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复议裁定书

法院复议裁定书

发布时间: 2022-03-23 10:13:25

㈠ 一审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复议需多少时间法院回复该怎么办

对一审民事案件不服不可以写复议申请书。

对一审民事案件不服,可在收到一审民事判决后15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为裁定书,则应在10天内提起上诉。

上诉状可提交给一审法院,也可直接提交给二审法院。但实践中一般都是提交给作出一审判决的原审法院。

㈡ 对法院裁定不服怎么申请复议

法院的初次判决为一审,一般是二审终审制,可以申请二审。除非一审判决书后面写了一审为终审判决。申请二审可以看一审判决后面注明的时间和可申诉上一级法院地址。直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诉讼即可。

㈢ 我对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申请复议后,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我不服,现在该怎么办

摘要 、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第227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㈣ 不服法院裁定书申请复议情况

法律分析:按照法律不同的规定可以分为:准予上诉的民事裁定书、不准上诉的民事裁定书和准许复议的民事裁定书等。

按程序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审民事裁定书、第二审民事裁定书、再审民事裁定书、督促程序的民事裁定书、公示催告程序的民事裁定书、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民事裁定书和执行程序的民事裁定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㈤ 民事诉讼中那些裁定可以申请复议

此题问的是两方面的问题:
一可上诉的裁定:不予受理 驳回起诉 管辖异议专 不予受理的 破 产申请裁定属 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 五个
二可复议的裁定:财产保全 先予执行的裁定 还有申请调查证据不予准许的裁定
此外还有三个决定也可以复议:拘留的决定 罚款的决定 回避的决定
其他还有复议的情形: 案外人对执行行为的异议 申请人对执行行为的异议的裁定 对法庭调查取证不予准许的通知书等

㈥ 省高院执行复议裁定书能作为执行依据吗

摘要 最后应当按照法院的判决书执行,如果法院判决执行当事人的财产,可以将执行保全财产

㈦ 县级人民法院下达的民事裁定书在哪复议

一,人民法院分为四级,1基层人民法院。2中级人民法院。3高级人民法院。4最高人民法院。

二,关于人民法院裁定书不服的,有的由本院复议,有的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引用法律;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第一百零八条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一十六条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综上所述,涉及程序的,由本院复议,涉及处罚或违法的,由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㈧ 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可以去行政复议吗

人民法院做出的裁定不属于行政行为,不适用行政复议。但可以申请再审和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
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二百六十九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㈨ 裁定书漏告知复议权如何处理

在对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此时可以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进行行政复议。
其实法律并没有规定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行政复议的期限,复议期限如何计算,只是告知自己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权利时在60日内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针对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法院不是行政机关,而是审判机关,它作出的裁定书不能够走复议程序。以上就是没有告知行政复议期限该怎么办的答案。
实践中有些行政机关或许担心自己作出行政行为后行政相对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故意不告知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有可能致使相对人的行政复议申请超过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对于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诉权、起诉期限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然而,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未告知相对人申请复议的权利、复议机关和复议申请期限,相对人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如何起算,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均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列举了几种特殊情况下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起算方法,对于公告送达法律文书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被申请人能够证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热点内容
七月一号新法规 发布:2025-05-10 18:00:58 浏览:264
银行转账和网银转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5-05-10 17:45:39 浏览:50
历年司考刑法真题 发布:2025-05-10 17:45:00 浏览:486
2019劳动法怀孕产检扣工资 发布:2025-05-10 17:44:58 浏览:303
芜湖中级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5-10 17:40:57 浏览:854
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2025-05-10 17:35:31 浏览:104
银行法律知识竞赛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5-05-10 17:34:42 浏览:791
法官删发言 发布:2025-05-10 17:19:19 浏览:145
深圳劳动法二胎陪产假最新规定2015 发布:2025-05-10 17:19:12 浏览:396
找衡水律师 发布:2025-05-10 17:08:46 浏览: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