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读后感

法官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0-12-24 04:10:03

Ⅰ 穷人和法官故事的读后感

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叫《穷人与法官》。里面的故事可是非常精彩呢,接内下来我来给你介绍介绍一容下它这本书吧。
故事里的主要内容是这样子的:穷人的马和一个富人的马拴在一起,穷人提醒过富人不能这样做。结果,富人的马被穷人的马踢死了。富人生气的拉着穷人去找法官评判。法官问穷人问题,穷人一声不吭,直到富人吧事情的经过都说出来以后,穷人才开口说出了自己不说话的真相。

穷人觉得,法官宁愿相信富人的千言万语,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只言片语。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换回了自己没罪的事实。其实任何事物只要时间久了,总会有个水落石出的!我以后也要学习穷人,不能心急,以后理智地对待事物。

Ⅱ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600字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古老的书,里面讲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故事。相传,一个国王,他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就杀掉。有个姑娘要阻止他的这种做法,于是愿嫁给国王。她给国王讲故事,每次要杀掉她的时候刚好讲到精彩的部分,国王只好不杀她。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回心转意。
其实,这些故事是由阿拉伯民族智慧、才华凝聚成的,有些已经家喻户晓,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辛巴德航海历险记》等等。
它们都是曲折生动、想象丰富,大多数令人感动。《辛巴德航海历险记》讲述了一位商人七次出海,每次出海都碰到种种磨难,而他把这些困难一一克服,最后成了一名富翁。《神灯》则述说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在罪恶多端的巫师的帮助下得到了神灯。于是他运用神灯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杀死了偷走了神灯的巫师,和要为巫师报仇的巫师弟弟,最终当上了国王。而《神童智审盗金案》用一个神童竟然审出了一庄连聪明的法官也审不出的案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忽略细节。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三姐妹的故事》。它述说了穷苦三姐妹的故事。这三姐妹在谈到心愿时说自己分别想嫁给国王的面包师、厨师、还有国王本人。恰巧国王路过,立即实现了她们的愿望。两个姐姐很妒忌当上皇后的妹妹,便把她生下的两个王子和一个公主用竹篮装着随水漂去,并说皇后生下了一条狗、一只猫和一根木条。国王幽禁了皇后。三个孩子被园林总管拾到、养大,可园林总管却早早地死了。这三个孩子在他的房子里住下。一次,公主得知他们的院子中有“能言鸟”、“唱歌树”和“黄金水”这三样宝贝就谁家也比不上了。于是两位王子先后去找宝物,结果都在半路变成黑石头。于是,公主亲自出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宝贝,并救活了两个哥哥。回去后,“能言鸟”用它的聪明才智使国王明白自己错怪了皇后,并认出了孩子,一家人又团聚了。故事中两个姐姐的行为让我憎恨,皇后令我同情,而两个王子和公主的兄妹之情使我感动,公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叫我敬佩。
《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的发扬勇敢冒险精神,有的对机智善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下层社会人民给予赞扬。《一千零一夜》不愧为阿拉伯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鲜艳的珍品。

~~~~~~~~~~~~~~~~~~~

还有好多,
http://www..com/?sr=&tn=nanlingcb&word=%D2%BB%C7%A7%C1%E3%D2%BB%D2%B9%A1%B7%B6%C1%BA%F3%B8%D0&bar=3

Ⅲ 写法官姐姐的读后感

姐姐17岁了,已经由少女成长到青春期了“她的身体已经蓬勃,心思像野草一样疯长。她既便管得住自己的心,也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她是有事没事必得往街上跑。”“她之所以东张西望的,乃是对世上的一切,都有新鲜和好奇。她抬头看一眼绿树,觉得是好的,低头踢一下石子,也觉得欢喜。她的天性实在是很开朗的,有时走着走着就差不多就要微笑了,至于为什么笑,她却是不知道的,似乎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一种不能可知的甜蜜里,可能她都没意识到自己在笑。”
女孩到这种时候开始要大人操心了,这是从古到今传下来的对少女训诫:没事不要总趴在绣楼上;走路时不要东张西望;家里来了男客,要懂得回避。如此等等,所以弟弟就像个小警察一样“很自觉”地担负起这份“监督”的责任。巷子里要是出现个适龄男子,姐姐就要弄出“花摇柳颤的。”弟弟既纳闷儿又有些生气,忙里偷闲从地上爬起,决定要过问一下此事,便拿起一根树枝,朝姐姐咿咿呀呀冲过来,‘叭’的一声打在她脚前,说:‘吠!哪里去?’姐姐跳了一下顺势把手塞进他的脖子里说,“买糖吃不吃?”
可姐姐和男的还是说的没完没了,弟弟再次冲到姐姐跟前,姐姐知道弟弟想干什么,却装作不知道说,“干吗呀。脏死了!”男子为了向姐姐表现,也是为了支走弟弟,朝杂货店走去,弟弟把树枝挡在他面前,瞪眼说,“不要你买!”又对姐姐厉声道:“不要跟他说话!”
他既是小孩子,又是小大人,他没有理由,又有充足地理由管姐姐;姐姐也无奈。
一天他看见姐姐一人偷偷地哭,问,“谁又欺负你了?”
姐姐泪眼蒙胧中转身看见一个小不点儿,虎头虎脑地站在她脚前,一脸严肃,神情凝重,俨然一个小大人。姐姐突然一个孩子气发作尥了个蹶子,说,“不要你管!”扑到床头大哭。姐姐并没向弟弟告诉为什么哭,只是告诉他“不要告诉大人”
作者把姐姐这种恋爱中遇到麻烦及弟弟过问情景写出来,其余都省略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这一省略却省出许多滋味来。此处无声胜有声。
弟弟似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对她说,“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以后少来往,现在合家老小为你操碎了心,你好歹也替我们想想。”这话说的多精彩!不像他这个年龄能说出来的,但的确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他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姐姐和男人说话的时候,有时说要块糖吃,有时领着一帮小孩围着他们横冲直撞,朝人吐吐沫,骂人小妇养的,打弹弓,砸玻璃窗,拨气门芯……这使姐姐急不得恼不得的。
在姐姐长大成人的那段日子里,他实在是忙碌的。他一边要顾着自己玩耍,一边还要照看姐姐,他生怕她上了坏男人的当,被人调戏、诱奸,或是被拐了带走,人世所有的艰险,他都代姐姐想到了。他是有点无事忙的。
可是姐姐对弟弟这种呵护却不领情,还感到很讨厌,有时糊弄他说给他买糖吃,有时气急了,拎起弟弟的耳朵往家走。这时他会对姐姐说,你“满脑子的糨糊,又不识人的,活该你受罪。”到底受什么罪,他也未见知道。
可是到姐姐真正大了的时候,弟弟又从大人那里知道“这事得抓紧了,搁在家里总归是麻烦。”于是他开始又要为姐姐操另份心了,家里来人就对姐姐说“有人找你”,说完就走开了。他的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
作者把姐姐青春期、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弟弟对姐姐似懂非懂的恋爱中的那种干预表现得维妙维俏。
作者的感受力很强,表现力也不错,该详的地方表现充分,该略的地方省的干净利落,这才是艺术。魏微在我心目中有了位置。见到她的作品必是抢先读的。

Ⅳ 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82字]

我今天读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源《阿凡提的故事》精选。里面主要写了阿凡提每天骑着他的毛驴走街串巷,遇到不平事,他总要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毛驴法官”的故事。里面讲了一个吝啬鬼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很不好。一天,一个老汉在饭店门口休息。吝啬鬼说老汉闻了饭店里饭菜的香味,让他付钱。老汉没有钱,吝啬鬼竟然
要老汉去见法官,法官和吝啬鬼同流合污逼老汉付钱。正在这时,阿凡提骑着毛驴走了过来,他对法官说:“老汉的钱我来付。”法官同意了。阿凡提走到吝啬鬼跟前,拿着钱袋使劲晃了晃,问:“听见钱的声音了吗?”“听见了,不少钱哩。”阿凡提对吝啬鬼说:“他闻了饭菜的香味,你听了钱的声音,咱们的帐清了。”最后法官说阿凡提只配当毛驴的法官,阿凡提羞辱法官和吝啬鬼是驴子。
文章中的阿凡提非常聪明,遇到事情,总能想到好办法,巧妙的解决它。我们也要向阿凡提一样,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Ⅳ 法官手记读后感

杨忠民:法官缘何如此恐怖?———读《恐怖的法官——纳粹时期的司法
1947年,在二战后纽伦堡的废墟上,由美国独家主持的审判纳粹时期德国司法官员的法庭开庭。当诸多第三帝国的司法官员站立在被告席上时,一个问题定然困扰着人们:法官缘何如此恐怖?
曾经身披法袍,手握法槌,头顶法学专家、学者等高贵头衔,面相庄严的前法官们,大约谁也不曾高举火炬行进在“帝国水晶之夜”,亲手残杀犹太人,砸碎犹太商店的玻璃橱窗,焚烧犹太教堂和“邪恶思想”的书籍;也未必亲自启动“洗浴室”的毒气装置毒杀妇孺,或者扣动扳机,射杀手无寸铁的平民;更未必身着军装,脚登马靴,手执佩剑,践踏被侵略的国土——即使成了被告,那一脸的神圣和不屑,只会让人生出对司法的敬畏,却实在难以联想到“恐怖”这个可怕的词语。然而,在德国法学家英戈·穆勒的《恐怖的法官——纳粹时期的司法》中〔1〕,却分明记载下如许事实:正是他们,在经过严谨、缜密且富于逻辑性的“法理论证”之后,催生了臭名昭著的“纽伦堡法”,使反犹排犹的条顿剑得以从司法的剑鞘中抽出;也正是他们,端坐在国民法院、特别法院、党卫军警察法庭、军事法庭之上,挥动法槌,将成千上万“玷污种族”的犹太人和“社会蠹虫”、“社会渣滓”驱赶进集中营,接受死亡的“洗礼”;同样是他们,为了保证“德国种族的完美性”,作出惨无人道的判决,对智能低下者强制性绝育,令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在“快乐”中死亡;还是他们,把无数反战的平民甚至德国军人送到绞刑架下,以鲜血润滑着第三帝国的战争机器……是的,从这些司法官员白皙的手上,的确看不到一丝血迹,但谁又能说,在被毁灭的五百多万犹太人的尸骸旁,在被虐杀的二十万“不值得活的生命”的坟冢前,乃至在被整个战争屠戮的五千五百万生灵的周围,除了游荡着希特勒死神般的身影外,就没有抖动着这些司法官员们恐怖的黑袍?!本应由希特勒占据的被告位置,如今由他们来填补,的确是合乎逻辑的,可人们依然要追问:法官缘何如此恐怖?

Ⅵ 抱抱法官读后感500字

这篇文章讲了李夏普洛是个已经退休的法官,他天性极富爱心。终其一生,他总是以爱为前提,因此他总是拥抱别人。大学同学给他取了“抱抱法官”的绰号。有一次他来到一个神情呆滞、流着口水的病人李奥·纳德面前,弯腰抱了一下李奥。突然间,李奥开始嘻嘻大笑,所有在场的医师、护士都喜极而泣。李问护士长发生什么事。李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回答:“23年来,我们头一次看到李奥笑了。”让别人的生命有一点不同,有一点亮光是何等简单啊!仅仅一个拥抱,呆滞的病人也会回以大笑,感谢李给他带来欢乐。读到此,仔细想想,我得到了妈妈太多的拥抱。每当我身体不舒服、哭泣悲伤、考试不理想或作业出色完成、学会了新的本领、待人接物有礼貌......时,妈妈总是深深地给我拥抱,躺在她那温暖舒适的怀抱里,让我忘却病痛、悲伤,让我快乐!可是我却没有想过回赠给妈妈一个拥抱,说声谢谢。于是,我在妈妈下班回家时,在妈妈烧好香喷喷的饭菜时,在妈妈拖地洗衣服时,在妈妈不厌其烦为我讲故事说道理时……,我都给她一个拥抱,说声您辛苦了,谢谢您!她就笑了,笑容那么灿烂!我能感觉到妈妈现在很幸福,而我觉得更幸福,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感恩!我们一起行动吧,不要吝啬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声谢谢,让爱与被爱,心与心交流在这一刻变得淋漓尽致!每个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感恩中成长——读《心灵鸡汤—抱抱法官》有感 李敏祺 600字

Ⅶ 读小仓鼠扣扣海底大法官的读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熟读文章,然后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详细地描述一下,把文章的主要片段叙述一下,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正文:

扣扣的好朋友柯兰被沙漠之狐骗走了,生命危在旦夕。为了解救朋友,扣扣一行勇闯大漠。途中它们帮助并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在这些新朋友的帮助下,扣扣它们挫败了沙漠之狐一次又一次的阴谋,终于找到了柯兰。但是柯兰爷爷却说沙漠之狐是无辜的。

小仓鼠扣扣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普通、平凡、善良,怀揣着一个个美好的希望,在一次次抉择中长大、坚强。扣扣的朋友也都一样,善良但并不完美,有着种种缺点。

而那个叫做“黄金岛”的所在,或许更是一个象征――它一开始是他们跋山涉水追求的目标,后来却在他们跨越重重险阻的过程中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最宝贵的可能并不是要寻找的“黄金岛”,而是那个让人逐渐变得坚强、团结和无畏的过程。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这些句子让我们一生受益。让我们知道只要有恒心,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山川选择了巍峨,大海选择了广阔,森林选择了茂密,于是便有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温存以及“蝉噪林逾静”的别样风情。

愿每个人都能忠于自己的选择,在困难中选择坚毅,在骄傲时选择谦虚,在昨天选择教训,在今天选择奋斗,在明天选择收获。

Ⅷ 小香咕和会说咒语的大法官读后感

“小香咕全传”历经秦文君女士十载创作和精心打磨。小说描写寄居在外回婆家的香咕和三个表姐表答妹,组成了一个儿童的小世界,那里既是一个纯洁快乐的乐园,又是一个纷争不断,伤心不止,节外生枝的小天地。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恣意、灿烂和美好的阳光童年,同时又深深扎根于沉甸甸的现实人生——用孩子的眼晴来观察和感受整个世界,其丰富的写作内容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澄澈的故事和温暖的浅语里,涓涓流淌着女作家细腻的柔情与母爱,字里行间则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清纯之美。

Ⅸ 古代皋陶案件读后感

皋陶作为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的“刑神”和“狱神”,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法官。《太平御览》说:“律是咎鲧(皋陶)遗训,汉命萧何广之。”《九朝律考》引《书钞》之说云:“皋陶谟虞始造律”。同时,皋陶也是中国古代上古“四圣”之一,与尧、舜、禹并列,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法律的创始人,对皋陶这个人物自身的思想性格进行研究,对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成因解读,乃至于中国刑法现代化的本土资源发掘,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篇论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介绍国家形成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国家形成的特殊之处,将皋陶生活时代的具体情况叙述清楚;第二章包括五个小部分,分别阐述皋陶为什么制刑、为什么皋陶制出来的刑是这样、皋陶对中国古代法律“德主刑辅”、礼刑关系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以及对法律文化中公案文学的创作有何促进。第三章则是讲述皋陶的思想对于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尧、舜、禹部落联合体同部落联盟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他们属于具有个人性质的权力的部落联合体类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酋邦。从《尧典》中可以看出尧、舜、禹酋邦已经具有一套初步形式化的官僚体系。这是部落联盟中所没有的。《尧典》中的记载在细节上未可尽信,但可以想见当时政治机构已经比较复杂,并有了自己的规范和传统。这对后来中国早期国家政治机构的形式有深远的影响。尧、舜、禹酋邦的存在和发展在中国国家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关键性的一环。它使中国国家的产生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而生活在此历史时期的皋陶,深受社会外部环境影响,他所创制的法律也必将是独属于这个地方、这个时期的法律。
第二部分第一小节阐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表现出以刑事法律为基干的原因。《尚书·舜典》载:“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大者阵诸原野,小者置之市朝,其所繇来者上矣。”由此,可以看到,在远古时代,“兵”与“刑”的密切关系:狱官之长这个职位竟然是为了抵抗“蛮夷猾夏”而产生的,中国的首位大法官其主要职务是反击侵略;并且也充分显示出刑罚与战争的密切关系,鲜明地表现出中国的刑治法律文化特征。
礼刑关系是第二部分第二小节的主要内容。皋陶倡“五礼”——马融谓“五礼”乃“吉、凶、宾、军、嘉也”,郑玄谓指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之礼。虽然后世对“五礼”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皋陶所定的“五礼”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言行规范层次上的礼,而是一种制度与文化上的建构,是符合“天秩”的,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遵循的。在古人心目中,一方面,抽象意义上的“礼”是法(具体的法)的灵魂或根本原则;另一方面,在古人心目中,具体意义上的“礼”简直可以直接替代法律(具体的法律、法条)。可以说,“礼”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它一身四任:道德、宗教、法律、习俗。其中并没有一条条纯粹的法律规范或道德规范,它无法分拣。
第三小节讲述的是皋陶的治国安邦之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这段文字中体现了参与治理国家的人应修身、知人、安民,实行德政。刑只是工具,而道德教化才是目的。刑的目的就是通过司法活动来引导民众的道德生活,告诉人们何为正当的生活,阻止人们去做不当的事情。若说道德教化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那么刑法惩罚则只能是亡羊补牢。
第二部分第四小节则是叙述体现在“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这段话中的皋陶的先进法律思想:不株连、有利被告的原则。
第五小节的内容乃是关于皋陶极其强调道德的作用的原因以及用之来解释荀子所说的“君子者,法之源”,以及中国法律传统文化“人治”观点的为何兴起。
关于法律的文学作品也是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因为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就是写作者和阅读者的法律意识,而民众的法律意识作为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深受法律创始人的影响,因此,这是第二部分第六小节的内容。皋陶的绿脸、包公的黑脸,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司法官的被民众异化的脸谱也深刻的展现了中国古代民众出于对理想法官公正无私品格的期望和追求,将他们神圣化、理想化、艺术化了。
最后,第三部分,阐述的是皋陶的思想对今天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有何值得借鉴的方面。重视皋陶以及儒家思想中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的内容,剔除其中的“人治”成分,探讨在当前如何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Ⅹ 不可思议的洞穴读后感

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他跟我说了一本书,就是《洞穴奇案》,用朋友的话说 " 极具神奇色彩,堪称法学独秀之一 " ,最让我有一种去看的冲动的就是,他告诉我 " 你对此案例的所有看法都会在法官的看法当中 " .所以就专门去图书馆找了这本书,读罢此书不由长吁一口气,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书中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法律专业术语,对于我这个法学初生牛犊来讲确实应接不暇。然而,我就是带着一种 " 要产生自己独特的法官之外的见解 " 的非正常思维去读的,一看就不舍得放下:一个虚拟的案例,竟能引发如此多的观点,逻辑般的充满了法律、哲学、正义、人性情感太多的思辨,让我不禁深深陷入其中,领略这法律的无尽魅力和作为法律人的无限风光。

该书主要讨论的案例是由美国20 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发表了一个假象公案: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中,水尽粮绝,而且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持生命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他四人,维特摩尔使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任执意抽签,而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以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本书的前一作者围绕这一案例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也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本书可以说就是十四位法官判决书的集合。

自然我们不是每天都面临着洞穴探险者案那离奇的事情,我们置身其中的政治、法律、文化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书中所说或者是大异其趣,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们从其论述中获得富有现实意义的教义和理性,同时也是对于正义和社会整体道德情感关注和热议,所以我们才会对那些似乎与我们不是有太大关联的李丽云案、许霆案和邓玉娇案的关注。因此我可以说,虽然对于洞穴奇案没有陪审团,没有媒体大众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几个大法官坐而论道,但其中的严禁法律推理,公开理性论辩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的探求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因每个人的经验、判断各不相同,所以就举两个例子,谈谈几个大法官的主要观点和辩论中的精妙技巧。

首席大法官的主要观点是:法典规定,任何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必须判处死刑。根据这一条,我们基本是可以断定其是 " 不仅公正明理,而且是法律所允许的唯一方案 " .然而福斯特法官以 " 探究立法精神 " 为题,用了两个新观点巧妙的绕过了首席法官的罪刑法定挂点:实定法是建立在人在社会中可以共存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失去了这一基础,实定法就不再适用,而是用自然法则,因此本案不适用于联邦现行法律;其次法律的规定应该通过它显而易见的目的来规定,因此他认为本案应该判无罪。另一论点就是饥饿是否构成紧急避难的问题,认为饥饿不是杀人理由的唐丁法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被告沃尔金由于盗窃一个面包被指控,被告的抗辩理由是自己当时处于饥饿状态,法庭没有接受他的答辩理由。因此唐丁法官认为 " 如果饥饿不能成为盗窃事物的理由,怎么能成为杀人并以之为食物的正当理由呢? " 而另一方赞同积极避难的斯普林汉姆法官却认为沃尔金案与本案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沃尔金可能不是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或者有生命危险,不知其挨饿程度;其次,除了犯罪,沃尔金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找工作甚至乞讨等等,然而本案中的探险者没有这样选择,杀人成为了唯一的途径。这样的精彩辩论怎能不让我拍案叫绝!

热点内容
执业律师能不能开法律咨询中心 发布:2025-05-17 20:29:28 浏览:815
西安市高新区法院地址 发布:2025-05-17 20:29:21 浏览:452
不变的道德 发布:2025-05-17 20:16:25 浏览:914
法治工商品牌 发布:2025-05-17 20:03:26 浏览:150
警察行政法和警察法 发布:2025-05-17 19:49:17 浏览:825
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2017 发布:2025-05-17 19:35:18 浏览:535
法律顾问工作日志表 发布:2025-05-17 19:35:12 浏览:4
不是道德健康 发布:2025-05-17 19:19:09 浏览:863
厦门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专业 发布:2025-05-17 19:19:02 浏览:754
民事问题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17 19:00:18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