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收取假发票的法律责任
A.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释解与适用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释解与适用
一、罪名释解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持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此罪名旨在打击那些明知持有伪造发票却故意为之,且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个人或单位。
二、构成要件
明知是伪造的发票:
行为人对所持有的发票必须是伪造的这一事实有明确的认知。这种明知不能仅凭嫌疑人的口头辩解,而应结合案件的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
持有行为:
“持有”是指行为人对伪造的发票处于占有、支配、控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仅限于随身携带,还包括在住所、驾驶的运输工具上发现的伪造的发票。
数量较大:
持有伪造的发票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才能构成犯罪。根据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相关规定,具体数量标准包括:持有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五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累计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或者票面税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以及持有伪造的其他发票一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票面金额累计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刑罚规定
自然人犯罪:
持有伪造的发票,数量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罪:
单位犯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罪的刑罚规定进行处罚。
四、适用注意事项
查清来源和目的:
在司法机关办案过程中,应首先查清伪造发票的来源和目的。如果能够查明行为人持有这些假发票的目的,就可以按照其他相关罪名(如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来进行查处。
证据标准:
在无法查清伪造发票的来源和目的,但认定行为人持有伪造发票的证据是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以持有伪造的发票罪定罪量刑。同时,应满足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的入罪门槛。
稳妥路径:
在出售型、虚开型发票犯罪中,如果被告人始终不承认查获的发票将要用于出售或者虚开,且发票来源无法明确,在认定其他发票类犯罪证据不准确充分的情况下,持有伪造的发票罪可以成为一条较为稳妥的定罪路径。
综上所述,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是一项针对明知持有伪造发票且数量较大的行为人的刑事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其构成要件和刑罚规定,同时注重查清伪造发票的来源和目的,确保定罪量刑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B. 企业长期使用假发票 依照我国法律该怎么量刑
税务机关打击假发票检查处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处理:
(一)对于用票单位的处理情况
1、如果是虚构经济业务,并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在账簿中多列支出”认定偷税。
2、如果是真实的经济业务,而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责令限期换取符合规定的发票。如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了符合规定的发票,允许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没有取得的不允许列支,并按规定补税,加收滞纳金。
上述两项均应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进行处罚。依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有行为之一的即可处罚(未按规定领购、取得、开具、使用)
3、对于多次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的处理,按未按规定取得发票一次性进行处理。
(二)对于开票单位的处理
1、如有证据表明,利用假发票取得的收入没记账的。造成少缴不缴税款后果的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认定开票单位的法律责任。
2、如果证据表明是个人行为,私刻公章、财务专用章,签订合同,开具假发票,结算价款。应以个人确定为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补征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处罚。个人所得税应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进行征收。可查实,也可按照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
还书面通知其申报:仍拒不申报的可认定偷税。
虚开普通假发票,也可以追究刑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
(一)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
(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
(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
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所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行为的,可以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九条 下列行为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
(一)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
(二)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
(三)取得发票时,要求开票方或自行变更品名、金额或增值税税额;
(四)自行填开发票入账;
(五)其他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
已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标注全文失效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
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5]50号)明确规定:
企业超出税前扣除范围、超过税前扣除标准或者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支出,一律不得税前扣除。
因此,企业取得假发票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取得不合法的发票不能在税前扣除。
C. 使用假发票的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持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持有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五十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持有伪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一百份以上,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五条 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