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启功书法学习

启功书法学习

发布时间: 2021-12-11 09:13:48

A. 启功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圆润不失刚劲,得体不失大度,古典之中不失娟秀,美感之中如玉树临风,笔画协调之中恰到好处,与古人最大区别就是灵动不古板,美丽犹存韵味…实乃人中之龙凤…书体之中之粼角…

B. 启功书法能练吗

以笔者练习书法的经验认为,若是你书法功底若有一定基础的话,完全可以欣赏性的临幕,若无书法基础的话还是从历代的名碑名帖开始练起。笔者认为启功先生的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

C. 启功的字体有什么特点

●书法

独创字体

“五三五”不等份

古人有“书法以用笔为先”之说。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不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发现问题出在字的“结构”上。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份。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份”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份”。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这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份。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份”。“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

不受束缚

流派戒律很害人

启功认为,“学写字首先要敢于不受自古以来各流派清规戒律的束缚。比方说,笔只能怎么拿,腕只能怎么用,这是很害人的。”其次是“向古人学习也不一定死学某一家、某一派。我幼年时学祖父和上辈成亲王的,后来又学过赵孟頫、董其昌、米芾,再后来学二王、颜真卿、欧阳询及唐人写经。十年动乱期间习柳公权。这样兼收并蓄,经过消化,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样,启功的书法才达到既有深厚传统,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书法界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者觉得很有余味。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D. 启功书法怎样

自然是好的,但现在市场上假的东西非常多,收藏需谨慎啊!

E. 启功先生的字画有没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

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启功书法学习扩展阅读:

启功先生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先紧后松,先小后大。字的形状,从松紧的角度看,常常是左紧右松、上紧下松;从大小的角度看,常常是左小右大。

松和紧,说的是字形内部的疏密安排,比如“三”字一般写作上紧下松,“川”字一般写作左紧右松;小和大,说的是字形内部各部分的大小对比以及字形的外轮廓态势,比如“上”字多呈“◢”势。

松紧、大小的变化,和书写时的顺序密切相关。写一个字,一般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所以才形成左紧右松、左小右大等现象。另如“彡”,虽是左松右紧,似乎和前面所说的左紧右松不符,但是仍然符合先紧后松的规则。

看来,先后的变化是根本性的,而左右、上下的变化只是先后变化的不同表现而已。由于紧、小皆可谓收,松、大皆可谓放,所以先紧后松、先小后大,或可概括为“先收后放”。

其二,没有真正的横平竖直。平与斜相对,说的是点画的置向。直与弯相对,说的是点画的轨迹。在启功先生看来,横画既不平又不直,换句话说就是既斜又弯。竖画亦不直,而呈弯曲状。

启功先生强调了竖画轨迹的弯曲,而没有讨论竖画的置向问题。事实上,古帖中的竖画亦不尽垂直,多有向左向右倾侧之势。

点画的置向和轨迹也可看作笔法的问题,启功先生以此讨论结构,亦有深意在焉。笔划的走势对字的间架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横画和竖画,就像一座建筑物的墙壁和房梁一样。

F. 如何客观评价启功书法

这东西不好说吧,个人观点太强。
从书法角度上讲,启功老师的字,比较修长,清瘦,字体也很灵动,有书卷气。启功老师的字也是集各家所长,自创的启功体,也是他成就的标志。 但是他的字 比较易学,容易被人临摹,不比其他 王 欧赵颜柳 等字体,没个几年功夫,临都不像的,但是启功体,练3,5几个月可以神似。
但是他的字比王,没有王的结字俊美,潇洒俊逸。比柳,感觉又少了柳的骨头,比颜,少了颜的大气。但是他的字也是开创一代字体,让后临摹,学习,让人感觉很舒畅,可能这就是启功体的特点。
从成就上来说,因为他是近代,近代书法比起古代有不少的差距,拿他和古代大家比,有点过了。他本身也是书协主席,字也会有点过于炒作。艺术品本来就是存世越少越珍贵。 所以近代他很火。在书法史上,他因为启功体,也能有一席之地,只是比起古代大家有一定差距,要知道中华几千年,能自创书法体的就那么几个。个人不喜欢他的字体,但是还是比较崇拜他对书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

G. 如何学习书法 (启功)

启功先生指出:写字有三个次序。首先把一个字拿来,鉴赏一个字,比如是“天”或者是“三”,简单的笔画,眼睛看着,手底下笔写着,写完了并不好看;第二,就摹着写;第三,就对着字帖再写。经过这三个程序,就截然不同了。我用笨办法,我觉得临也很重要,光看恐怕不解决问题。 古人论学书入门,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偏向“神”,这是不全面的。如果一个学书的人对字的“形”尚不熟悉,怎么能看其“神”?所以我以为,学书入门似宜先熟记其“形”。记“形”的方法,应该先记其形状、长短。如某字某笔长、某笔短,什么角度,什么方向,等等。实际上书法问题,在基础阶段,都是很细碎具体的东西,你会了就有模样,不会就没模样。所以初学的儿童,应该先写“照格”,蒙着写,后写“背格”,熟悉了,再看贴写字。如果初学的识字不多,即要求其看其“神”,问其神要行要坐,还是要飞,恐怕未必能说得出来。拙见以为,入门者(只论初学,不论年龄),先看贴上一个字,即仿写一个字;二用透明纸罩在上描写一次;三、再对贴临写一次。如此写上一段时间,而逐渐记住某字某笔长,某笔弯弯曲,字的形状逐渐熟悉了,这样入门,从“形”到“神”(全貌)就逐渐可以了然

H. 我是一个初学者,想练习启功毛笔书法,请问有什么不好的吗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同时也擅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启功能获得世人的尊敬,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西安德风堂画廊
书法
对于书法,启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他的字没有“芯儿”。对此,刘宗汉的理解是,这“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启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绘画
相比之下,市面上启功的画要比字少很多,但同样有品位。为启功做口述历史的赵仁珪曾说,启功的画也极见传统的功力,勾勒皴染,无一笔不见功力,空灵淡雅之中,颇饶秀丽超逸之美。山水画层次丰富,意境高远,竹石画韵味醇厚,灵动婀娜,与其书法具有同样的美学风格。
鉴赏
其实在启功自己看来,“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是书画鉴定。”他是“字不如画,画不如文物鉴定。”对于那些名人字画,启功一眼就能分辨真伪。启功27岁时受聘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方面的专门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又是国家文物局下属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有一次,几个台湾客人拿来一幅溥心畲的小楷手卷,启功初看时说了一声“好”,但一细看马上就发现:“这个东西是复制品!”他随即解释说“民国时期生产不了这么长的纸!当初,这个手卷是用两张纸接起来的,两张纸中间应有‘接缝儿’,现在‘接缝儿’没有了,变成了一张纸,所以,是复制品。”几个人循着手卷寻找,果然在三分之一的地方发现一条复制时留下的“接缝儿”痕迹。鉴赏与书画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正如《启功丛稿》中说的“曾学书学画,以至卖所书所画,遂渐能识古今书画之真伪。”
启功精于鉴赏,但是对自己的作品,时常又是马马虎虎。启功曾在潘家园看到一家书画店在卖他的字,身边有人就问启功:“这是您写的吗?”他笑着说:“比我写得好。”但过了一会儿,他又改口:“这是我写的。”后来他才告诉朋友:“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这些假字都是些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一种谋生手段,我不能砸他们的饭碗。”
一议:鉴定不只是真伪的判别
自古流传下来的书画有许多复杂情况,演唱会是真伪两端所能包括的。如古法书复制品、古画摹本、后加伪款的无款古画、真假代笔、拼配、直接作伪等,其中有些不是用真伪二字所能套上去的,要仔细分析,认真体认,并要敢于自以为非,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不懂,而不要以正确自居,以权威自负。他举前人的事例说,凡有时肯说或敢说自己没懂得、不清楚、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大鉴定家。
二议:书画鉴定有一定的模糊度
启先生针对书画鉴定工作中的流弊,就鉴定工作有其局限性和思想诸方面提出看法。指出人人均有其局限性,受思想方法、学术水平、主观偏好、外界影响多方面的限制,鉴定家不可能全懂,其意见也不可能总是正确,客观上也会有很多目前我们尚不能认识的问题,故多闻缺疑、谦虚谨慎、承认鉴定工作有其局限性和存在一定和模糊度,应是做鉴定工作唯一科学的态度。启先生还提出应重视现代科学的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弥补人的能力所不足的设想。
三议:鉴定中有世故人情
书画鉴定工作除限于鉴定者的水平造成失误外,还有可能因社会上的种种阻力作出“屈心”的不公正的结论。他根据所知的真人真事总结出八条:一、皇威,二、挟贵,三、挟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忘形,八、容众。逐一分析其原因,并举例说明,最后提出要虚心容众,不据一言堂。愿以此语与同仁共勉。
启功先生此文既论及鉴定工作的原则、方法,也强调鉴定者自身的业务和品质修养,提倡头脑冷静,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他在文中有些处以剖析自己为例,说理和平,语重心长,虽以书画鉴定为题,也可供其他类鉴定工作参考。

I. 启功写书法用什么毛笔

用羊毫笔。

是用白山羊毛为原料,山羊毛的品种规格分类很严谨,应按不同产地、季节、年龄段,以及羊的不同部位毛的等级、粗细、柔嫩、锋颖的长短细选搭配制成笔头、现在有不少人把笔毛越长的笔叫成长锋笔,实际上颖越长的才是长锋笔(也叫深锋)。

笔头长的笔只能叫长毛笔或长毫笔。白山羊毛的价格差距很大,真正的长锋深锋的羊毫笔价格不便宜。

(9)启功书法学习扩展阅读

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笔者认为,从形质和气格(气质格调)两个方面来切入便可抓住关键。我们也可以把书法作品的形质归入物质层面,而把气格归入精神层面。

从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来看,形质上变化万千,气格上也是多种多样,形质与气格虽然有密切的关联,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往往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因而从理论上来说,书法艺术可以形成不可胜数的风格。启功先生的书法在形质上可用“清”字来概括,在气格上则可用“雅”字来概括。

细审启功先生每一件书法作品,无论是真书、行书还是草书,也不管是擘窠大字还是尺牍小楷,都能做到眉目清晰,笔笔分明,没有任何的纠缠、含糊,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清”的基本表现,大多数观者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无须赘述。

形质上的“清”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刚硬的、凌厉的甚至是颓靡的。这当然同笔法、字法和章法的不同处理都有关系。启功先生书法则通过“清”传达给我们一种雅逸之气。形质上的“清”和气格上的“雅”合起来构成了启功先生书法的总体风格。

热点内容
法考行政法老师李佳 发布:2025-05-18 00:11:52 浏览:320
保证书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18 00:11:07 浏览:852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载 发布:2025-05-18 00:10:09 浏览:837
劳动法与公司员工手册发生冲突 发布:2025-05-18 00:09:58 浏览:188
商法交易迅捷原则 发布:2025-05-17 23:52:26 浏览:53
大撤销条例 发布:2025-05-17 23:30:43 浏览:763
2017年行政诉讼法 发布:2025-05-17 23:16:52 浏览:257
国内顶尖律师 发布:2025-05-17 23:15:29 浏览:1
盐津县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5-17 22:56:12 浏览:87
快递运输条例 发布:2025-05-17 22:49:36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