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损失合同法
『壹』 合同法里有种直接损失叫“灭失”
在合同法的框架下,"灭失"这一概念指的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物的永久或暂时无法再存在于原控制状态下,如自然灾害、遗失或被盗等。它被分为不同类型,其法律后果会根据合同规定或法律条款来处理。例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如遇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困难,可根据影响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但存在例外。然而,如果一方在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依然需要承担责任,除非能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以减轻损失。
如果标的物因不可抗力灭失,当事人一方有义务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关证明,否则可能无法免责,仍需承担赔偿责任。合同订立通常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人提出合同建议,明确基本条款,而承诺则是受要约人同意这些条款,合同即告成立。对要约的任何实质性改变通常被视为新的要约。
总的来说,合同法中的"灭失"条款强调了在不可抗力引发的损失处理中,各方的责任与通知义务,这对于理解和执行合同至关重要。
『贰』 合同法里有种直接损失叫“灭失”是什么意思
灭失指标的物由于不可抗力和其他事故而不再存在,或占有人对其失去控制的状态。通常由自然灾害、遗失、被盗、抛弃等原因造成。有永久灭失和暂时灭失、意外灭失和非意外灭失之分。灭失的后果依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办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所以就算标的物因不可抗力而灭失,作为当事人的一方也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为了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还需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否则,并不能免责,遂仍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2)直接损失合同法扩展阅读:
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
要约
为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提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在要约里,要约人除表示欲签订合同的愿望外,还必须明确提出足以决定合同内容的基本条款。
要约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约人可以规定要约承诺期限,即要约的有效期限。
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要约人受其要约的约束,即有与接受要约者订立合同的义务;出卖特定物的要约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样的要约或订立同样的合同。
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时间确定。对于超过承诺期限或已被撤销的要约,要约人则不受其拘束。
承诺
为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约的一方称要约受领人,或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承诺,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约人就要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
对要约内容的扩张、限制或变更的承诺,一般可视为拒绝要约而为新的要约,对方承诺新要约,合同即成立。
『叁』 合同法第410条规定
《合同法》已经失效,原规定的《合同法》410条,现规定于《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三条 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外,无偿委托合同的解除方应当赔偿因解除时间不当造成的直接损失,有偿委托合同的解除方应当赔偿对方的直接损失和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肆』 《合同法》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分别指什么
直接损失就是指实际上造成的财物减少、灭失或损毁,以及因此增加的支出;
间接损失就是指可得利益的损失或其他可能造成的损失。
(4)直接损失合同法扩展阅读
1、间接损失是违法行为对处于增值状态中的财产损害的结果,处于增值状态的财物是指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以生产、 经营资料的面目出现的财物。
2、间接损失产生的机制,是不法行为破坏了生产者、经营者与作为生产、经营资料的财物构成的生产、经营关系中的物质条件,使生产、经营者不能正常地利用这一生产、经营资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可得利益的减少和丧失。
3、对财物损害的间接损失的赔偿,不是对该财物价值损失的赔偿,而是对该财物的所有者利用该财物在经营中应创造出但因遭受损害而未创造出的新价值这种损失的赔偿。
4、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是指加害人侵害受害人的人身权利,致使受害人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财产利益的损失。它同样具备财物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的三个特征,所不同的是,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是由于侵权行为侵犯了人身权利而造成的间接损失。
5、直接损失,就是指加害人侵权行为侵占或损坏受害人的财产,致使受害人现在拥有的财产价值量的实际减少。相对于直接损失而言,纯经济损失属于间接损失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