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

发布时间: 2021-11-25 13:29:10

A.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在依据方面,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也是内行为手段的根本指南,出理容法律问题要以现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之思维则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个人的魅力,德行和才智,来培养治国平天下,在方式方面,法律的思维,是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为的,模式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智的民主思维,而人治思维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在标准上法制思维与认知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是法律的多寡和好坏最高的权威是个人还是法律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而人治思维的领导人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思维与个人思维发生矛盾时强调个人服从法律权威。

B. 法制思维和人制思维的区别

一、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如,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之治,我国古代推崇的“圣君”、“贤人”之治以及后世的“英雄”、“强人”、“能人”之治等,主要强调的都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德行治国理政。
2、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4、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二、一般来讲,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1、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2、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3、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4、正当程序。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C. 论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依据上。

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如,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之治,我国古代推崇的“圣君”、“贤人”之治以及后世的“英雄”、“强人”、“能人”之治等,主要强调的都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德行治国理政。

二、是在方式上。

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三、是在价值上。

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

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四、是在标准上。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扩展阅读: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

概括而言,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

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例如饮酒驾车是违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

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

三、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

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D.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1、本质不同

法治思维本质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人治思维是将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遇贤则良,遇不贤则废,结果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律”的控制,不可能有持续的良善之治。

2、方式不同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人治思维则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统治者个人的意志或者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依据不同

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4、要求不同

法治思维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人治思维则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加以限制。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扩展阅读:

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认知判断层面,即运用法治概念原则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理解和初步判断层面。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判断社会上的一些行为或现象是否合法。

第二,逻辑推理的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分析判断问题,综合推理,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层次。法律职业的思维大多处于这一层次。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个案的法律解决。

第三,综合决策层面,即在上述法律认知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衡量,并做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法治思维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第四,制度层面的建设,即在前三个层面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抽象,从而通过法制建设或改革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法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高级领导干部应有的。

E.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这句话对吗

错误。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5)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扩展阅读: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

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处理、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领导的才智治国理政。

2、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方式调节社会关系;人治思维漠视法律、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情感进行治理。

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思维;人治思维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

4、在标准上,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F.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法治就是依照制定的法律规范人的行为
人治就是依照领导者的好恶规范人的行为
两者各有优缺点
法治的优点多些,政策稳定
人治的缺点多些,政策多变

G. 论述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区别一:在思想上

法治思维是指人们以崇尚法律之治为核心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人治思维是指人们以信奉人之治为核心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区别二:在依据上

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区别三:在方式上

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7)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扩展阅读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例如饮酒驾车是违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是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

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H. 什么是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1、定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2、基本特征(基本内容)
1、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2、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3、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4、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I.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是什么

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热点内容
合同法一本通pdf下载 发布:2025-05-26 11:52:41 浏览:116
部门的规章制度都包括哪些 发布:2025-05-26 11:52:00 浏览:58
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 发布:2025-05-26 11:51:10 浏览:395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题库 发布:2025-05-26 11:48:49 浏览:875
经济法课程思政示范 发布:2025-05-26 11:48:14 浏览:191
香港结婚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6 11:18:55 浏览:832
涉及法律知识的文学作品 发布:2025-05-26 11:09:35 浏览:461
医院法律顾问服务方案 发布:2025-05-26 11:07:26 浏览:231
司法思想汇报 发布:2025-05-26 11:06:37 浏览:286
新婚姻法房产继承人 发布:2025-05-26 11:00:03 浏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