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官孔子
A. 法官如何实现对正义的追求
我们说,罗马人把他们自己认为是狼的传人,一方面意味着他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现实,人的生存处境,人的生存环境,其实是很艰难的,这个是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空想。你必须要现实地对待、现实地面对,这种生存的现实他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样一种冷酷,这样一种征战、战争的品性是必须要保持。但是,要长久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那也不是人的所需,我们人又同时总希望进到一种和平、安宁、美好的状态下,我们需要有一种正义的秩序。
母狼哺婴,它又显示了这样的一种正义的、这样一种爱的,这一对孪生兄弟是被仇人完全不讲道德、没有正义感(丢弃),狼可偏偏体现出了这一点,所以这个隐谕是非常深的。说到罗马城,说到母狼哺婴,我们可能也联系得起来,大家都知道,一说到罗马,最残忍的一个场景,就是那个古代的斗兽场,那些奴隶,把他弄去和饥饿难忍的这些野兽一块儿搏斗,这个是非常残忍的,那些贵族就坐在上边观看、喝彩。但是就在罗马城传说当中,两兄弟建立起来的罗马城,里边后来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说世界上著名的罗马城有三多,一个是教堂多、一个是喷泉多、一个是雕像多,它还有很伟大的其他文明成就,就在那个罗马法院的广场上,就竖立了一座非常著名的石雕像,就是正义女神。
当我们看到这个正义女神,这个雕像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和那个母狼哺婴这个青铜像关联起来。这允许我们联想的,而这里边确实是韵味无穷的。罗马人他们为了生存,他们确实曾经征战四方,没有少干那些残忍的事情,但是当他们一旦成为了世界的霸族,他们非常清楚,不能不理性地来对待自己的帝国,来对待被自己所征服的那些人,那些地区,它不能不传承一种正义的精神。
就像母狼哺婴一样,我征服了你,吃掉了你,打下了你,这是狼的残忍一面,还得哺育你,不然你长大以后恐怕比我还残忍,这个帝国恐怕就如坐针毡,恐怕很难稳定,所以它有另外一个,正义女神像,这很有意思,同时在罗马城里边,那个正义女神她是个什么形象呢?怎么雕塑的呢?她是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拎着天平,注意,这个正义女神,她的双眼是用布给蒙住的,就在这个正义女神雕像的背后,还刻有一句著名的罗马法律的箴言,说“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这表达了罗马人要统治他们的世界,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法律的秩序,必须要惩治罪恶,伸张正义。他们认为,这就是爱。就像那个母狼要哺婴一样,这就是爱,是大爱。用法律、用秩序、用追求正义、主张正义来体现这样一种爱。
这个正义女神,她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法官,她来自于哪个地方?这个正义女神实际上继承了希腊文明的,在古希腊神话当中,这个正义女神有很高的地位,在希腊神话里边,这个正义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她是天地的女儿,泰米斯在希腊文明里面,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大地,她的引申意是生命和稳定。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雕像当中,正义女神被塑成了一个什么形象呢?是一个庄严的、慈祥的母亲形象。她手中拿着个什么东西呢?只是托着一架天平,没有那把利剑,它象征的是什么呢?象征的就是法律它应该是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只有这种成熟、稳重、公平、正义,才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祥和、一种生命的希望。
这个正义女神她主要的职责就是主持人间的正义,哎呀,那可忙了,忙死了,累得不行,怎么办呢?总得有个帮手吧,总得有个助手吧,神话里边说,这个正义女神就和这个最高的神宙斯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命名叫什么,叫狄克,那么这个女儿跟她母亲不太一样,她的性格恐怕比较暴烈一些,她也要帮她母亲主持伸张正义,可是她干什么呢?她不是静静地坐在那个地方等待有案件来了,然后我给你主持一下正义,公平地审判,不是这样,而是提着一把利剑,对那些犯罪,对破坏人间秩序的这些犯罪分子,四处追杀,杀掉他,显得跟她母亲不太一样。
我们看,罗马人塑的这个正义女神的形象,正好是把泰米斯和她的女儿狄克,把她结合起来,她是一手拎着天平,一手握着宝剑、利剑,这预示着我们对于法律、对于法官那些主持正义的人,他的职责,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它向整个罗马人,乃至于后来整个欧洲人,甚至可以说向我们全世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法就是公平正义,就像那个天平,同时谁要是违法,破坏秩序,那就是犯罪。就要遭到惩罚,那就是那把利剑,在罗马女神的前额上,还有一绺头发、秀发,很美的,这一绺秀发象征什么呢?真相。哎呀,挑开你这一绺秀发来看看长得怎么样?看出真相。你要主持正义,你要惩罚犯罪,就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而且他的名字改了,改成什么呢?改成朱丝提提亚,这是中文音译,实际上就是拉丁文里边的jus,就是法律这个词。
更有趣的是,为什么这个女神的眼睛给蒙住了,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国也有关于主持正义的,类似于法官的这样一种形象,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法学院的门口几乎都要塑这个东西,一只神兽,这个神兽眼睛没被蒙住,反而是怒目仇视,哎呀,看着就恐怖,两个眼睛圆圆的、大大的、凸凸的,凸出来的,一个怪怪的,很恐怖,可能我们更多看重的是打击罪犯这样一个方面。她为什么要蒙住眼睛呢?这个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很有意思。
法官你要主持正义,你要了解真相,肉眼看到的恰恰是表象,恰恰不是真实。而且我们肉眼常常容易被那种表象所蒙蔽,所以你要真正看到真实,你要用你心灵的眼睛去关照,用心灵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而一个法官,你要真正了解事实的真相,要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判,不需要你四处去搜寻,用你这一双肉眼,因为罗马这个时候法庭已经建立起来了,有公诉人、有辩护律师,法官干什么?就需要你坐在那个地方,静静地倾听,你动脑筋、用心,不要开小差嘛,这个时候你才能把握真实,所以最好把你眼睛给蒙上,不要开小差,不要受那些外在的其他的一些现象的干扰,要洞察事情的真实,用心灵的眼睛,听,用心灵去洞察真实,最重要的有一个途径,就是语言和逻辑,听你怎么说?这个怎么推导,这里边有什么样的逻辑矛盾?你法官就干这个,仔细地倾听,用心灵去倾听,不需要你睁那么大的眼睛。这是法官要做出公正裁判的基本要求。用你那颗正义的心灵去裁断,那么这就是罗马的那尊正义女神像的法律隐谕,我们今天正在推行司法改革,这个雕像值得在我们的心中多留一段时间、多思考一下 一个象征权力、荣耀的帝国
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过世界;
一个关于母狼哺婴的传说;
罗马人自己认为他们是狼的传人;
一则关于正义女神的希腊神话;
她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法官;
一位蒙眼的正义之神;
你要用心灵去关照,用心灵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一个象征权力、荣耀的帝国
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过世界;
一尊象征公平、正义的雕塑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
她只是着一架天平,没有那把利剑;
一位手持利剑的女神;
对破坏人间的犯罪分子四处追杀;
一则关于正义女神的传说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蒙眼的正义之神;
你要用心灵去关照、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B. 为什么美国最高法院有两处孔子雕像
因为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在东亚地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同时孔子的思想也启发了许多西方哲学家例如莱布尼茨,伏尔泰等。
C. 政治中的孔子
政治中的孔子也是会用刑罚的
只是当时很多统治只是严刑峻法
而不去教化人民
于是孔子就很强调仁义教化
但刑法也是用的
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时
罪犯都怕他,跑到国外去
说明孔子也是下得去手的
有个著名的事例 就是诸少正卯
(有人出来说不是孔子做的,但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必然是孔子一生的污点)
按荀子的说法 少正卯完全是因言获罪,就像明清文字狱一样
孔子说为政以德,那是对老百姓施德政
对罪犯就不是了
孔子说过以直抱怨,那就是说犯了罪,该怎么判怎么来
所以鲁国才会一是井井有条
D. 晋平公为什么让祁黄羊的儿子当大法官
原因:
当时的情况是谁有能力胜任就由谁来当。祁黄羊是一个诚实坦荡、大公无私的人,是没有必要顾忌大多的,他推荐他儿子来当大法官是站在了公平公正的角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任人唯贤。因此晋平公让祁黄羊的儿子当大法官。
这也侧面说明了晋平公非常圣明贤德,大公无私,善于听取意见,是一个非常开明,非常讲道理的君子。
(4)做法官孔子扩展阅读:
祁黄羊荐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个县官,你认为派谁去当合适?”祁黄羊立刻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官呢?”晋平公惊奇地问。“你只问我派谁去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派解狐去做了南阳的县官。果然,解狐在南阳办事很公正,为那里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个大法官,谁来当合适呢?”“祁午可以做好。”祁黄羊说。“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晋平公感到很意外,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别人说闲话。”祁黄羊说:“你只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当了大法官以后,也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十分拥护他。
孔子听说后,称赞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标准的。既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他;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E. 孔子过杀人吗
他杀过人,那个是少正卯,因为他沾上了五恶,必须除掉。
F. 被孔子称赞大公无私的人是
被孔子称赞大公无私的人是祁黄羊, 因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附:故事一则
有一次南阳县缺一个县长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个人,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没有一点私心,一心为了国家,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让祁黄羊推荐一个人去当法官,他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平公便问他:“不怕别人讲闲话吗?”他答:“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书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告诉我们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不偏向任何一方。
G. 为什么在美国最高法院里面,会有两处孔子的雕像呢
建成于1935年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楼,成为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的官方住所和工作场所。这座建筑也被称为大理石宫殿,坐落在华盛顿第一大街上,离华盛顿东北部的国会图书馆不到一英里。
每提交一个方案必须经过美国最高精英阶层的审查,所以说这座建筑上出现的任何一个雕像是他们所认可的,符合美国人的世界观。所以我认为孔子的雕像能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里对我们国人来说也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了。
H. 当代法官如何解读“仁义礼智信”
保岽┯谥谢桌淼姆⒄怪小5车氖舜蟊ǜ嬷赋觯缁嶂饕搴诵募壑堤逑凳切斯辍T谛率贝暮艋较拢谢澄幕幕虮亟耷畹恼芰浚叭室謇裰切拧币灿凶判碌哪诤徒舛痢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礼记云,上下相亲谓之仁。“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司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司法领域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法官将冰冷的法律柔化为三月的春风,给当事人以温情感;就是要在法庭上将法律的语言诠释为群众听得懂的话语,给当事人以亲切感;就是要始终坚持能动司法,以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和谐为己任,想方设法、设身处地地化解纠纷,给当事人以公平感;就是要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做到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安民保民,给当事人以信赖感。
“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释名》)。”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孟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当前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义是伦理的概念,法则是社会学的概念,社会是伦理的,更是法律的,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的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官是法律的实施者,更是社会“义”的守护者,公正司法不仅仅是司法者的良知和责任,更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期盼。另一方面,公正的审判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同时,对社会正义也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是匡扶社会道德良知的砥柱,故法官当“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释名》)。”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它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是每个人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法官是特殊的群体,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有着比常人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法官必须更加注重司法礼仪,通过司法活动向当事人展示法官的学识、风度、气度、教养与魅力等个人涵养,体现法官的整体道德水准和司法水平,这样才能赢得当事人的尊重,赢得社会对法官群体的褒奖和认同。
“是非之心,智也”,意思是能够分辨是非就是智慧,儒家把“智”列为“五常”之一,认为追求知识,增长聪明智慧,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每一个职业都有与之匹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法官也是如此。当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法官的学识、能力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纷纷体现到司法领域,对法官的政治智慧、社会智慧、法律智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法官必须能够运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维、法律的技术来平息争议纠纷。只有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司法技巧,才有可能在司法裁判活动中体现出法官的智慧。
“信者,诚也(《墨子经》)”。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诚之”是“人之道”。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来看待。要取信于人,根本在于“反身而诚”。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对法官而言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司法活动,着力维护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发挥法律的制裁和引导功能,促成社会诚信良好风尚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官要致力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这就要求法官满足人民群众正义诉求,注重司法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只有司法公信,才有可能通过司法的手段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司法事业的新篇章,面对时代的呼唤,回眸千年的文化,我们定当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I. 法官断案只有耐心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才能做出公正的判决.孔子的名言
人生的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 —— 谢党哉
J. 孔子和少正卯都是讲学,孔子在做大司寇就判少正卯死刑,少正卯宣传的是什么思想
那是个历史的谣言。
少正,是春秋时期的官职,是少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干部。
孔子当时是大司寇,是最高法官。
从礼上,孔子没有审判少大夫的权力,少大夫犯罪应当归司空管。而且,少正这种高官也不可能去讲学。孔子讲学也是在做官之前和辞职之后才有大规模的开班讲学。
因此,史记只是说孔子诛乱政者少正卯。少正卯没有任何具体思想理论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