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法院
『壹』 阐述一下西方政治史上关于公民参政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的演进!
人物姓名:孟德斯鸠
思想家 社会学家
法国杰出的思想家、社会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地理政治学派的开山祖。
一生成就
1721年,盂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波斯人信札》。这本书的出版,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重视,虽是匿名发表,却使孟德斯鸠声名大振。《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孟德斯鸠把在巴黎所见所闻的不合理现象加以记录,经十年积累整理而成。孟德斯鸠借两个在法国游历的波斯贵族青年在旅途中给友人或家人写信,对法国人熟视无睹的许多荒诞现象进行针砭。书中以此借题发挥,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信实际上是文学化的政论,对法国封建朝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弊端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书中论述了法国是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社会,孟德斯鸠义正辞严地指出,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而只是给人民造成灾难,那么人民就没有理由再服从他的统治。而应当恢复自己的天赋自由。这部书里,孟德斯鸠还对宗教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书中表现了教会人士的虚伪、宗教生活的黑暗,以及教会对维系封建专制的巨大功用。孟德斯鸠认为修道士是懒汉和寄生虫,修道院和教堂积聚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波斯人信札》一书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可谓是先声夺人。它在许多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上,向传统的封建观念宣战,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种。
1746年,孟德斯鸠被选为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一书。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和赞许,两年中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学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理论给法国大革命带来了直接的思想影响,而且超越国界,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孟德斯鸠继承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这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和政体构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权力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这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是要使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彼此均衡。君主掌握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专管司法权。孟德斯鸠还认为,只有划分权力的国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划分权力,国家就不会有温和的政体,而必然会倾向于专制。他的分权学说针对专制制度,但以英国的君主立宪为楷模,所以比较温和,妥协色彩很浓。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主张言论自由、出版和信仰自由,消除财产的极端不平等,保证公民得到生活资料。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总之,他把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没有法治,国家就会腐化堕落,法治是国家的灵魂,法治可以保证政治自由。另外,他还提出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反对肉刑、逼供等一些进步观点。
孟德斯鸠一系列政治学说和法律观点,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作为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孟德斯鸠非常强调法的作用。在他看来,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他说:“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也就是说,各国的法律不过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应用。他认为,各国的法律和各国的地理条件、天气、土地面积、居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人口、贸易乃至风俗习惯都有关系,而政体原则对法律的影响最大。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网络全书”,《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对后来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有巨大的影响。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相当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论法的精神》在1913年就被严复译成中文,以《法意》的书名出版。
孟德斯鸠仍不愧为18世纪法国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在宗教愚昧和专制黑暗中发出了最初的呐喊,他的思想学说是法国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思想中的一份宝贵财产。
生活速写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生于法国名城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孟德斯鸠家族,是当地有名望的“穿袍贵族”,即取得了贵族称号的资产阶级。祖父曾任波尔多郡议会长(法院院长),后来这个职务又由孟德斯鸠的伯父继任。父亲拒绝教士之职,到匈牙利军队中服役。孟德斯鸠的母亲也出身于贵族,在孟德斯鸠7岁时去世。
1700年,孟德斯鸠在巴黎附近的一所教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学习拉丁文,了解和熟悉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在这里整整学习了五年,熟悉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这对他后来创立关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主张,无疑有重大影响。孟德斯鸠最崇敬的是那些古希腊罗马的英雄,视他们为自由战士。
1706年,孟德斯鸠回到波尔多。踌躇满志的孟德斯鸠潜心苦读,一心要成为法学权威,以承袭孟德斯鸠家族担任的郡议会议长职位。1708年,十九岁的孟德斯鸠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并担任了议会律师。第二年,孟德斯鸠前往巴黎,希望获得更大发展。在巴黎生活了四年后,因父亲病故,返回波尔多。1714年,25岁的孟德斯鸠成为了波尔多法院的法官(即波尔多郡议会的议员)——这是当时法国法律要求的担任公职的最低年龄限制。
1714年,孟德斯鸠任波尔多法院顾问。孟德斯鸠的妻子是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教教徒。加尔文教是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的一个基督教宗派,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孟德斯鸠的伯父因病去世,承袭了波尔多郡议会议长一职。依照伯父的遗嘱,孟德斯鸠获得了“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
传世佳句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名人年谱
公元1689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名城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
公元1708年,19岁的孟德斯鸠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并担任了议会律师。
公元1714年,孟德斯鸠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公元1721年,盂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波斯人信札》。
公元1730年,孟德斯鸠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公元1746年,孟德斯鸠被选为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公元1755年2月10日,孟德斯鸠去世,享年66岁。
『贰』 夏尔·孟德斯鸠是谁有何作为
夏尔·特·孟德斯鸠,1689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拉勃烈德城堡的一个贵族家庭,孟德斯鸠的家族——瑟孔达家庭是一个古老的、出过不少文官武将、且富有田产宅第的“长袍贵族”。孟德斯鸠的高祖父购买了“孟德斯鸠领地”,他的祖父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此职后由他的伯父继任。他的父亲是个军人,因不是家中长子,按照封建社会“长子权”的俗规,没能承袭爵位与封地,仅从孟德斯鸠的母亲的陪嫁中得到一处庄院与封地。
孟德斯鸠生逢路易十四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由于法王路易十四实行了长期的“绝对专制”,百姓怨声载道。因此,这个“鼎盛”的封建社会实则外强中干。
孟德斯鸠11岁到巴黎附近的一所教会学校里读书。尽管学习的内容是一套拉丁文的古典教育,但却使他了解和熟悉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他后来的著书立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706年,盂德斯鸠受家庭的影响,专攻法律,两年后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并出任律师。孟德斯鸠到了法定做官的年龄后,被任为波尔多法院参议员。1715年,他与一位军官的独生女、信仰加尔文教的贵族小姐结婚。获得10万镑的嫁资。翌年,按照病故伯父的遗嘱,他不仅继承了伯父的产业,承袭了盂德斯鸠男爵这个封号,而且还继承了伯父的波尔多法院院长的职位。从此,他开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学术研究活动。
盂德斯鸠踏上仕途之时,正逢路易十五继位。此时法国极端腐朽的封建专制趋于没落,加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冲击,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异常激烈,形成了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尖锐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制度内部竭力为自己开辟道路。
盂德斯鸠对世袭的波尔多法院的职务并不感兴趣。相反,成立于1716年的波尔多学士院,倒引起了他更多的热情。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叛者,作为还比较幼弱的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从这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孟德斯鸠博学多才,不仅对法学、史学、哲学等颇有修养和造诣,而且也撰写了有关《论重力》、《论相对运动》等自然科学论文,且有一定的影响。1716年,27岁的盂德斯鸠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
1721年,孟德斯鸠发表了鞭笞时弊的名著:《波斯人信札》。此书用讽刺的笔调,勾划了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表达了作者对路易十四的憎恨,倾注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感情。此书的发表,使他的声名大震,一举而成了法国文坛上瞩目的人物。
1731年孟德斯鸠在游历欧洲各国后,他埋头整理资料潜心著述。1734年,写成《罗马盛衰原因沦》一书,这本书被认为是孟德斯鸠的思想完全成熟时期的著作。此书用古罗马的历史材料来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是由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优劣决定的。这本书尽管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唯心史观,但他也引证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共和制来反对专制暴政,显然有着历史进步性。因此此书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
『叁』 介绍一下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名人姓名:孟德斯鸠
出生年代:(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中。
名人职称: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名人国家:法国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肆』 孟德斯鸠是辞去法院院长还是卖掉法院院长
辞去。1726年,孟德斯鸠辞去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回专心于写作和研究答。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伍』 孟德斯鸠的资料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孟德斯鸠年表
1689年1月18日,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诞生了。
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思想影响综述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时代末和18世纪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宫廷和贵族极尽奢侈,民众却在饥寒中挣扎,长期的战乱、苛政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兴起,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专制主义的冲突日益尖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进一步成熟。另外,思想领域的革命也为孟德斯鸠理论的形成作好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英国培根的实验主义,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对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大批进步的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进步人士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奔走呼号,他们激烈的抨击封建主义腐朽的社会秩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也被广泛接受。这都为《论法的精神》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孟德斯鸠不愧为自己时代的儿子。他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战斗了一生。他的一生是一个战士的一生,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机智而勇猛的抨击了腐朽反动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僧侣主义。他的一生又是一个学者的一生。他毕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各个科学领域的许多问题,撰写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著作、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一鸿篇巨著。
由于他是一位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法国18世纪上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温和派代表,由于他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在他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他一方面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同它进行妥协,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他一方面对宗教僧侣主义进行了斗争,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虽然比其他许多启蒙思想家更深刻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问题,可却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社会观方面他仍然是个唯心主义者。
正由于孟德斯鸠的思想具有这种两重性,所以在他逝世以后,他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间便很自然地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和得到了不同的对待。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反动思想家,都总是力图利用孟德斯鸠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来为自己的反动政治目的服务。一切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家,则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孟德斯鸠的思想遗产。他们既充分肯定孟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斗争中的伟大功绩,又指出它在这些斗争中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他们既充分肯定孟在社会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又指出它的社会学中的缺点和错误。
孟德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们理论的形成是有重大影响的。孟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批判,他的自然法理论和他有关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论断等,曾对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前辈。
孟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谢林、黑格尔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孟德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他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
孟德斯鸠名言录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孟德斯鸠 【法国】
造化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
孟德斯鸠 【法国】
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
孟德斯鸠 【法国】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法国】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鸠 【法国】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法国】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法国】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法国】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孟德斯鸠 【法国】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法国】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法国】
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么乏味! 孟德斯鸠 【法国】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孟德斯鸠 【法国】
『陆』 小学阅读题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应制之作,意义不大,但对律诗的定型所起作用较大。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柒』 夏尔•孟德斯鸠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
夏尔•特•孟德斯鸠,1689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拉勃烈德城堡的一个贵族家庭,孟德斯鸠的家族——瑟孔达家庭是一个古老的、出过不少文官武将、且富有田产宅第的“长袍贵族”。孟德斯鸠的高祖父购买了“孟德斯鸠领地”,他的祖父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此职后由他的伯父继任。他的父亲是个军人,因不是家中长子,按照封建社会“长子权”的俗规,没能承袭爵位与封地,仅从孟德斯鸠的母亲的陪嫁中得到一处庄院与封地。
『捌』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法国] 蒙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蒙田随笔全集
豆瓣评分:8.6
作者:[法国] 蒙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1996-12
页数:367;503;408
内容简介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作者简介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其座右铭是“我知道什么呢?”年轻时在图卢兹大学攻读法律,后曾在波尔多法院任职十余年,当过国王的侍从,亲历战争,游历欧洲各地,还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所著《随笔集》三卷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玖』 孟德斯鸠是何时步入政坛的
1706年,孟德斯鸠受家庭的影响,专攻法律,两年后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并出任律师。孟德斯鸠到了法定做官的年龄后,被任为波尔多法院参议员。
『拾』 资本主义国家谁提出的3权分立顺便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英语写法:checks and balances。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学说历史】 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的两权分立行政、立法,用以巩固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来该学说不断传播,并被法国著名人物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形式,解决了在该种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该学说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有力保证。 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学说。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希望据此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当代,尽管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三权分立仍然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补充: 查理·路易· 孟德斯鸠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出生于 法国波尔多 附近的 拉伯 烈 德庄 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 启蒙思想 家、 法学家 。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 论法的精神 》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之外,还包括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的名著《波斯人信札》,1734年发表的《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年表 1689年1月18日,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 法学理论 的 奠基者 孟德斯鸠,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诞生了。 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 学士学位 ,出任律师。 1714年开始担任 波尔多 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 波斯人 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 上流社会 中形形 色色 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 权贵 、在政治舞台上 穿针引线 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 路易十四 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 政治学 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 神学 ,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 无神论者 和 唯物主义者 ,他是一名 自然神 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 洛克 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三权分立 ”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 自然法 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 于平 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 民法 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思想影响综述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时代末和18世纪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宫廷和贵族极尽奢侈,民众却在饥寒中挣扎,长期的战乱、苛政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治、 经济危机 愈演愈烈。 工业革命 在法国逐渐兴起,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专制主义的冲突日益尖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进一步成熟。另外,思想领域的革命也为孟德斯鸠理论的形成作好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英国 培根 的实验主义,法国 笛卡尔 的 理性主义 对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大批进步的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进步人士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奔走 呼号 ,他们激烈的抨击封建主义腐朽的社会秩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思想也被广泛接受。这都为《论法的精神》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孟德斯鸠不愧为自己时代的儿子。他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战斗了一生。他的一生是一个战士的一生,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机智而勇猛的抨击了腐朽反动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僧侣主义。他的一生又是一个学者的一生。他毕生 孜孜不倦 的探索着各个科学领域的许多问题,撰写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著作、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一鸿篇巨著。 由于他是一位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法国18世纪上半 叶新 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温和 派代 表,由于他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在他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他一方面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同它进行妥协,提出 君主立宪 的主张。他一方面对宗教僧侣主义进行了斗争,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虽然比其他许多启蒙思想家更深刻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问题,可却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社会观方面他仍然是个 唯心主义 者。 正由于孟德斯鸠的思想具有这种两重性,所以在他逝世以后,他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间便很自然地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和得到了不同的对待。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反动思想家,都总是力图利用孟德斯鸠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来为自己的反动政治目的服务。一切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家,则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孟德斯鸠的思想遗产。他们既充分肯定孟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 天主教 神学斗争中的伟大功绩,又指出它在这些斗争中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他们既充分肯定孟在 社会学研究 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又指出它的 社会学 中的缺点和错误。 孟德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们理论的形成是有重大影响的。孟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批判,他的自然法理论和他有关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论断等,曾对法国唯物主义者 狄德罗 、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大 大超 过了自己的前辈。 孟的社会 政治思想 ,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 谢林 、 黑格尔 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以专制 政体 为三种基本的政府形态之一,使得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 心主 题,不仅如此,他还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他因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为法国和欧洲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其说尽管在当时受到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的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则逐渐成为西方人看待中国的基本前提。18世纪是西方中国观发生根本变化的世纪,即从以“颂华”(sinophilie)占优转为以“贬华”(sinophobie)为主。此外,他亦认为专制主义是亚洲各国的特点。(见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 考古 )他的这个观点后来被一些西方人接受并滥用。 孟德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产 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他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他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 当时的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 乐土 ,独《论法的精神》中多对 中华帝国 的专制有批判。孟德斯鸠曾在 鲁昂 与一位滞留的 中国海员 交谈,本着严谨的态度得出了自己的认识。尽管他的见解不免偏颇,但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是较为接近事实的,也丰富了《论法的精神》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