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1-12-20 01:10:57

⑴ 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看法

我得看看是必须实现全面一份,如果毕竟你是法是一个国家。一种声没有发,然后就没有那种判断的种子。语法显示只有一位种子,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公平。对国家治理也有好处。

⑵ 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心目中法治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来

铁面无私、光明正大、问心无愧、执法如山、秉公办理。

一、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释义: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偏偏那个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铁面无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二、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释义: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出处: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三、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释义: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笔顺



四、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释义: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四八章:“向来闯王的军法无私,我老刘执法如山,你们不可忘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五、秉公办理 [ bǐng gōng bàn lǐ ]

释义: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⑶ 谈谈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么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要看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两年来,中央不断出台各类规章制度,19项反“四风”禁令,有力推动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改革。这次四中全会《决定》又提出重大举措180多项,涵盖了依法治国各个方面。我们理解,认识中国法治道路,必须要学会用“合”的思维而不是“分”的思维。“合”的思维强调两点统一论,“分”的思维重视两点对立论。确立了“合解”思维,就很容易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统一关系。党依据宪法领导人民依法治国,这其实就有“合解”的智慧。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依法治国在实践中取得实效。我理解,依法执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来实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离开共产党领导,离开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个重要前提,依法治国就只能变成一句空话。再者,依法执政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四中全会《决定》的一系列规定,确保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同时,依法执政还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有效途径。依法执政,一方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另一方面又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两个“要求”为实现依法治国提供了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党必须依据宪法法律来治国理政,党必须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

三、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落脚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大支柱,其中依法治国的“依”之所以不同于以德治国的“以”,就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以”法治为基础,更要“依”法治而前行。今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1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枚公章的权限。“清权、减权、制权”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规范权力边界的目标。国务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600多项,行政审批在瘦身中彰显便民和惠民。“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理念正深入人心。要看到,依法治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制化建设是必由之路。我理解,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严治党治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这一根本原则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讲,理直气壮地讲。

总之,依法治国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作为组工干部,要担负起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为党选准用好好干部,依法依规选好好干部的历史重任。落实好习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的要求,要从强化法治素养入手,坚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努力争当依法治国的表率。

⑷ 毛概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看法

1、十八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从全面建专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属兴的中国梦、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法治、部署法治、推进法治;依法治国必将成为构建和谐、法治中国的时代主题。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要通过法治更好的统筹力量、合理配置资源,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与关系,使我们国家的改革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依法治国是党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在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国情;领导人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必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⑸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和看法800字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针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这一方针的确立 ,必将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全方位的影响 ,从而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对于我们切实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理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 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种理想的治国手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可运用的治国方略。但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依法治国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三)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另外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四)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当前,在违法必究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干部搞特权、有责不究、重犯轻罚。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

⑹ 求助..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是建设社版会主义现代化国权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时间紧迫,只能写着写了。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给予惩处

⑺ 请就如何做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版个方面: 权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⑻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解的论文,1500以上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引导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深化各种体制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思维,基于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新认识,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的新判断,基于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的新理念,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到落实党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总抓手的新高度来把握,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纳入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范畴中来展开,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置放到维护国家治理权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大格局中来落实,把建设法治体系、发挥法治功能的基本要求贯彻到引领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构建有序社会、保证长治久安的具体实践中来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形势下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的要义是,通过反腐治权、依法治官和监督制约公权力,通过尊重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实现人民民主。因此,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体的政治地位和主权权利,必然是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对依法治国的新期待,不仅表现或者停留在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法享有管理权、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等政治民主和政治权利方面,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社会民主与社会权利,如自我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经济民主与经济权利,如参与经济决策和管理、获得财产或企业股份、参加工会、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带薪休假、适当生活水准权、安全生产等。广大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抽象的民主政治权利、民主政治参与,更需要具体实在可参与、被尊重、平等公正的民主政治权利;不仅需要玻璃天花板上可望而不可及的民主政治权利,更需要兑现实在实惠实用的人身财产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环境生态食品安全权利等具体权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权力腐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死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大障碍。应当更加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放进法律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切实从体制、机制和法治上遏制并解决权力腐败问题。腐败现象千变万化,腐败行为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公权力的腐败,因为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所以各法治国家要依法分权和治权。公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公权力腐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权力寻租,是掌握和行使公权力的各类主体的腐败,而这些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所以各法治国家不仅要依法治权,而且要依法治官、从严治吏。在我国,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思维下反腐治权的必然要求。反腐必须治权,治权必靠法治。

热点内容
司法核验 发布:2025-05-11 02:39:24 浏览:519
吉安司法 发布:2025-05-11 02:39:23 浏览:509
法律咨询银行贷款 发布:2025-05-11 02:24:54 浏览:416
法律援助是下列哪 发布:2025-05-11 02:24:15 浏览:436
民事诉讼法243条规定6 发布:2025-05-11 02:20:41 浏览:45
法院人说法院 发布:2025-05-11 02:19:16 浏览:201
教育法规看法 发布:2025-05-11 02:19:15 浏览:615
道德重要词 发布:2025-05-11 01:50:15 浏览:144
若言律师 发布:2025-05-11 01:45:44 浏览:440
知识和道德 发布:2025-05-11 01:40:11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