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学的道德关怀

社会学的道德关怀

发布时间: 2021-12-20 09:27:35

㈠ 建构什么样的道德社会学

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齐格蒙特.鲍曼通过对社会学家极少关注的大屠杀现象的研究对社会学的去从予以追问。鲍曼指出,正是现代文明而非原始野蛮参与了大屠杀的暴虐。对于大屠杀中遍及各处的道德盲视,社会学家必须表达他们的声音,并将道德问题重新引入社会学。但鲍曼对道德性质的理解和对道德盲视的忧虑却欠缺社会性与政治性分析。

㈡ 道德和社会的关系 结合实际

道德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原则 是人格 是区别与畜生的本质

举例 黑心 奶粉 黑心馒头 黑心豆芽 黑心胶囊。。。。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他们是 畜生

㈢ 社会学的终极关怀是什么

㈣ 请用社会学的思维来分析以下五个问题,急求!!!!

关于灰姑娘的,老师说过,西方文化中,画中光脚的女人是荡妇。而灰姑娘在那一夜失去了一只水晶鞋,就意味着她不再完整。为什么那只水晶鞋就只有灰姑娘可以穿起,可能因为水晶鞋是那一夜的见证吧。
后面的问题就瞎扯吧。

㈤ 我想认识学哲学或社会学的人介绍些关于人文关怀方面的书和文章

《道德的重量》
《疾病与医学社会学》
《死亡文化史》
《人论》(德,卡希尔)
《论自杀》(法,涂尔干[旧译:迪尔凯姆])
《爱的艺术》(弗洛姆)
《爱与生的苦恼》(叔本华)
《杜拉的故事》(佛洛依德)
《论和谐生活的准则》(美,爱默生)

够你看的了。

㈥ 社会学现象有哪些

社会学有关的社会现象

社会学就是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他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以科学主义的时政论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发展和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的知识体系,并且运用了这些知识,去寻找和改良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社会学的研究很广泛,因为它包括了微观阶层的社会行动和人际互动,从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和结构来讲,通常都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这一系列社会科学相关。社会学的研究题材上也很广泛,因为它包括了社会的分层、社会阶级、流动、宗教、法律、等一系列模式、由于人类活动所领域的都是有社会结构、个体机构所造成的、所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重点,比如说医疗,军事,互联网,都在社会活动中运用这一课题,另外,社会学方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20世纪中叶以来多样化的语言文化的转变更加完整的诠释了社会学。而在社会学中产生的社会现象也层出不穷。

社会现象是指所有同种物体共同产生的活动存在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现象,我们通常将社会现象这一词来表示,当今社会发生的一切的现象或者表示在社会中利益关系普遍发生的现象、按照这种说法来说,所有关于本物种的事情都可以称作社会现象,比如说人类的发展变化,动物的起居饮食安全。各种功能都有强有力的进行运转,自然与社会现象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这些现象当作社会现象的话,那么社会学就不可能有他专门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他的活动领域也就跟着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活动领域发生的变化。在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团体现象,这种团体现象的性质和其他学科科索研究的现象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在履行兄弟夫妻和公民的职责的时候,或者是达成一种约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以道德、风俗和法律为前提,即使我们在感情上认为这是我们自愿的在服务,但是这可以感觉到是自愿行为背后存在的一种客观的现实,因为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有必要去承担这些义务的,这就往往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或者借助法律来强迫我们做这些事情,这就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带给我们的压力,至于纯粹的道德方面,他又有多少的强制力呢,社会的舆论具有一种威胁的力量,它可以禁止和惩罚公民违反道德行为举止,这同样也是社会学当中的社会现象带给人民的无形压力,社会现象不同于有机的现象,他是通过某种形态和动作而存在的,它不同于心理现象,因为心理现象是存在于个体认识到是通过个体认识来表达出来的,但是这种现象是一种新的性质,只有用社会的这一词来表明它的性质和含义 才能表现出社会学中的社会现象或个人们和财产造成影响,他已经形成了个体脱离本质的现象,这样才能确定只有这样的现象,才是社会学当中专有的现象,举例说明,社会现象还可以从子女教养方式观察进一步得到证实,教育儿童的现象是不断强迫的过程,儿童好比一张白纸,父母和长辈通过教育的方式是儿童饮食,生活起居,礼貌,习俗,行为规范 都得到发展只有等到孩子长大之后,才会逐渐消失,斯宾塞的教育说,与社会现象每只相反,他主张,理性教育,就是所谓的儿童自主放任自由不要加以强迫,但是现如今的社会现象已经不允许这种教育说去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所有人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现如今中国的社会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比如说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其实已经转变的教育方向,无限度地处理还是只求成绩,不求其他。这种不好的社会现象已经蔓延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家庭中。所以针对现如今的社会现象,中国的家长应该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就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只是众多自然现象当中,其中的一小部分。

当今世上,也可以说,当今中国,教育子女只是社会学想到中的一小部分,还有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等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有好有坏,这就要求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认真的从社会学当中分析并解决不好的社会现象。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㈦ 我想认识学哲学或社会学的人介绍些关于人文关怀方面的书和文章 我不知道哪些书籍有关于人文学的理论

《道德的重量》
《疾病与医学社会学》
《死亡文化史》
《人论》(德,卡希尔)
《论自杀》(法,涂尔干[旧译:迪尔凯姆])
《爱的艺术》(弗洛姆)
《爱与生的苦恼》(叔本华)
《杜拉的故事》(佛洛依德)
《论和谐生活的准则》(美,爱默生)

够你看的了.

㈧ 社会学去道德化是什么意思

首先,几千年来中国对于道德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道德只是约束思想观念,道德与法制是分开。所以在推行依法治国,法治社会的同时排除道德干预,实现司法独立与公正。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自从《联系》理论揭示出:依据道德底线订立法律。从而统一了道德与法律,发现法律仅仅是道德范畴一个比较狭隘的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道德,但是因为证据不足的话,法律是不会支持的,即使有充分的证据,但若司法控制权掌握在了黑帮手中,导致的结果是杀人未必偿命,欠债未必还钱,从而灭失正义。根本没有公正可言。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明面上追求公正,实际上是人性倒退,大搞形式主义。

㈨ 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与论和风气影响着个人品德的形成。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其中品德的直接根源是社会道德,道德的直接根源是社会规律。

3.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道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2)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是社会道徳要求的局部反映。

(3)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一方

面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4)道德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㈩ 马克思韦伯有哪些社会学理论

宗教社会学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他对于其它宗教的研究则由于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使他无法继续在《古犹太教》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计划中对于诗篇、塔木德犹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研究。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新教徒的生活伦理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清教徒的对照,他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专注于早期的中国历史,尤其是诸子百家和战国,在这个时期主要的中国思想学派(儒教与道教)开始突显而出。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检验了印度社会的架构,对照了正统的印度教教义与非正统的佛教教义,以及其它民间信仰的影响,最后并研究这些宗教思想对于印度社会在现世上的道德观的影响。

政治社会学
在政治和政府的社会学上,韦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一篇名为《政治作为一种职业》(Politik als Beruf)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韦伯提出了对国家的定义:亦即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这篇论文里韦伯主张,政治应该被视为是任何会影响到控制暴力的权力分配的活动。政治也因此是纯粹来自于权力。

热点内容
司法核验 发布:2025-05-11 02:39:24 浏览:519
吉安司法 发布:2025-05-11 02:39:23 浏览:509
法律咨询银行贷款 发布:2025-05-11 02:24:54 浏览:416
法律援助是下列哪 发布:2025-05-11 02:24:15 浏览:436
民事诉讼法243条规定6 发布:2025-05-11 02:20:41 浏览:45
法院人说法院 发布:2025-05-11 02:19:16 浏览:201
教育法规看法 发布:2025-05-11 02:19:15 浏览:615
道德重要词 发布:2025-05-11 01:50:15 浏览:144
若言律师 发布:2025-05-11 01:45:44 浏览:440
知识和道德 发布:2025-05-11 01:40:11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