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法官
① 知道这个是谁吗
王络丹
演《奋斗》米兰的人
② 上海7岁女孩遭母亲虐待向法官求救,这名女孩在家里究竟遭到了怎样的待遇
都说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亲骨肉疼爱都来不及,怎么还会有父母虐待孩子呢?可是就有如此狠心的亲妈,上海女孩长期遭受亲妈的虐待,没有床睡觉,只能睡在厨房的地板上,大冬天的赤脚站在走廊上,还要用手扣土豆皮,亲妈更是把女儿当小工一样的使唤,经常饿肚子吃不饱饭。
父亲对一审不服为了女儿身心健康再次提出上诉。法院审理后,女方拒绝配合法院上门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法院通过走访了孩子的学校、居委会等查明了事实如下:孩子的母亲及现任丈夫没有正常工作,全家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母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孩子每天还要给家里的人做家务,洗碗、拖地、洗衣服、叠被子等,孩子直接跟法官说不要跟着妈妈,要到爸爸和奶奶那里去。
③ 上海市宝山人民法院,为何对待咨询的人民态度如此恶劣,是为人民服务的法院吗极度郁闷又无奈。
宝山法院从接单人员到执行员 态度一个比一个低级恶劣 这嘴脸实在恶心
④ 有哪几位中国人担任过国际法院的法官
1、王宠惠
王宠惠(1881.10.10.-1958.3.5),字亮畴,祖籍广东省东莞市,出生于香港荷李活道75 号的道济会堂。王宠惠是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
2、郑天锡
郑天锡(1884-1970,Cheng Tien-Hsi),字云程,号茀庭,广东香山县人(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 。中国著名法学家、外交家。 伦敦大学法学系毕业,曾任大理院大法官,多所大学法学教授,司法官次长,国际联盟法官,民国最后一任驻英大使。
3、徐谟
徐谟(1893-1956),字叔谟,笔名平章,江苏苏州人,原籍江苏吴县人,曾任国际法院法官,是首位出任国际法院法官的中国人。
4、顾维钧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史外交家。
1912年回国后,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5、倪征燠
倪征燠[yù](1906年7月—2003年9月2日),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资深的阅历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国际司法界最高荣誉的国际法官。
6、史久镛
史久镛,男,著名国际法学家。1926年10月9日生于浙江宁波。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修法学,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1951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国际法学研究。
1994年2月6日,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2004年2月6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院长。这也是自联合国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法官担任院长。
7、薛捍勤
薛捍勤,女,中国山东省人,资深外交官和国际法专家,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2010年6月29日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⑤ 女朋友是法官是什么体验
跟女法官拍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法院为啥单身优质女生多?
在很多法院,女人不是半边天,而是大半边天,哪哪看过去都是巾帼英雄。而这其中又有极多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她们组成法院一道靓丽的风景,妆点了法律的无味,却萧索了自己的内心。按说她们一个个各项条件都很优越,不应该出现如此大比例的落单情况,据说原因如下:
1.基数大。近些年来,公务员逢进必考,法院概莫能外,不得不说在考试这个运动项目上,女生占有很大的优势。每年过法院笔试分数线的都是女生比男生多,这当然也与男生更多的选择律师等其他职业有关。每年各庭室要是能进几个男生,就跟捡到宝一样。女生基数大,自然单身的人也多。
2.工作忙。女生选择公务员大多还是想着能舒适安稳,然而法院的工作性质与强度与此愿望并不切合。当无穷无尽的案子一波一波袭来,女生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去风花雪月。当累得只想倒头就睡的时候,再浓的情话也走不进芳心。
3.圈子小。挑选一个合适的丈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选择范围一定要广。但是法院的女生在这方面有着天生的局限。每天打交道的不是单位的同事就是当事人,男同事本来就僧多粥少比较抢手,而且他们还一般不大愿意找本单位的女生。和当事人谈恋爱结婚一般人干不出来。打交道多一点的就是律师,可是和律师结婚有着职业的限制,比如上海就有一方退出机制,夫妻一方做律师的,另一方就不能在业务庭办案子。
4.眼界高。能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法院当法官的女生一般都有着很强烈的自信心,所以是不会委屈地把自己嫁出去的。不说要强出自己多少,肯定是要找一个和自己匹配的,能hold住自己的人。但是学法的女生,你懂的。
5.汉子气。在法院上能摆平领导,下能唬住当事人的女法官那都不是一般人,经过各种千奇百怪的当事人的折磨与锤炼,她们的内心已经百炼成钢,那种女汉子气是由内而外的。而且由于长期身着制服,不能染发不能佩戴首饰,进一步弱化了她们的女人味。她们可以铁血柔情,但一定是真汉子。
6.负能量。每月如约而至的结案压力,比电视剧跌宕的各种案情,还有有理说不清的奇葩当事人,想不心气郁结都难。尽管她们已经学会了自我调整,内心也已经无比强大,但是各种负能量的因子无时无刻不在堆积,这是摆脱不掉的命运。
⑥ 请问女律师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是否要经常应酬和法官关系要特好和律师同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我来写写从事婚姻家事的女律师,是什么样子的。
想想看,你每周的工作有固定几个半天,是要去面对一群群哭哭啼啼、歇斯底里的夫妻、兄弟姊妹、父母子女在法庭上互相咆哮、指责,可能很多人对婚家律师的第一印象就只有敬畏了吧?
家人争执起来,有时比商场上的仇人更不留情面。别说什么尊重发言顺序了,就连法官拿法捶敲桌制止也无效,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偶尔看过走出法庭的是汗流浃背、脸上挂满不知是汗还是泪的律师同行们。是的,这就是我们开庭时常发生的状况。
更麻烦的是,律师还得把这些争执的内容,整理出双方的说词、证据(有时候根本没有证据,尽是些互翻旧账的东西),再想办法让法官去判决或裁定,律师手中的未结案件数可能动不动就超过两百件。
那家事纠纷很多时候没证据怎么办?看情理。这时候也只能让法官好好的运用他们对人情事故的了解、对人性的判读功力如何了。
在我担任婚姻家事律师的经验中,曾经最天人交战的案例,多半是跟孩子有关。比如有对夫妻离婚了,有两个双胞胎男孩,一个孩子跟爸爸,一个跟妈妈;久了,跟妈妈的这个,每次去到爸爸那边住,总是舍不得跟哥哥欢乐的时光结束,于是向爸爸表达希望能跟哥哥同住,但是妈妈又舍不得与弟弟分开,不能同意爸爸提出让孩子一起居住的要求。
这时候,不就是陷入对手足共处与母子陪伴的价值观点分歧。法官最后怎么判,不是重点,但判完之后,双方都没有提出不满,我们知道并非是判得好、让两边都心平气和地接受,而只是因为没人希望这样残酷的审判再来折磨这对双胞胎兄弟一次了。
我们每周的工作,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像是许多其他当事人们,在医院、在家里卧床着,都等待我们亲自前往评估。也因此,律师每周也有出不完的差。
因为工作实在太过繁重,所费的心力难以想象。但是,很多时候律师在进入家事婚姻律所工作后,发现这是一个可以扭转法院被动与冷酷印象的地方,许许多多的案件,在我们和法官发挥热忱、积极介入调查、劝解双方退让之下,可以为当事人的人生注入一丝希望。个人经验,在家事庭中,我们所获得当事人的感激,比民事庭、刑事庭都来得直接而深刻。
我不敢说当事人的幸福一定来源于每个婚姻家事律师的鞠躬尽瘁。那在现行的司法资源跟人力分配上,只可能多几个过劳死的例子;只希望未来不要劣币驱逐良币,有能力跟有热忱的婚姻家事律师请好好保重身体。
⑦ 谁能告知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和立案庭的电话小妹谢谢先~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虹桥路1200号
200335
电话:34254567 总机转各部门 总值班电话:62758936(非办公时间)
⑧ 上海7岁女孩向法官求救,称妈妈从未让自己睡过床,这是怎么回事
小女孩的亲生父母在她小时候离婚了,两人在离婚时曾经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发生过争吵,母亲觉得自己现任丈夫是华裔,日后可以让孩子出国留学。父亲觉得对方确实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于是就同意由对方抚养。
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位母亲想要女儿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不应该这样子做,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自力更生可不是会干活就行。她连女儿最基本的身体健康都不能保障,有什么资格谈未来能力?对于法官改判的行为确实很值得称赞。辍学法官这一决定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让女孩脱离了痛苦,希望女孩可以跟在父亲身边快乐成长。
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大法官
1、梅汝璈
字亚轩,江西南昌人,律师、法学家。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云谱朱姑桥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间在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项目,入读斯坦福大学,1926年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学习,192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29年归国后曾任教多所大学,曾任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的助手;1946年,并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中国代表法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审判日本对亚太地区引发大规模战争和伤害所应负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2、倪征燠
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1906年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的黎里镇,中学毕业后,他立志学法,报效国家。他先在东吴大学法学院读法律专业( 1915年法学院设立于上海),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
之后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受聘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研究员。1931年起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持志大学讲授国际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法理学等课程。1946年-1948年参加东京审判。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2003年逝世。
3、刘墉
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4、海瑞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5、包拯
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
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海瑞
网络-倪征燠
网络-梅汝璈
⑩ 上海一中院与二中院有何区别
一个区一个中院,管辖范围不同的,比如一中是长宁区,二中是闵行之类的。当然这个是举例,具体哪个中院管哪片儿你还要自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