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1-11-28 03:49:07

⑴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含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 答案补充 主要看你是什么职业。比如你是个律师你就要替你当事人保密个人隐私(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你泄漏了你就面临被起诉。但是又比如你是个银行员工,有人来抢劫,职业道德的要求你保卫银行财产,但是你不保卫银行财产(比如报警)银行起诉你也会败诉的。 答案补充 但是又比如你是个银行员工,有人来抢劫,职业道德的要求你拼死保卫银行财产,但是你不保卫银行财产(比如报警)如果报警 劫匪会打死你。银行起诉你也会败诉的。

⑵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问题

首先,职业道德行为重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
其次,比如一个人他已经到成年人的年龄还没胜任工作做下去的志气,而是找份工作做几天不适合再辞退,这样我方看来是必须改正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
最后,希望能解决此问题,职业行为习惯必须养成助于发展。

⑶ 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责任的关系

法律就是法律,没有法律职业道德,也没有法律职业责任一说,应该是法律职业执行人的道德和法律职业执行人的责任,关系是法律职业执行人,必须懂法,遵守法律法规,安法律法规办事

⑷ .职业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哪一个规范对人要求高

他们对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必须在一个正常的职业范围之内,不能超越这个道德底线。

⑸ 如何理解职业道德与法律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 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三) 职业道德的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 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 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 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 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四)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 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 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 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⑹ 职业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哪一个规范对人要求高

职业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哪一个规范对人要求高?我认为道德规范对人妖比较高,因为道德层面是表现人的境界,而法律没有人进行制裁的手段

⑺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内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容和,它既是对本职
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
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命令条例。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等国家级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共同点: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点:职业道德靠自觉遵守;法律必须强制执行。

⑻ 职业道德与法律,求答案

职业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
社会公德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慎独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民事关系是指公民在民事活动中产生的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⑼ 谈谈你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在线等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 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 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 和。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 ,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 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 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 德等等。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 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 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 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 体化。 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 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 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 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 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 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 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 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 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 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 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 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 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 军人作风”、“ 工人性格”、“农民意识” 、“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 “商人习气”等。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 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 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 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 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 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 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 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 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 ,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 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 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 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 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 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 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 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 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 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 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 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 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 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 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 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 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 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 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 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 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 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 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 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 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 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 主体的道德风貌。 (三) 职业道德的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职业道德具有 以下特点。 1. 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 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 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 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 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 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 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 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 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 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 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 、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 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 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 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 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 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 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 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

⑽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专识形态的范畴。属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含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 ...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在哪个台播放 发布:2025-05-25 09:45:34 浏览:828
法官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2025-05-25 09:33:09 浏览:534
公司的分公司能程度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25 09:25:19 浏览:355
司法商经知 发布:2025-05-25 09:21:16 浏览:696
公民对法规要求解释说明 发布:2025-05-25 09:19:46 浏览:429
英国法官假发黑布 发布:2025-05-25 09:14:33 浏览:939
大连保险公司招聘法律顾问 发布:2025-05-25 09:14:02 浏览:614
关于疫情的道德模范 发布:2025-05-25 09:02:05 浏览:864
荃湾法院 发布:2025-05-25 09:01:56 浏览:818
主题公园建立相关行政法规 发布:2025-05-25 09:01:13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