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委员会
❶ 审判委员会委员 审判员 审判长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组织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合议庭,另一种是独任审判员。合议庭是审理普通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形式,独任审判员是审理简单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形式。除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这两种审判组织之外,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其他的审判组织形式。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审判委员会,但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案件审判组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委员会的职能只有两项:一是在院长担任审判长审理案件时,决定院长是否应当回避的问题;二是各级法院院长发现本院生效裁判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审判委员会只讨论决定本院生效裁判是否需要再审,而不能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实体审理,再审案件的实体审理仍然应当以合议庭的组织形式进行。可见,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委员会除决定院长回避和本院生效裁判是否需要再审之外,不再具有其他审判职能。
再看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审判委员会职能的规定。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实行合议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实行审判员独任制。因此,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案件审判组织与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形式基本相同,即都是实行合议制和独任制。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样,在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的职能是决定本院院长担任审判长在审理刑事案件中的回避问题,以及处理院长发现的本院生效裁判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组织形式与民事审判组织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可以成为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的法定审判组织,而民事诉讼法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只有在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情况下,才能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因此,审判委员会能否对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取决于合议庭是否将案件提交给审判委员会处理。
我国法院组织法也对审判委员会的职责进行了规定。按照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同时,法院组织法规定,法院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出,经审判委员会通过,可以临时代行审判员职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法院组织法规定审判委员会有权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但是,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必须通过有关诉讼法的内容加以具体落实。如果诉讼法没有规定审判委员会具有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的职能,那么,审判委员会就不能在诉讼程序中行使这一职权。因为诉讼法是规范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规则和基本规程,人民法院不论以何种形式的审判组织审理案件,都应当按照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按照这一逻辑,鉴于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审判委员会有权讨论决定重大的、疑难的民事案件,审判委员会只能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讨论决定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
❷ 法官检察官选任委员会由什么组成
法官、检察官复的选任,要坚持党制管干部原则,尊重司法规律。法官、检察官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为了保证专业能力,在省一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官、检察官人选。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政治素养、廉洁自律等方面考察把关,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免。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经验丰富的法官和检察官代表,又有律师和法学学者等社会人士代表。建立逐级遴选制度,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优遴选,既为优秀的基层法官、检察官提供晋升通道,又保证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具有较丰富的司法经验和较强的司法能力。扩大法官、检察官的选任渠道,实行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招录办法,招录优秀律师和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学学者等法律职业人才进入法官、检察官队伍,为建立法律共同体搭建制度平台。
❸ 香港的法官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九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回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应由答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徵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香港终审法院条例规定,首席法官须由行政长官根据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的推荐委任。
❹ 中国法官等级的职务
院长: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至二级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员: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院长:二级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二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院长:三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三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❺ 法官等级最高是什么
最高的是首席大法官。法官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
(一)首席大法官;
(二)回大法官:一级、二级答;
(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5)法官委员会扩展阅读
(一)一级大法官、二级大法官、一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二)高级人民法院及其所辖法院的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二级法官和高级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三)中级人民法院及其所辖法院的三级法官、四级法官、五级法官的等级,由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❻ 法官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法官等级与复相对应行政级别对照制表:
1 首席大法官 国家级副职
2 一级大法官 省部级正职
3 二级大法官 省部级副职
4 一级高级法官 厅局级正职(巡视员)
5 二级高级法官 厅局级副职(副巡视员)
6 三级高级法官 县处级正职(调研员)
7 四级高级法官 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
8 一级法官 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
9 二级法官 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
10 三级法官 科员
11 四级法官 科员
12 五级法官 科员
❼ 香港法官可以由外国人担任吗立法委员会可不可以有外国人
《基本法》容许不超抄过百分之二十立法会议员持外国护照,即目前六十名议员中,其中十二名可以是外国公民。
而十二名可以是外国公民的都是全属工商及专业功能组别议员,不包括直选议员,外国人只要香港公民不持外国居留权就可以做议员,如果有外国护照只能归入十二名可以外国公民的名额内。
至於香港法官没有国籍限制,香港法官中亦有外国人,但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则需没持有外国居留权的香港公民担任
❽ 中国 各级法院各级法官对应的行政级别是什么
法院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级、二级;
(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首席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至二级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二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员: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高级人民法院
院长:二级大法官;
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庭长:二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一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至三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二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基层人民法院
院长:三级高级法官至四级高级法官;
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一级法官;
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二级法官;
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至三级法官;
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
助理审判员:三级法官至五级法官。
省高院的行政级别主要如下:
院长,行政副省级
副院长,党组人员,政治部主任等,行政正厅级
审判庭庭长,副厅级
目前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属法律职务,暂未与行政级别挂钩
县级法院审判员对应级别如下:
法官的行政级别参照公务员基层法院院长,副处
副院长,正科或副科
庭长,科员或副科或享受正科待遇
审判员相当于股级、副科。
❾ 法官任免的原则有哪些
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法官的任免权限和程序: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专门人民法院的法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任免办法。
初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提出人选。担任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应当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
法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务,不得兼任律师。
对于丧失国籍的、经考核不称职的、因违纪、违法犯罪的,以及因健康等原因长期不能履行职务的法官,都应依法提请免除其法官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