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当事人与法院

当事人与法院

发布时间: 2025-05-17 18:11:44

1. 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法院认定的不一致

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作为焦点问题进行审理。当事人根据法庭审理情况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一、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几种?
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等),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社团的内部关系),还有些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本身(如刑法所保护的关系不等于刑事法律关系)。即使那些受法律法规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并不能完全视为法律关系。例如,民事关系(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也只有经过民法的调整(即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运行机制)之后,才具有了法律的性质,成为一类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具体的贯彻。换言之,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由此而发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联系,这既是一种法律关系,也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在此意义上,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符合法律规范的)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这些机构和组织主体,在法学上可以笼统的成为“法人”。其中既包括公法人(参与宪法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各机关、组织),也包括私法人(参与民事或商事法律关系的机关、组织)。中国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可以是公法人、也可以是私法人,依其所参与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而定。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例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在国内法上,国家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比较特殊,既不同于一般公民,也不同于法人。国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的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库券),但在多数情况下则由国家机关或授权的组织作为代表参加法律关系。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社会组织,以我国有关法律以及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证的条约为依据,也可以成为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主体。
5、合伙。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五十三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作为焦点问题进行审理。但法律关系性质对裁判理由及结果没有影响,或者有关问题已经当事人充分辩论的除外。

2. 简述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 谢谢网友!!!!!!!

处分权与审判权,即诉权与审判权构成了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二者之间相互制约。一方面法院裁判不能超出当事人的请求范围,体现了处分权对审判权行使范围的限制;另一方面当事人行使处分权须遵循依法处分的要求,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行为进行监督,体现了审判权对处分权的约束作用。
法律分析
最简单地说,审判权是国家权力,处分权是私权,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法院进行诉讼调解时,在遵循自愿、合法原则的前提下,调解协议的内容可以不受当事人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这体现了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时对自己民事实体权利的意思自治权。辩论权和处分权都是当事人的专属权利,但是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辩论原则仅适用于诉讼程序,不适用于执行程序和非讼程序;而处分原则既适用于诉讼程序,也可能适用于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当事人处分的内容是自己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即实体性处分与程序性处分。对民事权利的处分一般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例如诉讼中自认、认诺、放弃主张、接受调解等;但处分程序权利不一定涉及对实体权利的处分,例如当事人放弃委托诉讼代理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七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

3. 民事诉讼法哪一条规定法院判决不能超出当事人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法院判决不能超出当事人诉讼请求,但规定超出诉讼回请求作出判决是答错误的,可以以此为由申请再审。就是说明法院判决不能超出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热点内容
盐津县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5-17 22:56:12 浏览:87
快递运输条例 发布:2025-05-17 22:49:36 浏览:95
工伤保险条例工资 发布:2025-05-17 22:46:08 浏览:281
湖南三湘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17 22:42:22 浏览:242
刘琬琳律师 发布:2025-05-17 22:42:06 浏览:66
劳动法期末考试辨析题 发布:2025-05-17 22:35:41 浏览:32
法治的主题手抄报内容 发布:2025-05-17 22:34:06 浏览:816
加装电梯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17 22:27:42 浏览:224
中国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05-17 22:24:35 浏览:753
佛法学催敲 发布:2025-05-17 22:17:30 浏览: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