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各庄法院
㈠ 驴肉火烧严处制假售假者是真的吗
针对新京报刊发的调查报道《黑作坊制售假“河间驴肉”销往北京》,河间市今日(1月8日)中午回应称,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对制假售假者依法严处,同时严肃问责失职渎职的有关工作人员。
河间市回应称,河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今天上午8点30分召开紧急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做出安排部署:一是感谢媒体对河间市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二是上午10点30分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同时认真查找日常监管工作中的漏洞;三是对制假售假者依法严处,同时严肃问责失职渎职的有关工作人员。
回应称,今日上午,河间市召开驴肉加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会议,市领导及各乡镇乡镇长、主管副职,食安委成员单位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驴肉加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立即行动,组织得力人员对所辖区域进行拉网式大检查大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交通部门要上道做好检查,严厉打击夹杂夹带、非法运输驴肉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驴肉非法加工黑窝点,特别是一家一户无证无照生产的业户,要立即查封,捣毁设备,没收产品,并依法追究生产业户的责任,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要提前介人,对触犯法律的,一定严惩严判。本着处罚多少奖励多少的原则鼓励发动群众进行举报,通过重奖发动群众参与打假的积极性。同时,要启动问责,各乡镇、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在此次专项检查中,不履职尽责、工作拖沓等行为,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相关人员责任。
早前报道:
“驴肉火烧之乡”黑作坊:白天煮马肉 晚上煮猪肉
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乡镇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地名吃——“河间驴肉”。
这些“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煮成。这样的“驴肉”价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
重案组37号(ID:zhonganzu37)调查发现,这些黑作坊通过货车、汽车大巴等方式,将一包包“假驴肉”发往全国各地。
多家黑作坊还找来厢式货车,专门往北京发“假驴肉”,送货上门。每天,厢式货车先是前往河间多个乡镇,途经多处固定地点上货,将“驴肉”装满后,整车开到北京南六环外的一处市场院内,再由其他大面包车将“驴肉”分装拉走,送往驴肉火烧店。
一名黑作坊老板称,该货车每天跑一趟北京,整车装满可拉七八吨的货,但真驴肉只占三成。
▲2018年1月7日中午,黑作坊内晾肉架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
河间多次打击假驴肉
在河间驴肉火烧名气享誉全国之时,一些商家打着“河间驴肉”的旗号,卖着非驴肉火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假驴肉”等诸多质疑。
时村乡黑作坊老板赵某说,河间驴肉火烧的名声打出去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了驴肉火烧店,从这以后,很多店铺就开始用猪肉、骡子肉、马肉来假冒了。
2016年4月,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节目曾曝光河间假驴肉,重案组37号调查发现,沧州泊头市富镇一带的不少驴肉火烧店内用的驴肉,都是来自河间的假驴肉。而这些假驴肉分三类,最次的是用死猪肉冒充。
2017年7月,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晚20分》也对河间假驴肉进行了报道。重案组37号探员在河间市调查发现,一种以猪肉和驴油煮的“假驴肉”,一斤只卖20元。这些假驴肉不光在河间本地销售,而且还销往了全国各地。
河间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对于假驴肉并不讳言。2016年,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挂名河间驴肉火烧的店既不是河间人开的,驴肉也不是在河间煮的。还有店用骡马肉充当驴肉,更有甚者用其他肉充当驴肉。普通消费者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挂驴头不卖驴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过去,河间驴肉火烧产业深受诚信缺失之害。”
也鉴于此,多年来河间市相关部门针对驴肉制品开展了多次打击行动。
早在2011年,河间市对辖区内驴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这次驴肉制品整治,按照“五个一批”(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的要求,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有加工驴肉制品没有获证的加工单位一律停产整顿。
2016年,河间市下发2016年驴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专项行动,发现解决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问题,依法查处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将辖区内加工生产驴肉和经营驴肉火烧等驴肉及其制品的单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并结合实际进行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驴肉要严格依法查处,严惩加工制作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还提出“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掺假掺杂是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地要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对获取的涉嫌违法线索,要及时查清违法行为事实,查清涉案产品流向,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017年4月,“河间市宏祥食品有限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作为食品药品典型案例被河北省食药监局通报。
河间市食药监局在对该公司检查中发现其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调查证实该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的违法事实,共生产了22.5公斤,货值1890元。河间市食药监局依法没收了该公司违法生产工具及违法所得1890元,并对该公司处以7万元罚款。
㈡ 米各庄法院起诉收费多钱
建议咨询相关法院。
诉讼费参考如下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三章诉讼费用交纳标准
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