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上帝是道德

上帝是道德

发布时间: 2021-12-18 14:31:02

1. 上帝能救人吗

上帝若能救人,他的信徒怎么还是一样会死?他连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最后让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2. 全球调查:你觉得道德与信仰上帝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

没有必然联系。
道德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约束规范。
无神论者也可以遵从一定的道德。
信仰上帝是一种信仰选择。

3. 如何理解康德“没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

意思就是,很多人用人的观念去看上帝,例如好像世界这么多苦难的事,上帝不管不顾,这样的上帝当然可怕。所以,康德说“没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就相当于一个反证的言论。这句话可以加上“假如”二字,就好理解了。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假如没有上帝,我就什么都敢做”那句话的意思一样,那句话就是告诉人,幸好上帝是公义,良善,慈爱的,不然,没有这样的上帝存在,我就敢做世上的罪恶的所作的事。幸好,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是这样性情的上帝。

4. 是否有道德义务去信仰上帝

从道来德上讲,我们应自不应该信仰上帝?十九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威廉·金顿·克利福德(William Kingdon Clifford)曾提到过“信念伦理学”( ethics of belief):你只应该相信那些你有充足证据去证明的事物。如果你长了一个恶性肿瘤,经过检测医生告诉你你得了癌症,这样你就有一个肯定的第二诊断(confirming second opinion)了,你只能接受这一结论。如果你已经捉襟见肘,还把最后的几个铜板花在了彩票上,可能中奖的想法或许会给你些安慰,但是你并不应该笃信。这并不只是因为你不应该在“可能之事”上下大注(这样做无论如何都是错的,因为你没那个钱)。还因为,就如克利福德可能会说的那样,你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自欺。自欺是错误的——道德上的错误。

5. 尼采“上帝死了”的道德与哲学意义

上帝死了,接下来一句话是,被我们杀死了。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部爱情小说里,一对疯狂恋爱过的情侣最后分手了,多年后,别人问起那个女的说:你还爱那谁谁(男友)吗?那女的说:对我来说,他早在多年前那个分手的夜里就死了。

这里的死是说那男的不再在那女的心中占有位置了,不存在了。

同样,尼采预言说,上帝有一天也会在人们心中死掉,怎么死的呢?是被我们谋杀死的,也就是我们蓄意把上帝驱逐出我们的心灵的。两三百年来,许多思想家都在努力的蓄意的做着这件事情——谋杀人们心中的上帝,也就是让人们不再信仰上帝。尼采说,他们快成功了。

但尼采的意思只是指出这个事实,然后为他的超人哲学铺路。上帝(神圣)死了,人类走向何方?尼采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走向超人。也就是神圣没了,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了,谁是超人谁就将统治世界。所以也有人认为尼采为希特勒的出台铺好了哲学道路。

但尼采错了吗?上帝死后,不正是希特勒统治世界吗?最后,如果不是美国这个上帝还没在人们心中死了的国度来到欧洲,希特勒不还会一直统治下去吗?

6. 道德律就是上帝

没错!严重赞同你的观点!

真理,就只有一个。圣人不区分,因圣人心同;凡夫执著你我,因凡夫心异。

7. 上帝的道德标准生活是什么呢

上帝之所以制定了我们所应遵循的道德律,是为了使我们认识自己的罪,但上帝是超越道德律的,因为上帝是无限的,至善的,他不能用任何概念与定律来定义的

8. 感觉道德经中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和西方人说的上帝是一个存在。

把看过的所有经书放下,包括《圣经》、《道德经》、佛经等,要得到答案,你可以直接与神连接获得,方法就是冥想。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这些经书的作用,而只是说它们只是文字描述,不是真相,在引你入门的同时,也有可能令你得不到真理所在。
人类的所有经书出现在人类文字之后;人类文字却出现在人类语言之后;但冥想是一种行为,即使在还没有任何语言与文字的任何生命时代,就可以使用的与神连接方式。
所以其实所有的文字与语言方式进入你的观念都有可能误解或有错误,何必听证各方神徒之言呢?闭上你的眼睛,直接自己与神对话吧。神会告诉你一切的!
要去亲自了解神、了解道、了解佛,而不要单单理解神、理解道、理解佛。

9. 上帝实在不太道德,而且也没人敢指,我也很愤怒,大部分人都要到火湖里去,永远永远烫烧

年少无知不要信口胡说,头顶三尺有神明,上帝是经过了万万劫的修行才得其正果。德厚于地,澄明于天。
对于一些小说的情节描写只是作者的想象,不有当真。万万不可污辱神灵上帝。

10. 黑格尔说:道德是 ……的上帝。原话怎么说的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而庞大的道德系统,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它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又是社会衡量去的梦魇,或者说,人类自身得以存在的最终根据使得人与“上帝”之间有一种斩不断的密切的亲缘关系。如是,“上帝”便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这一点尤为突出地体现在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之中,表现为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种种争论。尽管人类在诞生之时已对“上帝”抱有绝对的敬畏之情,但那时的“上帝”更多地体现为种种神话传说,还只是人类朴素的想象力的产物,是理性缺失的一种结果,是一种缺乏存在根据的“上帝”观。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为上帝寻求存在根据的哲学家是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及其学生柏拉图,此后,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就成为西方哲学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主要包含有宇宙论证明,自然神学证明,本体论证明以及康德所创建的道德神学证明,康德将这些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都归诸理性神学的内容。然而,由于思想的最终主旨的迥异,必然会导致不同哲学家对上帝概念的不同看法。康德和黑格尔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不可取代的哲学巨匠,他们对上帝概念的把握由于二人的哲学主旨的差异而各显春秋,而对这两位哲学巨匠的不同上帝观的把握又成为了其后继者们不可逃避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小逻辑》§49—51三节内容为参考文本,通过剖析这三节内容来展现二人对上帝概念的不同看法,从而突显两种不同的上帝观在后德国古典哲学史上的不同理论价值。

热点内容
山西司法厅电话 发布:2025-05-12 08:07:15 浏览:855
陆良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12 08:01:14 浏览:261
唐山市律师事务所电话 发布:2025-05-12 07:53:52 浏览:799
上海法官培训基地 发布:2025-05-12 07:49:39 浏览:146
民事诉讼法司法再审程序 发布:2025-05-12 07:48:47 浏览:709
省道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2 07:48:11 浏览:14
重庆劳动法病假扣工资标准 发布:2025-05-12 07:44:35 浏览:207
什么是社会调查法特征 发布:2025-05-12 07:43:08 浏览:478
银行支付凭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2 07:41:30 浏览:860
论述劳动法的属性 发布:2025-05-12 07:37:30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