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禁止

立法禁止

发布时间: 2021-12-20 11:02:05

『壹』 法国立法禁止开具处女证明,违反规定者如何处罚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1月21日,法国政府通过法案,禁止医护人员及相关机构开具“处女证明”,并要求任何机构等不得要求女性提供该证明。据报道,违反相关规定者将面临长达一年的监禁和15000欧元罚款。

此前,2020年9月9日,法国就《反对分裂法案》展开讨论,法案中倡议的“立法禁止开具处女证明”条款就已经引发了巨大争议。

妇科医生Hatem称:“大部分情况,医生是不会开这种证明的。如果我们开了,那就是因为不开的话,这个女孩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没办法证明自己是处女,就会被爸爸弄死”、“大部分是北非年轻女孩。通常是那些在人还在北非的未婚夫要求的,这个证明可以证明他们在法国的未婚妻是‘优质的’。女孩有了这一纸证明就能获得清净,不再被家人骚扰。”

(1)立法禁止扩展阅读:

法国民众就处女证明展开激烈讨论,支持及反对的声音难分上下

支持禁止开具处女证明的人认为,这种证明是对女性的侮辱,反对者则认为,应该尊重宗教风俗。法国RTL电台称,联合国妇女署、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及世卫组织曾联合呼吁禁止处女测试,并强调“处女”身份是一种性别歧视。法国公民事务部长级代表夏帕女士也表示:“法国早就应该通过立法对这种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贰』 中国立法禁止吃狗肉

由农业农抄村部公布的《国家袭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狗被移除了动物养殖业的“白名单”。

对此,有动物研究专家表示,国家层面把狗定位成“伴侣动物”,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步,比只是单纯地定义为“宠物”更具有进步意义。

(2)立法禁止扩展阅读:

禁止吃狗肉的反对者们,说吃狗肉是“传统食物”,以及一刀切禁止属于被“西方文化劫持”等说法,都是毫无根据,而且站不住脚的。

国内没有正规的肉狗养殖场,狗肉产业属于灰色地带,很多不合法。而偷狗事件频发,更是让人对“吃狗肉”这件事反感和反对。

『叁』 法律为什么禁止流质这样立法有什么用意

根据《物权法》 第二百一十一条【禁止流质】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立法初衷:禁止流质契约的意思主要是:当事人不得在质权合同中约定出质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不履行到期债务的,质押财产的所有权转移于质权人所有,即使当事人认为质物与债权价值相当,也不允许订立如此内容的协议。

实践中,法律界俗称的“流质条款无效“,是对相应的“流质条款”无效,并非整个合同无效,除非整个合同主要是关于“流质”类的约定。

(3)立法禁止扩展阅读:

“流质条款”,是通常对直接流转抵押物的条款的俗称说法,指的是债务人在担保时事先约定,“在不能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担保物直接归债权人所有。”实际上“流质条款”仅指的质押层面的合同,针对的是质押物。

严格上,从担保类别区分为抵押和质押,“流质条款类”的合同,包括流抵押合同和流质押合同(流质合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肆』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什么意思

您好!“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的意思是:如果立法规定了禁止的条款却没有相对应的处罚来处置,那么,即使有规范,也无法执行。

『伍』 吸烟该被立法禁止吗

立法禁止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增大烟草税等行政手段进行控烟

『陆』 “超前教育”要立法禁止吗

最近,成都市教育部门治理一家知名培训机构违规设置教学点,引起社会舆论关切。

这家教育培训机构一直以“超前教育”闻名,培训生意十分火爆,同时也因进行“超前教育”增加学生负担而饱受质疑。

教育部多次发文禁止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由于学校不能搞超前教育,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就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正式立法,禁止对0至6岁的幼儿进行小学化知识教育,任何社会培训机构都不能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否则就要受到法律追究。

极少数适合接受小学化知识教育的超常幼儿,只有在家里由父母进行早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盲信和焦虑,也让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成为可能。

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确为学生提供了差异化选择,但当社会教育培训影响和冲击国家基本教育秩序时,就必须对其提供的教育培训内容进行严格规范。

鉴于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和义务教育不均衡状况,我国社会要摆脱“唯分数论”还需要较长时间。在持续推进考试评价改革和学校办学改革的同时,需要对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超前教育”明确予以禁止。这好比电影院可以把座位、环境等搞得舒适一些,但不能纵容前排的人站起来看电影。

『柒』 深圳立法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这一法律可以避免哪些问题

很多APP在下载安装时都会跳出授权界面,要读取位置、要使用通讯录、要使用麦克风和摄像头、还要允许它们发通知等等,有的好一点只允许读取位置也能下载使用,有的必须要全部授权,否则就安装不成功,无法正常使用,这一点让很多人非常反感。

不过这个《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只是个地方条例,它的管辖范围到底有多大呢?深圳甚至广东以外的用户能否从依靠《条例》维护自身权益呢?

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明确。

『捌』 应当立法禁止封建迷信活动的的盛行

不能将宗教活动或者民俗活动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中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有信仰的自由

『玖』 立法法关于地方立法权的禁止性规定有哪些

“立法法确立了我国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法学会立法学年会上,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高绍林表示,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集中行使立法权的前提下,为使法律制度既能统一,又能适应各地方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各地方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
地方立法是构成国家整个立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立法目前由一般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和经济特区立法构成。
从我国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历史变化情况看,经历了从立法权分散,到集中立法,再到适当分权的过程。二十多年的地方立法实践充分证明了在立法权上保证国家统一行使的前提下,给地方以适当分权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地方立法空间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地方立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地方立法权限问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行政法规处处长何晓明坦言,在立法法修改时,进一步明确地方立法权限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何晓明指出,地方立法权限问题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立法对地方立法权限有所收紧,特别明显的表现是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这三部行政法对地方立法权的限制;第二个层面是地方立法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问题,包括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立法权限的划分,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权限划分,省级人大与较大市人大的立法权限划分等。

『拾』 禁止令的立法价值有哪些

(一)禁止令的立法价值有:1、禁止令是刑罚的立法趋于科学化的结果所谓社区刑罚,是将罪犯不予关押,而留在社区内接受教育矫正的各种刑事处遇措施的总称。①禁止令对象所适用的管制和缓刑属于社区刑罚,其中管制属于非监禁性刑种,缓刑则属于监禁刑替代措施,两者均体现了以社区为本的行刑社会化理念。由于社区刑罚属于开放性处遇,因此其执行制度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以缓刑为例,②西方国家的缓刑制度发展得较为成熟,常常与具有保安处分性质的保护观察制度相结合,我国禁止令颁布之前的缓刑制度与之相比,主要在附加性的缓刑指示、缓刑负担、缓刑监督模式三方面存在差距。禁止令的颁布,使得我国在上述三方面的缓刑立法得到不同程度的弥补和完善,具有促使我国社区刑罚的立法自身发展的价值。2、禁止令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个别化行刑个别化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由行刑机关考虑犯罪人所犯罪行应受责难的情况以及预防其再犯罪的需要,而予以个别化的对待或处遇。行刑个别化主张在刑罚执行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不同的犯罪人予以区别对待。罪犯矫正思想与行刑个别化两者之间具有内在有机的联系,刑罚个别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罪犯矫正思想的发展,并因而成为刑罚执行个别化具有可行性的重要基础。《刑法》第39条和第75条分别规定了管制犯和缓刑犯在执行期间所必须遵守的一般性义务,这些义务是所有被判处管制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均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更是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对于每个犯罪分子更毫无特殊意义可言。不可否认,一般性义务对于管制和缓刑犯罪分子的再打击着实具有实效,但是明显缺乏以矫正教育为目的的行刑个别化的规定,长期司法实践也表明一般性义务无法促进管制和缓刑价值的充分实现。3、禁止令制度是行刑社会化立法深入的体现行刑社会化从刑罚的执行视角,以实现罪犯再社会化为目标,整合刑罚执行机关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刑罚的执行过程。作为刑罚执行的基本原则,行刑社会化不但通过促使开放性、非监禁性处遇的发达使得自由刑的执行更有利于罪犯再社会化,而且管制和罚金作为监禁刑的替代措施,也是行刑社会化理念的一种具体实现。因此,管制与缓刑本身已经是行刑社会化理念的制度基础,而《刑法修正案(八)》第2条、第13条以及《规定》第9条分别规定社区矫正作为管制、缓刑以及禁止令的执行方式。至此,社区矫正的方式比较全面和彻底地贯彻于管制和缓刑的制度中。社区力量配合专门机关对一定的罪犯执行刑罚,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正。能够弥补原来公安机关作为管制和缓刑执行机关所存在的弊端,同时起到与西方国家的缓刑和保护观察相结合模式的类似效果,对缓刑犯同时实施监督与教育、考察与帮助,是行刑社会化理念在制度层面的更深层的体现。(二)【法律依据】:1、《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2、《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3、根据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的通知》对社区矫正的定义,社区矫正是专门机关和社区力量的共同作用,既有司法行政机关的主持,也有社区力量的参与。

热点内容
司法核验 发布:2025-05-11 02:39:24 浏览:519
吉安司法 发布:2025-05-11 02:39:23 浏览:509
法律咨询银行贷款 发布:2025-05-11 02:24:54 浏览:416
法律援助是下列哪 发布:2025-05-11 02:24:15 浏览:436
民事诉讼法243条规定6 发布:2025-05-11 02:20:41 浏览:45
法院人说法院 发布:2025-05-11 02:19:16 浏览:201
教育法规看法 发布:2025-05-11 02:19:15 浏览:615
道德重要词 发布:2025-05-11 01:50:15 浏览:144
若言律师 发布:2025-05-11 01:45:44 浏览:440
知识和道德 发布:2025-05-11 01:40:11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