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法院
1. 公海上,A国注册船上用枪杀死A国注册船上人,执行哪国法律
第一个,肯定执行注册国法律(就是A国),一般刑事犯罪实行较为严格的属地管辖,船舶属于领土的延伸;
第二个,就有点复杂了,无国籍小岛不涉及属地管辖的问题,那就适用属人,就要看那两个人国籍所在国的刑法规定了.
因刑法不同于民法,属于一国公法范畴,一般情况下,各国都会采取扩大管辖范围,保护国民的原则.
2. 海事法院和一般的法院有什么区别
海事法院是为行使海事司法管辖权而设立的专门审判一审海事、海商案件的专门人民法院。
一般的法院则管辖行政区域的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等案件。
3. 能否在在公海抓捕犯罪嫌疑人船只为中国船舶
可以的
公海犯罪,理论上,犯罪嫌疑人国籍所在地法院,被侵害人国籍所在地法院都有管辖权。
追诉权是属於该船只的注册国家。
中国<刑法>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九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4. 关于公海犯案的法律问题.
A.此题要用国际公法的管辖原则解决
首先在公海上船舶发生侵权,在船内发生的。船籍国具有管辖权及A有管辖权
另外要看B国,和C国的管辖原则
例如我国把,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或经常居住地法院有管辖权,。中国公民在国域外被侵害的,法院也有管辖权
如果B国和C国又有管辖权。。哪国审理,又要看国内法如何规定,像我国法写的,国外判决不影响国内判决,但当地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
第二题,首先X国根据属地原则有管辖权,,然后要看W国和K国的法律如何规定,解决方法,参考第一题
5. 什么叫公海,在公海上发生的,饿,案件,谁来管
国际法 上指不包括国家 领海 或 内水 的全部海域。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 专属经济区 、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内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 领土 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公海自由 公海自由是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自由包括:①航行自由。②飞越自由。③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但受关于大陆架的规定的限制。④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但受关于大陆架的规定的限制。⑤捕鱼自由,但受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的规定的限制。⑥科学研究的自由,但须遵守公约中关于大陆架和海洋科学研究两部分的规定。
船舶的国籍 每一国家,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均有权在公海上行驶悬挂其国旗的船舶。船舶悬挂某一国家的国旗即具有该国 国籍 ,这个国家即该船的船旗国。船舶在公海上只服从国际法和船旗国的法律。在公海上行驶的船舶 ,必须而且只许悬挂一个国家的国旗。船舶在一国登记、取得其国籍的条件,由该国的国内法规定。有些国家为了获取大量船舶登记费,对船舶的构造、装备、适航条件、船员的劳动条件和训练等方面要求很低,并把取得船舶国籍的条件放得很宽,借以吸引别国船舶登记。为了防止这种“方便船旗”的做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国家和船舶之间必须有真正联系”。船旗国对在公海上有权悬挂其旗帜航行的船舶有专属管辖权。公海上的船舶受船旗国法律管辖并受其保护。军舰在公海上享有不受船旗国以外任何其他国家管辖的完全豁免权,专门用于政府非商业性用途的船舶亦同。
关于维护公海秩序的体制 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止海盗行为 海盗行为是指船舶或飞机的船员、机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进行非法的强暴、扣留或掠夺行为。海盗行为是一种国际罪行。任何国家的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并经授权的船舶或飞机,均可扣押海盗船舶或飞机,逮捕船、机上的人员并扣押船、机上的财物。扣押国的法院可对海盗行为人进行审判处刑,并决定对船舶、飞机或财物的处理,但须尊重善意第三者的权利。如果拿捕无适当理由,拿捕国应赔偿因拿捕而造成的损害或损失。
制止贩运奴隶 贩卖奴隶是一种国际罪行。从非洲掠夺的奴隶大部由海上贩运到美洲,运送奴隶也属于贩卖奴隶的罪行。每个国家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惩罚悬挂其国旗的船舶贩运奴隶。在任何船上避难的任何奴隶,不论该船悬挂何国国旗,都当然获得自由。
禁止未经许可的广播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未经许可的广播指船舶或设施违反国际规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众收听或收看的无线电传音或电视广播,但遇难呼号的播送除外。遇有上述情况,可向船旗国、设施登记国、广播人所属国、可以收到这种广播的任何国家、或得到许可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的任何国家的法院,对从公海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的任何人提起诉讼。有管辖权的国家可逮捕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的任何人或船舶,并扣押广播器材。
登临权 军舰在公海上遇到外国船舶有从事海盗行为或奴隶贩卖嫌疑、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无国籍或虽悬挂外国国旗而事实上是与军舰同一国籍时,有权登临该船进行检查 ,并于必要时予以拿捕。登临权不得对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行使。为了防止登临权被滥用,《公海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规定,如果嫌疑经证明为无根据,而且该船舶并未从事涉嫌的任何行为,被登临的船舶所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应予赔偿。
紧追权 沿海国有权对违反该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紧追必须在该外国船舶或其小艇之一在追逐国的内水 、领海或 毗连区 内开始。如果外国船舶违反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法律、规章,紧追也可从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内开始 。追逐只有在外国船舶视听所及的距离内发出视觉或听觉的停驶信号后,才认为开始。紧追必须连续不断进行,不得中断。当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或第三国领海时即应中止 。紧追权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经特别授权的政府船舶或飞机行使。进行紧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可以在公海上逮捕被紧追的船舶,并押送到该国海港。如果在不应行使紧追权的情况下,在公海上命令外国船舶停驶或逮捕外国船舶 ,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应予赔偿。
公海捕鱼与生物资源养护制度 由于世界人口增加和捕鱼技术日益进步、捕鱼量不断增加,造成了鱼源普遍枯竭的危险。各国经济技术发展又不平衡,发达国家发展远洋渔业,到别国近海滥行捞捕,对沿海国的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公海捕鱼自由并非毫无限制,必须照顾到各个国家的利益和整个世界的共同利益。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了《捕鱼及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规定公海捕鱼自由受该公约关于养护的各项规定的限制,并须尊重沿海国权益。该公约指出,所谓“养护”是使公海生物资源能保持最适当的持久产量,以保证食物及其他海产的供应。所有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和有国民在某区域捕鱼的国家,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实施养护措施。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有类似规定。该公约并特别指出,养护和管理也适用于海洋哺乳动物。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涉及沿海国的管辖权问题。海底资源的开发,陆上工业的发展,核能的利用,石油运输和使用中发生的漏油现象等情况,都会造成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严重威胁以及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为制止和防止这种事态的发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肯定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为履行这一义务,各国应自己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的海洋环境污染,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与别国联合,并尽力协调它们的政策(见 国际环境法 )。
6. 公海杀人无罪
是错的
公海上杀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每个国家领土外的12海浬外
(经济海域是200海浬)
就是属於公海的范围
公海上杀人
追诉权是属於该船只的注册国家
所以公海上杀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不要被电影误导错误的法律观念~~
公海(open sea or high sea)在82年海洋法公约後
所指的是 超过沿海国200海浬外的水域(200海浬内除有内水 领海 还包含专属经济区)
(若有延伸的大陆礁层(cs)则水面上仍是公海)
简单来说
基本上公海是自由的 共有的 但 在公海上并不是无法可管
船舶在公海上的行为 除条约另有规定外(ex : 海盗)
仅受"船旗国"的管辖
而多数船队挂巴拿马的国旗 这是权宜船旗的问题
所以 赌神里面 陈金城说的 在公海上的犯罪( ex: 杀人)
只有船旗国可以抓他
这是没错的
(过往的观念 将船舶认为是 领土的延伸...)
船舶上杀人案件 并不在82年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例外管辖范围之内
所以 公海上 仍是受到海洋法的规范 并非是无法可管
(犯罪 是可确定的 唯 管辖权的实施 是与陆地有别的)
补充一下:
无论是 属人原则 或是 属地原则 都是管辖权(competence)实施的问题
至於 管辖权的部份 应该不在这问题的讨论范围中
举个例子
倘若
某甲为A国人 某乙为B国人 某甲与某乙皆在丙船上(丙船船旗注册国为C国)
当丙船航行在公海时 某甲在丙船上杀了某乙
那麼 根据 主动属人管辖(active competence)原则
以及 被动属人管辖(passive competence)原则
A国与B国 都有管辖权(某甲的杀人罪 是可以被确定的)
但是 无论是A国orB国 都无法迳行逮捕某甲
因为 在公海 必须服膺 国际公法的规定
(虽说 国家可能抗辩 其未签署82年公约 或是其做了保留(reservation) 但由於海洋法为习惯法已为多数国家所接受 即使将案件送至国际法院(ICJ)仍难有胜算)
A B C三国对此案件 依其内国法 极有可能是三者都有管辖权
但在 公海上 管辖权的实施 在无例外情形下 是专属於船旗国的
意即 某甲在公海上杀人 仅有C国 也就是丙船的船旗国 可以有权利逮捕
至於 C国要将某甲 送往A国orB国 甚或是 C国自行审判某甲
则皆属於C国的内部事务
7. 国际私法:公海船舶上民事侵权的管辖和法律适用。
这个要看 船舶是那个抄国家的了。在公海上,船舶的归属国对该船舶上的人和事负全面责任。如果两个船同属一国,那很简单,回国打官司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船归属于两个国家,那么可以有一下几种方法:1.本着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到被告所在国进行司法诉讼;2、第三国也有管辖权,可以到第三国进行诉讼 3、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没必要非要弄上法院吧。
8. 试述国家在公海上的权利
公海权利登临权军舰在公海上遇到外国船舶有从事海盗行为或奴隶贩卖嫌疑、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无国籍或虽悬挂外国国旗而事实上是与军舰同一国籍时,有权登临该船进行检查,并于必要时予以拿捕。登临权不得对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行使。为了防止登临权被滥用,《公海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规定,如果嫌疑经证明为无根据,而且该船舶并未从事涉嫌的任何行为,被登临的船舶所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应予赔偿。 中国飞机在公海紧追权沿海国有权对违反该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紧追必须在该外国船舶或其小艇之一在追逐国的内水、领海或毗连区内开始。如果外国船舶违反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法律、规章,紧追也可从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内开始。追逐只有在外国船舶视听所及的距离内发出视觉或听觉的停驶信号后,才认为开始。紧追必须连续不断进行,不得中断。当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或第三国领海时即应中止。紧追权只能由舰、军用飞机或其他经特别授权的政府船舶或飞机行使。进行紧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可以在公海上逮捕被紧追的船舶,并押送到该国海港。如果在不应行使紧追权的情况下,在公海上命令外国船舶停驶或逮捕外国船舶,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应予赔偿。 编辑本段如何维护公海体制制止海盗行为海盗行为是指船舶或飞机的船员、机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进行非法的强暴、扣留或掠夺行为。海盗行为是一种国际罪行。任何国家的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清楚标志可以识别的为政府服务并经授权的船舶或飞机,均可扣押海盗船舶或飞机,逮捕船、机上的人员并扣押船、机上的财物。扣押国的法院可对海盗行为人进行审判处刑,并决定对船舶、飞机或财物的处理,但须尊重善意第三者的权利。如果拿捕无适当理由,拿捕国应赔偿因拿捕而造成的损害或损失。 制止贩运奴隶贩卖奴隶是一种国际罪行。从非洲掠夺的奴隶大部由海上贩运到美洲,运送奴隶也属于贩卖奴隶的罪行。每个国家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惩罚悬挂其国旗的船舶贩运奴隶。在任何船上避难的任何奴隶,不论该船悬挂何国国旗,都当然获得自由。 禁止未经许可的广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未经许可的广播指船舶或设施违反国际规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众收听或收看的无线电传音或电视广播,但遇难呼号的播送除外。遇有上述情况,可向船旗国、设施登记国、广播人所属国、可以收到这种广播的任何国家、或得到许可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的任何国家的法院,对从公海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的任何人提起诉讼。有管辖权的国家可逮捕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的任何人或船舶,并扣押广播器材。
9. 犯罪地在公海,被告人居住地法院有管辖权吗
被告人居住地法院有管辖权。
10. 求,什么是公海上的管辖权
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及1958年的公海公约,公海既然不属于任何国家,故任何国籍的船舶均有航行权,对于公海中非所属国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也可由任何国籍渔船加以捕捞。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向任何国家开放。
一、船旗国管辖
船旗国即船舶的国籍国。船旗国管辖指各国有权对在公海上的具有该国国籍船舶的管辖。对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
船旗国对其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具有专属的管辖权(第92条);每个国家应对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有效地行使行政、技术及社会事项上的管辖和控制(第94条);对于可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船舶的公海碰船或其他航行事故的刑事管辖,公约作出三项规定:
1、公海上碰船或其他事故涉及船长或船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时,对所涉人员的刑事诉讼或纪律程序,仅可以向船旗国或人员国籍国提出。
2、在纪律事项上,船长证书或驾驶执照只有其颁发国家才有权经过正当程序予以撤销,而不论证书持有人的国籍。
3、船旗国以外的任何当局,即使作为一种调查措施,也不得命令逮捕或扣押船舶。
二、普遍管辖
公海上的普遍管辖权是指各国对发生在公海的,被国际法认为是普遍管辖权对象的特定国际罪行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行使管辖权。这类罪行或不法行为包括:
1、海盗行为
海盗行为是指私人船舶或飞机的船员或机组人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从事任何非法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掠夺行为。如果居于主要控制地位的人员,意图利用船舶或飞机从事上述海盗行为,则该船舶或飞机视为海盗船或海盗飞机。
军舰、政府船舶或政府飞机由于其上述人员发生叛变并控制船舶或飞机从事海盗行为的,视同私人船舶或飞机的行为。海盗是人类公敌,各国均有权将海盗拿捕,交付本国法院审判处理。对于海盗船舶或飞机及其上财产,可扣押并决定处理。
2、非法广播
非法广播或未经许可的广播,是指船舶或设施违反无线电有关的国际章程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众收听或收看的无线电信息。
所有国家应进行合作,制止这种未经许可的广播。对于从事非法广播的任何人,船旗国或设施登记国或其所属国,或可以收到广播及其正常讯号受到干扰的任何国家都拥有管辖权,可以对该行为人及船舶加以逮捕,并扣押广播器材。
3、防止和禁止贩运奴隶和贩运毒品
各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或飞机贩运奴隶,并对犯有此种行为的人或为此目的利用该国旗帜的人给予严厉惩罚。任何国家如有合理根据认为悬挂其旗帜的船舶从事非法贩运麻醉晶或精神调理物质,可要求其他国家合作加以制止。所有国家都应在防止和制止上述非法贩运行为方面进行合作。
三、保护性管辖
这是沿海国为维护其本国利益对某些违反其法律和规章的行为的管辖延伸到公海实施的情况,也是国家属地管辖权的延伸适用。这种管辖在公海制度中突出体现在“紧追权”上。管辖的方式为登临检查、扣押或逮捕。
全球国际性海域分布图,浅蓝色为专属经济海域,深蓝色为公海
(10)公海法院扩展阅读:
公海自由
全球国际性海域分布图,浅蓝色为专属经济海域,深蓝色为公海
根据国际律公海公约第二条规定,公海对各国一律开放,任何国家不得有效主张公海任何部分属其主权范围。而“公海自由”,对沿海国及非沿海国而言,包括
1、 航行自由;
2、 飞越自由;
3、 铺设海底电缆与管线之自由;
4、 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
5、 捕鱼自由;
6、 科学研究自由。
该条有但书规定,各国行使以上各项自由,及国际法一般原则所承认之其他自由,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行使公海自由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