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法院领导
㈠ 覃姓的姓氏名望
覃元先:南朝梁代东宁州刺史。
覃 季:唐朝太子校书。
覃庆元:宋朝景德进士、御史中丞。
覃光佃:宋朝监察御史。
覃 昌:宋朝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著有文集。
覃 吉:明朝宪宗太子太傅。
覃庆元:明朝嘉靖进士、陕西兵备。
覃修纲:清朝甘肃西宁镇总兵。
覃贵福 :太平天国武状元、将军。
覃 振: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
覃应机:当代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区主席。
覃绍殷:广西自治区马山县人,壮族。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桂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画院院长。
覃子豪:现代诗人、诗歌评论家。学名覃基,四川广汉人。1932年到北平就读于中法大学。193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中央大学,两年后回国,曾在浙江永嘉县县政府、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任职,在浙江、福建编辑或主编过报纸副刊。
覃炳荣:男,1932年4月生,广西贵港人。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政协原贵港市第三、第四届委员,中学教师兼任中医师。
覃春华:男,1928年10月生,广西北流县人。1954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林学系本科,1954年5月分配到中央林业部综合队工作。1961年底调回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已连续专门从事林业调查设计工作35年以上,林业高级工程师。
覃国忠:男,1944年10月生。主管药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广州军区二十分部药训班。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主管药师,系中国药理协会广西分会会员、楚天书法研究院院士、桂林智能功协会理事、中国伏牛画院名誉院长等。
覃守胜:男,1965年3月生,湖北省五峰县人,土家族。艺名小草。现为山魂根艺盆景社负责人,中国根艺美术师,湖北省盆景协会理事,三峡根艺奇石收藏家。有多篇论文入书或发表。
覃 昌: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覃光佃的儿子,庆历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著有文集。
覃元先:字流钦,名无克,南梁广东南海人,原籍陕西善骑射,亦精通文墨。齐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卫乡里,据有番禹。
覃光佃: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博学能文,宋仁宗时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师呼为真御史。外筹军政,内肃朝仪,咸倚重焉。曾与狄青并封为将军,以音乞归赐诏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致仕。(无法证实)
覃庆元:覃光佃之父亲,北宋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景德进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1006-1010年)被封为御史中丞。为人稳健,遇事敢于发表意见,举朝服其公正。
覃 达:明代湖南石门人,曾任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万户官,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被征调到四川征剿,奋勇杀敌立功。丧于四川省大溪坪。(无法证实)
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这个称呼,原来是太子称呼老太监的,通用于老年夫妻之间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9岁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宫中服侍多年的太监覃吉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习。几年间,覃吉对太子口授“四书”,还常常叙说民间情况,连历史上宦官专权祸国的往事也不避讳。(无法证实,因覃姓使用在清代末年,所以这些凡是超过这个时期的,都是一种说法,数据)
覃应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云阳县人,嘉靖进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属及群众,平息匪乱,整肃地方治安,政绩突出,升任四川副使。(同上,无法证实)
覃 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县人,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参加护法运动。蒋介石隐退时,以主执委代行总统职权数月。系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好友,与毛泽东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终年63岁。葬岳麓山,墓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覃健(1911-1959):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6团代排长,红三军团政治部政卫连排长,红一方面军政卫队警卫营连长、营长,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覃国翰(1912-1996):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5团连司务长,湘赣独立师第1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红17师第49团通信主任,红6军团第18师53团营长、团参谋长,第16师47团团长,第17师参谋长,第18师52团团长。参加了长征。
覃士冕(1914-1981):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红3军团第5师13团特派员,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第4师12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覃应机:覃应机(1915-1992)广西东兰人。1929年春参加革命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覃事湘:男,1933年10月生,湖南省石门县人,土家族。石门县经济委员会经委副主任,会计师。1982年4月晋升会计师,1950年毕业于湖南九澧中学,1950年9月参加工作后,曾任石门县粮食局、磨市区粮站主管会计、县易市联合工厂、化工三厂、县印刷厂会计主管、县工业局计财股长、县经委财务科长,县经委副主任,县财政会计学会副会长,常德市财政会计学会理事,县会计职称评委会评委等职。
覃瑞祥:1952年7月生,广西北流市人。曾任中共来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广西九届、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广西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广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08年1月26日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覃嗣玲:女,1955年10月生,广西南宁人。中共党员。政工师。1985年毕业于广西电视大学。现任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南湖分局副局长。1994年辖区共发生刑事案件破案率为92.3%;治安案件查破率为89.7%。
覃启舟:男,1976年2月生,广东阳江人。致公党员。1995年以阳江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与胞弟覃启浩创办“蜥蜴团队”公司,“美丽 岛”眼镜等多家著名企业。现已移民澳洲。
柳南区法院
柳南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80年,位于柳州市飞鹅路南一巷90号,辖区行政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常住人口29.92万,流动人口约10万,是柳州市的南大门及柳州市工业、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柳南区人民法院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行政事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法警大队、办公室、政工科、纪检监察室11个工作部门。
该院曾先后被广西区高院授予全区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称号和广西区政法委授予全区严打整治斗争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及被柳州市政法委授予市政法系统“十佳政法单位”称号,多次获得柳州市中级法院的嘉奖。
柳北区法院
柳北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80年6月1日,位于柳州市胜利东路白沙村239号,辖区行政区域面积320.89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2万,是柳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和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柳州市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及工业、商业、文化中心。
柳北区人民法院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行政事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纪检组、监察室、政工科、办公室、法警大队12个工作部门。
该院曾先后荣获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的“文明窗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审判监督工作先进集体”,市法院系统“双文明”目标管理一等奖、市“四五普法”及市政法系统“严打”先进单位等荣誉。
柳北区人民法院沙塘法庭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规范化人民法庭”,该院多名干警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和荣获市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的称号。
城中区法院
城中区人民法院1980年成立,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行政事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司法警察大队、政工科、纪检监察室、办公室11个工作部门。
该院在辖区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的支持、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围绕“公正与效率”的法院工作主题,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鱼峰区法院
鱼峰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80年5月,位于柳州市蝴蝶山西路3号,地处柳州市工业老区,辖区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鱼峰区人民法院下设11个庭科室。该院依托网络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人民法院工作管理模式。1995年4月,鱼峰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记“集体一等功”,多次获得自治区“十隹法院”、“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
柳江县法院
柳江县人民法院成立1953年3月,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054平方公理,常住人口53.8万。
柳江县人民法院下设11个庭科室,派出机构4个。近年来,该院受区高院裹彰的先进集体9个,受中院表彰的先进集体24个,受区高院表彰的干警17人次,受中院表彰的干警304人次。
柳城县法院
柳城县人民法院成立1951年9月15日,位于柳城县大埔镇白阳南路18号,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融江河畔,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109.78平方公理,常住人口近40.76万。
柳城县人民法院下设机构14个庭科室,其中人民法庭4个。 2007年,柳城法院按照法院职能分为审判纽、执行组、司法行政纽、巡回法庭四个序列进行管理,改革长期束缚法院审判工作的行政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该院曾先后荣获自治区高院、柳州市政府和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的“文明窗口”、“规范化法庭”、创建平安柳州(城)活动“平安单位”、“先进单位”、“先进集体’、柳州市法院系统‘清理积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融安县法院
融安县人民法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5月1日的融县法院,1952年融县分为融安、融水两县,融安县人民县人民法院随之成立。融安县人民法院
在素有“金桔之乡”的融安县长安镇城区,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900平方公理,常住人口34万。
融安法院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办公室、政工科、监察室、法警大队等工作部门。
近年来,融安法院多次获得自治区保密工作“先进集体”、柳州市“文明单位”、“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多项荣誉。
融水县法院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成立于1951年5月1日,坐落在地处桂北与黔南要冲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铁西路,辖区行政区域面积46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境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特产丰富。县城附近有真仙岩、老子山、古鼎三潭等名胜,元宝山和贝江一派林区风光,雄奇瑰丽。
融水法院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办公室、政工科、监察室、法警大队等工作部门。融水县法院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行审判、执行、行政后勤三大管理,并组成巡回法庭,专门负责巡回审理20个乡镇的各类案件。
2004年,融水县法院新办公大楼落成,成为该院建院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捉高司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江县法院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成立于1952年10月,位于三江县古宜镇观鱼路59号,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4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万。
三江法院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纪检政工科、办公室,法警大队,巡回法庭。
三江法院办公综合楼建筑占地7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64平方米,审判综合楼内设1个大法庭,1个中法庭,4个小法庭,1个大会室,40余间办公室。
鹿寨县法院
鹿寨县人民法院成立于1951年9月,位于鹿寨县鹿寨镇政军路3号,辖区行政区域面积33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
鹿寨法院下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办公室、政工科、监察室、法警大队及鹿寨、雒容、寨沙、中渡四个法庭。
近年来,鹿寨法院先后获得全县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柳州市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柳州地区、柳州市法院及全区法院系统“先进单位”、“青少年维权岗”、“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㈢ 反映社会公德事例
一、捡破烂老人姚义德
人物介绍:姚义德今年52岁,是河南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人,他的老伴孙庆荣今年58岁,也是河南人,夫妇俩20年前来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捡破烂、干杂工为生。老姚的亲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岁,最小的也20多岁了,都已在海南成家。
从1988年开始至今,老姚夫妇先后收养了10名弃婴。他说:“见死不救是一场大罪,自己少吃一点,多苦一点,救一条生命,该多值呀!不过有些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这些女孩都很好,多可惜呀!”
二、好司机吴斌
5月29日中午11时10分,吴斌驾驶杭州长运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
车载摄像头记录下了全过程,画面显示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
由于吴斌的肝脏损伤实在太严重了,按医生的说法,他的肝脏已经象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输入的血已经相当于给全身的血换了一遍。需要渡过最关键的5天排异观察期。由于吴斌抢救已输血1万多cc,院方血液紧张,为此,杭州长运正在动员职工为吴斌献血,还打算今天专门安排大巴车开到无锡解放军101医院献血。他的同事们也都一直默默地为他祈祷,希望能给他力量,创造生命的奇迹。
可惜吴斌还是没有等到。6月1日凌晨零点十三分,吴斌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虽经医院全力救治,吴斌终于还是于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过世,享年48岁。
三、退休老兵殷昌杰
今年79岁的殷昌杰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1999年从台湾来到厦门,租住在厦门集美大学附近的一所学生公寓内,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在一次和学生们聊天的过程中,老人发现很多大学生家境贫寒,便萌发了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想法。
他先后拿出几十万元的收入资助上百名贫困大学生。值得深思的是,6年来,老人资助的几百名贫困学生,居然很少有人向他表示谢意。6年来,老人只收到过一张贺年卡,还没有署名。
四、退休老人乔秀文
退休户籍民警乔秀文是晋源区金胜镇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却慷慨解囊资助孤儿或贫困学生上学,救治贫病交加、生命垂危的陌路人。他还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他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为瘫痪老人按摩、陪其聊天;他逢年过节主动打扫公厕卫生……他用平凡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五、村支书杨圣满:奔波20年为乡亲引来汩汩清泉
河北省蔚县柳河口村支部书记杨圣满任职后,自费为乡亲们找水奔波20年。20年来,他几乎花掉自家全部积蓄,最终为村民引来汩汩清泉。
柳河口位于蔚县大南山脚下,全村800多人,由于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复杂,饮用水极为匮乏。从上世纪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开始四处找水,先后挖了20多眼井,却没有打出一滴水。村民夏天只能饮用涝坝水,冬天只能喝积雪融水。
1988年,杨圣满当选村支书后,把自己经营多年的木材经销生意交给妻子料理,带领乡亲们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寻水之路。1993年,村里决定从相隔4公里的邻村引水,4公里长的石头水渠,他带领乡亲们一块一块挖,一尺一尺刨,终于把水引到村子里。
2002年,邻村水井水位下降,吃水难又成为柳河口村村民面临的问题。这一次,杨圣满下了决心,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吃水难题。之后数年,他奔波于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苦苦寻求找水良方。亲戚、朋友得知他打井的消息后,都劝他不要冒这个险,妻子更是极力反对。可是,杨圣满决心已下。
2004年3月,他根据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资料,拿出自家12万元钱,请来打井队,着手实施打井计划。在打井的6个月里,他把铺盖卷搬进工棚,日夜坚守。可是,直到打井钻头钻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坚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这样宣告失败了。随后两年,固执的杨圣满接连打了6眼井,仍然一无所获,却为此用掉了自家50万元存款。
有的乡亲动摇了,有的人在背后笑他“一根筋”,这时候,杨圣满开始谋划新的引水方案。2006年8月,经过周密论证,柳河口村决定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子里,杨圣满带领乡亲们投入到新一轮找水“战斗”中。山上本来没有路,杨圣满和乡亲们硬是用铁锹、锤子一寸一寸凿出一条山路。
到2006年10月,投资20万元、长达8000多米的管道铺设完毕,同时还建起两个扬水池和两个蓄水池。泉水翻山越岭引到柳河口村,村民们从此喝上了甘甜水。
㈣ 练志林人物简介
练志林,男性,1968年6月出生于广西柳州,汉族,他持有中共党员的身份,学历为在职研究生。1988年12月,他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自那时起,他一直致力于司法工作。自2004年1月起,练志林担任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其在司法领域的贡献和经验备受认可。近期,有消息传出,他有可能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职务,这将进一步提升他在司法领域的影响力。
除了在柳北区人民法院的职务外,练志林还身兼要职,目前担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院长。这一职位表明他在处理复杂司法案件和推动当地司法事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领导能力。他的工作经历和专业素养无疑为这两个地区带来了公正和稳定的司法环境。
㈤ 出轨证据确凿,法院为什么不判决呢
现实中有婚外情的一方通常会小心翼翼的避开人们的耳目,而另一方则相对难以取证,众所周知,诉讼就是证据,那么对于婚外情诉讼案件的调查取证,有哪些证据是法律认可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一方的婚外情没有发展到重婚或与他人同居,无辜一方就没有权利要求损害赔偿,《婚姻法》规定,无罪一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的案件仅限于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但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认为是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