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英国法官柯克

英国法官柯克

发布时间: 2022-02-11 20:55:54

『壹』 这是首席大法官该说的话吗

这是首席大法官该说的话吗?

1883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遭到枪击,但没有被击中。法庭经过调查后认为持枪者精神失常,他被无罪释放。女王委屈地认为“他肯定是有罪的,我亲眼看见他在开枪”,但法官依然只是判决将持枪者关进精神病院,而不是监狱。

这是发生在131年前大西洋东海岸的故事,法官不肯因为女王陛下的权势和尊崇而破坏法律,因为没有个体和具体的正义,就不会有群体的正义,并且从来不存在抽象的正义。131年后的太平洋西海岸中国,发生着与上述故事相反的大量故事──以所谓抽象正义否定具体正义和个体正义的故事,这里的首席大法官甚至为此发出高亢的声音,对正在处死以及将来会继续处死的夏俊峰们发出屠夫般的威胁:

“这种人不杀就非常危险!”

这就是现任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周强,日前在谈及曾引发广泛争议的夏俊峰案时所说的话。他说:“夏俊峰是一名摊贩,杀了两个城管,造成一人重伤。但是就因为夏俊峰是摊贩,对方是城管,大家对城管有偏见,所以有些人、甚至有些社会上的大V就鼓动说这人不能杀,但是这种人不杀就非常危险,就好像两个人关起门来吵了一架,你把人杀掉了,如果这样也是正当防卫,这个社会就会天下大乱。”周强借此强调公正司法的重要性。

问题是,什么才是公正司法?是像周强大法官说的那样将他认为会引起“天下大乱”、“非常危险”的人都杀掉就是公正司法吗?

当我们在谈及一个具体案件的司法公正时,会涉及大量具体的司法程序细节,只有所有细节都经得起保障人权的标准检验时,我们才能给案件的司法是否公正予以肯定评价。因此,当我们谈论司法公正时,一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一定是语境论的,不是架空论的。

具体到夏案,本来严格的司法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检方通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以及质证程序排除了夏俊峰除故意杀人外的所有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包括过失杀人、故意伤害致死、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包括无需惩罚的防卫过当和应当惩罚的防卫过当),法院才能给夏俊峰确定故意杀人罪。这就是刑事公诉中的排除合理怀疑原则。

然而,夏案中,公诉方与法院方,从一开始就对夏俊峰进行了有罪推定的司法迫害。一个显而易见的程序不公是,一审辩护律师曾在法定有效期间向沈阳中院递交允许现场目击证人史春梅、丁玉林、尚海涛、张忠文、贾子强、张杰等六位证人到庭作证的申请书,但沈阳中院以不理睬的不作为形式拒绝了这一请求,使得该案的司法程序一直以偏袒被害人、掩盖其可能的重大过错状态进行,这一程序违法行为被延续到二审和死刑复核阶段,直到将夏俊峰执行死刑,也没有任何弥补性的司法行为发生。

且不论中国刑诉法连沉默权都尚未赋予每一位被告──而这早已是国际通例的刑案当事人基本诉讼权利,就是按照中国人权保障及格线都没过的刑诉法本身,这也是一个有着重大程序瑕疵的不公正案例。

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重大程序瑕疵、毫无公正性可言的案件,被周强院长说成是“司法公正”的典型案例,将城管涉嫌非法关押夏俊峰并涉嫌暴力侵害夏俊峰在先歪曲为“两个人关起门来吵了一架”,从而说出所谓“这种人不杀很危险”这种与首席大法官的身份和应有素养极不相称的话来。

虽然在司法不独立的中国,首席大法官无非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头标签,但是在各宪政国家的宪政史上,作为宪政最重要的制度装备之一的司法独立向来不仅仅是制度的设计,而同时必然是法律共同体共同不懈追求与努力的产物。其间,尤其在转型时代,法官们通过具体个案对干涉司法的各种势力的抗争也从来处于司法独立史的第一线。

当今中国,来自党权的控制和干涉向来是司法无法独立的第一原因,与这一因素相比,其他势力干涉司法独立的严重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所谓的“民愤极大”等大众舆论,即便如此,观各国法治史,依然可以看到真正热爱正义的法官们不可能对来自各方的干涉势力完全俯首称臣。除了早在13世纪英国王座法院大法官布雷克顿的著名法谚“国王不受制于人,但受制于上帝和法律”,406年前的1608年,英国还曾发生过关于此的著名争端,违逆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柯克大法官为此留下了英国法律史上一段著名嘉言隽语,“……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成为法律职业化运动中的重要历史篇章之一。1617年,在著名的薪俸代领权案中,国王──还是詹姆斯一世──送信给12名法官要求他们跟自己商量以前中止案件的审理,其他11名大法官都表示候旨行事,唯有柯克大法官回复说:“如果发生这种事,我就按照法官应该做的去做。”后来柯克大法官因此被解职,但他说:“我不愿意做国王要求我做的事。一名法官不应该应国王的要求而拖延案件的审理。”

法律史上的这些著名故事都说明,司法独立从来不是由谁赐予的,而是一步步一个个脚印一滴滴汗水甚至鲜血争取来的。

日本近代以来的司法独立同样经历了艰辛的奋斗。1891年,也就是《帝国宪法》刚刚颁布两年之后,到日本出访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在大津市遭到日本民族主义者津田三藏用剑行刺而受重伤。大津事件造成的严重外交压力使得日本政府对最高法院(大审院)多次施压,要求他们判处津田死刑,虽然宪法才刚刚开始实施,各方面制度建设还刚刚起步,但大审院院长儿岛惟谦并未半点遗忘自己的职责,每次都以“司法是独立的,不受政府的支使”为由拒绝,津田最后被判无期徒刑。此案如日本作家山本口司在《最高裁物语──日本司法50年》中所赞扬的“儿岛院长以‘勇气’和‘睿知’捍卫了‘司法独立’的这个判决,在日本的百年法院史中犹如一盏明灯一直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其实,即使是在宪政制度成熟国家,各种势力干涉司法独立的事也屡屡发生,尤其是来自行政分支的权力干涉,以至于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违逆提名自己的总统们时,总统们往往后悔不迭,甚至大骂他们。比如,杜鲁门就大骂自己提名进入最高法院的克拉克大法官说,“毫无疑问,汤姆•克拉克是我的最大失误”,甚至破口大骂“他简直就是个傻王八蛋”;老罗斯福痛骂由他提名进入最高法院的霍姆斯大法官“我用香蕉刻一个法官都能比他更有骨气!”──而霍姆斯大法官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少数几位最伟大的大法官之一。几乎所有的美国总统都经历过自己提名的大法官对自己的“背叛”,而这正是大法官们不徇私情保持司法独立的绝好例证。

司法常被视为公正的最后防线,一个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也常被视为这个国家所珍视和倡导的某种伦理观念最严肃的表达者,是保卫法治精神、申述人权观念的万神殿。最高法院及其大法官们所享有的权力,虽然是“既没有钱也没有剑”的被动性权力,但其最终的判断权能却使得它拥有某种特别神圣的意蕴。正因为如此,首席大法官的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司法的内在品质。

当周强大法官说出“这种人不杀就非常危险”这样的话时,他已经遗忘了自己对司法、对公正、对正义的权力责任,而回到将司法视为阶级斗争工具、党权刀把子的混乱身份,甚至违背了一个法律人应有的基本信仰:正义与仁慈。这是任何一个正常法治国家的法官都不可能说出口的话。这样的话语中所包含的维稳思维,饱含罔顾个体正义践踏个体人权的集体主义思维剧毒,严重地背弃了司法的具体正义品质。

在尚无司法独立的中国,做一个首席大法官确有诸多掣肘,难以完全遵从法治的精神,这也意味着更需要具体法律人的努力,尤其包括各级法官为司法独立努力,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更有特别义务坚守立场。即使在严酷恶劣的制度环境下,无法公然伸张法治精神,无法对破坏法治的各种势力直接说不,至少也可以尽可能保持沉默,而不是对尚未建立起分毫的法治精神落井下石、再行掊击。这已经是底线,如果你不想从首席大法官直接沦为法治精神的首席谋杀者和人权的首席践踏者。

『贰』 海瑞与柯克:为民请命,得罪君主,为何命运迥异

提起海瑞与柯克,两人虽然都是清官,但命运却大为不同。这其实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

两人都是大胆进言的臣子,为何一人差点被处死?另外一人却被升职了呢?这其实还要从中西两国的文化背景方面去探讨,中国的文化中讲究的是礼,臣子要绝对的爱戴,推崇和服从君主。而在西方的文化中,讲究的则是法。正是因为大环境背景不同,才造就了海瑞和柯克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命运。

『叁』 希区柯克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导演,为什么他的作品一次大奖都没有获得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

他获得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也是对他导演身份的最高肯定了,无所谓还要获得多大的奖的。

『肆』 关于美国科克大法官

17世纪的英国大法官科克曾宣称,“国王高于任何人,但低于上帝和法律”,从而把法律放在几乎和上帝同等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法官则可被视为上帝的代言人。

『伍』 爱德华·柯克的介绍

爱德华·柯克爵士(Sir Edward Coke1552.2.1-1634.9.30)英国法学家和政治人物。1613年被任命为王座法院首席法官后,又常被称作柯克大法官。柯克身上有许多光环:普通法的福音, 活着的普通法, 法学之源, 而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他与詹姆士一世的那场争执,以及作为1628年权利请愿书的一名起草者。

『陆』 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身上发生过什么故事

鲁滨孙漂流记人物原型
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个真实的故事,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生活在离智利400鲁滨逊漂流记英里之遥的安·菲南德岛上达4年4月之久,四年后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回到英国时已成了一个野人

亚历山大·塞尔柯克(Alexander Selkirk)是一名苏格兰水手,有着丰富的导航经验,鉴于这一点,他被任命为“五港同盟”号的领航员。这艘船的船长对待手下的态度十分粗暴,在与西班牙舰队进行几次海战之后,塞尔柯克担心“五港同盟”号可能会被击沉。于是,为了活命,他要求船长将自己放到附近岛屿的海岸。1704年9月,塞尔柯克被留在了荒无人烟的小岛马斯蒂拉(Más a Tierra Island),这个小岛距离智利西海岸超过400英里。他身上带了几件衣服、一些工具、一本《圣经》和烟。最初,塞尔柯克一边看圣经,一边等待获救。
不久后,塞尔柯克发现一时难以获救。于是,他开始做好在此长期停留的准备,把小岛变成一个世外桃源,欲同老鼠、山羊和猫相伴终身。终于,1709年2月,英国著名航海家威廉·丹彼尔率领的两艘英国武装民船在岸边抛锚,塞尔柯克获救了。1713年,塞尔柯克发表了一篇讲述自己冒险经历的短文。许多人认为,六年后,丹尼尔·笛福在创作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过程中,借鉴了塞尔柯克这段经历。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在他快年届六十时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

『柒』 国王便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的是哪个国家

中国古代是没有国王的,但是内部的精神是一致的,我国古代君王即法律,法律便是君王。国王是古代欧洲的统治者的代称。

『捌』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人物轶事

一些人回忆,少年时期的希区柯克性格十分内向,孤独又害羞,也不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到了中学时代,他的性格才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他自己回忆说:小时候的他对黑暗特别的敏感,而且十分害怕上楼梯,对于他来说,家中楼梯的拐弯处的黑暗里一定有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在中学时代尽管他已经比较喜欢和同学交往了,但是他似乎总是独自一个人品尝和排遣着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那个时候在伦敦潮湿的街头行走的希区柯克,最喜欢阅读的是各种各样的地图、列车时刻表、旅行手册等。似乎有遥远的生活在召唤着他。
希区柯克家都是天主教徒,在莱顿斯通,乃至整个英国,他们都是少数。他的母亲有着爱尔兰血统,父亲这一支则来自历史悠久的英国天主教教派。
希区柯克曾经告诉过夏洛特·钱德勒,他们家之所以都记得他出生那天是星期天,那是因为这是“我母亲一生中唯一一个不曾去教堂礼拜的星期天”。
希区柯克的母亲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衣着打扮,对家务、对自己都始终一丝不苟,受她的影响,希区柯克一直很仰慕戴手套的女士,犹其觉得英格丽·褒曼脱下手套的方式十分性感。
希区柯克的妻子阿尔玛曾经说过:“在一起那么多年,我丈夫从没让我觉得无聊过,我相信没有很多当妻子的能这么说。”
希区柯克很想和克劳黛·考尔白、威廉·霍尔顿、奥黛丽·赫本合作,所以他很羡慕曾经和这些演员合作过的导演比利·怀德,不过,比利·怀德却告诉过他最想合作的演员是加里·格兰特(希区柯克的御用男主角之一)。 希区柯克拍戏时从来不看摄影机取景器。
希区柯克的很多深色西服其实并非黑色,只是看起来像黑色而已,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暗的深蓝色,叫‘法国蓝’。
《夺魂索》是希区柯克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怪尸案》是希区柯克为派拉蒙拍的电影中唯一一部没有盈利的影片,它赔了近五十万美元。
希区柯克的妻子阿尔玛早已在1950年入了美国国籍,而希区柯克则一直等到了1955年,在赫伯特·科尔曼在开车送希区柯克去联邦法院时,希区柯克向他解释说:“希区柯克这个姓氏几乎和大英帝国一样历史悠久,要一下子都放弃,对我来说不那么容易,那么悠久的英国历史和传统。但如果我不这么做的话,阿尔玛一定不会原谅我。”
希区柯克最喜欢的画家是保罗·克利,最喜欢的雕刻家是罗丹,他也因能拥有一件罗丹作品而感到骄傲。
希区柯克的御用男主角之一詹姆斯·史都华曾经回忆说:“希区(希区柯克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在马拉喀什的时候,当时天气很热,即使在树荫处也有43摄氏度,但他却几乎从没脱下下过他的深色外套,甚至连领带都没松开过。”
希区柯克曾告诉过他的好友夏洛特·钱德勒,如果他当初没当导演的话,他会成为一名刑事律师。“我对法律的兴趣一直和我对食物的兴趣一样大。或是当个下手重的法官。”希区柯克如是说道。
食物总是频繁的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即使在它看似毫无用处时,也总能帮助确定人物的性格。“对食物的偏好能说明一个人的性格,”希区柯克说,“这一点我总是考虑得十分仔细,我影片中的人物绝不会吃与他性格不符的食物。”
希区柯克和女儿帕特里夏·阿尔玛·希区柯克之间有过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在游乐场里,希区柯克向畏高的女儿承诺,只要她上摩天轮就给她100美元,几个电工和他们开了个玩笑,故意把灯给关了,还假装已经离开,让帕特在上面黑灯瞎火地呆了两三分钟。后来被很多人流传说是希区柯克把帕特留在上面好几个小时,还添盐加醋地把故事编的更加恐怖,认为这才符合希区柯克的性格——事实上这都不是真的,希区柯克从来不是个爱虐待人的人。
许多演员都抱怨过希区柯克在拍戏时不给他们做指导,但加里·格兰特却十分感激他能放手让自己琢磨角色。希区柯克知道格兰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该如何扮演加里·格兰特:“我没有必要指导他,我只要把他放到镜头前就可以了。”
有一次,一个大约7岁的小男孩遇到了希区柯克,问他说:“希区柯克先生,《惊魂记》里的鲜血你是用什么做的?是鸡血吗?”希区柯克答道:“不。是巧克力酱。”小男孩说了声“OK“就满意地走了。
虽然希区柯克的电影总是充满悬念,出其不意,但其实他本人非常不喜欢意外,哪怕是善意的惊喜,因为这会令他觉得自己对事情失去了控制力。
终生都在包装悬疑
1979年8月13号,他80岁生日的时候,朋友们为轮椅上的希区柯克庆生,这个时候他突然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说:“这个时候我最想要的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

『玖』 爱德华·柯克的生平

柯克生于诺富克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接受教育,1578年成为律师。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他开始拥有权力和财富,并当选为下议院发言人,1592年40岁刚过就被任命为伦敦市的副检察长和记录法官,1594年又被任命为总检察长。1606年被任命为民事法院的首席法官。这时他还是王权的护卫者,但自1606年被任命为民事法庭首席法官以后,一连串的矛盾引起了他的司法生涯的中断,他曾不怕触怒詹姆斯一世,主张普通法是最高法律,国王以本人的身分不能裁断任何案件。1610年他再度在王室会议宣布国王不能变更普通法的任何部分,也不能宣告以前的无罪为有罪。柯克立场坚定,不腐化,受人尊重。詹姆斯为了收买他,曾任命他为王座法院的首席法官,并任命他为枢密院顾问。但他在王座法院任内,仍继续维护普通法对一切人的最高权力,只有议会可以除外。尽管1615年他受到一些挫折和怀疑,但他仍勇敢的不屈服于国王所发出的指令。1616年英国枢密院在弗朗西斯·培根的策画下对柯克提出控诉,他终于于1616年11月被解职。后来通过女儿的关系又逐渐回到政界。1617年重现回枢密院和星法院。1620年重新成为国会议员。理论上他是国王的支持者,但实际上是大众党的领导人,由于他反对查理亲王的婚事,参加对培根的控诉,又为国会的自由权利进行辩护,结果被监禁达九个月。但他所提倡的自由权利法案却于1628年最终成为「权利请愿书」。这是他的最高荣誉。之后他退休了。柯克的性格有点咄咄逼人,也有点狭隘,但他的法律意识超群,在捍卫普通法,反对教会和反对王室特权方面功勋显著。着作有《英国法总论》(共四卷,1628~1644) 。

热点内容
法官翻唱 发布:2025-05-26 05:00:58 浏览:5
皮城执法官技能加点s5 发布:2025-05-26 04:54:00 浏览:321
岳阳律师协会 发布:2025-05-26 04:53:05 浏览:455
按劳动法没满半年有陪偿吗 发布:2025-05-26 04:50:50 浏览:634
法治检察院 发布:2025-05-26 04:46:41 浏览:962
企业道德缺失 发布:2025-05-26 04:26:47 浏览:753
2015经济法考试 发布:2025-05-26 04:04:00 浏览:145
成立合资公司的法律条款 发布:2025-05-26 04:03:55 浏览:28
深圳市劳动合同法2018全文 发布:2025-05-26 04:03:52 浏览:447
株洲律师咨询 发布:2025-05-26 03:57:38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