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义
⑴ 开展普法教育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何现实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宣传展活动一定会使我区各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为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⑵ 国家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并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受影响的不仅是孩子本身,还包括孩子的家庭乃至这个家庭的亲戚朋友,孩子违法犯罪,更是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2)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义扩展阅读
修订背景:
1、未成年人保护法从1991年颁布到现在已跨过十五个年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十五年,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的十五年。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十分必要。
2、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修改法律来解决。比如城市流动儿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要求法律给以关照;数以百万计的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要求法律作出回应。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背景、过程及重要意义
⑶ 为什么我国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祖国未来和民族振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2、有利于更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回应社会关切,有利于更好满足实践需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义扩展阅读:
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
2019年2月15日从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获悉,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今年有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将为解决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今年将重点推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修改说明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预计将提请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
“这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是大修改,条文增加一倍,校园欺凌等问题在其中都有反映。”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副主任刘新华说,同时还将研究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同步进行。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今年将抓紧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和修改说明,争取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同步具备提请审议条件,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利有效审议相关法案做好基础准备。
同时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内容的协调配合,解决原有法律中存在的交叉重复、空白盲点等问题,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⑷ 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公民权利受到保护的意义(原因)有:
1.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有法棵保护自身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对未成年的生命健康进行特殊保护.
3.保护公民个人人格尊严不受侵害,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4.保护公民的财产,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害.
5.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持社会治安稳定.
⑸ 未成年保护法的意义就是保护未成年人加害不给予公平待遇吗
你好,未成年保护法的意义不是保护未成年人加害不给予公平待遇,而是为了尽量保护未成年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法治社会,我想在未来的时候,应该会把最恶劣的犯罪行为的最低年限下降到12岁。
⑹ 说说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而用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不少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面对危险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受到侵害的他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6)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义扩展阅读:
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①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②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未成年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种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2、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①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面对不法侵害,忍让和报复这两个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可以直接与侵权者进行交涉,也可以向有关管理部门控告,还可以诉诸法律,也就是打官司。
③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⑺ 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现了法治的哪一要求
第五个要求。
⑻ 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以及意义是什么
结合今年的未成年案件,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以及安全,国家才会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了解国家法律都知道,除了各种耳熟能详的法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而近段日子的计划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就让我们意识到国家对于未成年的重视,不再是以前的“大概”。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新修改,暗示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重视,让大家都更了解法律。
⑼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法制 保障
通过系列活动,形成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的调研报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专家建议稿;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五年规划(2013—2017年)建议稿;《儿童福利法(条例)》专家建议稿等成果。特别是对目前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的状况,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层面进行尽可能全面、客观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向中央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的建议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