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云会议

法官云会议

发布时间: 2022-03-21 13:58:33

⑴ 北大青鸟 云会议 账号 怎么申请

问者: 匿名 | 来自手机知道

⑵ 基层法官与基层公务员的12个区别

1.谁的入职门槛更不易跨?
要想成为一名普通公务员,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道门槛,就是公务员考试,如果你足够有实力,运气也不错,“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并非难事。而你要想成为一名法官,横亘在你面前的却有两道门槛,你既要通过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又要通过“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这两道门槛往往会把一个正常的人蹂躏地苦不堪言,说句实话,成为一名法官比中国足球赢一场都难,因此,凡是考进法院成为法官的同志其实力都不可小觑。
2.谁的任命程序更高大上?
作为一名审判员,需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这相当于同级政府部门主官的任免程序,而且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3.工作压力不同
普通公务员绝非“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那么轻松惬意,加班写材料、加班下乡、加班筹备会议,这个早已褪掉光鲜外衣的铁饭碗只有公务员自己知道有多沉重。如果说普通公务员“压力是多的”,那法官更是“压力山大”,如果说普通公务员的工作会时常下起暴雨,那诉讼案件就如同那湍流不息的河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只会借雨水涨船高。以一个法官平均一年办200件案子计算,平均不到2天就要办结一起案件,所以,作为法官,绝对不能愚公移山,只能力劈华山。
4.个体性格不同。
如果将普通公务员的性格比喻为一个圆形。而法官的性格则是一个多边形,内圆外方,在接待当事人时,要像刘备一样温和而有耐心,春风化雨从而定纷止争。而在法律和证据之前,又要像张飞一样棱角分明,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决不让步。
5.个体长相不同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如果你要辨识出谁是普通公务员则难入登天。而当你看到一个人整日目光凝重暗淡、眼袋发黑下垂、眉间川字凸显、头顶金光乍现,有着四十岁的年龄五十岁的面相,长得最着急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法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6.接触人群不同
普通公务员所面对的人群中公务员和群众各占一半,当然基层乡镇机关、扶贫、民政等单位公务员要接触更多的群众。反观法官,特别是民事法官,所接触的是清一色的普通群众,而且要么是怒火中烧的原告,要么是怏怏不服的被告,法官深处矛盾的漩涡之中稍有不慎便会成为标盘上的圆心。
7.健康状况不同
如果说普通公务员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法官的健康状况则更为堪忧。大多数法官,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小时左右,由于常年坐着开庭、调解、写判决,劲椎病、腰椎病这两个小伙伴与法官关系最好,除此之外,很多法官还与冠心病、糖尿病、肾结石等疾病保持重要伙伴关系。
8.价值感受不同
普通公务员在写好一份重要材料、组织了一次重要会议、引进了一个重要项目时成就感自然很是强烈。而法官的成就感则源于一起起犯罪的打击、一个个矛盾的化解,源于正义的实现和公正的彰显,法官通常都不苟言笑,但你看到他突然笑了,肯定是当事人冰释前嫌了,在那个时候,法官的成就感、价值感那是杠杠的。
9.技术层面不同
从职业特点来看,法官属于技术类公务员,这种技术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和医生一样要针对不同的案情对症下药,并会随着法官从业时间的不断延续而日益精湛。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上技术更为娴熟的法官其办案质效更高,法官也因为其技术能力不同而有法官等级之划分。
10.职业风险不同
相较普通公务员,法官的职业风险不是一般的高。疾病隐患带来的职业风险暂且不论,在办案实践中,刑事法官被打击报复、民事法官被威胁伤害、执行法官遭遇暴力侵袭常常见于报端,甚至不乏有法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法官的职业风险固然不能和警察相比,但也是风险四伏。
11.承担责任不同。
普通公务员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工作失误会被问责。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任何一名普通法官都需要对自己所承办的案件承担错案问责制和终身负责制,一名法官在岗期间要办理数千件案件,不可能每件案件都办的坚如磐石,但如果错案发生,很可能一不小心毁掉一世英名,真可谓是如履薄冰。
12.廉政要求不同
古语云,民不畏我严而畏我不廉。法官作为特殊群体,除了严格遵守普通公务员必须遵守的“一准则、两条例”等各项廉政行为要求之外,还应遵守《法官法》、法官职业道德、“五个严禁”等针对法官群体所特有的廉政行为规范,同时,媒体对于法官的监督力度相比普通公务员更强。身正不惧影斜,法官务必慎独自律,方能使自己所承办的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真正考验。

⑶ 起云剂的台湾事件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
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主秘罗吉方今天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
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罗吉方口中的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
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
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
此一结果非常骇人,罗吉方获得杨女士报告,翻遍岛内外文献,都不曾出现食品添加DEHP. 台卫生部门决定通知检方,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 目前全台至少有156家业者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也扩大到近500项;台湾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低钠运动饮料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大陆。
台湾卫生部5月30日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盛香珍)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统一企业的有毒芦笋汁则卖到大陆。马英九表示,塑化剂事件严重影响民众健康及打击台湾形象,“也许我也吃过这产品”,当局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请民众不要过度恐慌。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经初步核查,大陆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近三年来没有受理过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有毒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但上海口岸发现一批今年自台湾进口的运动饮料中可能受到这一有毒添加剂的污染,目前该批产品已经开始召回。
日前,台湾查获新北市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造销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掺杂了有毒化学物“邻苯二甲酸酯”,而且有毒起云剂已经被多家台湾食品饮料企业使用。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介绍说,5月24日质检总局接到台湾方面的通报后,立即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调查。经初步核查,上海进口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信息追查当中发现,上海口岸2011年3月份进口了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有台湾方面通报的起云剂。对这些产品,进口商已经采取召回措施。到5月26日晚,进口商已经从市场上召回4800多瓶,目前库存还有518箱。除上海口岸之外,其他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没有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的所列批次的饮料产品进口。 台湾毒饮料事件越滚越大!最新消息是,除名牌食品外,还有多家厂商使用昱伸公司制造的黑心起云剂,并长期外销至大陆、菲律宾、美国等地,跃升国际食品安全事件。据悉,美国十分关切此事,要求台湾方面给个说明。台卫生部门表示,已经紧急通报世界卫生组织(WHO),并透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管道通知大陆。
台湾爆发首起黑心饮料事件,台行政部门负责人吴敦义昨日表示,台湾产品销售到海外,就必须担负起国际义务,务必要追查所有问题产品流向,做好下架回收工作,确保所有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不是道歉就可了事 。吴揆强调,不肖业者生产黑心起云剂,危及民众健康,这不是道歉就可以解决的事,必须依法严办。 新北市昱伸公司调制含有塑化剂(DEHP)的起云剂,已知至少有40多家中下游业者受害。除悦氏运动饮料外,长庚生技、鲜茶道、台湾比菲多也惊传受害。长庚生技证实,其生产的“孅美健康饮草莓口味”遭塑化剂污染,已紧急下架。
连锁饮料店鲜茶道也蒙受其害,目前暂时将苹果红茶和鲜果绿茶下架,鲜茶道业者也向消费者致歉。 其他饮料大厂昨日也纷纷自清,黑松、味全、统一等公司一致强调,起云剂是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物,经过清查,并没有向昱伸公司和协成化工购买原料,为证明清白,也将产品送验。
美方关切要求台说明 。据了解,不只台湾厂商受害,国外厂商也受波及。台中1家原名盛香珍的成伟食品公司,在买了有问题的起云剂后,转售到菲律宾;南投埔里1家浓缩果汁工厂,以外销美国为主,美方得知后已要求我方说明。 这起黑心饮料风波,隐然变成国际食品安全事件。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长康照洲证实,24日深夜主动向世卫组织通报此事,希望其他国家都能了解此事件发展,减少对民众的伤害。他强调,国际食品安全网络是世卫6大通联机制及技术性会议之一,过去很少接受台湾通报。卫生署也陆续透过外交、经贸管道,向美国、香港、越南、菲律宾通报此事,并透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管道,在23、24日通知大陆食品安全窗口。
菲律宾卫生部属下的粮食暨药品管制局(BFAD)局长室助理鲍琳(Susi Pauline)表示,尚未接获相关通知,他们将主动展开清查,了解是否确有来自台湾的塑化剂进入菲律宾。卫生署指出,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昱伸制造起云剂时偷工减料,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引发这起风波。 近日在台湾地区掀起轩然大波的有害健康的非食用物质被加入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一事,引来国家质检总局的迅速跟进调查。2011年5月28日该局通报称,根据目前仍在进行中的调查,近3年大陆未进口过台湾所通报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但上海口岸今年3月进口的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该“起云剂”。目前进口商已采取了召回措施。
除上海口岸外,其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未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所列批次的饮料产品进口。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即日起不受理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进口报检。
接到台湾方面通报后,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调查了解。经初步调查了解,近3年大陆未进口过“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信息追溯排查过程中发现,2004年有3批台湾产“起云剂”从上海口岸进口,但均非台湾方面通报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
另查实,上海口岸2010年,共进口了3批“悦氏运动饮料”。其中,2010年7月、10月和12月分别进口75箱、121箱和60箱,均不在台湾方面通报问题产品范围。2011年3月进口792箱“悦氏运动饮料”,可能含该“起云剂”。目前进口商已对这些饮料采取了召回措施。截止到26日晚,已从市场上召回4800余瓶,库存尚有518箱。 2011年5月28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通报了台湾地区食品添加剂“起云剂”的有关情况。据李元平介绍,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据媒体报道,“起云剂”能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DEHP会危害男性生殖功能,促使女性性早熟。 据李元平介绍,为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来自台湾地区相关添加剂和饮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防止问题产品进入大陆。具体有如下几条措施:
一是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继续调查了解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起云剂”以及相关饮料产品进口报检及检验监管情况,并从即日起不受理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进口报检。一旦发现尚在口岸的问题产品,立即予以扣留;如果发现问题产品已流向社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立即责成进口企业实施召回。
二是加强从台湾进口有关食品的检验,凡检出DEHP的产品一律不准入境,不合格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同时要全面掌握从台湾进口食品的有关情况,密切关注台湾“起云剂”污染问题的动态,及时告知进口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是要求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立即开展对问题“起云剂”和台湾进口食品添加剂中DEHP成分的检测。
国家质检总局将保持与台湾有关方面的沟通,并根据事件进展情况,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新北市检方28日凌晨申请羁押3人。
据新北市卫生局28日凌晨透露,遭调查搜索的是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检方查出,该公司制造的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已经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检调部门带回实际负责人、登记负责人陈姓父子与财务负责人陈妻共3人。
台湾行政当局27日宣布即日起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起云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如果可以提出合格证明,才可重新上架。
当局卫生部门专家表示,合法的起云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与先前揭发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台卫生部门负责人邱文达27日在记者会上称,目前已下架果汁果酱类食品40000多公斤,运动饮料、茶饮类980000多瓶,益生菌类粉包262000多箱。
该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多达95家。此前,黑松、台糖、台盐、金车、白兰氏、盛香珍等大厂,陆续发现自家部分产品遭塑化剂DEHP污染,已主动向卫生部门通报。台湾卫生部门下属食品药物管理局已决定将问题产品区分为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类、粉状类、锭状类等六大类。上述类别之外的食品,没有受污之虞。
目前,台湾各地卫生部门已指定实验室,受理民众委托的塑化剂检测申请。27日上午,台北市卫生局已受理40多件检测申请。有民众表示,平常很喜欢喝运动饮料,现在紧张得要命,希望能早日知道结果。 2011年5月29日,台湾“卫生署”宣布5月31日为终止黑心“起云剂”(含有害健康的塑化剂)行动日,将在当天展开强力稽查,到各大通路清查问题食品是否已经下架。另外,也有“立委”建议,将将塑化剂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对违法行为加大打击惩处力度。
起云剂是饮料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在台湾塑化剂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卫生署副署长”萧美玲29日受访时称,在稽查含塑化剂食品是否下架之际,台“卫生署”将检讨加强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要求业者加强每个环节的品管,确认不含黑心原料。
台卫生部门宣布,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酱果冻、胶囊锭状粉状等5大类食品,凡含有“卫生署”确认塑化剂污染“起云剂”及其相关产品者,必须立刻下架回收;如使用“起云剂”者,必须于5 月31日零时前提出安全证明,否则禁售。
据悉,配合终止黑心塑化剂行动,5 月31日由台湾各地卫生局会同检调单位展开稽查行动,违法贩卖问题产品者,将依法开罚,请食品业者和通路业者不要轻忽当局执法决心。 随着塑化剂风暴延烧,台立法部门也动作频频。继“立委”黄义交提案将恶意添加、伤人健康者视为“准千面人”,最高可处7年徒刑后,“立委”张显(微博)耀昨天也建议,将塑化剂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
2011年5月29日,张显耀举行“建构完整食品安全网”记者会,他认为现行“食品卫生管理法”罚则过轻,吓阻力道不足,提出塑化剂改列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建构食品履历制度等护措施。
他表示,目前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将塑化剂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业者仅需申报;改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后,则须向主管机关登记、报备、管制,当局与地方主管机关都有权限制或禁止相关运作,处罚也会加重。
他并建议比照美国与欧盟建立食品履历制度,让消费者购买的同时,可追溯、查询产品或加工品的来源及制程。
依岛内现行“食品卫生管理法”,行政罚最重只能处30新台币万元罚锾;就算是“致危害人体健康者”,最高也只能处3年有期徒刑、并科90万元新台币罚金。 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截至6月15日已超千项,涉及厂商302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款“染毒”产品中测出了新的塑化剂种类DBP,其毒性高出此前发现的DEHP和DINP塑化剂。
5月23日,台湾卫生部门通报称,岛内最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添加可致癌的塑化剂DEHP。随后,另一家起云剂供应商宾汉香料化学公司也被曝光非法添加另一种塑化剂DINP。很快,“塑化剂”从台湾普通消费者一无所知的专有名词变为当地媒体的每日头条,演变成一次席卷全台的“塑化剂风暴”。
目前,对塑化剂的调查已扩大至包括DEHP、DINP以及DBP、BBP、DMP、DNOP、DEP、DIDP在内的全部塑化剂种类。岛内监管机构同时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起诉宾汉公司案犯
台湾检方板桥地检署6月侦结宾汉公司贩卖黑心起云剂案,负责人陈哲雄夫妇和两个儿子全被起诉。相较于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犯后向社会道歉,宾汉负责人一家却说,不知道塑化剂对人体有害。检方认为陈家四人毫无悔意,分别求处重刑及罚金共8600万(新台币)。
检方依三罪起诉陈哲雄一家。67岁的陈哲雄求处徒刑25年,并科罚金1000万元;59岁的陈妻王粉求处20年,并科罚金800万元;35岁的陈哲雄次子陈威丞15年,并科罚金500万元;36岁长子陈威铨十年,并科罚金300万元。宾汉公司则被求处罚金6000万元。
另外,检方查封陈哲雄家族上亿元资产,包括台北市基隆路二段三间房屋、长沙街两间房屋、宾汉土城厂房、三辆轿车、存款149万多元及市值150万元的股票。
检方在起诉书中痛批,陈哲雄及妻儿为牟暴利,制造含毒起云剂,欺瞒下游厂商,使厂商误将含毒起云剂加入民生食品中;部分含塑化剂商品更外销海外,重创台湾企业的外部商誉。
据悉,陈哲雄等在调配起云剂时掺入塑化剂 (DINP),贩卖给统一企业、泰华油脂、美达食品、津津、名牌食品(悦氏)、爱如蜜及千宾香精原料公司等七家厂商。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统一企业公司向新北市宾汉香料公司买起云剂,长达20年。板桥地检署昨天传唤统一公司干部调查,该名干部证实,统一向宾汉公司购买起云剂已经有20年,由于宾汉都出具食品添加物许可证,他们没想到,宾汉竟会把塑化剂加入起云剂中。
起诉昱伸公司案犯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起云剂案,日前由台湾彰化检方侦办终结。检方依“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等罪,求处塑化剂事件祸首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25年徒刑。 彰化检方13日依“诈欺”、“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起诉赖俊杰、简玲媛夫妇以及简玲媛胞弟简钧恒,供应塑化剂原料给昱伸公司制售黑心起云剂的金童企业负责人潘淑兰。
检方认为,四人为逞一己私利,置广大消费者健康不顾,其所为引发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使不知情厂商蒙受重大损失。四人犯后又无悔意,还饰词狡赖、态度恶劣,依法一罪一罚,求处赖俊杰有期徒刑25年,并科罚金1000万元(新台币,下同);简玲媛20年、罚金700万元;简钧恒20年、罚金700万元;潘淑兰15年、罚金500万元;另对昱伸公司罚2亿元,金童公司罚1亿元。
据媒体转述,赖俊杰在移审法院时说“我错了,对不起社会”。法官对他裁定延押、但解除禁见。 台湾板桥地方法院10月28日审理宾汉公司涉嫌制造贩卖黑心起云剂案,依诈欺等罪,分别判处宾汉老板陈哲雄、王粉夫妇13年、10年徒刑,两子陈威铨、陈威丞无罪。全案可上诉。
检方经过调查指控,宾汉公司涉嫌在2005年8月至今年5月底,为节省成本、增加食品稳定度,在制造起云剂过程中,违法添加塑化剂DINP,并将黑心起云剂贩卖给统一、津津、悦氏及爱如蜜等七家知名下游厂商。板桥地检署6月间侦结本案,以制造贩卖妨害卫生物品罪及诈欺等罪嫌,将宾汉实际负责人陈哲雄、担任会计的其妻王粉、协助制造起云剂的大儿子陈威铨及挂名负责人的小儿子陈威丞起诉。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起云剂/塑化剂风暴2011年引发全台湾消费者恐慌,“消基会”替561名消费者向33家业者提出25亿元(新台币,下同)创纪录团体诉讼求偿金,但新北地院2013年10月17日引用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的塑化剂卫教手册,指称塑化剂经人体代谢后,48到72小时就会排出,对健康没损害,仅判赔120万元,其中一家厂商仅须赔偿9元。
“卫生福利部”发言人王哲超解释,塑化剂前年引发民众恐慌,才邀集专家学者撰写《食品中塑化剂污染卫教手册》,教导民众对塑化剂的正确认知,该手册虽叙述塑化剂可在48至72小时内全数排出体外,但也提及长期大量摄取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法官却只采用一小部分内容,且事前未向“卫福部”咨询,“将提供塑化剂对人体危害的研究给消基会,支持上诉。”
撰写手册的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教授李俊璋说,塑化剂确实代谢快,但这是指单次接触,若法官只着眼代谢快,却未评估长期暴露对人体的影响,“表示法官对这毒物的认识不够。”
新北地院发言人樊季康说:“几乎所有厂商都拿手册内容来辩解,‘消基会’没要求法官进一步调查证据。民事诉讼当事人应负责举证,法官只能就双方提出的事实和证据判断。”
2011年3月,“卫生署”(已改制“卫生福利部”)检验健康产品,意外发现含塑化剂,全面清查后确认祸源来自新北市昱伸、宾汉公司,影响扩及全台湾,包括统一等逾300家厂商产的运动饮料和果汁,都验出含塑化剂,所有产品全数下架销毁。
法官认为厂商须对产品安全负责,但受害消费者求偿医药费、减少劳动力等,都没提出证明文件,无法判准;至于惩罚性赔偿,考虑统一等厂商在不知情状况下误用,恶性极低而不罚,另昱伸、宾汉虽恶性高,但和消费者无直接消费关系,也未判准。
至于占求偿金额大宗的慰抚金部分,因遭求偿厂商提出“国民健康署”官网上《食品中塑化剂污染卫教手册》为证,该手册提及塑化剂DEHP会在24至48小时由尿液及粪便排出;塑化剂DINP亦会在72小时排出体外,而受害者无法提出塑化剂会对健康造成损害,自然没有进一步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也未判准。
最后法院仅依据200余名消费者提出的购买单据,判统一等16家厂商共须退费赔偿120万余元,其中最高额是百晟公司84万余元,出产悦氏运动饮料的名牌食品赔最少,仅须赔9元,另塑毒源头昱伸、宾汉须和16家判赔厂商负起连带赔偿责任。其他15家厂商,因消费者提不出购买单据,判免赔。
统一集团表示:“尊重司法判决结果。”名牌食品联系不上。酿成塑化剂风暴的昱伸、宾汉公司及上游金童公司负责人,均已遭判刑8到15年刑度,仅宾汉仍上诉三审中,其余均已定谳。

⑷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英、美、苏、法、澳、荷、加、新(西兰)、印(度)、菲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 W. F. 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电影版

中文名称:东京审判
英文名称:The Tokyo Trial
发行时间:2006年

电影导演:高群书 Qunshu Gao
电影演员:曾志伟 Eric Tsang
曾江 Kenneth Tsang
林熙蕾 Kelly Lin
谢君豪 Kwan-Ho Tse
刘松仁 Damian Lau
朱孝天 Ken Zhu
英达 Da Ying
小池幸次
星野晃
小池荣
名取幸政
大岛宇三郎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 剧情简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大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的审判团遭受了种种挑战和挫折,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日本右翼势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后,立即赶往告知,最终挫败了刺杀计划。最后的审判到来了。远东国际大法庭做出判决,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被处以绞刑……

《东京审判》表现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

当时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最终是怎么样将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送上绞刑架的呢?影片创作者经过大量的历史调查,为观众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为该片故事全部发生在1946年的东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刘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达均一口流利的英语;扮演中国记者肖南和日本恋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语汉语;而凭《南海十三郎》成为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曾志伟的对白是日语;再加上由日本演员扮演的律师广濑一郎、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由美国百老汇著名演员扮演的盟国检察官季南、法庭庭长卫勃,无论叙述风格还是制作气势均强烈透出导演高群书深受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影响,是国产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莱坞气象的大片。

⑸ 东京审判 国人必看

这电影是国人都要看
东京审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英、美、苏、法、澳、荷、加、新(西兰)、印(度)、菲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 W. F. 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真实人物部分角色: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1942年退出现役。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已经晚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⑹ 电影东京审判的资料

东京审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英、美、苏、法、澳、荷、加、新(西兰)、印(度)、菲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 W. F. 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真实人物部分角色: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1942年退出现役。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已经晚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⑺ 电影东京审判简介

《东京审判》表现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版情况,是中国人在国权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
当时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最终是怎么样将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送上绞刑架的呢?影片创作者经过大量的历史调查,为观众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为该片故事全部发生在1946年的东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刘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达均一口流利的英语;扮演中国记者肖南和日本恋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语汉语;而凭《南海十三郎》成为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曾志伟的对白是日语;再加上由日本演员扮演的律师广濑一郎、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由美国百老汇著名演员扮演的盟国检察官季南、法庭庭长卫勃,无论叙述风格还是制作气势均强烈透出导演高群书深受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影响,是国产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莱坞气象的大片。

⑻ 屏幕共享是什么意思

  • 屏幕共享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比如有时我们经常会需要一起看同一个功能演示,或者ppt讲解,但是在没有投影器辅助的情况下,大家凑在一起看又不现实,如果能有一款软件,做到屏幕共享,岂不是就解决了这个困扰。

⑼ 英美两国政治体制建立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嗯~~这是高二的内容啦 最好看一下高二上册19页和47页的内容...........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在近代历史上,英国之所以能够长期领先世界,它在制度方面的创新是根本的因素。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的代表组成议会,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英国的代议制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一、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有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如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明治维新后一段时间的日本。在现代,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只有个别国家实行。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则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泰国、日本等。是在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上随着近代政党的形成和议会作用的加强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在这种制度下,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的实际权力减弱,其职责大多是礼仪性的。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一)形成背景

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并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15世纪末在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形成。由于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他们对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
(二)形成过程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而把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逐步形成了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初步确立。《权利法案》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它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
1689年英国还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性安排。并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出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都对王权进行限制,同时把王位继承权等重大问题掌握在议会手里,从而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及其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是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限制王权,就是通过议会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英国议会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叛乱法案》、《三年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实现议会对王权的约束。这些法案颁布后,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的王权,已经完全受制于议会,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议会权力至上,就是指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最高立法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在君主立宪制下,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从国王手中夺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议会的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从表面上看,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与之前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首先,国王的地位不同。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但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
其次,议会的地位不同。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议会无权直接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员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命令;在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

(一)国内意义
首先,在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束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始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各派可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保持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使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国际意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政治体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英国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的贡献。
总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一、“分权与制衡”
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776年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时,结成的是松散的州际联盟,这种联盟在战争时期可以联合13块殖民地的人民共同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战争结束后,弊端很快显露出来:经济上,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政治上,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调整原有的统治秩序,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成为当务之急。
1787年5月,美国各州代表云集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激烈论争,代表不同利益的各州、代表最终达成妥协,通过了延续至今的美国宪法。习惯上称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 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拥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以代替过去松散的邦联。虽然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但新宪法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大为加强。
1787年宪法是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规定了美国的基本政治体制:①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与各州分权,但中央政府及联邦政府的权力比邦联时期大为加强。联邦政府是唯一的主权单位。②根据“分权与制衡”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彼此独立。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三大权力部门相互牵制,保持平衡,以防止任何一个部门流于专权。③确立了总统制的共和制体,宪法明文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国政体”,“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国会和总统均由人民选举产生,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但1787 年通过的宪法只字没提人民的民主权利,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国会又制定了对宪法的十条修正案,修正案规定了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宗教信仰等自由及建立陪审制度。
2.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按照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原则。美国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议会时美国最高的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每州2人,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现有议员100名。当选参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可连选连任。这一规定体现了“州权平等”的原则。
众议员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州至少1名,人数固定为435名,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两院议员长期连任现象极为普遍。议员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职务。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国会还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其他权力,如对外宣战权、修改宪法权等。参众两院各自还拥有特殊权力。如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咨询和同意”;参议院还有权审判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副总统;众议院有权提出财政案和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总统。国会立法活动常受院外活动集团的影响。国会两院在各自议长主持下工作。众议院议长由全院大会选举产生,副总统是参议院的当然议长。两院均设有许多委员会,还设有由两院议员共同组成的联席委员会,国会工作大多在各委员会中进行。但规定在职的联邦政府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院。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每4年举行1次。总统任期4年。连任次数最初并无规定,后1951年生效的第22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得连任总统之职2届以上。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项工作,一切行政机构都向总统负责,受总统领导和监督;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美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美武装部队总司令。《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当选总统必须是出生在美国,年满35岁,并居住美国14年以上的公民。宣战权虽属国会,但总统往往越过国会不宣而战;有权宣布紧急状态,但应事先通知国会,紧急状态应在6个月后自行终止,但总统仍可以重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总统负责处理对外关系,有权与外国签订行政协定;经参议院同意,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任命驻外使节。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除非两院各有2/3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经参议院认可,有权任命联邦法官;享有赦免权(弹劾案和触犯州法律者除外)。总统虽保持强有力的联邦行政权,但也受到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一定程度的制约。
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最高司法机关。最初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5人组成,1869年根据国会法令规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组成。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但年满70岁、任职满10年或年满65岁、任职满15年者,可自动提出退休。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最高法院对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一州为诉讼一方的案件有初审权;对州最高法院或联邦上诉法院审理的案件,有权就法律问题进行复审;有权颁发调审令,调审下级联邦法院或法院审理的案件。联邦最高法院还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联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为是否违宪。不论是初审案件,还是复审案件,都是终审判决。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3.1787年宪法的原则
《1787年宪法》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付诸实践。宪法规定,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各部门有其自己的职权范围,彼此没有从属关系,但又必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赋予一个部门的权力由其他两个部门加以制约,以此防止滥用权力。美国三权分立体现的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它的核心是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集权。(如联邦法院如果认为总统和国会违宪,可宣布无效;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众议院可以对政府高官提出弹劾等等)
对权力的范围和运行做出规定是美国宪法的一个核心内容。1787年宪法确立的分权原则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已经同建国时期“国父”们的理想相去甚远了。然而,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仍就是美国宪法的典型特征、美国政治所固守的权力模式。事实上,这一设计存在着许多弊端,邓小平同志曾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做过一针见血的批评:“三权分立使美国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
二、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1.1787年宪法的意义

这一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为后采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蓝本。宪法所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在当时世界上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法不仅以民主为形式,以法律为手段,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权分立与人民的权利自由等制度和原则也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有重要的影响。
2.联邦制国家的建立
1787年宪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的国家。
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分权。联邦的法律各州不得违反,各州可以自己的法律;联邦行使国家的主要权力,各邦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一制度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既避免联邦制的松散,又防止中央权力的过分集中;既有利于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各州的自治,有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这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当进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1787年宪法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由此形成了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混合的制度。共和制度是根基,总统制和联邦制受制于共和制。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1787年美国宪法局限性表现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选举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1787年宪法当初颁布时只字没提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提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只是在10年之后的补充条款中规定了人民的某些权利。1787年宪法将黑人奴隶、印第安人、妇女等美国公民中的大部分排斥在民主之外,这暴露了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黑人选举权的取得同黑人奴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性别岐视的取消同女权运动联系在一起,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也只是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后才得以废除的。但种族岐视问题至今一直是美国社会的痼疾。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行政大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享有司法权。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为后采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蓝本。宪法所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在当时世界上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法体现的三权分立与人民的权利自由等制度和原则,也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编辑本段]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选民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的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实有权力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行政首脑 总统 首相
内阁的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内阁的特点 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英国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美国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 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和议会的关系
分析和对比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但政体不一样,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如英国。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又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力,如美国。
英国议会和美国议会的不同
英国议会:
从结构上看:由英王、上议院、下议院三部分组成。
从职权上看:英国上议院有两种职权:立法权和司法权;英国下议院的职权主要有三种: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从内部组织上看:上院设议长一人,由大法官兼任;下院设四种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议会党团和服务性的行政机构。下院由组成内阁的本党议员构成
美国议会:
从结构看: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
从职权上看:美国国会两院地位是平等的,两院平等行使立法权:两院共有的权力主要有:立法权、财政权、调查权和弹劾权。参议院有批准条约权、对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的批准权。众议院有财政案、弹劾案的提案权,以及当总统候选人没有任何一位获得绝大多数票时,在得票最多的3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1人为总统的权力。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美国总统制的特点是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项工作,一切行政机构都向总统负责,受总统领导和监督;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美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美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负责处理对外关系,有权与外国签订行政协定;经参议院同意,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任命驻外使节。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除非两院各有2/3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经参议院认可,有权任命联邦法官;享有赦免权(弹劾案和触犯州法律者除外)。总统虽保持强有力的联邦行政权,但也受到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一定程度的制约。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只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到维系英联邦的作用。
[编辑本段]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有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了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⑽ 《东京审判》内容简介

《东京审判》剧情简介:
《东京审判》表现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
当时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最终是怎么样将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送上绞刑架的呢?影片创作者经过大量的历史调查,为观众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为《东京审判》故事全部发生在1946年的东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刘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达均一口流利的英语;扮演中国记者肖南和日本恋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语汉语;而凭《南海十三郎》成为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曾志伟的对白是日语;再加上由日本演员扮演的律师广濑一郎、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由美国百老汇著名演员扮演的盟国检察官季南、法庭庭长卫勃,无论叙述风格还是制作气势均强烈透出导演高群书深受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影响,是国产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莱坞气象的大片。
《东京审判》幕后故事:
《东京审判》是导演高群书的首部电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导演以几乎全外语的形式拍摄国际题材。
《东京审判》是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的电影。《东京审判》以发生在1946年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许多从未曝光的历史密闻将在片中解密。在当时绝大多数不同意判处战犯死刑的多国法官会议上,中国法官上演了一场场思辩缜密撼人心魄的法庭传奇,才艰难扭转了局面,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战犯的绞刑告慰了在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冤魂。中国法官终于在长达两年818次的开庭中,写下了奇迹。
《东京审判》明星云集,刘松仁、英达和曾江分别饰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英达发挥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盘驳日本战犯的戏慷慨激昂,非常过瘾。朱孝天和林熙蕾饰演一对因为战乱而分别的恋人。朱孝天接拍《东京审判》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南京人”。因《南海十三郎》而斩获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实力派明星曾志伟都在《东京审判》中有精彩表现。曾志伟更是一改往日的谐星和反派的路线,在《东京审判》中饰演一个从中国战场回家的老兵,最后的疯狂让人震撼。
《东京审判》由于题材的缘故,《东京审判》更是动用了国际明星阵容,在《东京审判》中饰演庭长卫勃的美国演员是百老汇的实力派演员丹尼尔热斯基,他沉著并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在拍摄时常常获得全场热烈鼓掌。此外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远贤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师广濑一郎均由日籍演员出演。多国演员演绎六十年前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传奇,锐利生动,浑然天成,也显示了导演高群书把握演员的深厚功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审判》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当时的远东军事法庭,当电影中的故事与纪录片悄悄重合的时候,观众都惊叹难以区分历史和现实。《东京审判》的音乐更被乐评人认为是“《辛德勒名单》一样悲悯的作品”,非常让人震撼。在《东京审判》中,高群书除了坚持他一贯的纪实主义,更将电影技术的色彩运用、叙事技巧不著痕迹地融化在这个史诗题材的故事中,被海外片商赞为有著“象《刺杀肯尼迪》一样精彩”的法庭戏的大片。
好莱坞有《纽伦堡审判》,日本也有一部同样题材但以东条英机为视角表现这次审判的电影《荣誉》。几十年后,中国终于有了以中国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浚,倪征燠,中国记者肖南为主角的《东京审判》,就像一个网友在评论中的一句话:“花拳绣腿在电影的江湖里大行其道的时代,拍这样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块硬骨头。”
《东京审判》影片看点: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原样复制,60年前惊天历史首度揭密。
法庭上激烈PK,唇枪舌战,满足正义压倒邪恶的极大快感。
导演高群书3000万元打造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主流史诗大片。
两岸三地明星与十国演员全力再现历史上淋漓痛快的一刻。
刘松仁、曾志伟、曾江、英达、朱孝天、林熙蕾、谢君豪众星集合,倾情掀起情感波澜。
完成了电影题材从打击日本侵略者向审判侵略者元凶的飞跃。弘扬爱国热情,满足人们鞭挞至今犹存的军国主义气焰。
一部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部国际司法教育的详实教材。

热点内容
知识和道德 发布:2025-05-11 01:40:11 浏览:794
直接损失合同法 发布:2025-05-11 01:40:09 浏览:154
璧山特别法院 发布:2025-05-11 01:40:08 浏览:541
速度道德强森 发布:2025-05-11 01:38:43 浏览:321
民事诉讼法性考册答案 发布:2025-05-11 01:28:34 浏览:39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发布:2025-05-11 01:27:52 浏览:372
杭州滨江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11 01:23:03 浏览:875
道德经空则满 发布:2025-05-11 01:22:52 浏览:706
刑法典38 发布:2025-05-11 01:07:35 浏览:419
路政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1 01:04:48 浏览: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