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回家乡法院

回家乡法院

发布时间: 2022-02-11 19:58:33

Ⅰ 于欢虽然出狱,于欢家乡的法制进步了吗

于欢能够出狱,已经是法制的进步了,说明更多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事情发生在四年前,母亲是当地一位企业家因为向他人借款,导致被暴力催债,催债过程中,因为不堪母亲遭受殴打,当时22岁的儿子于欢拿刀刺向了殴打母亲的催债人,第二年被法院宣判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但随即引发舆论热烈关注,次年山东最高法院做出改判,认为于欢持刀事件,为防卫过当,最终判刑了五年。有网友评价道,这一判决彰显了法制的进步,也赢得了一片的赞许。

这些年以来,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向社会的民间贷款公司借贷,导致各种暴力催债事件频发,对借债人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护,不少人深陷高利贷之中,既不能还钱,又不能避免被其骚扰,最后就一直痛苦的忍受着。而于欢的案件,也让人看到这种暴力催收,是不会得到法律保护的。

Ⅱ 我在外省被人打了向哪个法院起诉,能不能回家乡法院起诉

不能,如果打人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其行为侵犯了你的人身权,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侵权行为,由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如果构成犯罪,由犯罪地司法机关管辖

Ⅲ 赵某被宣告死亡,后回家乡后申请归还已被儿子继承的房产

赵某有权要求儿子归还继承的房产。《民法典》第50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第53条规定: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照本法第六编取得其财产的民事主体返还财产;无法返还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Ⅳ 监外执行可以回家吗

监外执行全称应该叫暂予监外执行,它是指对于被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符合法定情形,决定暂不收监或者收监以后又决定改为暂时监外服刑,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的刑罚执行制度。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缓执行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应当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继续收监执行;如刑期已满,则应及时释放。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当然也包括监外执行,因此,监外执行也是可以减刑的,只不过实践中可能比较困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有期、无期从减刑之日起算,其余从原判决之日计算。

Ⅳ 如果一个人犯法需坐牢的话,是在他的被抓地坐牢,还是被押送回家乡坐牢

两个都不是,案发地,就是哪里犯的法就在哪里审,然后在当地法院判,也不一定,有时候判了会送到附近几个市的监狱

Ⅵ 如果在外地遭到讹诈可以回家乡申请法律援助

由申请人向有管辖权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四、法律援助的程序
(一)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援助案件,由该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接受并组织实施;非指定辩护刑事诉讼案件和其他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有管辖权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其他非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向住所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特殊情况除外。

Ⅶ 跟同乡在外地包工工程款要不到回家了可以在老家法院起诉吗

你应当向被告的户口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或者向工程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因为疫情的原因,不方便向这些法院起诉,也可在当地起诉。

Ⅷ 请问法院的公务员跨省调动程序如何

法院属于组织部门管理,1.由C递交报告到当地组织部干部调配科,再由他们发商调函到B县组织部,B县组织部在行文到法院,办理调动手续

Ⅸ 在外地被同乡骗取工程中介费回家乡到法院告可以吗

答:在外地被同乡骗取工程中介费事实应该可以回家乡法院告了。

Ⅹ 本地人可在本地起诉外地人吗

根据以下法律规定,都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地域标准非国籍,答辩期也是30天)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反之,财产案件原告住所地不能管)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十二条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0)回家乡法院扩展阅读:

法律对民事诉讼期限和执行时效的规定

(1)关于受理的期限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对起诉进行审查。经审查,凡是符合起诉条件和起诉手续的案件,应在收到起诉状次日起7日内立案受理,并在7日内通知当事人。经审查,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原告口头起诉的,法院应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将原告起诉的请求等告知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原告。

(2)关于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期限规定。法院开庭审理一审民事案件,应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法院开庭审理后,对所审理的民事案件所作的裁判应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在10日内向当事人发送判决书。

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法院审理适用普通程序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理终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请院长批准延长,最长不超过6个月,还需延长的,则报请上级法院批准,对适用简易程序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3)关于上诉的期限规定。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间是15天,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间是10天,从裁判送达后次日起计算。原审法院收到当事人的上诉状及其副本后,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

二审法院审理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二审法院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请本院院长批准。二审法院审理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热点内容
劳动法国定假 发布:2025-05-26 06:46:49 浏览:795
北京司法医学鉴定中心 发布:2025-05-26 06:41:40 浏览:713
单方优惠承诺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6 06:36:50 浏览:395
司法会计事务所 发布:2025-05-26 06:09:47 浏览:372
疫情防控事件的行政法事例 发布:2025-05-26 06:09:45 浏览:25
新合同法五十二条 发布:2025-05-26 06:08:16 浏览:231
劳动法岗位职责制定 发布:2025-05-26 06:08:15 浏览:69
恢复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5-26 06:07:20 浏览:41
商法2真题 发布:2025-05-26 05:48:00 浏览:217
劳动法倒班规定 发布:2025-05-26 05:47:58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