资多,叫他怎么能不腐败(法官工资跟地区经济水平有关)。
还有一个区法院法官就是收了一方当事人的好处,一个本来很好判的案子,硬给拖四五年都不判。
中国现在的法官素质还是不高,许多都是以前当兵转业的军人,根红苗正跟着党走,至于业务水平根本谈不上,虽然最近几年才要求新进入法院的人员要通过司法考试才能当审判员,但是老的法官毕竟还是主导。
当事人去律所不会问律师打赢多少官司,业务怎么样,只会先问律师和某某法官关系怎么样,实际上现在打官司就是打关系。
真正以法律为饭碗的人才不会相信有真正的法律,法律就是人制造为人服务的,至于怎么服务,它也可以为当事人服务,也可以为律师服务,也可以为法官服务,怎么有好处怎么来呗,反正法官有的是办法玩法律。法官虽然有社会地位,但是跟一般公务员一样,没多少钱可以赚,法律不也是为自己创收的工具么。法官也是人,也想过好日子,开好车住好房子,有地位,有权力,有工具,为什么不为自己创收。
经常能听一个法院的同学说,去法院的律师都有车,而且这么说的法官也不只一个,这是他们普遍的认识。让他们拿着权力过的感觉还不如他们看不上的律师好,他们心里能平衡么。
所以,要一个法官不收钱,不得好处,为当事人无条件的快速公正办案多数情况下是不太现实的,除非某种情况下该法官良心发现,心情不错,并且案子判以后也不会引起什么争议,那他们会好好办一下,当然这就要看当事人的运气了。
总之,现在的真正意义的人民法官应该不多见吧。
『陆』 法官是法律的自动售货机是谁说的
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
韦伯曾经设想现代制度如同自动售货机,法官只是法律的被动的机械的实施者
[德]马克思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62
当韦伯谈到欧洲大陆的司法制度的时候,他说:“现代的法官是自动售货机,投进去的是诉状和诉讼费,吐出来的是判决和从法典上抄下来的理由。”--转引自〔美〕科瑟著,石人译:《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3页。
『柒』 问题:法官是法律的国王,还是法律的仆人
既是法律的国王,又是法律的仆人。
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无法自己实现自己的约束力,只能依靠法官。法官又不能突破法律的限定范围,但在该范围内又享有了充分的自由裁量权。
『捌』 请问法官的判决属于法律行为还是法律事件
依法理应该是法律行为,因为判决遵循三段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法官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判决结果,该行为结合了法官个人意志,是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中的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如死亡引发继承法律关系等。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玖』 法官是维护法律的正义和公平这些词还有哪些
中国法律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内推动了中国的容发展进步,但是法律是靠人来实施的,中间有很大操作空间,影响了执法效果。由于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治”大于“法治”,人情大于法律,不仅是很多人普遍信奉的准则,更实际存在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中国的法律要真正实现维护公平正义,执法者必须严格贯彻各项法律规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拾』 法官是什么
第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法官与法的独特关系。在英国,法律是法官创制的,或者说“发现”的,在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中,法律是由国家创立的,然后由法官执行。在英国,法官是法律的主人,而在大陆法系中,法官则是法律的奴仆。这其中最为精妙的含义在于法律是否是国家的独占资源就决定着法官们的本质意义。在英国,法律是源于悠久的传统是由法官们发现的,它不仅约束社会,同样约束国王,以及后世的国家,人们服从法律也同样是源于法律是历史结晶的产物。这样,法官作为法律的发现者是超越社会与国家,同样在民众心中也有着至高的地位。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律是一个主权者的命令,法官不过是这个主权者的奴仆,它只能用于统治,人们服从它仅源于一种群体暴力的支持。此外,英国的法官们才是真正的法律技术专家。他们这种发现法律的声名绝非浪得虚名,布莱克顿曾言及一个习惯是怎样成为法律的:证明某个准则是普通法规则的唯一方法,乃是通过表明遵守该准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这里产生了一个非常自然和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使人们得知这些习惯或准则,而又是谁来决定他们的效力呢?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是,由几家法院的法官来决定。他们是法律的保管人,是活的明断者,他们必须在各种疑问情形中作出裁决,而且还受其国内法进行裁决的誓言的约束……在证明普通法组成部分的这种习惯是存在方面,这些司法判决的确是所能够列举的最主要的和最权威的证据。[27]英国的法律是由法官们在一套严密的程序中依照一种独特技艺予以发现的这项技艺不仅包括遵循先例,还包括各种区别技术。这种法律的创制模式将法官们真正转化为法律技术专家,使他们比较容易的避免了政治的评论和其他干涉,也真正成为了法律所管辖一切事物的裁判者。 三、一个简单的答案 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英国形成宪政框架的情形下,法律不仅仅管辖社会,同样管辖国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是其最为重要的内容,法官裁判的将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将包括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的纠纷,在近代这种纠纷的解决则是一个国家合法性证明的问题,作为合法性证明者的法官脱离国家,超脱于社会之上则是一个必然。一个现代学者眼中的法官的角色来源不仅仅与一个标准的裁判者有关,而且与一个政治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联。在英国,合法性证明的标准由于宪政框架的存在,将是由法律承担的,这些法律是由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而来,由法官们予以发掘,在这种背景下,法官必须的筹建一种封闭的程序来防止他者的干涉,用独特却又植根于英国大众的思维方式来确定此种法律,这样的技艺将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及自身合法性的证明。既然担当了这样一种近乎“上帝” 的角色,法官们的去俗化将是同样重要的,他们必须披上长袍,用公众少用的,难懂的拉丁文审判,他们要接受一种贵族式的教育和熏陶,用贵族的礼仪来标明自己卓然不群的地位。同样,为使这种知识、美德、法律推理技艺流传下去,他们组成了自己的职业群体,将这一切传习下去,并且用这种群体的力量对抗各种干涉,因为他们也知道个体在政治中将是渺小而不堪一击的。 通过这一段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法官是拥有娴熟法律技艺、具有强烈贵族精神的知识精英群体或其中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李猛·爱和正义[J]、书屋、2001,(5)。 [2][4][6][12]马克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3]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5][9][10][11][14][22]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C].济南:齐鲁书社2001。 [7] 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