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没道德
1. 这个时代,咱们中国的小孩,是不是都没有道德修养
是啊,这个时代,咱们中国的小孩,都没有道德修养,因为家长没教育好小孩。
2. 这个孩子是不是道德品质差
通过这个并不能判断出是否道德品质差,小孩还小有很多不懂得道理应该耐心教育不要走向歪道,这个案例只能体现出小孩调皮
3. 孩子总将不道德的言行当成酷,该怎么教育
我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件困难的事情,就是现在小孩子他接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但是他没有办法判断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坏的,因此有时候他就会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带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比如有很多孩子,他总是将不道德的言行当成非常酷的一件事情,有网友就问,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教育他。我觉得这种情况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首先要跟他沟通,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次就是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矫正,如果他经常在生活中做不到的言行,家长一定要适当的惩罚他。让他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
4. 为什么现在小孩没有公德心
这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日久天长孩子也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观。
5. 孩子具有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
个别少年儿童品德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有社会的、学校的、也有家庭的。就社会而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各种犯罪分子,他们往往利用少年儿童的无知和好奇,进行腐蚀和拉拢。如坏书、坏歌、低级趣味、吃喝玩乐等,对孩子们存在很大影响。对外开放以来,一些外来的消极因素流入国内,自由主义、金钱至上等也在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从学校来看,目前部分学校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只抓教学和升学率,放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顽皮少年儿童,歧视、斥责、挖苦他们,使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严重伤害。
下面,着重分析孩子具有不良品德的主观原因和家庭原因。
主观原因
错误的道德认识
少年儿童年幼无知,道德认识还不明确、不稳定,容易受错误观念的影响,形成糊涂的错误认识。如有的学生认为“勇敢”就是什么都不怕,敢在课常上闹事、敢同大人顶嘴。老师批评他是“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沾沾自喜。还有的少年儿童把偷摸看做是满足自己物质享受的“捷径”,说什么“人群钻钻,街上溜溜,两指一拨,鱼肉不愁”。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年儿童品德不良往往是:“道德上的无知”引起的。
异常的情感倾向
许多具有不良品德的孩子爱憎不明,有时同家长、教师和其他关心其进步的人情感对立,而与其“小伙伴”感情相投。他们中有些人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有些人却情绪低落,无精打采。这些异常情感既是品德不良的一种结果,也是引起新的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
明显的意志薄弱
许多少年儿童往往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不能战胜消极的欲望而发生不良行为。如明知打架斗殴等行为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不强,正确的认识不能见诸行动,无法克服错误行为。有时接受教训表示“决心改正”之后,也会因自制力不强,经不起“小伙伴”的煽动和物质的引诱而重犯错误,或者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反复和曲折。
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开始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在它侥幸得逞后,会同个人消极欲望的某种满足相联系,如偷了人家的钱可以买冰棍吃,打了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伟大等,经过多次反复便成了不良习惯,如张口就骂、伸手就打、吃香喝辣、玩个痛快等等。坏习惯一经形成,就会使孩子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不良行为,不这样做反而不自然,于是不良行为习惯就成了产生不良品德的内部因素。
家庭原因
少年儿童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受家庭的影响极大,家庭中消极因素是造成其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种可能:
养而不教,重养轻教
有些父母比较重视供给孩子吃穿,满足其物质要求,而忽视孩子的精神需要。有的父母以工作忙、时间少、水平差为由,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卸给学校,从而使孩子品德的发展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指导。
重智轻德,升学至上
有些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品行表现,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劣根性或违法先兆视若无睹,从而使孩子身上的劣根越种越深,最后走上了歧途。
宽严失度,方法不当
有些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宽严不当,或者管教不严,错把娇惯当爱护,或者管教过严,错把苛刻当严教。有些父母这两种倾向交替出现,或使孩子毫无顾忌、继续作怪,或使孩子对父母怨恨不已、对立顶撞,甚至远走他乡。
缺乏一致,互相抵消
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道德要求不一致。一个要宽,一个要严,一个说好,一个说孬,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使教育的作用抵消。有的父母言行不一致,要求孩子做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对道德规范和父母的行为迷惑不解,甚至养成言行不一,见风使舵的习气。
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
少数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好表率,或者行为粗鲁,出口成“脏”,或者散布庸俗世故、陈腐落后观点。个别家长有酗酒、赌博、偷窃、嫖娼等恶习,这些孩子看在眼里,长期潜移默化对他们影响极大。
许多专家对家庭与子女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大量调查和认真研究,得出以下几种类型家庭的子女容易犯罪:(1)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2)只图眼前快乐的家庭;(3)为达目的不惜冒险的家庭;(4)爱动武的家庭;(5)家风不正的家庭;(6)离婚或即将离婚的家庭。
6. 小孩的幼儿园老师,没道德,素质低,小肚鸡肠,势利眼,孩子感冒我让孩子不要用学校的杯子,老师就恨我,
换个幼儿园啦
然后公开她的行为.学校不多,你得求他上学,给老师钱,还得看老师脸色.幼儿园不用啊,到处是
幼儿园.
另外还是要搞好关系.
我们小孩,教师节也就给老师个卡什么的,期末问成绩,老师不接电话,我们小区教师节给
老师一千块的,就问得到分数.
现在的人专业操守,令人堪忧.
7. 熊孩子是一种没有素质没有道德的人吗
其实熊孩子怎么说呢?也挺可怜的。虽然看起来很皮,有时候闹起事来,也真的是很像揍他们一顿。我在天音心理学习的时候了解到,其实大部分熊孩子的培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很坏,小孩的世界里是没有所谓素质和道德,他只有自己的需求,而素质和道德都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小孩子的道德发展层次也是一步步来的,更多时候是一种模仿和习得。如果父母没有及时给予边界和规范,孩子就会乱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熊孩子的出现跟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但是另一方面说他们很可怜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别的孩子从小养成的与人交往的正确模式,他们都没有,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受挫的,到时候才发现世界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不才是最可悲的事情吗?
8. 现在的小孩子都没有道德么
要看家长是否有道德,孩子的三观是家长三观的映射,如果家长是个不学无术的泼皮无赖,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教出来的孩子是知书达理的绅士呢?
9. 如何培养孩子道德观
歌德说"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
道德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活着的最重要原则,也是决定一个人人生走向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道德教育格外重要。一个孩子若是没有道德观念,那么在他的人生中,他又该如何自处?
同事家的宝宝妮妮,十分聪明可爱。但是同事从来就不太看重妮妮的道德教育,只是一味的强调"要学习好"。
随着妮妮的长大,同事发现她学习不错,但是道德品质方面却被学校老师提醒了很多次。
一开始她还不相信,后来看到女儿变得越来越自私、没有公德心,同事才意识到问题所在,追悔莫及。
《二程萃言》中有说道"一德立则百善从之"
道德是一个人向善性格养成的基础,唯有道德建立起来,孩子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而如今社会上,不知不觉家长们对道德教育已经变得淡漠无比,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已然高于做人。
一个个"高分低能"的孩子,让我们不禁为将来道德发展担忧起来。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道德观念呢?
1、家长忽略了孩子养成的"黄金时期"
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他们所需要完成的"目标",道德观念的养成也是有"关键时期"的。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孩子道德观念的养成提出过一个观念。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在孩子的3-12岁就是他们道德养成的最佳时期。
孩子在较小的时候,一般会表现的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断的纠正引导下,孩子就能找到道德的航道。
赫尔巴斯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因此,家长们一直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注意道德培养是不对的,凡事都要从小打算,何况是道德培养这种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事情。
道德是人类成长路途中最理性的光辉,道德教育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做好一点一滴的细节。
真正把道德观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我们相信孩子的未来都是无可限量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面对未来路上出现所有困难的底气吧。
10. 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序言: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视,但是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即使有一些素质比较高的人,也会做出一些丧失道德的事情。网络上的一则新闻,一个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投毒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时候的孩子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会以你说的话为中心进行效仿,这是非常不可取。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不要随便的乱扔垃圾,父母也不要代捡,如果孩子乱扔垃圾,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去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道德上的教育,家长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