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疫情防控中作用
㈠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
国奉圭臬抄,治依良法。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即便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也绝不允许突破法治底线。“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蕴含着党领导广大人民应对历次重大挑战的实践智慧,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劲的时候,就越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显著优势,以统筹各方力量,兼顾不同利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㈡ 谈谈你对人民群众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是这次疫情防控主力军。医生护士警察都属于人民群众啊,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听从指挥,共同抗“疫”才取得了成功。
㈢ 什么是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首先要遵循的三项原则是:科学化、法治化和人性化。
原则1:坚持科学化防控,强调防控要讲究理性和专业主义,让专业的人员和知识在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疫情防控科学是由公共卫生科学、流行病科学、治理科学、心理科学等多种科学组成,要让防控政策有科学性,就需要发挥多科学的作用。例如小区层面的消毒通道就不要建立了,应该重点把工作放在贯彻和落实本地小区管理的工作中,做好“最后一公里”防控。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实际尽快成立公共卫生决策咨询委员会,让防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原则2:坚持法治化防控,强调防控要按照法律规则和精神来进行,使得防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防控政策一定要贯彻国家法律和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本地的规章制度,使得整个疫情防控在法治限度来运行。上级政府也需要进行法律审查,对于一些不符合国家法律精神的措施要进行“依法审查”,如有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不允许车主下车,一些小区不允许租户或者医护工作者返回,这些都需要及时纠正。
原则3:坚持人性化防控,强调防控要体现对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真正关怀,从关心人和将心比心出发,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防控既要讲科学和法治,也要讲情感和温度,要在防控中体现人类的大爱,避免以邻为壑。例如,一家三口打麻将被处理,男主人遭连扇耳光,这些既违法,又没有体现人性关怀。疫情防控应该激发人类的利他主义,真正实现“同舟共济”,而不是自私自利。
㈣ 党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什么
1、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从人员物资调配、交通运输管理、社会秩序维护、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到对每一个基层组织、每个城市小区和乡村网络化防疫管理。
2、在动员部署上发挥作用。及时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周密安排疫情排查等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3、在疫情排查中发挥作用。将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是疫情阻击战的重点。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号召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商场、车站、码头、机场等人员聚居地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党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党的领导的一次大考,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持党的领导,越要认清共产党员责任使命,展现共产党员的担当作为。
千千万万个基层组织发挥出应有作用,才能更好地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才能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㈤ 党和国家为什么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进行
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进行,因为我们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党领导立法,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
㈥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
从党中央角度,体现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力量,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内调各方。
广泛宣传动员,制容定大政方针,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各级党组织,树立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从基层党组织角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抗疫的主力军。
(6)法治在疫情防控中作用扩展阅读:
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打造“美丽中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美丽中国”的方针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打造“美丽中国”而奋斗。
④中国共产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打造美丽中国。
㈦ 结合国家为防控新冠疫情所采取的措施,简述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在市场经复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制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1、把握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将唯物论学以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疫情防控。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
2、国家重视,万众一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
3、疫情战役之中,各党员干部展现的是说一不二的执行力。当疫情发生后,各级党员干部职工放弃假期即刻返岗。
(7)法治在疫情防控中作用扩展阅读:
具体措施
1、加强人员社会管控,严防输入和扩散风险。
2、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居民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3、高风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学观察机构或居家实施严格的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相关机构和社区对其进行严格管控。中风险人员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自觉接受社区管理。
㈧ 概括实现疫情防控法治化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各个行业领域法律法规的科学制定和不断及时的完善, 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程度。执法力度的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㈨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疫情期间如何体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学立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组织编制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机构设置和组织编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加快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组织编制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完善机构和编制方面的党内法规。协调发挥好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在规范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中的作用,把党政机构统筹起来考虑、设置,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机构新格局。要完善党政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方面的规定,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和编制,充分发挥法律引领、推动、保障机构改革的作用,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平稳、有序开展。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现组织法定,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奠定制度基础。
深化改革,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在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要做到职责明确;在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精简整合办事机构,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简化办事手续环节,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发挥法治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的关系。实现改革与法治相向而行、同步双赢,要求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与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相关的法律法规,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该制定的制定,为机构改革扫清法律障碍,为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设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事项,应当及时启动法律修改和废止程序,确保在法治的框架内推动改革。只有将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动改革,以刚性的制度管权限权,才能增强改革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顺利完成改革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用一节五条的篇幅规定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性质、组成、体制、权限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源、于法有据,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主动适应改革需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