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家
❶ 关于什么是法中外法学家有不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职业法学家又称“职业法学者”。以从事法律的解释和研究为职业的人。版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文权中将职业法学者阶层的出现视为法学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法的出现,就需要对法进行宣传、翻译和辩护,求得法的更圆满的制定和实施,使之能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在统治阶级中就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法律的人,这些人就是职业法学家
❷ 请问国内级别最高的法学学术期刊具体有哪些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专 8、法学评论属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 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 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来源:http://lib.sues.e.cn/zxfw_hxqkml.asp
❸ 中外法学家名言警句
、Do what you say,say what you do.
做你说过的,说你能做的。
2、Dare and the world always yields. If it beats you sometimes, dare it again and again and it will succumb.
你勇敢,世界就会让步。如果有时它战胜你,你要不断地勇敢再勇敢,它就会屈服。
3、Nothing for nothing.
不费力气,一无所得。
4、Sometimes your plans don't work out because God has better ones.
有时候,你的计划不奏效,是因为上天有更好的安排。
5、Getting out of bed in winter is one of life's hardest mission.
冬天,将自己从被窝里掏出来,是人生最难的任务之一了。
6、Achievement provides the only real pleasure in life.
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
7、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
8、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永远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放弃。
9、What today will be like is up to me , I get to choose what kind of day I will have.
今天什么样,完全由我决定,今天怎样度过,由我选择。
10、Real dream is the other shore of reality.
真正的梦就是现实的彼岸。
11、I love it when I catch you looking at me then you smile and look away.
我喜欢这样的时刻:我抓到你正在看我,你笑了,然后害羞地别过脸去。
12、The road of life is like a large river,because of the power of the currents,river courses appear unexpectedly where there is no flowing water.
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大河,由于急流本身的冲击力,在从前没有水流的地方,冲刷出崭新的意料不到的河道。
❹ 张守文的研究成果
著作:《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反不正当竞争的理论与实务》(合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信息法学》(合著) 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规制与发展》(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税法的困境与挑战》 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国际经济法新论》(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税法通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财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财税法疏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财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经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经济法总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1 《经济法学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法学研究》1992年第5期2 《中国“新经济法理论”要略》 《中外法学》1993年第1期3 《德国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 《外国法译评》1993年第4期。4 《略论经济法的宗旨》 《中外法学》1994年第1期。5 《中日竞争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2期6 《商号及其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1995年第3期7 《消费者的获取信息权及其法律保护》 《中外法学》1996年第1期8 《论税收法定主义》 《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9 《社会法论略》 《中外法学》1996年第6期10 《论税收的一般优先权》 《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11 《略论纳税人的退还请求权》 《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12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13 《经济法的时空维度描述》 《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14 《“第一税案”与财税法之补缺》 《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15 《税权的定位与分配》 《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16 《略论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 《税务研究》2000年第8期17 《论经济法的现代性》 《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18 《略论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19 《论税法上的可税性》 《法学家》2000年第5期20 《略论对第三部门的税法规制》 《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21 《“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 《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22 《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23 《税法的普适性及其局限》 《中外法学》2001年第5期24 《我国反欠税制度的整合》 《法学》2001年第10期25 《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 《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26 《收益的可税性》 《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27 《税收权利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 《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28 《税收逃避及其规制》, 《税务研究》2002年第2期。29 《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 《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30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31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与创新》 《法学论坛》2003年第2期32 《经济法责任理论之拓补》 《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33 《税收行为的范畴提炼及其价值》 《税务研究》2003年第7期34 《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 《法学》2003年第9期35 《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 《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36 《经济法学方法论问题刍议》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37 《税法变革与私法秩序的协调》 《法学家》2004年第5期38 《经济法学的有效发展》 《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39 《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 《法学杂志》2005年第3期40 《发展非公经济的经济法解读》 《法学家》2005年第3期41 《税收收入的合法性分析》 《税务研究》2005年第2期42 《经济法体系的结构分析》 《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43 《“二元分化”的税收调控及其合法性》 《税务研究》2006年第3期44 《经济法研究的“合”与“同”》 《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45 《论经济法的“特异性范畴”》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46 《企业集团汇总纳税的法律解析》 《法学》2007年第5期47 《经济法院的经济法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8 《企业所得税法统合的内在局限》 《税务研究》2008年第2期49 《论“促进型”经济法》 《重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50《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
❺ 中外法学的审稿机制
建立了中国法学期刊中最为严谨、规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稿件审读机制。实版行责任编辑专业审读(重要权学科实行双责任编辑审读)、同行专家匿名评审、编委会集体会审与主编终审定稿相结合的多重审读机制。审稿过程固守学术品质,坚持精益求精,恪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不把编者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不搞党同伐异。严控校内稿,严防关系稿,坚持“以文取人”,而非“以人取文”,不因提高影响力与引证率的考虑,而刻意追求学界权威的论文发表。独家明文告示谢绝联合署名稿件,并严禁责任编辑自编自发论文。
❻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拜托各位了 3Q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法学史上,围绕这一问题曾展开过许多讨论和争论。一般而言,任何法学流派都承认法与道德是两种联系最为紧密的社会规范,但法律与道德既不合一,也非完全分离,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在社会调整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中外法学家都承认法律与道德存在诸多共同点:第一,在关于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价值中,法律与道德拥有共同的基础。第二,法律与道德均起源于风俗习惯。原始社会的道德与原始社会的风俗基本上是相通的,而人类最初的法律是由风俗习惯转化而来。第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法律与道德对生活中的人都有约束作用,从而使人们的行为符合这一社会的特定需求。因此,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使得社会有序化运行的规范性工具,所以在其规范性、目的性上两者又有相同之处。第四,法律与道德都离不开民众的认可。 法律与道德有上述的相同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与道德是同一的。笔者赞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主张应当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这是因为法律与道德有着巨大的差别:第一,从两者的调整对象上来看,法律偏向于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除了行为之外,法律不调整其他。而道德却恰恰相反,它不仅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更重要的是偏向于意向、动机和良心。它要求人们摈弃恶习,首先从心灵上作个高尚的人。对于思想上的邪恶是应当受到谴责的。第二,在法律调整的过程中,权利义务是相伴而生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同样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但是在道德中则更多的要求人们去遵守道德规范,人们却不会因而获得道德上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道德是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第三,法律的背后是国家的强制力,它意味着违背之后的制裁,“法律总体上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道德却恰恰相反,它被遵守的力量源于主体对道德的信仰,源于内心的信念,而非外在的现实强制力。第四,法律除了在社会环境中自发产生并被国家认可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为制定出来的;而道德则纯粹是社会的产物,它往往不是朝夕之间的结果,更多的是时间的积淀,是历史的结晶。第五,法律要求明确一致,不可能含混与模棱两可。而道德却因个体的差异,所受教育的不同,所处社会环境的区别等等原因而产生巨大的差别。第六,法律操作的过程也就是法律程序进行的过程,法谚“程序先于实体”就是对其很好的反映。道德则不同,它只是要求凭借情感的好恶进行简单的评判,没有所谓的程序要求。因此,在评判过程中则多有流变以及个体、时间的差异,自然缺少了明确的预期。[
❼ 如何邮购《中外法学》《法学家》等法律杂志或者哪里有卖这些法律杂志
你可以通过邮局征订的。
❽ 陈端洪的代表著作及论文
1、《三权分立的逻辑及其边界》,载于《法学家茶座》2008年第3期;
2、《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载于《中外法学》2007年第4期;
3、《主权国家是可以超越的吗?》,载于《未名法学》第1期北京大学法学社主办 2007年6月20日出版;
4、《宪治与主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财产权与宪政》译序,载于《公法评论》2007年;
7、《政治法的平衡结构——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的建构原理》,载于《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8、《人民主权的观念结构 重读卢梭<社会契约论>》,载于《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
9、《排他性与他者化:中国农村“外嫁女”案件的财产权分析 》,载于《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
10、中国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1、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载于《中外法学》1998年第4期;
12、律程序价值观》,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13、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载于《中外法学》1998 年第6期;
14、《宪政初论》,载于《比较法研究》1992年第4期。
15、参与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
❾ 中国法学海外版(China Legal Science)是核心期刊吗投稿地址是中文版的吗
这里有个法律类核心期刊表,希望能有点帮助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法学评论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 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❿ 哪里可以找到中外法学家的照片 要那种可以放大的 多谢拉
法学家网http://www.chinalawassoci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