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商务部
A. 清朝都有什么官级都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清朝的核心级别,以乾隆时期为准,是九品十八级制度。即总共分为九品,每品又分为正品和从品,共十八个等级。
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个特殊品级,即超超品。而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还有被赐封公侯伯爵位的功臣,以及公主额附(驸马)的级别都是超品,高于正一品,属于荣誉头衔,俸禄较高。还有一类,即不入流,是从九品以下的官府雇佣人员。所以,全部算起来的话,共有二十一级。
我国现在最新的《公务员法》规定,我国公务人员,共分为12个职级,19个待遇级别。职务级别根据所担任职务来确定,如部、省、县长等来界定。
比如,现代的县处级正职(正县长、正处长)就是7级职务,跟清代的正七品县令级别正好对应。
最高职位的对应关系我们就不类比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数较少,比较清晰。
而清朝的不入流人员,类似于现在的公务辅助人员。虽属于公务人员,可以穿公务制服,但属于编外。
但是,清朝有一个核心机构,就是军机处。清朝军机处大臣的品级是不定的。如果是亲王担任,那就是超品,如果是尚书担任,那就是从一品。职责,类似于现代的中央常委,掌管全国一切事务的最终决策。
捡出清代的主要官职说明一下,以职责划分。
正一品,包括“三太”,即太师、太傅、太保,还包括各殿阁大学士、大将军。类似于现在的人大、国务院、政协、军委的最高长官,都是1职级正国级。这在古代全是殿阁大学士、大将军,加太师、太傅、太保衔。
从一品,“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外加“太子三太”,以及尚书(古代六部部长,现代被分为了两级,即2职级副国级,和3职级正省部级)、都御史(类似现代最高检检察长,属于2职级副国级,刑部尚书是最高法大法官)。
正二品,“太子三少”,总督(封疆大吏,负责一省或多省的地方军、政、法实权主官,现代没有对应的,军事上有点大军区总司令的意味,如果对应一省,就是3职级正省部级)、内务府总管(统管大内,很牛的)。
从二品,侍郎(六部副部长,职权相当于现在的4职级副省部级),巡抚(负责一个省的行政、司法和军事,类似于集中了省长、省法、省检、省军区的职权,职权大于3职级正省部级,又小于2职级副国级),布政使(各省主官,归总督、巡抚管,类似4职级副省部级,主管民政、税务的副省长)。
正三品,按察使(类似各省法院院长,4职级副省部级),大理寺卿(地位略低于刑部,主管案件复核,职责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法庭长,有可能是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学政(相当于现代主管教育副省长或者省教育厅厅长,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
从三品,盐运史(现在也是专营,但是没有盐运史的职权大)。
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类似于现在最高法的副庭长,5职级正厅局级或者6职级副厅局级),鸿胪寺卿(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5职级正厅局级),道员(如布政使道员,类似于省属厅局的厅局长,相当于5职级正厅局级)。
从四品,知府(相当于现代的市级正职,5职级正厅局级,但是有副省级市,那就相应的提高职级为4职级副省部级)。
正从五六品,对应副市级,及市属各局,大多对应6职级副厅局级,或者7职级正县处。当然副省级市的副市级属5职级正厅局级。
正七品,知县,相当于县长,7职级正县处级。
从七品到从九品,县丞、知事、县主簿及其他人员,基本上对应8职级副县处、9职级正乡科级、10职级副乡科,及11、12职级的科员、办事员等。
从上面的对应关系来看,清代的四品官员,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正厅局级干部,特殊情况可能是副省部级,或者副厅局级干部。
(1)法官商务部扩展阅读:
清朝退休制度:
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规定,各部院属官凡年五十五岁以上者,堂官(指的是尚书、侍郎级别的)需详细甄别,最多不过七十岁。七十岁以后,便要勒令退休。七十致仕,特别对一些职位较高的官员,只是个大体界限,很多场合与本人的精力和皇帝或是上级官员的态度有重要关系。
清代官员致仕,一般由本人自行陈请,三品以上官可向皇帝直接上奏折,四品以下京官由所在部院堂官上奏。外官则通过督抚,经吏部求批。
官员致仕以后,便算开缺,需要立即请旨补官。但也有例外,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以“大学士职司赞襄”,有的又以“宣力有年”对于致仕的官员为其保留一个月的官职,表示“国家眷念旧臣,加恩辅弼”之意。
从待遇上看,致仕可分为“着令休致”即同意退休;以原官休致,也就是退休后保留原来品级的荣誉头衔。至于原官俸禄,也有具体规定。
通常情况下,凡大学士、尚书这一级官员,若以原官致仕,回乡后可给予全俸的优待;若因京察自陈原品退休的,给予半俸;部议致仕人员不给俸禄。但不管全俸、半俸或是不给俸,都不是绝对的,只要皇帝开恩,半俸也可改成全俸。
有的官员致仕以后,皇帝为了酬劳他任上的功劳酌予加衔、晋秩的恩宠。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大学士陈元龙“以年老具疏乞休”。
雍正因陈元龙劳苦功高,又念他是康熙老臣,命“加太子太傅衔,以原官致仕”。这是加衔的例子。雍正元年初,雍正给老病乞休的吏部左侍郎李旭升加以尚书衔,则是属于晋秩的例子。
官员在请求致仕时,也有遇到另外情况的,就是皇帝认为有意怠慢,而给予处分的。乾隆五年(1740年),工部尚书魏廷珍以“老病乞休”,乾隆认为他到任以来,没有显著政绩,也无任何建树为由,下令将他革职回籍。
被皇帝勒令退休的情况时有发生,勒令具有处罚的意思,年龄和身体条件不是主要因素,它和自陈休致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
比如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新皇帝雍正发现翰林院和詹事府等秘书机构中,存在“结党营私”和“互为援引”的事。于是便令大学士张鹏翮、尚书田从典、徐元梦等有关官员,会同甄别,并将查处人员“解退回籍”。这些被解退的官员,就是属于勒休,当然也就不能享受挂职、俸禄等待遇了。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官员因犯过失受到弹劾,皇帝为了保全他的面子,令其休致以代处罚。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乾隆时期,朝廷考试翰林院和詹事府编修、检讨以上,侍讲、侍读学士以下官,其中一部分成绩不好,皇帝便着令休致,也含有以休致代罚的意思。
致仕的官员得到皇帝批准后,也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在离职前必须将任内各项事务交代清楚。地方正印官还得清查钱粮仓库等项。完成交接工作,是休致前必须做好的工作。
当然了,官员致仕以后,也有因为皇帝需要而重新启用的,此类例子在康熙、乾隆朝都有实例。总之就是皇帝不需要,官员就可以退休,皇帝需要,退休的官员也得重新回朝再次效力。
B. 苹果微信禁令什么时候生效
微信已经被紧急叫停了。
法官正式下达初步裁决 (preliminary injunction) 限制微信禁令的在全美国范围的实施。用户仍可以继续使用微信。叫停面向微信的总统令和商务部实施细则,禁止商务部禁令的实施。
这样意味着,8月6日的特朗普总统令和周五的商务部交易禁令中关于微信的部分,将不会生效。微信可以照常使用、也不会被下架。
(2)法官商务部扩展阅读
法官认为:
8月6日的总统令及9月18日商务部实施细则,均实际造成了在美国境内全面禁封微信的效果,有违反微信用户宪法第一修正案程序正义条款等根本权利的嫌疑;对此美国政府指责微信构成国家安全威胁,证据不足,而细则从颁布到生效只有两天,造成了紧迫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参考美国政府封杀微信造成的伤害,以及政府做出此行为的模糊不清的理由。法官判决,总统令和商务部细则均不得实施,等待法院最终判定这两者是否违宪。
C. 微信禁令最新进展:民众可照常使用,但禁令未被撤销
法官对用户焦虑“深表同情”,但要等美政府正式措施出台再决定是否阻止微信禁令实施。
——
文|杜晨 编辑|Vicky Xiao
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两项总统令,分别要求在45天后在美国对微信和 TikTok 两款中国公司开发的应用进行限制交易。总统令对“交易”一词没有清晰定义,引发在美微信用户普遍担忧:不会连使用微信都违法吧?
随着最后期限临近,最新消息传来,美国当地时间9月16日,美国司法部致信称: 在美国的微信用户,出于用于个人和商业目的,继续下载和使用微信,将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有了这封出自司法部的免责信,是不是代表“微信禁令”这件事就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呢?
并非如此。
免责信:只是阶段性胜利
8月禁令刚发出不久,一些在美华人律师就注册了非营利机构“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简称美微联会或 USWUA),并募集资金向美国政府发起了诉讼。
上述司法部致信,就是作为案件相关方的美国司法部,对相关律师及美微联会的回复,明确了在美国的微信用户,出于用于个人和商业目的,继续下载和使用微信,将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这封信的公开日期,是本案的第一场法庭听证会召开的前一天。美微联会方面就此指出,这是司法部迫于诉讼压力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代理司法副部长杰弗里·克拉克在信中表示,美国政府目前不对微信的任何活动进行限制:
司法部的表态的实际意思是:原则上,用户正常下载和把微信当做沟通工具来使用,是不会被定义为“交易”的,也就无须担心违抗总统令。
这封信为围绕整个微信禁令事件的讨论,起到了重要的澄清效果。美微联会方面表示,这是起诉美国政府以来取得的一个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不过美微联会也指出,尽管这封信比总统令有明显进步,但仍然没有给用户提供足够的保护。
总的来说,这封信来自司法部,而司法部只是案件相关方,并非被告方。司法部可以做出它在此案中的表态,但这封信没有得到特朗普或商务部长 Wilbur Ross 的签字,仍然是司法部做出空头承诺——原则上,司法部没有办法保证特朗普也是一样想的,商务部长对“交易”的定义是和司法部一致的。
美微联会认为,这封信并没有填补总统令本身的模糊性和违反宪法的缺陷,其法律效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靠。
首场听证会:周日见分晓
9月17日,本案的第一场听证会如期召开,听证主要围绕美微联会方提出的一项动议展开。该动议要求法官阻止美国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实施对微信的封杀,并且在禁令对“交易”做出正式定义后的60天内,免除任何违抗命令的用户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美微联会聘请的律师在庭上直言:总统令的真实目的并非解决微信可能存在的所谓“国家安全”担忧,而是来转移公众对于其防控新冠疫情失职的注意力。
“白宫甚至没有要求政府雇员禁止使用微信。(微信)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一个真的问题。”律师表示。
目前美国疫情仍未消退,在美华人居家隔离和维持社交距离,对使用微信在中美之间保持沟通的依赖更加强烈。律师指出,如果封杀微信,数百万在美华人将会失去他们维持社交距离以及和朋友家人保持沟通的重要工具。
美微联会的律师认为,除了私人联络之外,微信还是在美华人用来经营企业、阅读新闻、表达自己等的重要工具。总统令对微信的潜在封杀,是一次预先设定的言论压制:“如果不下达裁决的话,数百万在美华人的身体 健康 和宪法权益都将继续受到损害。”
微信禁令的倒计时是45天,很多其他通过总统令方法实施的政策甚至是即宣布即生效,完全不给利益收到损害的方面提前表达反对意见的机会。 美微联会的律师就此指出,如果法官能够下达判决,对于未来行政机关宣布类似不切实际、严重侵害人们宪法权利的法规政策,都能起到规劝作用。
美国政府的律师则表示,原告的论点立不住,主要在于在美用户对于微信的依赖,只是一种偏好 (preference),而非绝对需要,比如在总统令宣布后,很多在美华人在微信可能被封的恐慌之下,也在注册和使用其他社交软件,这一情况也得到了很多媒体报道。
被告指出,在这样的前提下,原告的论点构不成下达判决的要素。
法官 Laurel Beeler 表示,对于在美微信用户的焦虑“深表同情”,特别是考虑疫情的存在: “我对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用户的焦虑深表同情。我们都知道这些人的存在,也清楚人们想要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做生意和维持私人联系,需要这样的应用。”
听证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法官并没有下达对任何一方有利或不利的裁决,在听证期间对原告的大部分表述也没有明确表达支持,甚至对原告提出的总统令越权 (ultra vires) 指控具体有何所指表达了很大的疑惑。
法官也表示,总统令说45天实施,就按照9月20号周日来看,仍有三天的时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法官不能对一项还没有正式宣布,不知道具体内容的政策(也即商务部对微信正式的“交易”禁令)提前下达限制令。
“我不是很想 (not very passionate about) 这么早就给你一个答案。”法官在庭上表示。
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从 科技 到文化,从深度到段子,硅星人为你讲述关于硅谷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