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道德品质
1. 高尚的道德品质主要有学习而得是错误的么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 古代人把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称为
硕士
名称起源于五代,《五代史》记载:“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宋代散文家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硕士,古代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3. 品德高尚的意思是什么
“高尚品德”意思是:高洁的品质道德。
1、高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āo shàng,基本意思是有使保持高洁,高洁的节操,志行高洁的人崇尚,与“卑鄙”相对而言等意思。
高尚,又指脱离了一般情趣的行为,或指脱离了人性中劣根性的,具备朴实,大度,英勇,真诚,清廉等的优秀品德和美好情操。
出自《赠方秀才楷》、《桃花源记》等。
2、品德是一个词语,读音为pǐn dé,谓品质道德,品德即道德品质(moral trait)。
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明·释今无《寿江若海》:名誉高缙绅,品德洁清修。
4. 道德品质有哪些方面
1、他们富有同情心:道德高尚的人情商也高。他们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事物,包括所有的直接和间接涉众。他们首先努力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被理解。他们有很强的观察、聆听和分析技巧,能深切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品质使他们鹤立鸡群,从而赢得他人的信任;因此,人们都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问题并寻求他们的支持。2、他们宽容大度:宽容大度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有道德的人不会长时间心怀怨恨。他们都倾向于时时与他人和平共处,因此撕破脸面的吵闹与他们无缘。他们与这种毛病不沾边,他们对事宽容大度让生活不受影响。3、他们总是愿意帮助他人:道德高尚的人总想助人为乐,无论他们与陷入困境的人关系怎样。他们采取纠正、预防或暗示性行动来帮助解决问题。纠正方法确保采取一些特定行动来解决问题。预防方法则保证这些特定问题不会再次出现。他们使用预防性方法找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避免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他们利用暗示方法引导他人采取一些特定行为来避免落入悲惨的局面4、他们属于内向型的人:有道德的人绝不是超级敏感或外向型个性。他们拥有冷静的头脑和温柔的心肠。他们避免情绪波动频繁,力求培养一种持续和稳定的个性。他们有礼有节对待无理言行。他们知道如何化解强硬和严厉的话语,并保持轻声细语。他们知道如何处理尴尬的局面。他们有很高的愤怒管理技能,这进一步增强其内向型人格魅力。。
5. “高尚品德”是什么意思
“高尚品德”意思是:高洁的品质道德。
6.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备着哪些美德
一个人无论多么才华横溢,没有高尚的品德,都不会有未来。作家杨大侠表示,品德是最好的招牌。
7. 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8. 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专,简称“品德”。由道德属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8)高尚的道德品质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9. 怎样才算有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做到以下这些就算有高尚的品德和素质了。其实人并不需要高尚的品德和素质,只需要遵循法律所要求的,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就足够了【基本的道德素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社会的整体道德风尚与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我们个体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由社会中存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转化而来,所以,我们个体的道德品质水准的高低不得不受到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影响。一个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很差,那么,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的道德品质水准也必然很低。但是,一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不就是受我们每一个个体的道德水准的影响的吗?我们每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可避免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品质归根到底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以社会的整体道德风尚为托词,为自己低下的道德品质作辩解,而应该想一想,我能为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做些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为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做出贡献。
道德品质的构成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要素组成。
道德认识主要是对伦理关系以及调节伦理关系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们所具有的道德观。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在品德构成中,道德认识是形成道德的首要成份,并且是形成其它道德成份的思想基础。没有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某种道德品质。尽管有人可能对自己的道德认识并没有充分的自觉,但这种认识在他的品德构成中仍然是存在的。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出现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表现为倾慕和鄙弃、爱好和憎恶,以及同情、羞耻、信任、快乐、痛苦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仅需要以道德认识做基础,而且需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磨练和陶冶。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其作用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调节作用,即以某种情绪态度来强化或弱化个人的某种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其次是评价作用,即以赞赏、鄙视、愤懑等情绪表明对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态度,从而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再次是信号作用,即通过各种表情动作来示意自己行为的价值或对他人行为的态度,在道德关系或人际交往中起沟通信息的作用。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会积极调节和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增强或减弱人们履行某种伦理义务的道德意义。
道德意志是人在具体道德情景中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精神力量主要来源于明确的道德认识和强烈的道德情感,同时也来源于个性心理素质。在品德的诸因素中,道德意志的主要功能,是依据某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果断地确定道德行为的方向和方式,投入行为的能量,并抑制和排除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和障碍,顽强地长时间地专注于既定的行为和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顽强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很难转化为道德行为,更不可能终身保持高风亮节。因此,在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中,自觉磨练道德意志,就成为培养和造就个人品德的关键性环节。
道德信念是对某种道德观、道德理想的正义性发自内心的笃信。道德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也可以说稳定和持久坚持的道德信念是行为选择的内在动机的根本性依据,是评价自己行为和他人行为善恶的内部标准。在品德结构中,它处于主导与核心地位。道德信念作为良心在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中起着准则作用。在道德信念中可以说最集中、最强烈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荣辱观和总体的 道德观,因而它是人们自尊、自信、自律的精神支柱。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具有道德价值的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必须是基于行为者自觉认识而做出的行为选择,必须是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也影响自身的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我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全部属于道德意识范畴,是影响、指导,甚至是决定道德行为的内在力量,但还不等于道德行为本身,一个人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阶段,而不去通过自己的行为履行道德义务,那只能说他具有某种道德意识,还不能说他已具有某种品德。只有当他不仅具有某种道德意识,并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形成行为习惯,才可说他具有某种品德。
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的渠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最终是自身自觉道德的结果。所以,增强自身的道德自觉性、勇于实践道德原则,是培养道德品质的最核心要求。
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个人素养的最重要的标志。我们个人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如知识、审美、身体、心理等,其中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养。不仅我们中国人一直重视道德品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善”的理念置于万物之上。一个人道德品质低下,其它的素质也成了无本之木。如果没有道德品质的指导,一个人的许多才能不仅不能使他贡献社会,适足以使他有了能为祸社会的能力。今天,我们说教育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其中,首先就是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第二,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了人的内心世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我们有了精神追求:成为道德上高尚的人,不断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迈进,从而使我们超越于物质之上,抵御物质利益的诱惑。只有当我们站在了物质利益之上,我们才能窥见精神世界无尽的丰富内涵,我们才会有那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崇高感;人类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对正义的追求、同情、舍生取义的勇气等才可被我们体会到。所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使我们的生活更充盈和丰富。
第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我们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这个世界飞速发展,变化很快。但这些变化往往良莠不齐,许多不良的东西往往穿上时髦的外衣,很有迷惑性。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使人在这些变化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辩清方向,识别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错的,并能自觉地抵制那些错误的东西,不随波逐流,不被错误的东西所左右。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既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离不开社会的。但我们已经说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应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具体来说,应从道德品质构成的五个方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着手,在实践中培养与发展我们的道德品质。
第一,提高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培养道德品质的起点,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正确认识。提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努力地从社会中学习存在于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但更主要是通过“反省”的方式学习。社会的规范要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必须通过自己内心的不断反省。而且,道德规范的学习与科学知识学习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它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体会、反省,尤其是通过对日常生活所犯错误的时时反省,来达到对道德规范的内涵、意义、作用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当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反省)。但是反省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反省纯是自己内心的事情,“吾日三省吾身”本身需要极大的毅力。
第二,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情感的升华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对那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应表现出强烈的义愤,“嫉恶如仇”,对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那些道德高尚的行为要有敬畏、崇敬之心。只有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我们才能培养出强烈的道德情感。从道德教育的角度,也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正面引导,树立正面的道德形象,宣传优秀事迹,先进人物,从而在人们心中培养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向往、热爱之情。二是批评和抨击不道德的人和事,从而使人们心中养成对丑恶行径的愤怒之情。通过这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在心中逐渐培养起强烈的道德情感。
第三,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意志是我们良好道德行为的保证。那些道德品质低下的人,他们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首先就是从小事着手,“莫以小善而不为”,许多小事情上就可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许多小事情上就有着我们须时时克服的各种欲望的诱惑。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有可能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毫不退缩。其次,就是在困境中磨练。当我们遭遇困境时,不应长吁短叹,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把这当成是锻炼自己意志的好机会。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再者,运用“慎独”的方法。“慎独”是古人提出的增强道德意志的方法。其意为,当一人独处时,能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守道德的规范。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能够坚守道德原则,那么众目睽睽之下,当然能保持好的道德品质了。所以,“慎独”是锻炼道德意志的好方法。
第四,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所以,当我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得到充分发展后,我们的道德信念也自然形成了。
确立道德信念非常重要,因为道德信念是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
第五,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的养成与前面所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密不可分。没有前四项的基础,就没有道德行为。有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我们还要勇于道德行动,因为道德本来就意味着行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一个具有道德意义的场合,我们都应毫不犹豫地行动。同时,只有在我们的行动中,我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才会得到充实和提高。 努力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个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有很多,有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有些是比较高的要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指在一个社会中最基本的,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做到的那些道德规范。党中央根据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在推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必将对我国的道德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有爱国主义精神。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的光荣,要有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爱国精神又不是空洞的。爱国应和守法、尤其是要和遵守我国的根本法律制度结合起来。“爱国守法”要求我们要有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献身精神。
其次,《纲要》强调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团结友善”这一规范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应发扬“团结友善”的精神,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时,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第三,公民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良好的行为准则,体现个人良好的道德素养。随着社会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与人相互交往日益频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成为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在这方面,我国传统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就是主要的体现。
第四,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工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敬业奉献”就是要大力提倡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名好建设者。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它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在社会中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风尚。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损公肥私的行为,这与我们社会中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遭到破坏有很大的关系。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直接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所以,在全社会中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是十分必要的。
“诚信”这一概念由两个字组成:“诚”与“信”。“诚”就是诚实,真实无妄的意思。“诚”要求我们内心真实无妄,不欺。我国古代甚至将“诚”看成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把“诚”提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信”就是讲信用。“诚信”一词意味着我们作为人,讲信用是发自内心的不欺,是我们从对他人的尊重,从对“诚信”规范的尊重出发,而不是出于某种功利的目的,如为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只不过它的客观效果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运作。
诚实守信道德观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第一,诚实守信是形成道德人格的主要因素。“人无信不立”,个人只有坚守对别人的承诺,才能奠定他整个道德品质的基础。因为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只有在相互间坚守承诺的基础上,道德才能成立。所以,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人格的重要体现。
第二,诚实守信是建立社会公德体系的基石。只有做到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才能发展相互间的友谊和信任,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反之,如果你朝令夕改,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游离于人际关系之外。诚信对一个人是如此重要,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而言更是重要。任何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群众村落和社区都应该讲信用,在其内部对各个组成人员讲诚信,在处理与外部各方面关系时也要讲诚信。总之,要在全社会中建立起讲诚信的公德体系,人人讲诚信,这个社会才能得以稳定和发展。
第三,诚信问题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要求每个参与的主体都要讲诚信,只有每个主体都讲诚信了,整个市场才能有序地运转。只要有一个人不讲诚信,这个市场的运行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而市场主体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市场经济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之处,就在于市场的主体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度,所以诚信的道德观念在他的经营活动中就占有重要的位置,将直接决定他个人的经营行为以及他的行为对整个市场运行的影响。 道德修养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品德和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但道德修养这个范畴又超出了道德品质的范围。因为道德修养所要追求的,是自由的境界。
道德修养及其基本途径
个人提高道德修养,就是根据道德品质构成的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构成,所以,道德修养的途径包括了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力行和积善等。
重学就是提高道德认识,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向那些优秀的道德楷模学习。自省就是自我反省,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言行,并且发现自己的言行的欠缺之处。克己就是抵御外界不道德事物的诱惑,克服自己内心不时涌现的错误的冲动和欲望。慎独就是在独处独知时仍要坚守道德的准则,以此锻炼自己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意志力。力行就是努力实践道德原则,在实践中领会和掌握道德规范。
大学生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良好品质
大学生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社会环境中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实践公民道德规范,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坚持在实践中,在一点一滴小事中,在不经意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家庭、学校、各种各样的社会场合实践我们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看似简单,但却是最能锻炼也是最能显示出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地方。我们要自觉遵守科技道德、环境道德、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这其中,网络道德是我们大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要遵从哪些规范,这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大学生是这一虚拟世界中人数最多的居民。所以,网络的虚拟世界既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出挑战,又给了我们实践道德观念的好机会。在这一个各方面规范尚不健全,甚至似乎是无拘无束的全新空间,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我们道德自觉性的一个绝好的考验。我们要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做到不接触、不传播。要自觉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在网络世界中,同样要做到言谈文明,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只有在各个场合,都努力贯彻道德准则,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培养高尚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人在道德境界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所要求的是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在达到这些基本要求后,还要继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培养高尚人格。这个过程中,努力培育道德自觉十分重要。仅仅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这样,这些规范往往被看成是外在于我们的,从而成为一种束缚性的东西。这样,道德的规范就会被我们厌倦、甚至被抛弃。只有我们把道德看成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诉求,即只有我们达到了道德自觉的高度,才会真正珍视道德,才会真正尊重道德。一个达到了道德自觉的人才是一个自由的人。自由不是放纵,自由的真谛是自律。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自由的境界。但这无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才能达到这美妙的道德境界。
10. ·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成语,越多越好,比如才德兼备
1.大义灭亲:[释义]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不顾亲属之情,使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2、德高望重:[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
3、德隆望尊:[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4、道不拾遗:[释义]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5、怀瑾握瑜:[释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用法]用来比喻人的品德纯洁、情操高尚。
6、克己奉公:[释义]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用法]用作褒义。多用于褒扬、劝勉的场合。
7、仁人志士:[释义]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8、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释义]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用法]多用于形容伟人,名人或永恒不变的事情、道理。
9、舍己救人:[释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别人。[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行为和高尚的品质。
10、舍己为公:[释义]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高贵品质。多作书面语。
11、舍己为人:[释义]为帮助别人面放弃自己的利益。[用法]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品质。
12、拾金不昧:[释义]捡到财物不隐藏起来,而是想方设法交还失主。[用法]用作褒义。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小心谨慎,不怕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死。
14、无名英雄:[释义]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用法]用来表示姓名不为世人所知而对事业或人民有贡献的人。
15、志士仁人:[释义] [释义]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进步人士。
16、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释义]象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形象光明磊落,永恒不变。[用法]多用于形容伟人,名人或永恒不变的事情、道理。
17、奉公守法:[释义]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用法]多用于劝勉的场合。
18、刚正不阿:[释义]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用法]用于正直、不阿谀逢迎的人。
19、洁身自好:[释义]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的,不关心公众事情。[用法]褒、贬两方面都可以用。
20、两袖清风:[释义]原指两袖迎风而拂,飘飘欲仙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退休后没有钱财。现也指贫穷,没有财产。[用法]多用来形容于为政清廉或虽辛苦的工作而生活接近于清贫的人。
21、一尘不染:[释义]原不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而腐蚀。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干净。[用法]用于人和环境。
22、一清二白:[释义]清楚,明白。形容非常纯洁,没有一点污点。[用法]可用于人或事。
23、玉洁冰清:[释义]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用法]用作褒义。用来形容人品德高尚,出淤泥而不染。
24、大公无私:[释义]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用法]多称颂人的精神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
25、公而忘私:[释义]为了公事忘掉了私事。比喻一心为公,不考虑个人得失。[用法]含褒义。
26、公事公办:[释义]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去办,不讲私人情面。[用法]含褒义。表示拒绝求情,秉公办理。
27、光明正大:[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28、浩然之气:[释义]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用法]含褒义。
29、襟怀坦白:[释义]形容胸怀坦白、正直诚实。[用法]用作褒义。
30、任人唯贤:[释义]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用法]用作褒义。
31、堂堂正正:[释义]原来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后多指严肃正派,光明正大。[用法]多用作褒义。
32、铁面无私:[释义]形容办事严明公正,不讲情面,不徇私情。[用法]多作褒义。多用于执法者和其他有权势的人。
33、先人后己:[释义]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用法]多用来形容人的品格。
34、一视同仁:[释义]原指贤明的统治者对百姓同施仁爱。后泛指对人不分厚薄亲疏,一样看待。[用法]指待人平等。
35、正大光明:[释义] :[释义]形容心地光明,言行正派,公正无私。[用法]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36、救死扶伤:[释义]救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用法]含褒义。表示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忧虑在别人之前,享乐也在别人之后。形容关心人民的疾苦。[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